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墨菲定律+梦的解析
  • 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墨菲定律+梦的解析
  • 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墨菲定律+梦的解析
  • 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墨菲定律+梦的解析
  • 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墨菲定律+梦的解析
  • 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墨菲定律+梦的解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墨菲定律+梦的解析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7.5 3.4折 169.2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奥]阿德勒 [法]勒庞 [奥]弗洛伊德 李洁

出版社广东人民

ISBN9787218147468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69.2元

货号31555704

上书时间2024-06-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人。其一生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神经症问题》《理解人类本性》等。
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而闻名于世。早年在巴黎学医,后来游历了欧洲、北非和亚洲,完成了多本人类学和考古学著作。晚年开始研究心理学,并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写下了一系列心理学著作,如《乌合之众》《民族演变的心理法则》《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终生从事写作和临床治疗,其思想极为深刻,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历代义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提出了“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和“力比多”等重要概念,其深刻影响不限于心理学史,且遍及哲学、美学、文学和流行文化等领域。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等。
李洁,心理学爱好者,自由作家,畅销书作者,致力于青少年性格优化重塑,在多家报刊开设情商管理专栏。

目录
《自卑与超越》
译者序  01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1.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  002
2.人生的三大事实  004
3.社会情感  007
4.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011
5.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  016
6.合作的重要性  019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1.心灵与肉体的交互作用  022
2.情感影响发展  025
3.身形、性格与心智  037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
1.自卑情结  042
2.追求优越感  049
3.设立有意义目标  053
第四章 早期的记忆
1.理解记忆  062
2.关于早期记忆的六个案例  065
3.行为的根源——早期记忆  074
第五章 梦
1.关于梦  082
2.弗洛伊德学派与梦  084
3.个体心理学派与梦  086
4.梦的构成  090
5.常见的梦  094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1.母亲的影响  106
2.父亲的角色与责任  116
3.为人父母  121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1.教育的变革  136
2.教师的角色  137
3.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142
4.天赋与习得  145
5.区分孩子的个性  148
6.顾问会议的工作  154
第八章 青春期
1.什么是青春期  158
2.心理特征  158
3.生理特征  159
4.青春期的挣扎  160
5.青春期的性意识萌芽  166
6.正视青春期  169
第九章 犯罪及其预防
1.犯罪心理  172
2.罪犯的类型  182
3.合作的重要性  189
4.如何矫治犯罪行为  199
第十章 职业
1.平衡生活的三条系带  208
2.职业的早期训练  210
3.影响职业选择的其他因素  212
4.对待职业的态度  216
第十一章 人及其同伴
1.人类需要团结  220
2.利己主义  222
3.过失犯罪  228
4.社会兴趣和社会平等  228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
1.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232
2.夫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235
3.不适合结婚的人  242
4.婚姻观与人生观  247
阿德勒年谱  253
《乌合之众》
1902年作者序言   01
引言 群体的时代 001
第一卷 群体的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普遍特征和群体思维  013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027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055
第四章  群体信仰的宗教形式  069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一章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的间接成因  079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成因  103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方式  119
第四章  群体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145

第三卷 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161
第二章  所谓的犯罪群体  167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175
第四章  选民群体  185
第五章  议会  199

《墨菲定律》
一章 无所畏惧,因为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坏运气:是命中注定还是暂时“水逆”? 003
好运气:一场漫长等待后的空欢喜   006
只要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发生   009
凡是有可能出错的事,就有可能被做错  012
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015
永远不要放弃重来一次的机会   018

第二章  积极情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力量
投射效应:心中有光,自然能看到出口   023
酸葡萄效应:生活很苦,但乐观很甜   026
洛克定律:专注于改变有可能改变的事情   029
卡瑞尔公式:平静接受最坏,理性追求最好   032

第三章 认识自我,解除自我蒙蔽的错觉
镜中我效应:镜子中的真实与虚无 037
焦点效应: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041
过度自信效应:有种失智叫作“聪明反被聪明误” 045
沉锚效应:错误思维定式的连锁反应  049
巴纳姆效应:有种角色定位叫“对号入座”  053
自利性偏差:我的成功是必然,别人的成功是偶然 057

第四章  放下焦虑,逃过概率下的必然
心理账户理论:失去的痛苦比获得的快乐更强烈  063
跳蚤效应:人生不设限,能力无上限   066
约拿情结:勇于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一切  069
杜根定律:自我实现的预言 071

第五章  摆脱惯性,结束一错再错的循环
沉没成本效应: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077
马太效应:在试错中获得持续成长   080
马蝇效应:主动刺激,让压力转化为动力  083
飞轮效应:优先去做内心抗拒的事情  087
习得性无助:认输的心态预演着下一次的失败   091

第六章 懂得知足,越在意的就越容易失去
幸福递减定律:欲望与幸福的此消彼长关系 097
贝勃定律:好好珍惜,毕竟得来不易   101
机会成本:换一个人就会更好吗?  104
布里丹毛驴效应:爱情面前切记不要犹豫不决 107
史华兹论断:各不相同的幸福与不幸 110

第七章 保持淡定,从容面对人生坎坷风雨
踢猫效应:坏情绪是传染力最强的“病毒” 115
刺猬法则:捍卫心理空间是人性本能 119
禁果效应与沙漏定律:越禁越诱惑,越紧越抗拒 122
破窗效应:把小分歧解决在萌芽状态 125
霍桑效应:适度发泄负能量才能轻装上阵 128
鳄鱼法则:不要总是关注舍弃时的痛苦 132

第八章 善于经营,别让爱情于琐碎中消磨殆尽
晕轮效应:那些被选择性忽略的情感细节 137
内卷化效应:若要相爱经久不衰,切勿相处经久不变 140
皮格马利翁效应:亲手调教出一个完美恋人 144
稀缺效应与蔡加尼克效应: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147
相悦法则:喜欢是一个“  尚往来”的过程 150
里德定理:再感人的偶像剧反复观看终会索然无味 153

第九章  掌握技巧,方法不对则努力白费
贝尔纳效应:化繁为简,专心做一件事 159
手表效应:明确目标与标准的唯一性 162
瓦拉赫效应:与其补足短板,不如经营优势 166
蘑菇定律:年轻人应该学会忍耐和坚持 169
二八定律:把时间和精力投到关键要素上 172
奥卡姆剃刀原理:始终追寻高效简洁的做事方法 175

第十章 创业不易,认清自我和现实很重要
路径依赖法则:第一份工作决定人生方向 181
布利斯定理:充分计划才能降低失败概率 184
羊群效应与毛毛虫效应:“从众”和“盲从”的临界点 187
多米诺骨牌效应:千万不要败在第一步 190
彼得原理:将每个人都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 193

第十一章  做好防范,坦然应对突发状况
青蛙效应:警惕量变引发质变 197
棘轮效应:不要抵制突破现有舒适区 200
鲶鱼效应:危机感激发无限潜能 203
鸵鸟效应:主动出击,危机变契机 205
应激机制:早做打算,多做打算,做最坏的打算 207

第十二章  沟通开端,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首因效应:打破陌生,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13
近因效应:决定熟人关系发展方向的最后印象 216
自重感效应:高价值展示让你备受瞩目 218
登门槛效应:不要急于求成,慢慢走进对方内心 221
曼狄诺定律: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所有场面话 224
古德曼定律:适当沉默,反而提升沟通效果 227

第十三章  发现相似,友情升华的基础
海潮效应:优秀的人总是互相吸引 233
名片效应:有意识地与对方产生共鸣 236
多看效应:增加曝光度,提升好感度 239
改宗效应:讨某人喜欢,可反其道而行之 242
囚徒困境:成为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最大化 244
互惠关系定律: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 247

第十四章 允许不同,友情长久的秘诀
路西《自卑与超越》
译者序  01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1.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  002
2.人生的三大事实  004
3.社会情感  007
4.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011
5.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  016
6.合作的重要性  019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1.心灵与肉体的交互作用  022
2.情感影响发展  025
3.身形、性格与心智  037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
1.自卑情结  042
2.追求优越感  049
3.设立有意义目标  053
第四章 早期的记忆
1.理解记忆  062
2.关于早期记忆的六个案例  065
3.行为的根源——早期记忆  074
第五章 梦
1.关于梦  082
2.弗洛伊德学派与梦  084
3.个体心理学派与梦  086
4.梦的构成  090
5.常见的梦  094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1.母亲的影响  106
2.父亲的角色与责任  116
3.为人父母  121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1.教育的变革  136
2.教师的角色  137
3.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142
4.天赋与习得  145
5.区分孩子的个性  148
6.顾问会议的工作  154
第八章 青春期
1.什么是青春期  158
2.心理特征  158
3.生理特征  159
4.青春期的挣扎  160
5.青春期的性意识萌芽  166
6.正视青春期  169
第九章 犯罪及其预防
1.犯罪心理  172
2.罪犯的类型  182
3.合作的重要性  189
4.如何矫治犯罪行为  199
第十章 职业
1.平衡生活的三条系带  208
2.职业的早期训练  210
3.影响职业选择的其他因素  212
4.对待职业的态度  216
第十一章 人及其同伴
1.人类需要团结  220
2.利己主义  222
3.过失犯罪  228
4.社会兴趣和社会平等  228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
1.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232
2.夫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235
3.不适合结婚的人  242
4.婚姻观与人生观  247
阿德勒年谱  253
《乌合之众》
1902年作者序言   01
引言 群体的时代 001
第一卷 群体的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普遍特征和群体思维  013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027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055
第四章  群体信仰的宗教形式  069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一章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的间接成因  079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成因  103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方式  119
第四章  群体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145

第三卷 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161
第二章  所谓的犯罪群体  167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175
第四章  选民群体  185
第五章  议会  199

《墨菲定律》
《梦的解析》四章  群体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145

第三卷 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161
第二章  所谓的犯罪群体  167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175
第四章  选民群体  185
第五章  议会  199

《墨菲定律》
《梦的解析》

内容摘要
本套装收录《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墨菲定律》《梦的解析》。其中《自卑与超越》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包含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乌合之众》是一部讲透政治、经济、管理的心理学巨著,被誉为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墨菲定律》从自我提升、情感关系、职场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详细讲书了影响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定律或法则。《梦的解析》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经典著作。

精彩内容
1.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人类生活在“意义”之中。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事物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事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事物对我们人类的意义。即使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最简单的事物,人类在接触它们的时候也是从自己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来看待它们的。“木头”指的是“与人类自身有关系的木头”,“石头”也是“作为人类生活因素之一的石头”。如果有人想脱离意义的范畴,而使自己仅仅生活在单纯的环境之中,那么他一定非常不幸:他将与自己周围的人丧失沟通的基础,他的行为无论是对他自己,或是对其他人都毫不起作用,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一直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或者说是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解释。因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说:每个人感受到的意义多多少少总是不完全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因为“意义”是一个充满了谬误的领域。
假如我们问一个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他很可能回答不出来。通常,人们不愿让这个看似没有意义的问题来困扰自己,所以总是用一些陈词滥调的回答来搪塞;或者,人们干脆认为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然而,我们无法否认,自从人类有自己的历史开始,这个问题便已经存在了。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仅是青年,连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们也会经常为之困惑:“我们为什么而活着?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自然,无数的事实让我们可以断言:通常人们只有在遭遇失败挫折的时候,才会发出这种疑问;假如一个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的波澜和起伏,也没有遇到过任何的困难和险阻,那么这个问题便不成其为问题,也不会被诉之于言词。
在一般情况下,人类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诠释生活的意义,几乎每个人都只把这个问题和它的答案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如果我们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而完全不管他的言论,我们将会发现:他的姿势、态度、动作、表情、礼貌、野心、习惯、特征等等,无不体现出他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的理解。他的行为让我们相信,他似乎对某种关于生活的解释深信不疑,他的一举一动都蕴含着他对这个世界和他自己的看法。他似乎是在用自己的行为向世人宣告“我就是这个样子,而世界就是那种形态”,这便是他赋予自己以及生活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因人而异,也正因为如此,生活的意义多得不可胜数。而且,我们会发现,每一种个体自认为正确的生活的意义可能多少都含有错误的成分在里头,没有人拥有绝对正确的生活意义;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无论是哪一种生活的意义,只要有人持这种态度,它也绝不会是完全错误的。所有的生活意义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变化。然而,这些变化——或者说,不同的人赋予生活不同的意义却有高下之分:它们中有些很美妙,有些则很糟糕;有些错得多,有些则错得少。我们还可以发现:较好的生活意义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而较差的生活意义则都缺乏这些特征。这样,我们通过对经验的归纳总结,就可以得到一种相对“科学”的生活意义,它是真正意义的共同尺度,也是能使我们应付与人类有关的现实的“意义”。在此,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真实”指的是对人类的真实,对人类目标和计划的真实。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所谓“真实”。如果还有其他的“真实”存在,它也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无法知道这种“真实”,这种“真实”也因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2.人生的三大事实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三条重要的事实,这些事实是他必须随时牵挂于怀的。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不得不受这三条事实的制约,他所面临的问题也都是这些事实所造成的。由于这些事实无所不在地缠绕着人类,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回答因此而产生的问题,一个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够体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个人理解。
这三个事实之一是:我们人类居住在地球这个贫瘠星球的表面上,我们没有办法脱离地球的表面去讨生活。换句话说,我们无处可逃,我们必须在这个事实的限制之下,依靠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提供给我们的资源繁衍生息。我们必须发展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以保证人类的未来得以延续。这是一个向每个人索取答案的问题,没有人逃得过它的挑战。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我们的行为都是我们对人类生活情境的解答:它们显现出我们心目中认为哪些事情是必要的、合适的、可能的、有价值的。这些解答又都被“我们属于人类”以及“人类居住于这一地球之上”等事实所限制。
当我们考虑到人类肉体的脆弱性以及我们所居住环境的不安全性时,我们可以看出: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命,为了全体人类的幸福,我们必须拿出毅力来界定我们的答案,以使它们眼光远大而前后一致。这就像我们面对一个数学问题一样,我们必须努力追求解答。我们不能单凭猜测,也不能希图侥幸,我们必须用尽我们力所能及的各种方法,坚定地寻求答案。我们虽然不能发现绝对完美的永恒答案,然而,我们却必须用我们的所有才能来找出近似的答案。我们必须不停地奋斗,以找寻更为完美的解答,这个解答必须针对“我们被束缚于地球这个贫瘠星球的表面上”这件事实,以及我们居住的环境所带给我们的种种利益和灾害。
现在,我们来讨论第二种事实。这个事实是:我们自己并不是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我们四周还有其他人,只要我们活着,就必然要和他们发生联系。单个的人是很脆弱的,他要受到种种限制,这使得单个的人在多数情况下无法单独地完成自己的目标。假如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并且想只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应付一切问题,他只能面对失败和灭亡。单个的人无法保全自己的生命,人类的生命也因而无法延续下去。个体必须和他人发生联系,因为个体是脆弱的、无能的、受到种种限制的。个体为了自己的幸福,同时也为了人类的福利,所采取的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和别人发生联系。因此,我们对生活问题的每一种答案都必须把这种联系考虑在内,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我们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因此,我们人类最大的问题和目标就在于: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和我们的同类合作,以延续我们的生命和人类的命脉。如果我们想要生存下去,我们的情绪、行为就必须和这个问题与目标互相协调。
人类同时还被另一种事实所束缚:人类有两种性别,个体和人类集体生命的存续都必须依赖于这一事实。由于这一事实的存在,人类社会才产生了爱情和婚姻这两种联系,这是每一个男人或女人都无法回避的。人类面对这个事实时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对生活给出的某种答案。人们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一事实所带来的问题,他们的行为可以表现出他们认为可以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
我们在前面所叙述的这三种事实带来了三种问题:如何谋求一种职业,以使我们在地球的天然限制之下得以生存;如何在我们的同类之中获取地位,以使我们能互助合作并分享合作的利益;如何调整我们自身,以适应“人类存在有两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和扩展,有赖于我们的爱情生活”等事实。事实上,这三种问题就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问题。
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Psychology)的研究发现:对于个体的人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于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所做出的反应,都清楚地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最深层的感受。举个例子说吧,假如有一个人,他的爱情生活很不完美,他对职业也不够尽心尽力,他的朋友很少,因为他发现和他的同伴接触是件痛苦的事。那么,从他在生活中所遭遇的这些拘束和限制,我们可以断言,他一定会感到“活下去”是件艰苦而危险的事,生活对他来讲机会太少而挫折太多。他的活动范围一定非常狭窄,这与他对生活意义的判断有关:生活的意义对他来讲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因而他倾向于把自己封闭起来,避免和别人接触。反过来说,假如有一个人,他的爱情生活非常甜蜜而融洽,他在工作上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他的朋友很多,他的交际范围广泛而成果丰硕。我们可以据此而断言,这样的人必然会感到生活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过程,生活中充满了机会,却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对于他来说,生活的意义在于与同伴携手共进,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为人类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3.社会情感
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各种错误的“生活意义”的共同特征,和各种正确的“生活意义”的共同特征。所有失败者——神经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娼妓——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归属感和社会兴趣。他们在面对职业、友谊和性等问题时,都不相信可以通过合作的方法来加以解决。他们赋予生活的意义,是一种属于他们个人的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