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微星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紫微星语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5.21 5.6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紫微星语》编委会

出版社南京大学

ISBN9787305260308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202790944

上书时间2024-06-29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由毛瑞青研究员带领的《紫微星语》编委会包含15位来自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科研人员和专职科普工作者。他们长期奋斗在科研与科普的第一线,研究方向广泛、研究经验丰富、研究水平高超,并且乐于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科普化,身体力行讲好科学故事。

目录
第1章  太阳活动
  1.1  极光:给你点颜色看看
  1.2  太阳风暴来袭之日冕物质抛射
  1.3  “触摸”太阳,解锁奥秘
  1.4  太阳:我有一副隐形的口罩
  1.5  到太阳表面“划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1.6  太阳表面的“石榴籽”:米粒组织
第2章  太阳系小天体
  2.1  给飞过头顶的星星起个响当当的名字
  2.2  小行星“偷袭”,我们准备好了吗?
  2.3  2020 DM4:又一颗小行星奔向地球
  2.4  开裂的“世纪大彗星”——Y4
  2.5  首颗星际彗星被发现:彗星起源问题新纪元
  2.6  首颗星际彗星发生分裂——来自星星的你,能否顺利返航?
  2.7  彗星67P:俏身段、怪脾气和水密码
  2.8  卫星——太阳系的“孙辈小可爱们”
第3章  天外来客
  3.1  又见火流星
  3.2  新冠病毒来自流星?流星表示拒绝背锅!
  3.3  小行星早期的热源来自哪里?
  3.4  尘埃里,寻找闪耀的星星
  3.5  化石陨石——见证4.6亿年前的小行星裂解
第4章  历法与天象
  4.1  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分二至”
  4.2  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背后的天文学
  4.3  叙十四月圆
  4.4  中秋遇见国庆,邂逅还是邀约?
  4.5  夏至牵手日环食
  4.6  今夜,流星绽放
第5章  系外行星
  5.1  原行星盘:行星诞生的摇篮
  5.2  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独?
  5.3  寻找第二颗地球
  5.4  消失的行星
第6章  宇宙掠影
  6.1  计算机中的宇宙
  6.2  奥伯斯佯谬与现代宇宙学
  6.3  时间真的有尽头吗?
  6.4  HeH+:宇宙黑暗时期的微光?
  6.5  星系——宇宙中的岛屿
  6.6  星辰海洋中的超级“7k怪”
  6.7  宇宙中的绚丽泡沫
  6.8  因为听见,所以看见——时空涟漪寻踪求源
  6.9  追踪干新星
  6.10  冲击波:从身边到宇宙空间
第7章  探测技术与方法
  7.1  暗物质粒子探测进入新时期
  7.2  “悟空”号:“软硬”兼备的宇宙线质子
  7.3  银河,要怎样才能看透你
  7.4  “看见”黑洞是靠“三明治”?了不起的超导隧道结

内容摘要
《紫微星语》由48篇天文学方面的科普短文组成,它们由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长期奋斗在科研科普第一线的科学工作者们创作,包含了对从太阳物理、太阳系内天体,到系外行星,乃至宇宙空间中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还介绍了历法与天象,以及天文探测的技术与方法,帮助读者全面、立体地了解天文学研究的第一线。
书中每篇文章风格各异,但都有着严谨科学、生动风趣的特点。相信本书既可以为想要了解天文的读者打开一扇望向宇宙的窗,也可以给正在从事天文研究的读者带来眼前一亮的感受。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毛瑞青研究员率领由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组成的团队,结合各自科研方向创作天文科普文章,甄选其中48篇编成本书。
全书主题从太阳活动到太阳系天体,再到系外行星、星系、宇宙大尺度结构,以及天文探测技术,等等。内容涵盖太阳物理、行星科学、宇宙学、高能物理等多个天文学领域,更包含天体化学、天文历算等特色学科,涉及当今天文学诸多热门问题和前沿进展。本书每篇文章的作者都具有丰富的科普文章写作经验,皆在紫金山天文台官方公众号上登载科普文章并广受好评。
本书在保持全书整体风格统一的前提下,保留了每篇文章的特色。全书行文通俗易懂,趣味盎然,穿插大量插图,从多个视角展现宇宙的迷人之处,带领读者发现科学之美,激发读者对天文学和自然科学探索的兴趣。可让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读者拥有愉快的阅读体验。中国科学院院士常进为本书作序。

精彩内容
4.4?中秋遇见国庆,邂逅还是邀约?
中秋遇国庆|图源:紫金山天文台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中秋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每年都在变动。2020年10月1日国庆节喜迎中秋,出现了国庆中秋双节同庆的罕见情况。这种相遇到底有多么不常见呢?
从1949年建国到2049年百年国庆,中秋节喜逢国庆日仅会出现4次:分别于1982年、2001年、2020年和2031年出现。前三个年份均相隔19年,最后两个相隔11年。
那么,为什么每年中秋节的公历日期不固定,而过若干年又会出现在同一天呢?这是浪漫邂逅还是有约在先?
公历和农历这得从公历和农历的关系说起。新中国以国际通行的公历为主要行政历法并以公元纪年,农历则作为中国传统历法的结晶并行使用。我们日常使用的民用日历均有公历和农历对照。
公历是阳历的典型代表,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平均年长365.2425天,接近于回归年长365.2422天。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太阳的视位置计算出来的,代表回归年。
而农历是阴阳历,编算依据太阳和月亮的预报位置以及一定的日期编排规则。我国最迟从殷商开始便将阴阳历作为传统历法,并不断将其完善发展。
农历的编排规则根据国家标准委2017年发布的《农历的编算与颁行》(GB/T33661-2017)国家标准(由国内唯一的历书编算机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起草),我国现行农历编排规则如下:1.以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2.朔日为农历月的第一个农历日;3.包含节气冬至在内的农历月为农历十一月;4.如果从某个农历十一月开始到下一个农历十一月(不含)之间有13个农历月,则取其中最先出现的一个不包含中气的农历月为农历闰月;5.农历十一月之后第2个(不计闰月)农历月为农历年的起始月。
规则中第2、3条确定农历月的划分和月序安排。太阳和月亮的视黄经相合时刻的月相叫做朔,朔所在的一天为朔日,两个相邻朔日之间即为一个农历月,朔日固定为农历月首日,即初一。
农历闰月的设置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周期,其平均长度是29.53天,12个朔望月约354天,比回归年少了约11天,而13个朔望月长度约384天,又比回归年多了约19天。为寻求朔望月和回归年的调和,中国古代历法非常智慧地用节气中的十二个中气来设置闰月,即把十二个中气(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分配到各朔望月,那么经过一年或两年的平年(12个月)之后,十一月与下一年的十一月之间会多出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个月就被设置为闰月。设置闰月后,农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长保持基本相符,农历各月与节气代表的季节也保持基本相符。
归纳起来就是:农历以朔望月定历月,以冬至定月序,以中气定闰月,以回归年定年长,并通过设置闰月来解决朔望月和回归年的不通约问题。
从白露到寒露中秋节最早和最晚的公历日期可以差一个月。21世纪最早的中秋出现在公历9月7日(2052年),靠近白露节气,太阳视黄经165°;最晚的出现在公历10月6日(2025年),靠近寒露节气,太阳视黄经195°。1949年建国至今,最晚的中秋节出现在1987年10月7日,而20世纪最晚的中秋节曾出现在10月8日(1919年、1938年)。中秋节徘徊于从白露到寒露之间的整个仲秋季。
关于二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而民谚就更通俗了:“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从白露到寒露,诗人的心境也会随着气与候迁移。白露总是自带诗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而寒露则多是悲凉思归之句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元稹《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白居易《池上》19年之约是否靠谱?
言归正传,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中秋与国庆的相遇,是邂逅还是赴约?
如果相邻两年的同一农历日期之间没有闰月,后者对应的公历日期会较前者提前约11天;如果有闰月,则推后约19天。农历中有19年7闰的说法,19年中有7个闰月,共235个朔望月,也就是6939.69天,与19个回归年长6939.60天非常接近,因此农历与公历对照大致有19年的重复周期,即所谓的19年之约。
不过,因为农历是根据定气、定朔计算,而不是基于回归年和朔望月的平均周期编算,所以日期对照不一定完全重合,可能会有一天的偏差,这从上面的速览表中也可一窥端倪。同样,你可以查查自己19整数倍的周岁生日,公历和农历是不是在同一天或紧挨着?
那么2031年的双节同庆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除了19年约定以外还有个11年约定?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一下:11个回归年长度是4017.66天,而2020年中秋节至2031年中秋节之间经历了4个闰月,那么这11年间共136个朔望月,总长4016.16天,与11个回归年长只相差1.5天,所以公历农历日期对照与11年前的比较接近。2031年中秋节应该属于9月30日的序列,只是因为定气、定朔计算比平均周期偏差了一天,反而赶巧了。
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从那时起,只要中秋节出现在国庆长假期间或前后一天或两天,我们就可以迎来一个连续8天的大长假。这种情况相对就比较常见了,每隔3~5年就会出现一次,之前已经有过三次,分别是2009年、2012年和2017年,后面还会有2023年、2025年和2028年等。
作者简介:成灼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历书编算。负责《中国天文年历》《航海天文历》和民用日历等的编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