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犄角旮旯天津卫(精)/副刊文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犄角旮旯天津卫(精)/副刊文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9 2.3折 39 全新

库存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希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95374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30166212

上书时间2024-06-29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犄角旮旯天津卫》收录了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林希先生为《今晚报》“今晚副刊”写的消闲的小文章66篇,包括《星罗棋布的说书场》、《南蛮子憋宝的传说》、《老西北角锅巴菜》等。这些文章活生生地记录了天津的城市风貌、风土民情和天津人的脾气秉性。

作者简介
林希,20世纪30年代生于天津,祖辈在天津办洋务开洋行,父亲在一家外国公司供职,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195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曾做过教师、杂志编辑,后为天津作协专业作家,并于1982年加入中国作协。
1955年,因受“胡风案”株连,被定为“胡风分子”;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随后堕入生活底层,通过繁重的体力劳动来养家糊口,长达25年之久。1980年获平反,重新开始写作,推出了《蛐蛐四爷》《丑末寅初》《高买》《相士无非子》等小说代表作,其中,《小的儿》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天津闲人》被改编成电影并入选北京国际电影节。

目录
敝帚自珍(自序)
第一辑  犄角旮旯天津卫
  鞋底子
  天津“鞋”说
  男女分校
  星罗棋布的说书场
  栗子味儿的烤山芋
  卖药糖
  万能脚
  爬竿儿
  荷花女
  爱惜字纸
  铁算盘和袖里吞金
  报菜名和结账
  “破烂的卖”
  吃红白事
  大工匠
  团头
  遮理姑奶奶
  黄雀叼签
  厨艺表演
  开汽车
  武侠小说
  剃头房
  小酒馆
  现场表演
  城隍庙
第二辑  记忆老城厢
  小贩讲究精气神
  胡同口的表演
  宝和轩水铺
  南蛮子憋宝的传说
  “卖糕得妻”传美谈
  蹦豆、萝卜
  一盏暖暖的灯
  梳头油、黏刨花
  小杂铺
  老礼儿
  破解过年“妈妈例儿”
  很少养狗
  娃娃哥
  家法、戒尺、教鞭
  欺祖
  闲人
  吃主儿
  五大家
  抽签儿
  天津盐商
  架子工
  佛心儿
第三辑  沽上说吃
  子蟹
  银鱼
  老汤
  老西北角锅巴菜
  白洋淀吃鱼
  粥
  虾油小菜
  四碟儿面
  儿媳妇儿菜
  火锅(上)
  火锅(下)
  素食
  您请
  木樨
  名人菜
  面包免费
  借钱吃海货
  麻豆腐
  烧饼
编后记

内容摘要
 《犄角旮旯天津卫》是李辉先生主编的“副刊文丛”(第二辑)中的一本,是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林希先生2000年以来为天津《今晚报》“今晚副刊”所写的消闲文章的结集,描绘了旧天津生活的多姿多彩。正文分三辑,分别是“犄角旮旯天津卫”“记忆老城厢”“沽上说吃”。本书借作者笔端,将曾弥散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又被飞速变化的时代封存在记忆之中的天津老城厢旧事和各色吃食,瞬间激活,展示在读者眼前,彰显出天津历史的厚重与独特。

精彩内容
 天津“鞋”说拙文《鞋底子》承蒙读者指正,如此倒想再说说天津的“鞋”了。天津人说“脚下没鞋,穷半截”,说明穿鞋是个人身份非常重要的标志,如此也看出天津人对于“鞋”的重视。
天津人很讲究“足下生辉”,没有一双够得上水准的鞋,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旧时,穿皮鞋,自然十分时尚。俗话说“足蹬革履”,穿西服、打领带、
蹬大皮鞋,那是很体面的事情,但能穿西服、打领带、蹬大皮鞋者,多是官面儿上的人物,老百姓、商界人物是不敢随便“西服、领带、大皮鞋”的。
大皮鞋之外,天津人说是便鞋,也就是布鞋。我见过的布鞋也是多种多样,我们读书时,都穿“家做”布鞋,圆口,麻绳纳的鞋底。天津劳动妇女,日常闲暇时手里都拿着针线纳鞋底,走到哪里纳到哪里,平民居住区,大嫂大娘们围坐在大院里,人人都在纳鞋底,既不妨碍说话,还不妨碍吵架拌嘴,有时候有了什么小冲突,冲突双方当面争吵,手里还一针一针地纳鞋底,看热闹的人们也是一面劝解、一面纳鞋底。想起来,此情此景,还真是天津平民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呢。
孩子上学,跑跑跳跳,再结实的布鞋,最多也就穿一个月,好在那时候讲打“包头儿”,有修鞋的师傅给你在新做好的布鞋前面纳上一块皮革,鞋后跟再纳上一块皮革,如此只要不踢球,至少也能穿上三个月了。
一般家庭,自己做鞋面,自己纳鞋底儿,但“绱鞋”,就要有专业手艺了。旧时,每到晚上,走街串巷做鞋的师傅,挎着大提盒,挨家去收活,各家各户把鞋底鞋面交给师傅,过几天再送来,就是绱好的鞋了,绝对漂亮干净,那才是一门手艺呢。
家做布鞋,有的也绱皮革鞋底,皮革鞋底很薄、
很轻,看着也体面,各家商号跑街的公关人士大多穿皮底圆口布鞋。冬季严寒,圆口布鞋不保暖,要改穿棉鞋。棉鞋,天津人叫“骆驼鞍”,“鞍”字,天津人说成“南”,拖个儿音,就成了“骆驼南儿”。这种棉鞋,由两片鞋面缝合而成,形状类似半面的马鞍。两片絮着棉花的鞋帮缝合在一起,绱好鞋底,就是“骆驼鞍儿”棉鞋了。“骆驼鞍儿”棉鞋怕中间开裂
,要在两片鞋面缝合处打上一个线结,天津人说是“鞋鼻儿”,“鞋鼻儿”很有讲究,母亲手巧,会打出几何形状的“鞋鼻儿”。小时候冬天走亲戚,老人们都要拉过孩子端详“骆驼鞍儿”棉鞋上的“鞋鼻儿”,母亲缝的“鞋鼻儿”好看,自己也很骄傲。
“骆驼鞍儿”棉鞋,每年穿两双,第一双从入冬开始穿,要一直穿到春节,春节一定要穿新衣,新棉鞋一直穿到来年开春。
老人腿脚寒,一般的“骆驼鞍儿”不保暖了,有一种“老头儿乐”棉鞋,已经失传了。“老头儿乐”很厚、很重,也很大,鞋里可以睡下一只老猫,冬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