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婚姻/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婚姻/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87 3.1折 2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俊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04485434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5元

货号3118965

上书时间2024-06-29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婚姻/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共分四个章节来探讨中国古代婚姻,从第一章寻找中国古代婚姻起源和主要经历的婚姻模式,到第二章古代婚姻制度,大体上给中国古代婚姻勾勒出了轮廓。从第三章婚姻价值观和第四章中国古代婚俗趣谈,使我们更加全面生动地了解我国古代婚姻的全貌。

目录
第一章  追本溯源—一古代婚姻起源
  第一节  探研婚姻的本源
    婚姻的诠释
    关于婚姻发展的学说
    婚姻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
  第二节  中国古代婚姻的演变
    乱婚,人类最古老的婚姻形态
    血缘婚的传说
    只知其母的族外婚
    对偶婚到专偶婚的推进
  第三节  我国古代婚姻的几种形式
    聘娶婚姻成大统
    《易经》详描掠夺婚
    买卖、交换亦成婚
    典妻陋习之风兴盛
    小小年纪做童媳
    指腹为婚
    冥婚
第二章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精略纵观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婚姻管理
    西周的婚姻管理
    春秋战国的婚姻重恒与不恒的矛盾
  第二节  秦朝有关贞节的婚姻观
    秦始皇初立贞洁坊
    孟姜女思夫哭长城
  第三节  寓礼于律的汉代婚姻
    融礼入律,极力维护夫权
    鼓励生殖,实行早婚政策
  第四节  隋唐婚姻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备
    婚姻完善律例多
    包办、早婚、纳妾
    离婚违婚禁律严格
  第五节  宋元婚姻显宽松
    离婚、再嫁频现两宋
    通婚盛行势不可挡
    蒙汉婚俗互影响
  第六节  明清的礼法合一
    《明律》中对婚姻家庭的规定
    清代婚姻制度的法律规定
第三章  细谈古代婚姻价值观
  第一节  世人各样心,追求婚姻不相同
    传宗接代重生育
    情歌流露出审美观
    不懈追求爱情甜
    “门第”、“和亲”——难逃政治牵绊
    攀龙附凤只为钱
    宗教对婚姻的影响
  第二节  根深蒂固的贞节观
    夫妇的“名分”
    贞节  观的形成与女诫
    贞节  牌坊背后的辛酸
    处女检查
    从一而终
    “男女授受不亲”
    烈妇殉夫
    女教与女子无才便是德
  第三节  古代婚姻的终结与再婚
    古代的离婚理由
    历史上的和离与义绝
    古代的再娶
    古代的再嫁
    古代的转房
第四章  中国古代婚姻礼俗趣谈
  第一节  热闹讲究的婚姻仪式
    催妆和铺房、送嫁妆
    拜堂
    入洞房
    试厨
    回门
  第二节  趣话古代媒妁与媒人
    媒妁的由来
    古代媒妁发展简史
    历史上的官媒制度
    媒神女娲
    媒神月老
    媒神月光菩萨
    并不冷的“冰人”
    如山一般稳固的保山
    惹人憎恶的媒婆
    身兼二任的媒证
    不是媒人的“媒人”——红娘
    名副其实的撮合山
    民间俗称的皮条
  第三节  妙趣横生的婚姻趣事
    哭嫁的由来
    新娘搭盖头
    出嫁坐红轿
    三媒六证方成亲
    跳月
    渔民婚俗
    新婚夫妇的“结发”与“合髻”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从远古时代的杂乱群婚到近现代的一夫一妻,中国古代婚姻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各个历史时期
不同的婚姻制度,不同的婚姻形式以及牢固的男尊女卑地位和民间婚俗都是后代对古代婚姻研究的重要方面。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婚姻/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通过共分五个章节来探讨中国古代婚姻,从第一章的寻找中国古代婚姻起源和主要经历的婚姻模式,到第二章的各朝代的婚姻管理制度,大体上给中国古代婚姻画下了轮廓。从第三章的婚姻价值观念和第四章的中国古代婚俗的介绍,以及第五章的古代婚姻故事的展示,使我们更加全面生动地了解我国古代婚姻的全貌。

精彩内容
买卖婚曾是古代的主要婚姻模式,它对协调统治阶级关系,维护夫权、
父权以及封建宗法观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他律型婚姻的特点,压抑和扼制了自律型婚姻的发展。它也是迫害妇女的一
大枷锁。
当父系家庭公社开始解体、逐渐演变为家长奴隶制家庭之后,生产资料和奴隶归奴隶主占有。商品和货币交易的发展,使奴隶主能把奴婢和妇女当作交易对象进行买卖。如《春秋传》将六礼中的纳征
直接称为“纳币”;《礼
记·曲礼》上有“非受币不亲”,这说明当时男女之间从提亲到结婚都离不开
货币。《礼记·曲礼》说:“女子许嫁,缨。”《仪礼·士婚礼》说:“主人人,亲脱妇之缨。”就是说,男方交付财物之后算是买定了这个女子,被订购(许嫁)了的妇女就要戴上“缨”,作为已经卖出的标记,必须等到男方亲迎到她家时,买主(男方)亲自摘掉这个“缨”,别人是没权力动这个标志的。显而易见,这是买卖婚姻的象征。
封建社会的买卖婚姻则完全以经济考虑为转移,以彩礼的方式来进行。
封建宗法势力愈益强大之后,官僚地主阶级觉得直接买卖妇女不如媒人介绍聘娶为好,于是,“聘则为妻”、“无币不相见”便成为不可动摇的婚姻原则。
聘娶之“聘礼”,成了嫁女的身价筹码。
婚嫁六礼,其中五礼贽雁,雁在嫁娶过程中的地位十分突出。聘礼越重,买卖的性质就越浓。这么一来,聘礼就成了买卖婚姻的代名词。
各个时代的聘礼均有其不同的特色。自先秦到后汉时多至30种,都是贵重物品,有实用的,也有象征性的。《通志》有纳征
聘礼三十物说:后汉之俗,聘礼三十物。以玄缥、羊、雁、清酒、白酒、粳米、稷米、
蒲、苇、卷柏、嘉禾、长命缕、胶、漆、五色丝、合欢铃、金线、禄得、香草、凤凰、舍利兽、鸳鸯、受福兽、鱼、鹿鸟、九子蒲、阳锩钻,凡二十八物,又有丹为五色之荣;青为东方之始,共三十物,皆有俗仪。
聘礼三十物,物物都有深刻含义:或取其吉祥,以寓祝颂之意,如羊、禄得、香草、鹿等;或取物的特质,以象征夫妇好合,如胶、漆、合欢铃、鸳鸯、
凤凰等;或取物的优点、美德,以资鞭策激励,如蒲苇、卷柏、舍利兽、受福兽、鱼、雁、九子蒲等。从礼物的意义来看,在这三十物中,虽然都有经济价值,但用作纳彩礼物,则并非重金主义,它表明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
汉代,“嫁娶必多取资”,索重聘。《汉宫仪》云:“皇帝聘皇后黄金万斤。”西汉末年,平帝娶王莽之女为后,有司奏请应给黄金两万斤;王莽立杜陵史氏女为皇后,聘黄金三万斤。这种奢靡之风到了东汉依然未变,据《后汉书·献烈梁皇后纪》云:“于是依孝惠皇帝纳后故事,聘黄金二万金。”诸侯王纳妃则身价大有减少。《汉书》载,宣帝子淮阳宪王刘钦,愿纳舅父张博女为妃,一次出聘金200斤。东汉末年董卓为相国时,听说皇甫规的遗孀,年纪尚轻而容貌美丽,聘时以耕辎百乘,马20匹,以及大量的奴婢和钱帛去迎娶。至于下级官吏或庶民百姓虽家境贫寒,无力拿出聘金,但因汉代嫁娶奢靡成风,也不得不借贷或赈助交出聘金。西汉陈平娶妻,曾“借货币以聘”。又据《太平御览》载,东汉时议曹史展允,笃学贫苦,慈孝推让,年将知命,未成婚配。他的长吏李固乃不得不向僚属为展允征集聘金二三万钱,才了结他的婚姻。
晋代王、侯、大夫三级婚姻聘礼差别十分明显:皇帝大婚纳征用玄、缥、
束帛,加上畦和马2驷(8匹),王侯用束帛加璧、乘马;大夫用缥、束帛加羊。孝武帝纳皇后时,纳征礼:羊l头,玄缥束帛3匹,绛2匹、绢200匹、
俪皮2张,钱200万枚,玉璧1个,马6匹,酒米各12斛。太子纳妃之纳征
礼:玉璧1个,俪皮2张。为什么晋代要在聘礼中增加硅璋璧呢?原来他们认为兽皮五色斑斓以象征威武,而硅璋璧三者为美玉,象征尊贵。南北朝与隋唐之际,聘礼增加了钱财,减少了物品,在九种礼
品中,“棉絮”和“双石”是新添的。棉絮取其“调柔”,即有希望新妇温顺之意,而双石象征夫妻双方坚定不移。
到了元明清时,聘礼更重,并明文规定聘礼的等级和数量。如元典规定:上户要出聘金一两,银四两;下户无金,银三两。实际上,聘礼往往比规定的要多得多,因为除金银外,还有锦缎、布匹和首饰之类,花费很大,这些并无规定数额。元代郑介夫曾指出:“受财者则易其名日聘礼,实为价钱。”“婚姻聘财,今之嫁女者重要钱财,与估卖牲口无异
。”郑介夫的话揭穿了聘娶婚的虚伪装饰,道破了婚姻聘礼实为变相买卖婚的本质。
P26-2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