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1.91 6.6折 10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凤群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221266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09元

货号31121875

上书时间2024-06-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凤群,女,安徽无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大风》《大野》《大江》《颤抖》《活着的理由》《背道而驰》等多部。曾获第三、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安徽省首届鲁彦周文学奖长篇小说奖,2003年度青年作家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提名奖,《人民文学》2018年度长篇小说奖,2020南方文学盛典年度小说家提名奖等。

目录

第一卷悲江1

第二卷骚江277

第三卷离江559

后记871



内容摘要

《大江》是70后实力作家李凤群的长篇力作,与其另两部长篇《大风》《大野》合为三部曲。

本书分“悲江”“骚江”“离江”三卷,攀援大小历史节点,写小岛屿江心洲一个农民家族四代人的生与死。书写时间跨度六十余年,人物众多,枝节庞杂,“宏大叙事”中的个体形象面目清晰。首卷是源头,吴家第·一代在土地上辛劳,与自然、战事对抗,对饥饿和死亡心有余悸;第二卷则像浊流离开源头义无反顾地向前奔涌,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里,吴家的第二、三代被时代觉醒的鼓点紧促地催动,岛外可以寻求丰厚物质的机会,冲淡了他们关于饥饿的部分恐慌;第三卷写近三十年城市化进程对岛上一切的冲击,乡村逐渐衰退,新一代的人们离乡,开启漂泊,找寻物质之外的生存意义。

江心洲这个弹丸小岛上发生的家族故事,可以看作是长江流域文化图景和中国农民六十年来命运境况的缩影。既写到代代农民的坚韧、生生不息、朴素的爱和执着,也写到了时代背景下他们不可避免的狭隘和蒙昧。作者李凤群自述“这部庞大的诚实的作品,如实地记录着眼泪、恐惧、悲伤和坚强,没有一个字需要后悔,没有一个人是虚假的”,它如大江一样气势阔大、涌动不止。



主编推荐
  ◇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得主李凤群长篇厚重之作修订版

◇六十年生生不息的家族迭代故事

载满强韧与叹息的长江流域文化图景

◇他们不是“底层”,他们就是生活本身

这是一部面向大地的书,丰满、厚重而大气。如果没有巨大的悲悯之心,决计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作者以生命的尊严、厚度和真诚仰望人间,作品就成了苍生之史诗。——作家赵本夫

《大江》是一部厚重的故乡之书,对现实生存难题的探究连带着对跨越几十年历史的复杂追索,情境真切、故事鲜活、人物鲜明、语言清新、才情充沛。挚爱与体贴的叙事让生死茫茫的世间有所依有所望。在对变革时代平民生活的文学探照层面,它对中国乡村小说的刷新意义应该得到足够的评析。——评论家施战军

精彩内容

后记

一九四五年到二○一○年,江心洲人经历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总结了什么,继承了什么?在离开这个小岛屿十几年之后我重新审视这一切。这里面有三个层面的信息和经历:耳濡目染,道听途说,加上自己亲身经历。从鬼子打过来跑反、国民党抓丁、斗地主分土地、发大水抗灾年,破除封建迷信、“大跃进”、洪水迁徙、投机倒把、知青下放、计划生育、大包干、开放搞活、恋爱自由、万元户、严打、换亲、农业税、进城潮、留守儿童、城乡大发展以及金融危机,小说沿着历史的脉络,写一个农民家族四代人的生与死。

“悲伤”“骚动”“别离”,这三个词涵盖了中国农民六十多年的全部生存境况。解放初期,人与自然的搏斗,人与命运的搏斗,人与死亡的搏斗,人与自身的搏斗,演绎了一代代生死悲歌;改革开放前二十年,思想的觉醒,灵魂的复苏,情感的萌动,物质文明之下充满了喧哗与骚动;近三十年,城市化进程造就的格局,导致一代又一代农民背井离乡,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漂泊之旅。这段农民的历史正是中国大时代的缩影。在这本小说中,我仍试图不写具有典范意义上的抽象生活,而写个人的具体生活,写个人的奋斗和命运。我力求做到用细腻、充满悲剧性的文笔描绘形形色色的小人物。

我喜欢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饥饿和恐惧把马兰英锻炼成了大将军,她掌管家里的一切,虽然晚年遭遇了吴四章的“叛变”,但她的精神气质经过小儿子家富传给了革美,她视饥饿为大敌,到死都被它的影子笼罩;她死后三十年,一切都已完全不同。

吴四章是第二代英雄,他的父亲明知救不下他却仍然跳江之后,他就把“活”当成了高峰来攀登,三次大难不死,结果如他所愿,笑着死在儿子面前。

吴家财是最悲伤的情人,无端地失去爱人,说他死于对弟弟的负疚,不如说他死于对爱的绝望。

田会计是爱情的信徒,为了爱,他甘心奉献一切,他的爱的能力让大凤继续了,可惜大凤没有继续他的勇气,因为久久不归的爱人,她崩溃在黎明前夕。

保霞倒是避免了大凤的不幸,远走高飞,却仍然死于人性的狭隘;二龙,死于对世界的向往;而双全,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吴家第四代,并非死于那棵歪脖子老树,他死于偏见、嫉妒和无能。生生死死之间,坚韧而又优柔寡断的性格、对死亡的恐惧、对食物的敬畏……某些东西就这样被继承被延续被发扬,一代一代……

小说通过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各种死法,讲述了六十多年来中国农民含着无边孤寂和无限辛酸滋味的生存和死亡的故事。把中国农村六十多年来农业生存的日渐式微的过程以及城市化进程转变之间日益加剧的冲突演绎出来:把生存,欲望,被孤独和迷惘等各种负面情绪所笼罩的渐变过程表现出来。

这么多年来,关于长江流域文化的小说少而又少,是过于艰难还是过于卑微?无论如何,这是不应该被忽略的群体。十多年后,再次逐字逐句校看完的时候,我很庆幸十多年前自己在重病缠身的境况之下,仍然敢于触碰这个重大题材。十年之后,我的技术能力和眼光境界都有所进步,但我仍然庆幸当年的莽撞,因为伴随着莽撞的是我的“有情”和“野心”以及我的少见的幽默感,这些东西随着时间渐渐消解,这部作品里保留住了这些东西。这部庞大的诚实的作品,如实地记录着眼泪、恐惧、悲伤和坚强,没有一个字需要后悔,没有一个人是虚假的。在书写底层过于泛滥的年代,我不想用什么“底层”来统称他们,不,他们不是底层,他们就是生活本身。我深知他们的光荣。



媒体评论
  在这部以家族故事抒写乡土变迁的作品里,作者显然带着自己“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心绪,乃至不愿回首又不能忘怀的复杂情感。因之在她的笔下,一桩桩故事如泣如诉,日常中时见异常;一个个人物如歌如哭,平实中时见乖戾。可以说,作品是以一个吴姓家族的繁衍与生存的漫长又冗琐的故事,吟唱了一曲江南水乡农家与农人骚动与裂变的挽歌,这也可以说是写出了小乡土中蕴含的大悲壮。——评论家白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