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丹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志丹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3.14 4.5折 5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刘志学

出版社西北大学

ISBN9787560448237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1202525441

上书时间2024-06-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近代保安社会状况及中共组织建立
  (1912.11—1933.11)
  第一节  近代保安社会状况
  第二节  中共保安组织的建立
第二章  赤安苏区的开创与巩固
  (1933.12—1935.10)
  第一节  赤安苏区的开创
  第二节  贯彻执行“十大政策”
  第三节  苏维埃政权建设与巩固
  第四节  根据地建设中曲折发展
第三章  中共中央在志丹
  (1935.10一1937.1)
  第一节  中共中央抵达赤安县
  第二节  中共中央定都志丹县城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1945.8)
  第一节  防御阶段志丹人民的抗日斗争
  第二节  相持阶段志丹人民的抗日斗争
  第三节  志丹人民支持抗日战争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
  (1945.9一l949.1O)
  第一节  做好战前准备,巩固大后方
  第二节  反击胡宗南部的军事进攻
  第三节  志丹人民支持解放战争
  第四节  迎接胜利
第六章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O—l956.9)
  第一节  巩固新政权
  第二节  过渡时期的经济文化建设
  第三节  实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6.9一l966.5)
  第一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二节  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第三节  巩固社会主义阵地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5—1976.10)
  第一节  志丹县“文化大革命”始末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第三节  农业学大寨运动
第九章  从生产责任制到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6.10一2012.10)
  第一节  农村生产责任制
  第二节  国家政策支持与外援
  第三节  经济、文化建设
  第四节  石油开发
  第五节  机构改革与党的建设
第十章  新时代的建设与发展
  (2012.11—2018.12)
  第一节  城乡变化

内容摘要
 《志丹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全书共分10章,分别以志丹县基本状况、苏区的开创、革命红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改革开放、石油开发、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英烈人物、历史人物和模范人物为线索,记录和总结了志丹县90多年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本书按照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现结合;以编年体为主的编写体例确定框架结构,运用时经事纬、点面结合的方式记述史实;做到了史料与史论、历史与现实、政治与学术统
一,文献性、学术性、知识性相兼容。既真实反映了志丹县作为刘志丹故乡、红色年代的历史贡献,又突出反映在1949年后70年社会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歌颂了志丹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奋进,永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精彩内容
 第一章近代保安社会状况及中共组织建立(1912.11—1933.11)1913年,陕北置榆林道,保安县归榆林道管辖。
1928年,废榆林道,置陕西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保安县归陕西省直辖。在此期间,保安县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利,信息闭塞,经济文化落后,老百姓生活贫苦。加之国民党地方政府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横征暴敛,地方民团和军阀又强取豪夺,土匪强盗四起,社会动荡不安,当地群众苦不堪言。“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压迫下,保安县广大劳苦群众为了生存,为了自由,自发地组织起来,不断地跟官府进行斗争。
第一节近代保安社会状况一、自然经济文化状况保安县地貌特征属黄土
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表支离破碎,梁峁密布,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岩基裸露。沟间地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0%,沟谷地占60%。其中川台地仅占沟谷地的1.5%。山大沟深,河谷深切,切割深度约200米。梁脊到谷缘的背坡较平缓狭长,阳坡短而陡立。
谷缘线以下黄土壁立,崩塌普遍,山体滑坡在雨季频繁发生。河沟呈“V”字形。境内有洛河、周河、杏子河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县境。地势依河川流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093~1741米,相对局度648米。
保安县属暖温带半干旱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