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口袋书
  •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口袋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口袋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6.42 3.9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朔

出版社上海文艺

ISBN9787532180639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31221088

上书时间2024-06-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是“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口袋书”项目之一种。该项目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强强联手,遴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100部,以更符合当下读者阅读习惯的“口袋本”形式分批出版。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收录杨朔创作于中国革命不同时期的三个中短篇小说《红石山》《望南山》《北线》。《红石山》写于抗日战争后,描写宣化龙烟铁矿工人同日本帝国主义英勇斗争的故事,是中国较早反映工人斗争生活的中篇小说。《望南山》和《北线》则是杨朔于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新华社记者和部队政治工作所写,《望南山》描写日寇投降后,东北地区察南翻身农民为保卫胜利果实,同国民党军、地主武装进行斗争的故事;《北线》则描写解放战争期间一支解放军小部队转战华北,勇敢顽强地同国民党军战斗的故事;这些作品以明快和热情的笔调,描绘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行为、献身精神和成长过程。全书集中书写了晋察冀边区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侧影,三篇小说创作时间与新中国的炮声紧紧相随,可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胜利的“脚步声”。



作者简介
杨朔(1913年4月28日-1968年8月3日),山东省蓬莱人,原名杨毓瑨,字莹叔。十六岁到哈尔滨谋生。曾经在哈市《国际协报》上发表旧体诗词和赛珍珠的《大地》部分章节的译文。1937年初,到上海集资兴办北雁书店。抗战爆发后到延安,后来辗转到广州。1938年,创作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在广州《救亡日报》连载。1939年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到达华北抗日根据地,陆续写了一些短篇小说、散文和通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小说家、全国政协委员,与刘白羽、秦牧并称为“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目录
初版前记

《红石山》

《望南山》

《北线》

内容摘要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是“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口袋书”项目之一种。该项目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强强联手,遴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100部,以更符合当下读者阅读习惯的“口袋本”形式分批出版。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收录杨朔创作于中国革命不同时期的三个中短篇小说《红石山》《望南山》《北线》。《红石山》写于抗日战争后,描写宣化龙烟铁矿工人同日本帝国主义英勇斗争的故事,是中国较早反映工人斗争生活的中篇小说。《望南山》和《北线》则是杨朔于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新华社记者和部队政治工作所写,《望南山》描写日寇投降后,东北地区察南翻身农民为保卫胜利果实,同国民党军、地主武装进行斗争的故事;《北线》则描写解放战争期间一支解放军小部队转战华北,勇敢顽强地同国民党军战斗的故事;这些作品以明快和热情的笔调,描绘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行为、献身精神和成长过程。全书集中书写了晋察冀边区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侧影,三篇小说创作时间与新中国的炮声紧紧相随,可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胜利的“脚步声”。

主编推荐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是中国现代作家、现代散文三大家之一杨朔创作的中篇小说集。收录了《红石山》《望南山》和《北线》三个中篇小说,是新中国成立前晋察冀边区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斗争的侧影,从中“可以听见我们人民前进的脚步声”。
杨朔是中国有名现代文学作家,以散文很为著称,其《荔枝蜜》被“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收录,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散文名篇。这部《中国人民的脚步声》由新文艺出版社于1953年11月一版一次出版。本版即以此首版为底本,初版前记也一并收录。

精彩内容
 红石山帽子察哈尔龙关西南二十里有座高山,原名黄泉岭,俗话讹做黄草梁。山头是古时的战争要塞锁阳关。
察哈尔南部一带的人民,一提起锁阳关,就会津津有味地讲着樊梨花等人的故事。关底涌出一条黑沙河,向西流过一带黄土小平原,一直流入宣化的洋河。黑沙河的南北两岸全是拔海八百到一千米的高山,山头一起一伏的,像是浪头。先前这些山荒凉透了,密密丛丛的尽是一
人多高的荆条,难得见到人烟。春三月间,遍山热闹闹地开着野芍药,野蔷薇,紫丁香……一到秋风落叶的季节,霜雪来得早,深山里只有风吼、狼嗥,连砍柴放羊的人也不见了。
一九一二年,龙关当地的农民忽然在山上寻到一
种宝贝。乍看来是些红石头,拿到手里,碰到衣裳上,可就染得赤红,洗都洗不净。于是动手挖掘这些红石头,做成颜料,贩到市上去卖。一九一四年,一个瑞典人在北京市上看见了说:“这是铁呀!”从此,龙烟铁矿的宝藏才被发现。首先由段祺瑞经营开采,经过二十多年的变迁,“七七事变”后落到日寇手里,红石山一时热闹起来。
这座山坐落在黑沙河的南岸,从地质上说,是由太古代、原生代和第四纪层所组成。矿床躺在原生
代的岩石中间,有葡萄状、鱼卵状等矿层,质量强,产量更富。一条铁路支线从宣化直修到山半腰。
山上更修起变电所、风机房、马机道、电车道、高线架子、水泵房等电气装备。火车整天轰隆轰隆地开走,又轰隆轰隆地开来。开走的装满“红”(矿石),开来的装满工人。这不是人,简直是一群一群要
宰的牲口,火车也就像装满牲口的屠车,送到屠宰场来。
现在,又有一列屠车开
上山了。
一 屠车正是一九四一年十月的一天,夜来落过头一场霜,满山的野草打得垂头丧气的,骤然老了。傍晌,霜一化,地面冒着热腾腾的湿气。从宣化开来的火车到了红石山脚时,车头掉到后尾,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慢慢地推着车爬上山来。赶到停在半山腰,满寿山顶正拉着歇晌工的汽笛。
车上走下个四十来岁的人,头戴青礼帽,身上穿着件古铜色线春小棉袄,敞着前胸。这人叫杜老五,是日本大工头清水的心腹,性子挺阴。他长着一
张驴脸,眉毛挺淡,眼角耷拉着,从来不正眼看人,只从眼角哨来哨去。笑的时候一咧嘴,皮笑肉不笑,露出当门的两颗大金牙。清水坐在北京,从来不上山,组里大权都操在组长杜老五手里。在矿山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组,每组都有自己的工头,到处设法骗取工人上山,由组长向矿方包活做,从中剥削工人的劳力和工资。这回是杜老五从山下招工刚回来。
杜老五走到一辆铁闷子车前,打开锁,嘎啷啷地推开车门,里面冒出一股熏人的屎尿气味。车里塞满了人,每人前襟上都挂
着个黄布条,写着龙烟铁
矿多少多少号。遇到暑天,车里闷热,锁得又严,曾经有一次,一车人全在半路上活活憋死。现在天凉了,不过闷得个个人也
是半死不活的。
杜老五朝着车里催道:“下车吧,别等人请了!”车里就爬出许多人,乍一见亮,眼睛都刺得睁不开。当中有个老头,快五十了,高眉棱骨,方嘴巴子,走路摇摇晃晃的,精神挺坏。旁边一个二十几岁的高大汉子搀着他的手,又回头关照后边一个妇女说:“大婶,庆儿兄弟下来没有?”老头叫董长兴,顺德府人,家里原有八九亩破地,头年闹旱灾,收成不够
吃的,托人向一家财主借
了一斗粮,秋天要还五斗。不想越渴越吃盐,今年偏巧又闹蝗灾,粒米未收,还不起债,地都被地主顶了账夺去,自己也变成了财主的雇工。搀着他的那人叫殷冬水,低脑门子,大嘴,胳膊有碗口粗,自少孤人一个,给那家财主扛长活。看着董长兴的事,殷冬水气得骂道:“我×他奶奶,他的心叫狼吃了,怎么干出这样没人昧的事!”董长兴怕惹事,忧愁
总闷在肚子里,埋着头不响,头发可一下子白了许多。
P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