商品简介
本书为文汇报“笔会”副刊的年度选集,编辑部从2019年度的栏目文章中选取48篇各种风格的散文,按内容编成五辑,有怀念故人,有描绘日常,有旅行观感……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总体上都继承了温柔敦厚的文章传统,亦不乏机锋,称得上是当代散文的一个极好样本。
作者简介
“笔会”是文汇报副刊,创办于文汇报复刊后的1946年7月,很早的编辑是柯灵和唐弢,经过几代编辑薪火相传,现在的笔会,是文汇报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版面之一,在中国主流报纸副刊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目录
辑一
刘亮程:后父的老
甫跃辉:大命
傅月庵:过小日子
当当:日本小正月的“爆竹节”
南帆:让芒果树留在原地吧
徐慧芬:穷日子,富日子
张蛰:乡村英语
孙洁:我的老城厢,我的少年路
张宪光:老师是以陪伴青春为业的人
黄咏梅:小旗
辑二
刘铮:因借书而绝交的那个人
陆建德:吃土豆的人
沈芸:他给我的赞同、表扬和冷水
王晔:马悦然先生的翻译课
杨扬:天地间一个素雅的人
厉震林:吴贻弓与中国电影现代化运动
吴丽娱:东四二条胡同,我们共同的记忆
张斯琦:忆王家熙先生
刘庆邦:听林斤澜说汪曾祺
辑三
芳菲:这无畏的行旅
吴剑文:他小心抚慰身怀绝技的人
叶兆言:麻姑山与麻姑碑
李翰:所耽爱与美,难负是深情
李宏昀:林黛玉与“留得残荷”
闫晗:贾宝玉,爱仅仅如此
刘晓蕾: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
山谷:一见钟情的古典教案
汪涌豪:飘落山谷的玫瑰花瓣的声音
陈沐:是隐居,更是对生活的关注和参与
辑四
孙小宁:去往唐招提寺的路
朱丽丽:敦煌艳阳下
韩天衡:三登泰岳
李黎:没面子的何绍基
(日)夫马进 赵晶 译:宝池山庄藏书记
谷曙光:福冈中国书店访书记
胡瑾:巴黎珍本书店“朝圣”记
潘敦:上海西餐二三事
黄开发:北京渐远的叫卖声
邢小群:牟宜之的雕像与石碑
吴建国:一个退役海军航空兵的回忆
辑五
胡晓明:中国文章学之“专”“转”“传”
孟晖:海昏侯的蒸馏器
刘摩诃:杜甫真的糊涂到橘柿不分?
陈晓兰:过境:“可疑”的访客
王群:“发挥”不是“发泄”
内容摘要
本书为文汇报“笔会”副刊的年度选集,编辑部从2019年度的栏目文章中选取48篇各种风格的散文,按内容编成五辑,有怀念故人,有描绘日常,有旅行观感
……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总体上都继承了温柔敦厚的文章传统,亦不乏机锋,称得上是当代散文的一个极好样本。
主编推荐
“笔会”作为历史悠久的副刊,所刊之文,既有浓厚的书卷气,又不排斥日常生活的烟火气,形成专享的风格。笔会文章常入选中考和高考语文试卷作为阅读材料,可见其文对中国文学正统的继承和发扬,深受教育界的认同;一年一本的文粹,也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
精彩内容
后父的老
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给她送终。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现在我五十多岁
,先父、后父都已经不在,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
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
件事情。
记得有一年,我陪母亲回甘肃酒泉老家,在村里看望一个叔叔,院门锁着,家里人下地干活去了。等到大中午,看见两个老人扛农具走来,远看着一样老,都白了头,一脸皱纹。走近了,经介绍才知道,是叔叔和他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一
个八十多岁,活成一对老兄弟,还在一起干农活。
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活老。
我八岁时父亲去世,感
觉自己突然成了大人。十三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觉得自己又成了孩子。后父的父母走得早,他的前面光秃秃的,就他一个人,后面也光秃秃的,无儿无女。我们成了他的养儿女,他成了我们的养父。
我十八岁时,有一天,后父把我和大哥叫在一起,郑重地给我们交代一件事。
后父说,我已经五十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这个事都是当儿子要做的。说后面的张家,儿子早几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