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孩子的内驱力(北大父母的能量型培养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1.32
3.7折
¥
5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谢远雁、喻天鸿编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7944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31194454
上书时间2024-06-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谢远雁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曾是广告传媒及金融保险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被誉为整合市场营销专家及品牌推手,善良有爱的持续公益践行者。曾陪同丈夫在哈佛大学留学及陪伴儿子在美国波士顿就读高中,切身感悟东西方教育观念,成功引领儿子找到内驱力和幸福力,开启全面开挂健康成长模式。希望将中西合璧育儿智慧分享给家长们,并为中小学生的生涯规划和素质教育提供指引。同时,与热心公益和教育事业的全球爱心人士发起“有斯公益”,为全球青少年搭建公益创新平台,提供公益行动和社会活动的规划指导和资源支持。
喻天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经济学学士。曾多年担任世界500强公司营销管理高管,拥有20年+消费品及互联网行业管理及咨询经验。 2018年参与编写《中国妈妈蓝皮书》,2019年创办创拓未来研学机构,为青少年提供研学项目、线上课程及相关服务,同时也在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企管营销相关课程,回报母校。
目录
序
上编
心若向阳花自开——东西方跨文化育儿心得
寻找内驱力,做最好的自己
孩子才是我的老师
顺其自然静待花开——姐弟俩比肩成长,圆梦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
二十六年育儿马拉松
反虎妈之道而行之
文化差异之点滴
必要的舍得——九○后到一○后的养娃复盘
少年壮志当拿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谈成长
下编
乔木峥嵘月明中
润物细无声
让孩子去追寻属于他们的梦想
痛——婴幼儿时期母爱的缺失让我后悔一辈子
哥俩好
普通孩子也快乐
梦想
火星人的小点滴
陪伴孩子成长,完备父母生命
我们的故事——北清组合家庭的姐弟俩
自我寻找之路
自然生长,按照自己的节奏准时到达
照片背后的育儿故事
国际人学中文
(代跋)致我的孩子
(编后记)做懂孩子、教方法、立榜样的好父母
内容摘要
本书作者大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大学子,目前分别定居在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他们的孩子成长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或在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到高中)求学,或就读于北京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南加州大学、杜克大学、纽约大学等著名学府,或已毕业于世界名校开始人生新阶段。文化背景的差异,制度体系的差异,让不同国家在教育实践上形成了不同的特色。作者们结合孩子所在地的教育模式,分享各不相同的成长故事,呈现出或中国特色、或融会欧美理念的不同色彩,展现了东西方文化和育儿观念的差异和碰撞,打开一扇了解世界各地教育的窗口,可以让读者领略全球多个国家的不同教育思维,为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精彩内容
不自信的胆小鬼
梓涵三岁时,就读于上海市刘诗昆音乐幼儿园。 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园长的电话。
“梓涵妈妈,你好! 我是幼儿园的园长,刚刚到梓涵班级巡视,和梓涵聊了几句,想和你交流一下我发现的情况。”“园长好,有什么情况呢? ”“刚刚我和梓涵交流,发现他说话声音很小很轻,而且眼睛始终不敢看着我,胆子看上去很小。 你们是不是平时对孩子管教太严? ”“是呀! 孩子爸爸从小就对他很严格,总是说三岁看老,希望孩子从小就听话,懂规矩,不能任性,更不能惯着孩子。”“原来是这样,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励,如果管教太严,容易胆小,不自信。 希望你们能做些调整,适当改变教育方式,激发孩子的勇气和自信心。”“谢谢园长的提醒,我会和孩子爸爸反馈和交流的。”放下电话,我想起了在那之前带梓涵到妇幼保健院做的一次常规检查,记得当时医生先是让梓涵用铅笔来画画,梓涵下笔非常轻,每一笔都是很细很细的,在纸上轻描淡写。 接下来是搭积木,积木搭了三四层之后就倒塌了,梓涵尝试了两次后,就眼巴巴地看着我,说什么也不肯再尝试了。 医生据此判断,儿子胆小,不自信,不敢面对失败。
园长和医生都有这样的判断和提醒,让我不由得重视起来,回想起儿子出生之后的几件事,才意识到我们确实对孩子太过严苛了。
还记得儿子刚满月的时候,因为公公婆婆签证被拒,只有我和爱人两个人手忙脚乱照顾孩子。 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完全照着一本育儿书来实践和操作。 书上说,孩子满月之后可以尝试定时哺乳。 孩子爸爸就一本正经地和我商量,必须严格控制哺乳时间,每两个小时母乳喂养一次,其间不能随意喂奶,这也是从小给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不能娇惯和溺爱孩子。 但是,儿子生下来就块头很大,身高和体重都超过90%以上的孩子,而且几乎每次喝母乳时都要便便,所以经常是刚刚喝奶后不久又饿了,一次次哭闹着要喝奶。 然而,每次孩子爸爸都先看手表,如果是两个小时以内,坚决拦阻着不许我喂奶,说孩子哭闹是正常的,还能锻炼肺活量,甚至还有一次把儿子单独关在厕所里,任由孩子哭个不停。 实在没办法,他就抱着哭闹的儿子去外面转悠,或者带儿子开车兜风,直到儿子累得睡着了才抱回家。 有一次儿子哭闹不停,怎么哄都无济于事,我们急得给医生打电话咨询,医生远程做了问诊和判断,排除了疾病的可能后,让我给孩子喂一下奶,果然立竿见影。 从那以后,我们不再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回复到按需哺乳的状态,孩子就很少哭闹了。
梓涵一岁半的时候,有一天不好好吃饭,孩子爸爸非常生气,吼了他几句,把梓涵吓哭了,怎么劝也还是哭个不停,孩子爸爸就把梓涵关在一个房间里,由着他哭闹。 过了几分钟,我进门查看,发现孩子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而且满脸红血丝,看着很吓人。 我们赶紧带儿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孩子哭闹的时候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等导致的皮肤变化,能够自然消退,但是建议我们以后避免让孩子长时间哭闹。
记得接到园长电话的那天晚上,我和孩子爸爸回顾了这桩桩件件往事,确实对孩子太过严苛,不仅让孩子变得胆小和不自信,而且也影响了他和爸爸的亲子关系,那时儿子很怕爸爸,总是要逃避和爸爸在一
起。 园长的提醒给了孩子爸爸很大的触动,自那以后,他注意改变教导方式,不再一味严厉管教,而是更多地陪伴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玩耍,给孩子讲故事,孩子犯错了也不再简单粗暴地责骂,而是耐心讲道理,慢慢地,儿子不再胆小怕输,而是越来越阳光开朗,自信勇敢。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提到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胆小的问题与爸爸妈妈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往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处理过急,造成孩子心理紧张,缺失了自信和勇气。
生活中,我们的确经常看到有父母出现如下的错误行为:1)恐吓孩子,口口声声说孩子不听话就要报警,让警察来把孩子带走;2)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凡事包办,过度保护孩子;3)给孩子贴上胆小害羞等标签,让孩子很容易接受消极的心理暗示;4)不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容易在父母的争吵和对孩子的吼叫中埋下恐惧的阴影。
而我们都知道,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 父母的爱才是孩子自信的源泉,父母要多陪伴孩子一起游戏和游玩,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有足够的安全感。父母要多多鼓励孩子,经常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和肯定,哪怕孩子失败了,家长也要赞许他们的勇气和努力。 同时也要学会适当放手让他们走出去多和社会接触,自己去解决问题,并从中收获自信和成就感。
100分重要吗?
梓涵小时候,我们对他的期望值很高,自打他记事起,就经常给他吹风,希望他将来和爸爸妈妈一样,成为学霸,在班级里永远考第一名,将来考入北大和哈佛。
梓涵上小学一年级的某天下午,我接到班主任老师李青的电话,她说梓涵今天有个小测验,没有考100分,在班级里痛哭失声,难以自抑,引得全班同学都来安慰他。 李老师询问我,是不是平时对孩子要求太高,让孩子对自己有很高的期许,经受不住失败和挫折。 她特别在电话中提醒我,很多父母给孩子太大压力,不注重孩子逆商的培养,很容易出现孩子情绪失控的情况,甚至可能会出现孩子厌学或者轻生的极端后果。 老师建议我们对这件事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孩子好好沟通,做好心理建设和辅导。
放下电话不久,孩子放学回家了,我清晰地记得,他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继续哭泣。 我趴在门缝上,听见儿子一边哭一边自言自语,我怎么这么笨,为什么没有考100分? 我们推开门招呼儿子吃饭,他说不想吃,吃不下,显然还是陷在情绪里无法自拔。
我马上和孩子爸爸做了沟通,反思我们的学霸型教育理念,重新思考我们到底期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学霸考入名校是唯一的道路吗? 还记得当时我先生调侃说,现在事业有成的人都不是成绩好的人,例如马云,当年连续读三年才勉强被杭州师范学院降分录取。 我想起以前也看过一篇文章,说有一个大数据调查,发现在班级排名第7到第17名的人,未来的成就会更高。 原因在于,其实学霸可能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了,而排名第7到第17的人,他的资质和学习潜能并不比前面的人差,只是他没有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但是发展了其他的一些能力,包括情商以及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而这些能力在未来踏入社会时更重要,也更容易令人脱颖而出。
于是,我们开始调整心态,不再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学霸,而是更注重他的人格健康和全面成长。 自那以后,我们不再一味盯着梓涵的成绩了。 我们和儿子说,只要他努力了,每次进步一点点,爸爸妈妈就为他高兴。 我们也不再要求儿子上各种各样的课程辅导班,而是鼓励他尝试各种兴趣爱好,绘画、 钢琴、 游泳、 跆拳道、 足球、 篮球……只要儿子喜欢,我们就为他创造条件去学习,让他从小兴趣爱好广泛,阳光开朗。
后来,儿子上初中后,在一次考试中数学不及格,我询问他是怎么回事,儿子坦然地回答,我反正不是最后一名,还有好多同学比我分数还低呢——心态好得很。 对比小学时,真是判若两人呀! 在为儿子的好心态欣慰的同时,也让我不禁又想,是不是我们矫枉过正了?
反思之后,我马上和儿子做了沟通,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让儿子立下阶段性目标,找到问题所在,不断进步。 所幸,儿子资质不错,潜力无限,成绩很快就有了明显提高。
梓涵到美国读高中之后,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找到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开启自我驱动全面开挂的成长模式。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知道理性对待并且自我调整,不再随意发泄情绪或者怨天尤人,逆商不断提升,这是后话了。
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身边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心心念念“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时时焦虑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小就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孩子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被占据用于上辅导班或者刷题,然而效果却常常适得其反。 有的孩子在日复一日的刷题中丧失了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还有的孩子被抹杀了个性和思想,成了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和生活上的巨婴。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家长和孩子一直处于相爱相杀的境地中,痛苦不堪!
记得之前看过易中天的一个采访,直指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句句切中要害。 在易中天看来,我们的教育在某些方面丢掉了根本。 有的学校俨然工厂,班级是车间,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只不过有的镀金,有的镀铜,有的压了塑料膜。 但指导思想和生产模式,则是一样的。 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 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有人去想。 易中天大声呼吁教育要归根本,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不要“望子成龙”,而要“望子成人”。 易中天同时也提出了他对教育的希望,“希望教育能让我们每个孩子,社会能够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真正真实的人,善良的人,健康的人,快乐的人”。
至今我一直非常感激,梓涵小学时遇到了一位心里有爱、 眼里有光的启蒙老师——小学班主任李青老师,受益良多。 我们也很庆幸,从孩子一年级时就调整了育儿观念,相信孩子本来就是有无限思维潜能的,所以一直抱着欣赏和鼓励的态度,让孩子自由生长,全面发展,让父母的目光追随着他的成长,静待花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