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炼金术士:三大央行行长如何拯救危机中的世界
  • 炼金术士:三大央行行长如何拯救危机中的世界
  • 炼金术士:三大央行行长如何拯救危机中的世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炼金术士:三大央行行长如何拯救危机中的世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3.64 4.5折 119.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尼尔·欧文(NeilIrwin)著,巴曙松,陈剑等 译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19644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9.9元

货号31179374

上书时间2024-06-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译者序  对一向神秘的发达经济体央银及其行长尝试祛魅的探索之作
推荐序  “炼金”卷轴博弈再现——重审全球经济危机史
测一测  关于西方现代金融行业的启发性故事,你了解哪些?
引言  打开水龙头
第一部分“炼金术士”的诞生1656—2006
    01  约翰·帕姆斯丘奇与央银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家央银的诞生
    他们成为现代“炼金术士”
  02  朗伯德街、大不列颠准则、白芝浩原则
    为什么朗伯德街会存在
    白芝浩原则
  03  有名无姓俱乐部
    一个没有央银的美国
    华尔街之王
    美联储的创立
    扎根在内心深处的厌恶
  04  疯狂、噩梦、绝望、混乱:当央银两次决策失误时
    可怕的恶性通胀
    黑色星期四
    脆弱的繁荣
    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整个社会都在劫难逃
  05  阿瑟·伯恩斯的苦恼
    避免灾难性的转变是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
    “金发女孩经济”
  06  转动马斯特里赫特的轮盘赌
    统一欧洲货币
    欧洲货币联盟的诞生
    欧洲不是美国
    第一任欧洲央银行长的任命
    欧元,新货币的诞生
  07  速水优、番茄酱和零利率政策的痛苦
    “直升机伯南克”
    量化宽松政策
    一个零利率政策的奇异新世界
  08  杰克逊霍尔共识和“大缓和”
    房价飙升的隐忧
    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
    “千禧桥”效应
第二部分  金融大恐慌2007—2008
  09  三人委员会
    致力于欧洲一体化的特里谢
    研究大萧条出身的伯南克
    “独裁者”默文·金
    难以驯服的金融市场
  10  惨淡的圣诞节
    减轻了危机吗
    金融加速器
    市场瞄准了雷曼
    “我们别无选择”
  11  金钱之墙
    全世界的最终贷款人
    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政府为银行买单
    全球首次统一下调利率
    世界经济大跳水
第三部分  后危机时代2009—2010
  12  美联储的斗争
    “审计美联储”
    美联储在政治上的回应
    地方储备银行的游说战
    伯南克能否连任
    反对审计美联储
    大而不倒
  13  希腊新奥德赛
    只有在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希腊救助计划
    “闪电崩盘”
    救市如救火
    “在亚洲开盘前”决策
  14  默文·金的演讲
    内部“叛乱”
    针线街之王的胜利
    后危机时代
  15  QE2的初次冒险之旅
    复苏之夏
    令人困惑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
    遭到全世界反对的QE
    决定实施QE
    QE2的第一天
    疲惫的央银家
第四部分  第二波浪潮2011—2012
  16  菜刀、三巨头以及杜维尔溃败
    三巨头,希腊经济的未来
    “沙滩散步”
    三巨头再次登场
    谁会是特里谢的继任者
    “为了实现3.31亿人的物价稳定”
  17  欧盟委员会主席
    希腊债务重组
    成也特里谢,败也特里谢
    欧洲一体化的一次“量子飞跃”
  18  逃逸速度
    7500亿英镑的“震慑战略”
    绝望的时刻呼唤大胆的举动
    “我不会再去呐喊了”
  19  超级马里奥的世界
    欧洲五国领导人大换血
    为欧洲筑建金钱之墙
    欧元区遭遇政治分裂
    以经济为良方
结语  重回大提顿

内容摘要
 在书中,作者追溯到1656年,从世界上第一家银行——斯德哥尔摩银行的成立,勾勒出神秘的“炼金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直到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创立。在对整个演进过程的描述中,作者对于一系列金融危机和诸多经济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阐释。
尼尔·欧文想告诉读者的是:首先,欧洲银行危机是如
何产生的以及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对经济链条的影响有多大。其次,“炼金术士”是如何探究危机起因,对症下药,又是如何借助美联储拯救了欧洲银行,避免金融危机演变为全球灾难的。最后,作者想进一步说明的是,历史上危机管理的众多实例既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教训。由于应对措施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那么,欧元区未来将会如何演变,欧洲央行如何达成预期目标,美联储又将如何善后量化宽松政策,这一系列的变数给未来的政策制定者留下了深刻反思的空间。
书中的主人公便是作者展现给读者的“炼金术士”——美联储本·伯南克、英格
兰银行默文·金、欧洲央银让-克洛德·特里谢。这三大央行领袖不为人知的幕后运作,演绎出了一部错综复杂
、曲折跌宕、惊心动魄的“炼金”故事。

精彩内容
 01约翰·帕姆斯丘奇与央银的诞生
他最终成为一个孑然一
身的绝望的人。约翰·帕姆斯丘奇(JohanPalmstmch)出生在拉脱维亚,在荷兰度过孩提和少年时代,后迁
居瑞典,并成为一个银行家。他对自己的辩护更像是对针对他的审讯的辩护。储户和政府调查团在银行门外排起长龙,周围充斥着责备和谩骂,整个国家都想知道国家的钱都去哪里了。帕姆斯丘奇能够提供的最好解释是,描述世界上第一家央银正经历的这最后的混沌岁月。
他反问道:“在充满威胁、
诅咒、斥责以及讨价还价的混乱时期,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刻,谁还能够清楚地记录账目呢?”针对帕姆斯丘奇的斯德哥尔摩银行经调查发现,不仅保险柜里成千上万的瑞典圆消失不见,而且该行濒临倒闭的状况耗费了瑞典皇室众多财产。帕姆斯丘奇被要
求偿还其银行所带来的所有损失。如果他无力偿还,那么他将被处决。毕竟那是1668年,不是2008年,他作为一个手握印钞大权的人导致了瑞典个人存款的大量流失,使国民经济遭到重创,迫使政府介入以阻止全面崩溃。
帕姆斯丘奇的判决被推迟到1669年执行,并于1670年获释。当历史上第一位央银家于一年后去世时,人们并不认为他是一位货币大师;相反,人们将他看作一个狂野不羁的罪人,搞垮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的经济。在之后的5年内,瑞典出现了一轮信贷扩张,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然后是通胀飙升、信贷泡沫破灭以及经济衰退。
换言之,在短短的几年内,瑞典就体会到了设立央银的好处和坏处。但是,帕姆斯丘奇以及斯德哥尔摩银行里的每一个人所做的远不止这些,他们开启了现代全球金融的时代,也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若要正确理解巴塞尔委员会如何应对2007—2012年的金融危机,从理解他们如何使用上述权力开始将颇有裨益。这个故事即从帕姆斯丘奇开始。
世界上第一家央银的诞生
如今,瑞典更闻名于世的并非宫廷中古典的陈设,而是其简约的家居风格和潇洒的流行音乐,而在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瑞典都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之一。瑞典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其疆域横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延伸至现在的波罗的海诸国以及如今德国、波兰和俄罗斯的部分领土。
尽管瑞典缺乏欧洲大陆的其他大国所具有的一些优势,但它在国际舞台上仍然举足轻重。瑞典只有100万左右人口,相当于英国的1/6,法国的1/20。瑞典的农业部门并不十分高效——毕竟,瑞典全年有8个月是阴冷天气。由于瑞典国内粮食极其短缺,当地农民会把树皮和到面里,从而延长面包的保质期。但是,瑞典的经济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农业生产力没有英、法等国家发达的情况下,瑞典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渔业和铜铁采矿业。当然,商业若要保持
活力,就必须创造一种交换媒介,一种比以物易物更加灵活的贸易手段:可能是盐,也可能是贝壳或金属硬币
。于是在1534年,随着瑞典的独立自治,第一枚瑞典圆诞生了。瑞典圆“daler。”的读音和当今美元“dollar”的读音相似,这也并非偶然。
然而,顺利进入17世纪后,瑞典人却苦于瑞典圆无法流通到需要它们的人手中,同时也苦于没有某种具备司职货币存放、流通和借贷的机构体系。在阿姆斯特丹、汉堡和伦敦,就已经有公司这样做过;在意大利部分地区,几个世纪以来也产生
了类似的想法。但在17世纪早期,瑞典语中还没有表达上述含义的单词。因此,在1619年,瑞典国王和商人阶层商议,从意大利语中借
用了“banca”一词,进而演变成瑞典语的单词“bank”。
但各方并未就由谁,给上述新机构提供启动资金达成一
致。国王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GustavusAdolphus)及其权臣阿克塞尔·奥克森谢纳(AxelOxenstiema)有意让瑞典各城镇出资,而城镇商人又想让国王买单并承担风险。这样的僵局持
续了30年,由于没有足够的可用资金(无论是原始货币
还是贷款),瑞典渐渐失去了其商业地位。瑞典人虽然有了“银行系统”这个说法,但其银行系统尚未真正成型。
一个门外汉改变了这一
点。
汉斯·惠特麦克(HansWitmacker)1611年出生于现在的拉脱维亚共和国首都里加,他是一个成功的荷兰商人的儿子。惠特麦克年轻时就到阿姆斯特丹创业,当时那里有着全世界最发达的银行系统。28岁时,惠特麦克因为未能偿付债务而入狱。一出狱他便去了斯德哥尔摩,一个有着4.5万人口的、在当时非常繁华的世界之都,他希望在那里东山再起。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约翰·帕姆斯丘奇。
P17-1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