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家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6.07
3.8折
¥
68
全新
库存26件
作者厉华郑劲松郑小林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ISBN9787229158477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385931
上书时间2024-06-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厉华,男,满族,中共党员,文博二级研究员。原任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主任、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馆长。其长期致力于红岩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工作。
代表著作:《红岩魂来自白公馆、渣滓洞的报告》《红岩魂来自歌乐山的报告》《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保护与利用》《风雨白公馆》《路在脚下》《忠诚与背叛》《忠诚与信仰》《厉华说红岩——解读狱中八条》《抗战记忆——台湾征集图片集(上、中、下)》《红岩:从文学作品到红色旅游》《重庆谈判43天——毛泽东、蒋介石的九次会面商谈史考》等等。
其主讲的《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事迹展》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巡展300余场;《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在全国巡演865场并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首届创新奖;代表的演讲报告《红岩魂——信仰的力量》《红岩魂——忠诚与背叛》《中国共产党制胜法宝——统一战线》《红岩联线的运作与发展》在全国各地演讲2000多场。
郑劲松,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西南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副馆长,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大宣传教育中心专家组成员。曾在《中国作家》《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等报刊发表诗文、小说300余篇(首),获孙犁散文奖、林非散文奖、徐霞客旅游文学奖,连续3届重庆晚报文学奖,著有《永远的紫罗兰》等书。
郑小林,女,1976年9月,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现任中共大安区委党校教务股副股长,讲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红色文化方面研究,多个课题在省市获奖,多篇论文在《四川教育》《科学教育前沿》《科学导报》公开发表。
目录
序 甘洒热血写春秋 高明光 / 1
车耀先:“谦”“俭”“劳”为立身之本
“骄”“奢”“逸”为终身之戒 / 1
苟悦彬:多多努力,无止境的进步 / 15
韩子重:革命的道路是艰辛的 / 28
何柏梁:万忍的耐心候黎明 / 47
何功伟: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 / 65
黄楠材:为国读书,为国扛枪 / 75
黄显声将军:生死存亡在所不计 / 91
胡其芬:最后的报告 / 102
江竹筠: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 111
蓝蒂裕:把祖国的荒沙变成美丽的园林 / 122
刘国鋕:没有玷污党的荣誉 / 141
刘振美:不要存留一丝一毫的虚荣 / 157
罗世文: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 / 169
王朴: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 180
文泽:真理必定到来 / 192
许晓轩:我做到了党教导的一切 / 199
宣灏:以血还血,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 212
张学云:永远的离别亦在所不辞 / 221
钟奇:你一定要再结婚 / 232
朱世君:巾帼不畏严刑 / 238
后记 英烈家书 家国大爱 / 244
内容摘要
该书选取了车耀先、苟悦彬、韩子重、何柏梁、何功伟、黄楠才、黄显声、江竹筠、蓝蒂裕、刘国鋕、罗世文、王朴、许晓轩、张学云、钟奇、朱世君、刘振美、胡其芬、文泽、宣灏等20位红岩英烈的家书,并进行相关的解读。这些家书是红岩英烈们真情实感的流露,是烈士们向死而生的绝笔、力透纸背的寄语!饱含了对父母的愧疚之心、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对爱人的雎鸠之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革命烈士的家国情怀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每一封家书都闪烁着热爱党、热爱祖国、追求信仰、坚持真理、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亲情和谐、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精神的光辉。
该书既有珍贵的烈士家书手迹影印件,又有感人肺腑的解读,为读者提供了一本真实生动、震撼心灵的思想道德教育读物。从红岩英烈留下的家书中,读者获得的不仅是对红岩先烈们的缅怀和铭记,更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力量。
精彩内容
车耀先“谦”“俭”“劳”为立身之本“骄”“奢”“逸”为终身之戒(节选)下面这段话是车耀先烈士在狱中没写完的《自传》的自序,也可算一封写给子女的题为《先说几句》的家书:先说几句民国二十九年三月,余因政治嫌疑被拘重庆,消息不通,与世隔绝。禁中无聊,寝食外辄以《曾文正公家书》自遣。遂引起写作与教子观念。因念余出世劳碌,磨折极多;奋斗四十年,始有今日。儿女辈不可不知也。故特将一生之经过写出,以为儿辈将来不时之参考。使知余:出身贫苦,不可骄傲;创业艰难,不可奢华;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以“骄”“奢”“逸”三字为终身之戒,而为一个健全之国民。则余愿已足矣。夫复何恨哉?!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注重家庭、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责任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孩子,有义务引导他们怎样做一个有气节和骨气、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车耀先被捕入狱后对生死置之度外,却挂念儿女的成长。在狱中,国民党特务给每个“犯人”发了一套《曾文正公家书》,要求每天必读,而且要写心得,以达到改造思想、转变革命立场的目的。车耀先知道能够出狱的机会非常渺茫,甚至难以活着出去,于是借狱方要写心得体会的机会,向狱方要来笔和纸,开始写自传,想通过这种形式让子女了解自己,并把自己对子女的希望也写出来。但车耀先并没能在狱中写完《自传》,自序前的《先说几句》,就是父亲留给子女们的寄语与希望,也是一个革命者的最后交代。 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以“骄”“奢”“逸”三字为终身之戒,而为一个健全之国民。这是车耀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得出的人生感悟与肺腑之言,也是他对车崇英、车毅英、车时英、车伯英、车仲英五个子女定下的道德要求和人格规矩,短短200余字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可贵的家国情怀,和一个革命者对子女的殷殷嘱托。 “谦”“俭”“劳”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这是车耀先留给孩子的家训家规,也是自己躬身践行一生的真实写照。 车耀先出身贫寒,人生经历复杂。他只读过两三年书。17岁“弃商从军”,投身戎马生活冲锋陷阵、能征善战,“由兵而士,士而官,十三年官至团长”。在那个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初叶,各种思想涌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车耀先看到的是“笃信耶稣之故,所属官兵几皆教徒”。在国民革命潮流浩浩荡荡的大变革时代,他祈祷人间充满爱,可现实不断地在摧毁他的祈祷。他最终认识到“读破新旧约千遍,宗教不过欺愚民”。 蓝蒂裕把祖国的荒沙变成美丽的园林(节选)蓝蒂裕临刑前写给儿子的遗诗:示儿你——耕荒,我亲爱的孩子: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
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遍地荆棘,给你什么遗嘱呢?
我的孩子!
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这是红岩烈士蓝蒂裕在狱中写给儿子蓝耕荒的一份遗嘱。诗的原稿已经被敌人焚毁,好在这首诗被脱险志士傅伯雍记在心里,最终“带出”,并呈现给世人。诗歌寥寥76个字,一字一句,爱憎分明,语言朴素,感人肺腑。 诗歌既有壮志未酬的遗憾,也有共产党人对明天的美好期盼和信念,字里行间的舐犊情深更加令人动容。全诗围绕儿子“耕荒”名字展开,字字表现了革命者的豪情与无畏,句句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厚爱和嘱托。
蓝蒂裕参加革命10余年,牺牲时仅33岁。在世人眼里,蓝蒂裕是红岩烈士、革命英雄;在敌人眼里,他是“顽固不化”的“眼中钉”;在儿子眼里,他是一位慈祥又严厉的父亲。“你——耕荒,我亲爱的孩子”,诗歌一开头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孩子深深的爱。“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作者将当时的社会环境比作“荒沙”,可见条件的艰苦恶劣。“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他感到自己已没有时间去改变这个危机和惨淡的国家现状。他担忧着“满街狼犬”的国家,舍不下身处“遍地荆棘”的孩子,“给你什么遗嘱呢?”他激励儿子必须到“荒沙”中去,“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希望下一代不忘父辈的遗志,继承发扬良好的家风,将党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将祖国的繁荣富强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在未来的日子里,踏踏实实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示儿》这首诗,几乎是我每次讲课结束时必须讲到的,这首诗饱含的深情嘱托也是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这代及再后代人的殷切希望。2021年1月12日,我又应邀到蓝蒂裕烈士之子蓝耕荒工作过的泸州警察学院做《红岩魂——信仰的力量》报告。连续数年为泸州警察学院讲课,每次都要见见蓝耕荒。他是我接触最多的一位烈士家属,每次我们都在入住的宾馆畅谈。他没有辜负烈士父亲的期望:他有父亲那样的执着,做了一辈子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而不后悔;有他父亲那样的情怀,能够兢兢业业地把个人的一切奉献给国家而感到充实;更有他父亲那样的无私无畏,敢于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从不徇私情。
蓝耕荒把烈士子女这个既沉重而又光荣的荣誉看得很重,直到退休才解决副处级待遇也无怨无悔。他说:“我沿着父亲指引的方向前进,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不改初衷。回顾这一生,与父亲的轰轰烈烈相比,我为人民、为国家到底干了些什么?是否虚度一生?经过许多不眠之夜的思考,我认为,时代造就人,和平年代的平凡里蕴藏着伟大,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献身社会的同时使自己发挥得最好,这就是伟大的贡献!”蓝耕荒用一生“写下”并践行了对《示儿》一诗的理解与不解之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