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尔纳科幻系列:从地球到月球
  • 凡尔纳科幻系列:从地球到月球
  • 凡尔纳科幻系列:从地球到月球
  • 凡尔纳科幻系列:从地球到月球
  • 凡尔纳科幻系列:从地球到月球
  • 凡尔纳科幻系列:从地球到月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凡尔纳科幻系列:从地球到月球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3 0.9折 26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儒勒·凡尔纳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2926

出版时间2014-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6元

货号31591652

上书时间2024-06-29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2.8 — 1905.3.24)

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
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第二多的作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
其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生共计创作了六十多部长篇小说;
法国将2005年定为凡尔纳年,以纪念他百年忌辰。

代表作:
《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地心游记》《气球上的五星期》等。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枪炮俱乐部 001
第二章 巴比凯恩的报告 009
第三章 巴比凯恩报告的影响 017
第四章 剑桥天文台的回复 021
第五章 月球的传说 027
第六章 在美国不能不知道的东西
    和不再允许胡乱相信的东西 034
第七章 炮弹赞歌 039
第八章 大炮的历史 049
第九章 火药问题 056
第十章 两千五百万朋友与一个敌人 063
第十一章 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 069
第十二章 世界各地行动起来 076
第十三章 石岗 083
第十四章 十字镐和镘刀 090
第十五章 铸炮欢庆 096
第十六章 哥伦比亚德炮 101
第十七章 一份电报 108
第十八章 亚特兰大号上的乘客 110
第十九章 大会 120
第二十章 攻击与反击 129
第二十一章 一个法国人是如何摆平一件事的 139
第二十二章 美国新公民 148
第二十三章 炮弹车厢 155
第二十四章 落基山上架起的望远镜 162
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细节 167
第二十六章 发射 173
第二十七章 云层厚重 179
第二十八章 一颗新星 184
后记  187

内容摘要
《从地球到月球》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的主席巴比凯恩提议向月球发射一枚炮弹,以便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尔当获悉这一消息后,建议造一枚空心炮弹,他准备乘这枚炮弹到月球去探险。巴比凯恩、米歇尔和尼科尔船长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乘着这枚炮弹出发了……本书情节惊险,充满超人的想象,书中凡尔纳的科学设想竟与现代宇航员的真实经历相差无几,令人震惊。

主编推荐
1、《从地球到月球》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太空题材科幻小说。

2、《从地球到月球》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人文等知识,书中所有的数字及描述都是作者丰富想象和理性知识的结合,为青少年的想象力开辟了一个神奇的境界。

3、凡尔纳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科学奇迹”从零开始成为现实的理想世界,而20世纪,这些科学幻想真的在美国成了现实。

4、《从地球到月球》有许多幻想启发了科技发明的进步,如载人的炮弹使人联想到后来的宇宙飞船,这一点在科幻小说界是独一无二的。

5、鲁迅先生曾亲自翻译了这本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即《从地球到月球》),介绍给国人。

6、鲁迅评价凡尔纳是“学术既覃,理想复富”的杰出作家,能“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经以科学,纬以人情,离合悲欢,谈故涉险,均综错其中,阃杂讥弹,亦复谭言微中,……比事属词,必洽学理,非徒摭山川动植,侈为诡辩者比”。

7、文字生动有趣,人们评价凡尔纳:“他既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又是文学家中的科学家。”

8、凡尔纳为读者塑造了一群科学勇士和先驱者形象,影响了无数人。

9、1927年设立的儒勒·凡尔纳奖,专门奖励优秀的科幻原创作品。

10、法国评选的“历史上伟大的100个国人”中,凡尔纳位列第15名,紧随其后的是拿破仑。

11、
爱因斯坦、星际航行技术的奠基者俄国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苏联太空第一人尤里·加加林、V-2火箭和阿波罗4号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发明人沃纳·冯·布劳恩、气球及深海探险家皮卡德、无线电发明者马克尼、雨果奖得主《三体》作者刘慈欣、《小王子》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电影《异形》《银翼杀手》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为代表的的无数科学家、发明家、科幻小说家和冒险家等宣称深受凡尔纳小说的影响、启迪。

12、我,不吝惜把所有美好的想象献给未来! ——儒勒·凡尔纳

13、但凡人能想象到的事物,必定有人能将它实现。 ——儒勒·凡尔纳

精彩内容
第九章火药问题接下来需要解决的便是火药问题。公众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这最后一个问题的解决。炮弹的大小和大炮的长度都已经定下来了,那么制造推动力所必需的火药应该是多少呢?这种已被人类掌控住了的可怕的玩意儿将在大炮的制造过程中扮演非同寻常的角色。
一般来说,大家都知道,而且很坚决地一再说,火药是十四世纪时由施瓦兹僧侣发明的,他甚至为这一伟大的发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现在,几乎已经证实,这一说法应该归入中世纪的传说之中了。火药并不是哪一个人发明的,它是直接从希腊火硝衍生而来的,它同希腊火硝一样,都是由硫黄和硝石构成的。只不过,自那一时期起,这些原本只是用来燃烧的混合物,转化成爆炸物了。
然而,虽然博学的科学家深知火药发明者的故事纯属谬误,可是却很少有人了解火药的威力。而必须了解这个才能明白委员会所讨论的这一问题有多么重要。
一升火药重约两磅(约九百克);它燃烧时产生四百升气体,这些气体释放出来,在高达两千四百度的高温的作用下膨胀开来,充盈着四千升的空间。因此,火药的体积与其爆炸时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一比四千。我们由此可以想见,当这些气体被压缩在四千分之一的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的时候,它们产生的推动力该有多么惊人。
第二天,委员会的成员们进行讨论时,他们已经对此有足够的了解。巴比凯恩请埃尔菲斯通少校先发言,因为后者在战争期间曾经担任过火药部主任。
“亲爱的同事们,”这位著名的化学家说道,“我想先举出一些无可辩驳的数字作为我们讨论的基础。前天,尊敬的J.-T.马斯顿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的那种八十磅的炮弹,仅仅用十六磅的火药就能被射出炮口。”“您对这个数据有把握吗?”巴比凯恩问道。
“绝对没错,”少校回答道,“阿姆斯特隆炮只用七十五磅的火药便能发射一枚八百磅的炮弹,而哥伦比亚德·罗德曼炮只用一百六十磅的火药就能将半吨重的炮弹射到六英里远的地方。这些都是事实,毋庸置疑,因为这些数据都是我亲自从大炮委员会的会议纪要中摘录的。”“好极了。”将军称赞道。
“那好!”少校接着说道,“从这些数据中要得出的结论就是,火药的用量并不随着炮弹的重量的增加而增加。确实,一枚二十四磅的炮弹需用十六磅的火药,换句话说,对普通大炮而言,火药的用量是炮弹重量的三分之二,但这一比例并不是恒定的。你们计算一下就会发现,一枚半吨重的炮弹使用的火药并不是三百三十磅,而只是一百六十磅。”“您的意思是……”主席问道。
“亲爱的少校,”J.-T.马斯顿反诘道,“如果您将您的理论推向极端的话,您根本不用火药就能将一枚很重的炮弹发射出去。”“我的朋友马斯顿即使是讨论严肃的问题也这么乱开玩笑,”少校回敬道,“不过,敬请放心,我马上就提出一些有关火药的数据,这将满足他那作为炮手的自尊心。只是我必须强调指出,战争期间,即使是最大的大炮,其火药的用量也被减少了,经过试验,减少到炮弹重量的十分之一。”“非常精确,”摩根将军说,“不过,在决定推力所必需的火药数量之前,我觉得最好是先商量一下火药的种类。”“我们将使用粗粒火药,”少校说道,“它燃烧得比粉状火药要快。”“那是肯定的,”摩根说道,“但是,它爆裂得厉害,会损伤炮膛的。”“是的!不过,对于一门旨在长期使用的大炮来说,这确实是一大缺陷,可是对于我们的哥伦比亚德炮来说,就无伤大雅了。我们不会有任何的爆炸危险,只要大炮瞬间点火,其推动力便能发挥到极致。”“我们可以,”J.-T.马斯顿说,“钻好几个洞,以便同时在不同的点点火。”“当然,”埃尔菲斯通少校回答道,“不过,这样操作起来更加困难。因此,我再回到我说的那种粗粒火药的问题上,它能解决这些难题。”“好呀。”将军说道。
“罗德曼在给他的哥伦比亚德炮填充火药时,”少校继续说道,“使用的是一种如栗子一般的粗粒火药,它是用在铸铁锅炉里简单烤焙的柳木炭制成的。这种火药既坚硬又有光泽,摸了手上也没有印迹,并且饱含氢和氧,一点就着,尽管容易爆裂,却对炮口没有什么损伤。”“很好!我觉得,”J.-T.马斯顿说道,“我们用不着犹豫了,就选它吧。”“除非您喜欢金粉火药。”少校哈哈大笑地说道,但他的话让他那爱发火的朋友用铁钩子做了一个带威胁性的动作。
在这之前,巴比凯恩一直没有参加到讨论中来。他让大家说,自己只是在听。很明显,他已经有了一个主意,但他只是简简单单地说道:“现在,朋友们,你们的意见是用多少火药呀?”枪炮俱乐部的那三名成员彼此看了一会儿。
“二十万磅。”摩根将军第一个开口说道。
“五十万磅。”少校反对道。
“八十万磅!”J.-T.马斯顿大声嚷道。
这一回,埃尔菲斯通少校不敢指责他的这位同事太夸张了。说实在的,这是要将一枚重达二十万磅的炮弹发射到月球上去,而且还得让它的初速度达到每秒一万二千码。这三位同事在提出各自的建议之后,会场上沉默了一会儿。
最后,巴比凯恩主席打破了沉默。
“正直的同事们,”他语气平缓地说道,“我考虑这一问题的原则是,我们在一些既定条件下制造的这门大炮的后坐力奇大无比。因此,我要让尊敬的J.-T.马斯顿惊讶了:我想告诉他说,他的计算太保守了,而我建议把他的八十万磅火药翻一番。”“一百六十万磅?”J.-T.马斯顿闻言,腾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道。
“正是。”“可是,那就得使用我那半英里长的大炮了。”“那是显而易见的。”少校说。
“一百六十万磅的火药,”委员会秘书又说道,“将要占据一个将近二万二千立方英尺的空间,可是,您的大炮的容量只有五万四千立方英尺,那一半都给火药填满了,而炮管又不够长,无法让气体膨胀到产生足够的推力去推出炮弹。”没有人反驳这一说法。J.-T.马斯顿说的是事实。大家都看着巴比凯恩。
“不过,”主席接着说道,“我坚持认为需要这一数量的火药。你们仔细想一想,一百六十万磅的火药将产生六十亿升气体。六十亿升呀!你们想想看呀!”“那怎么做呢?”将军问道。
“这很简单。必须把这么多火药减少,同时还得保证这个推动力。”“对!可是,用什么方法呀?”“我来说给你们听吧。”巴比凯恩简单地回答道。
主席的那三位同事眼睛全都直勾勾地看着他。
“这再容易不过了,”巴比凯恩说道,“其实,就是将这么一大堆的火药的体积缩减到四分之一大。你们都知道构成蔬菜基本纤维的那种人们称之为纤维素的奇妙的物质吧?”“啊!”少校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亲爱的巴比凯恩。”“这种物质,”主席说道,“可以从各种物体,尤其是棉花中获得,而且是最纯净的。其实棉花只是棉桃上的绒毛而已。而棉花浸泡在硝酸中,就会转化成一种极难溶化,而又极易燃烧、极易爆炸的物质。几年前,1832年,一位名叫布拉科诺的法国化学家发现了这种物质,把它称为‘木质炸药’。1838年,另一位法国人佩鲁兹研究了它的各种特性,最后,1846年,巴勒的化学教授松班建议将它用于战争。这种炸药,就是硝棉……”“或者叫木棉素。”埃尔菲斯通少校插嘴说。
“也叫火棉。”摩根将军也凑上来说。
“美国人就没有给它取个名字吗?”J.-T.马斯顿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驱使下大声嚷道。
“很遗憾,没有。”少校回答道。
“不过,为了让马斯顿感到满意,”主席接着说道,“我可以明确地说,我们的一位同胞可能与纤维素的研究密切相关,因为摄影术中的一种主要物质胶棉就是一种火棉,是溶于兑了酒精的乙醚里的火棉,而它就是当时还是波士顿医学院学生的梅纳德发现的。”“太好了!为梅纳德和火棉欢呼吧!”枪炮俱乐部的大嗓门儿秘书叫喊道。
“我再继续说木棉素,”巴比凯恩接着说道,“你们对它的那些特性都很了解的,而这些特性将让我们把它视若珍宝。这种物质很容易获得:把棉花浸入冒烟的硝酸里十五分钟,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晒干,就行了。”“这的确非常简单。”摩根将军说道。
“再者,木棉素耐潮,我们认为这一特质非常宝贵,因为大炮装填火药得好几天工夫,而且它的燃点不是两百四十度,而是一百七十度,另外,它的燃烧速度极快,可以先点燃普通火药,然后再引燃它。”“好极了。”少校说。
“只是它贵了点儿。”“那有什么关系?”J.-T.马斯顿反驳道。
“最后一点,它可以给炮弹以四倍于普通火药所给予的速度。我还要补充一句,如果在其中掺进它的重量的十分之八的加了硝酸盐的碳酸盐的话,它的爆炸力还会大幅度增大。”“这有必要吗?”少校问道。
“我不认为有必要,”巴比凯恩回答道,“因此,我们用不着一百六十万磅火药,只需四十万磅火棉就行了,而且因为我们可以毫无危险地把五百磅的棉花压缩成二十七立方英尺,所以这种物质在哥伦比亚德炮里只占据着一个三十托瓦兹高的空间。这么一来,炮弹在飞往月球之前,在六十亿升气体的推动下,在炮膛里有七百多英尺的空间可以穿越!”听到这里,J.-T.马斯顿激动得难以抑制自己了,他像一枚炮弹似的猛扑进他的朋友巴比凯恩的怀里,如果后者不是身板硬朗,抗得住炮弹的冲击的话,可能就会被马斯顿顶穿了。
委员会的这第三次会议在这一小插曲中结束了。凯恩和他的那几位无所畏惧的同事刚刚解决了炮弹、大炮和火药等极其复杂的问题。他们的计划已经拟定,就等着实施了。
“小事一桩,小菜一碟。”J.-T.马斯顿说道。
第十章两千五百万朋友与一个敌人美国公众对枪炮俱乐部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每天都在关注委员会的讨论。这次伟大的试验的最简单的准备工作、它涉及的几个数字、尚待解决的力学难题……总之,有关“它的进展”的一切情况,都是他们最感兴趣的。
从着手工作到试验完成要一年多的时间,但是,这段时间不会让人漠不关心的。浇铸场地的选择、砂模的制作、哥伦比亚德炮的铸造、极其危险的火药的装填等等,无不激发着公众的好奇心。炮弹一旦发射,瞬间便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然后,它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在太空中如何飞行,以什么方式在月球上着陆等等一切,只有极少数有特权的人才能亲眼看到。因此,试验的准备工作、试验的具体实施步骤,自然就让公众关心备至了。
这时候,一个意外情况立刻激发了公众对这纯科学的试验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巴比凯恩计划使它的制定者赢得了不少的崇拜者和朋友。然而,无论这些崇拜者和朋友人数是多么众多,也不可能包括所有的人。有这么一个人,是合众国各州中唯一的这么一个人,就起而反对枪炮俱乐部的这种做法。他一有机会便对它进行猛烈的攻击。人的本性使得巴比凯恩对这唯一的一个人的反对意见比对所有其他人的赞扬声更加关注。
其实,他很清楚这个反对意见的来由,知道这个唯一的敌对意见源自何方,知道它是出于个人恩怨,积怨甚深,他还知道它是从何种争强好胜的心态中萌发的。
这个死缠着不放的敌人与枪炮俱乐部主席从未谋面。这反倒更好,否则狭路相逢,后果不堪设想。这个对手同巴比凯恩一样,也是一位科学家,生性狂妄自大、桀骜不驯、性格暴烈,是个标准的美国佬。人们称他尼科尔船长。他住在费城。
人人皆知南北战争期间炮弹和铁甲舰只之间的奇特的争斗:炮弹旨在穿透铁甲,而铁甲则下定决心不让炮弹穿透。从此,南北大陆各州的海军就彻底地改变了。炮弹和铁甲在前所未有的激烈争斗中互不相让:炮弹变大变重,铁甲也在不断地加宽加厚。那些配备着巨型大炮的舰船在其坚不可摧的铁壳保护之下,冒着敌人的炮火,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梅里马克号、莫尼托号、拉姆-坦内斯号、威考逊号在披上铁甲以防敌方炮火的攻击之后,也在发射一些巨型炮弹。它们在用它们不希望对方用以对付它们的方法来对付对方,而战争艺术就是建立在这个不道德的原则上的。
不过,如果说巴比凯恩是一位伟大的炮弹铸造者的话,那么尼科尔船长就是一位伟大的铁甲板锻造者。一个夜以继日地在巴尔的摩铸造炮弹,而另一个则日以继夜地在费城锻造甲板。二人遵循着各自完全对立的观点在行事。
巴比凯恩刚设计成一种新型炮弹,尼科尔船长便立刻发明一种新的甲板。枪炮俱乐部主席毕生从事“穿洞”,而尼科尔船长则竭力在阻止对方把他的甲板打穿。因此,二人之间无时无刻不在争斗,以致发展到对个人的仇恨。在巴比凯恩的梦中,尼科尔船长浑身披挂着铁甲,自己则在其坚不可摧的铁甲前粉身碎骨。可是,在尼科尔船长的梦境里,巴比凯恩似一枚炮弹,把他穿了个透。
不过,尽管二人走的是相反的路线,但这两位科学家最终也许会不顾任何几何原理碰到一起的。但是,真的走到一起的话,那可能就是在决斗场上了。幸好,这两位对国家极其有用的公民被五六十英里的一段距离隔了开来,而且他们的朋友们在这段路上设置了无数的障碍,使得他俩永远无法相遇。
现在,这两位发明家到底谁胜过谁,人们尚不太清楚,因为双方都成绩不菲,难以定论。不过,说到底,似乎铁甲最终会败给炮弹。
然而,资深人士仍心存疑虑。最近的数次试验,巴比凯恩的锥形炮弹面对尼科尔船长的铁甲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一天,费城的这位甲板锻造者自以为胜券在握,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但是,当后者用普通的六百磅的炮弹代替前面的那些锥形炮弹之后,尼科尔船长便败下阵来了。的确,这些榴弹虽然速度一般,但却能将用最好的金属锻造的甲板击破、击穿、炸成碎片。
竞争发展到这一地步,胜利似乎应属于炮弹了,但是,在战争结束的当天,尼科尔船长却发明了一种新铸钢铁甲!这是铁甲中的一个杰作,它在向世界上所有的炮弹挑战。尼科尔船长把它运往华盛顿的炮兵靶场,挑逗枪炮俱乐部主席前来比试。但是,和平基调已经确定,巴比凯恩不想去一比高下。
于是,尼科尔船长火冒三丈,他扬言可以接受任何炮弹的挑战,无论是实心的、空心的、圆形的还是锥形的,都不妨一试。可是,巴比凯恩不为所动,不愿比试,以免影响自己向月球发射炮弹的计划。
尼科尔船长见对方如此执拗,非常气愤,便心生一计,故意让巴比凯恩有获胜的把握,以引诱他比赛。他提出把自己的甲板放在离大炮两百码处,但巴比凯恩仍然表示拒绝。那么,一百码如何?即使是七十五码也不参赛。
“那就五十码吧,”尼科尔船长通过报纸大声叫嚷着,“再近些也行,二十五码,而且,我就站在甲板后面!”巴比凯恩让人转达说,尼科尔船长即使站在甲板前面,他也不会开炮的。
尼科尔船长得知对方这一回答,再也克制不住了,竟然开始进行人身攻击,含沙射影地说对方在尽量掩饰自己的懦弱、胆怯,说对方完全是被吓破了胆才一再拒绝的,说那些炮手现在是小心翼翼地躲在六英里以外在打仗,是用数学公式来代替个人的胆量,而在各种战斗规则中,镇定自若地待在甲板后面迎接敌方的炮火才是最大的勇气的表现。
对于尼科尔船长的这种种影射,巴比凯恩并没予以回击。他也许根本就没有听到对方的那些讽刺挖苦,因为当时他正一门心思在计划他那伟大的创举呐。
当巴比凯恩在枪炮俱乐部作完他的那个著名的报告后,尼科尔船长已经是怒发冲冠了。这其中还夹杂着一种极大的嫉妒和一种极其无奈的心情!如何才能制造一种比那九百英尺的哥伦比亚德炮更好的东西呢?什么样的甲板能够永远抵御一枚两万磅重的炮弹!一开始,尼科尔船长被这“轰天炮”吓住了,沮丧而无奈,但他随后便挺起了胸膛,决心打破对方所说的炮弹重量的想法。
于是,他对枪炮俱乐部的计划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他写了许多信件,报纸倒也不拒绝为他发表。他企图从科学方面击垮巴比凯恩的杰作。一旦战争打起来,他就从各个方面寻求理论根据。不过,话说回来,他的那些理论根据往往既似是而非又站不住脚。
首先,他在数字上对巴比凯恩进行猛烈攻击;他企图用“A+B”模式来证明对方计算公式是错误的,他指责对方连弹道学的基本原理都搞不明白。除了其他的一些错误之外,根据尼科尔船长的计算,让某一个物体产生每秒一万两千码的速度是绝对不可能的;他根据代数原理,认为一枚如此重的炮弹不可能越过大气层的限制!它连打到八法里都不可能!更严重的是,即使这一速度达到了,炮弹也抵御不了一百六十万磅火药燃烧后释放出来的气体的压力,而就算它抵御住了这个压力,那它至少也忍受不了这样高的温度。它一射出哥伦比亚德炮的炮口,就会熔化,像雨点一般纷纷溅落,浇到不注意危险的观看者们的脑袋上。
面对这些攻击,巴比凯恩眉头都没皱一皱,仍然继续工作着。
于是,尼科尔船长从其他的一些方面对这个问题发起攻击。他认为,且莫说这一试验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毫无意义,而且,无论对将去参观这个该诅咒的试验的观众们还是对这门该死的大炮周边的各个城市,这个计划都是极具危险性的。另外,他还指出,如果炮弹到达不了目的地——它绝对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的——那它显然会落在地球上,而这么个大家伙,以它速度的平方加速坠落,必然让地球上的某个地方惨遭祸殃。因此,在此情况之下,即使没有伤害到自由公民们的权利,政府也应该出面干涉,而不应为了某一个人的一意孤行而危及大众的安全。
大家可以看到,尼科尔船长夸大其词到了什么程度。但是,持有他这种观点的只有他一人。没有人相信他那不祥的预言。大家任由他去聒噪,任由他去叫嚷,直到他精疲力竭为止,这是他自找的。他在当一个先已败诉的案件的辩护律师,大家听见他在声嘶力竭地喊叫,但都没在好好地听。他未能从枪炮俱乐部主席那儿夺走哪怕一个崇敬者,而后者甚至都不屑于反驳对手的那些观点。
尼科尔船长走投无路了,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搭了进去,但仍然未能赢得胜利,所以便决定用钱取胜。于是,他在里士满《调查者》上就此问题公开提出一系列的赌注,而且越赌越大。
他打赌道:1.枪炮俱乐部无法筹集到必需的资金,赌注一千美元。
2.铸造一门九百英尺的大炮不切实际,而且不可能成功,赌注两千美元。
3.给哥伦比亚德炮装填火药是不可能的,木棉素在炮弹的压力之下会自燃,赌注三千美元。
4.一开炮,哥伦比亚德炮就会爆炸,赌注四千美元。
5.炮弹飞不出六英里,而且在发射几秒钟之后便会落地,赌注五千美元。
大家看得出来,尼科尔船长为他那无法遏制的执拗下了大注,总计不少于一万五千美元(八万一千三百法郎)。
尽管赌注巨大,但5月19日,他还是收到了一封封了口的短笺,内容十分简单,就两个字:愿赌。
巴比凯恩10月18日于巴尔的摩第十一章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不过,有一个问题尚需解决: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试验的地方。根据剑桥天文台的建议,炮弹的发射应垂直于地面,也就是说,应正对天穹。而月球只是在纬度零度到二十八度之间才通过天穹最高点,换句话说,它的赤纬只有二十八度。因此,必须精确无误地确定巨型哥伦比亚德炮的铸造地点。
10月20日,枪炮俱乐部召开全体会议,巴比凯恩带来一张Z.贝尔特罗普绘制的精美的美国地图。但是,还没等他展开地图,一向性情急躁的J.-T.马斯顿便要求发言。他开口说道:“尊敬的同事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很重要,关乎国家利益,它将向我们提供一个表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机会。”枪炮俱乐部的会员们面面相觑,不明白这位演说家想说什么。
“诸位没有任何人不想捍卫自己祖国的荣誉的,”J.-T.马斯顿接着说道,“如果合众国能够获得一项权利的话,那就是把枪炮俱乐部的这门巨型大炮铸造在它的领土上。可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正直的马斯顿……”主席打断他说。
“请允许我阐明我的观点,”演说家坚持说下去,“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不得不选择一个比较靠近赤道的地方,以便让试验能够在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对不起……”巴比凯恩又一次打断了他。
“我要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