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9.65
3.4折
¥
57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沈复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33543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7元
货号31117455
上书时间2024-06-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目录
总序
译者序
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
附:原文与注释
内容摘要
《浮生六记》是中国古典散文中最美好的散文,沈复以不事雕琢的语言和纯朴真挚的感情写出了他与挚爱芸娘平凡日子里的诗意栖居。
二人一起谈论诗词歌赋,品评李杜诗篇;夜游沧浪亭赏月,感慨宇宙之大而情致不存;结伴去看庙会,芸女扮男装新奇快意;借住仆妇家,种菜养菊,饮酒啖蟹,布衣菜饭,可乐终生。沈复爱好游山玩水,侍弄瓶花,与友人小聚,吟诗作画,一生淡泊名利,潇洒不羁;而芸娘,自制梅花食盒、活屏风,拔钗沽酒,不爱珠玉惜书画,茶叶置于荷花心,她的生活情趣,也是独具匠心。沈复和芸娘这两个中国文学史中“最深情的丈夫”和“最可爱的女子”,从谈诗论画到赏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将平常的日子过成了一首诗。
充满情趣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若浮生多真趣,布衣菜饭,也是可亲可爱的。这一生,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做有趣的事情,过有趣的生活。
主编推荐
1.中国文学历史记录好的小品文,畅销两百余年,堪比《红楼梦》,被誉为“晚清小红楼”。2.最深情的丈夫沈复、最可爱的女人陈芸、“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情趣、“山水怡情,云烟过眼”的快意生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绝美爱情,感动千万读者。3.李现、汪涵、胡歌倾情推荐,鲁迅、陈寅恪、季羡林、冯其庸推崇备至,林语堂、俞平伯钟爱一生。4.“译文—原文”的顺序编排,层次清晰,译文精美,注解详尽,轻松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5.“文化江山一女史”李冬君15000字长序推荐,解读沈三白于“沧浪”中平静而典雅的浮生。6.封面取自“扬州八怪”之一边寿民芦雁图,朴古奇逸,恬淡生动,画家“自度前身是鸿雁,悲秋又爱绘秋声”的思想亦与沈复笔下苍凉凄婉却不绝如缕的回忆基调遥相呼应。7.正文前插入8张鸳鸯图,匹配文中“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美好寓意。8.明代“吴门画派”沈周《东庄图册》精美呈现,展现了绚丽多姿、令人神往的桃源般的世界,是文人追求的理想的生活方式,其悠然惬意、高旷明快、深幽清雅的风格与《浮生六记》的闲情之趣、浪游之快相得益彰。9.译者彭剑斌获著名作家阿乙赞赏、豆瓣读者群高度认可,被赞“品质的语言,达到诗歌的高度,好玩、有趣、可爱、舒服”“正是他的翻译才令这些古文这么好看。”的译文,不输张佳玮、周公度。看了,你就知道。10.装帧典雅沉静,小开本精装,阅读便携。“中国好看的书”设计师许天琪操刀,山川流动中掩映别致古画,内文横竖混排、疏朗有序,古典与现代碰撞出一本“好看的书”。
精彩内容
我生于乾隆癸未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适逢太平盛世,家住苏州沧浪亭畔,乃文人士族之家,身世可谓得天独厚。
东坡说:“事如春梦了无痕。”我不想“了无痕”——那未免有负于皇天厚恩——遂将生平之事写在纸上;又因《诗经》以《关雎》为卷首,我也学它,开篇先写夫妻之事,其他诸事且慢慢道来。惭愧的是,因为少年失学,识字不多,我只能保证所写的都是真事实情,如果非要考订修辞文法,则未免苛责于我。
我年幼时,同金沙于家的闺女订下终身;她八岁夭折;便娶了陈氏。
陈氏名芸,字淑珍,是舅舅心馀先生之女,生而颖慧,咿呀学语时,听大人念《琵琶行》,即能背诵。四岁丧父,从此与母亲金氏、弟弟克昌相依为命,家里一贫如洗。待芸成年后,因擅长刺绣,便早早开始挣钱持家,不仅一家三口的衣食有了着落,就连弟弟的学费也分文无欠。一天,芸在书箱里翻到一本小时候背诵过的《琵琶行》,根据记忆逐字逐声对号入座,这才开始识字。从此她利用刺绣的暇余,又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写诗,留下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佳句。
我十三岁时,随母亲回外婆家小住,和芸无话不谈,得以见其诗作。读完之后,心里便再也放她不下,既赞叹于她的才思隽秀,更多的是怕她日后过得不幸福,于是跑去央告母亲:“母亲若为孩儿择妻,非淑姐不娶。”母亲因喜欢芸的性情温顺,当下也无二话,脱下金戒指就定了这门亲。我记得那天是乾隆乙未年七月十六日。
那年冬天,我又见到了芸,这次是因为她堂姐结婚,我随母亲去吃喜酒。芸与我同岁,且长我十个月,从小以姐弟相称,所以即便订了亲,我还是习惯叫她“淑姐”。淑姐穿得仍如往常一样素淡,满屋的主客都换上了盛装,她却只是换了一双新鞋而已。我看那鞋子绣工精巧,问是谁给她绣的,回答说正是本人所绣,这才知道她敏慧的心智不仅体现在写诗上面而已。
她生得肩膀低溜,脖子颀长,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之间神采飞扬,只是两齿微露,似乎非吉人之相。有一种缠绵之态,令人神迷意夺。
问她要了诗稿来看,有的只有一联,有的三四句,极少有完整的作品。这是何故?她笑道:“因为没有老师点拨,都是自己瞎写罢了,但愿能遇上亦师亦友的知己,与我推敲成篇。”我在封面上戏题了四个字——“锦囊佳句”,没想到这竟成了她薄命的先兆。
这天晚上,送亲到城外,回来时已是深夜。我肚子早饿了,一进门就找东西吃,婢媪端来一盘蜜饯枣脯,我嫌太甜就没吃。这时,芸偷偷扯了一下我的衣袖,示意我跟她去。结果带我去了她的房间,端出事先藏好的热粥和小菜,把我给高兴坏了,举起筷子正准备吃,忽然听到芸的堂哥玉衡在外面喊:“淑妹快来!”芸急忙起身去关门:“我累了,要睡觉了。”玉衡挤了进来,看到我正准备吃粥,便乜斜着眼冲芸笑道:“刚才我要吃粥,你说没有了,原来是藏在这里等你夫君回来吃呀! ”芸大臊,跑出去躲了起来,满屋上下的人都在笑她。我也赌气领着老仆回了家。
后来再去她家,芸都躲起来不见我,我知道她是怕别人笑话。再次见到她,是在乾隆庚子年的正月二十二日晚上,也就是我们的新婚之夜,她看上去还是像以前那么瘦弱。我上前掀起她的盖头时,她与我四目相视,嫣然一笑。合巹礼毕,两人并肩坐着吃晚饭,我将手藏在饭桌下,偷偷地握了一下她的手腕,手腕很细,皮肤温润嫩滑,令我心跳不已。我叫她多吃点,她说不能多吃,今天正好是她的斋期,她吃斋已经好几年了。我心里默算了一下,她开始吃斋的日子,正好是我出水痘那会儿,便对她笑道:“我长水痘的疤早就消了,我现在身体好着呢,姐姐再不用为我吃斋了,不如就从今天起开戒吧,好不好?”她双目含笑,点头应允。
二十四日,我姐姐出嫁;二十三日是国忌日,不能作乐,所以二十二日夜里就开始为姐姐款嫁。芸出去陪客人了,将我扔在洞房跟伴娘们猜拳赌酒,我哪里是她们的对手,很快喝得烂醉,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这时芸正在对着镜子梳妆呢。
这一天,亲朋们络绎而至,天黑之后才开始饮酒作乐。
过了子时,便是二十四日凌晨,我作为新娘的小舅子,当然也要去送嫁。回来已经是丑时将尽,家里人全都睡了,只有我们的房间还亮着灯。我轻轻地推开房门进去,看到陪媪正在床下打盹,而芸也已经卸了妆,却还没去睡,仍点着蜡烛,捧了一本不知什么书,正埋头看得出神。我走过去抚着她的肩膀,说:“姐姐都连着辛苦两天了,不累吗?”芸连忙回过头来,起身道:“刚才我是要去睡的,打开衣橱看到这本书,读着读着就忘记困了。《西厢记》这个书名,听着很耳熟,今日一读,不愧是才子佳作,只不过有的描写也未免太尖酸刻薄了些。”我笑了笑说:“正因为他是才子,所以才能写得尖酸刻薄嘛。”陪媪在一旁催我们赶快睡觉,我应付两声,便叫她关上门先出去了。房间里只剩下我们夫妻二人,于是彼此放下拘束,靠在一起说了些玩笑话,有一种老朋友久别重逢的感觉。我老不正经地将手探进她怀里,原来她心跳也很厉害呢,便凑近她耳旁问道:“姐姐这里为何像捣米一样捣个不停?”芸回头望我,微微一笑,便觉一缕情丝令我心旌摇曳。我一把将她揽入帐中,浑然不觉天亮。
新婚之初,芸在家里从来不乱说话,也没有半点脾气,别人跟她说什么,她只是微笑而已。对待长辈恭敬有加,对待下人和和气气,处事井井有条,绝无半点闪失。每天早上,只要太阳晒到窗台,便赶紧披上衣服起床,好像有人在催她似的。我笑她:“现在不是吃粥那会儿了,你还怕别人臊你不成?”她说:“以前我只是藏碗粥给你吃,都被传为话柄,现在我一大早起床倒不是怕臊,是怕公婆说我懒而已。”我虽然很想她陪我多睡一会儿,但又觉得她说得很对,于是也跟着她起来了。
从此两人耳鬓厮磨,形影不离,感情好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幸福的时光匆匆易逝,转眼已一个月。我父亲稼夫公(时为会稽府幕)专门派人送我去杭州念书。结婚前,我尚在杭州赵省斋先生的门下求学,先生对我循循善诱,我今天能提起笔来写写文章,全赖先生教导有方。回来完婚的时候,便跟先生讲好了,等父亲回会稽时,我就随他一道出发,回到学馆继续完成学业。知道离别将近,我心里惆怅不已,又怕芸难过流泪。而芸不但没有哭,反而强颜欢笑地宽慰我,帮我整理好行装。这天晚上,她也只是有一点点不开心而已。
翌晨临别,她细声叮咛一句:“我不在,你要照顾好自己!”等上了船解开缆索,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只迷失在林子里的孤鸟,纵是桃李争妍、春光如画,也没了心思去欣赏了。父亲将我送到学馆后,便继续渡江东去。我在学馆里待了三个月,感觉好像过了十年。芸虽然时不时会写信来,但每次必问寒嘘暖,多半是些勉励我的话,剩下的则全是客套语,看得我郁闷不已。只好每天晚上望着窗外的月亮触景生情,想起和她共度的时光,不由得神魂颠倒。先生得知此情后,立刻写信同我父亲商议,拟了十道题让我通过考试,就暂且放我回家去了。
我欢喜得像是戍边的士卒得了归乡赦令一样。上了船,反倒觉得时间更难熬。好不容易到家,先上母亲房里请完安,便回房,芸起身相迎,手刚握到一起,还来不及说什么,只觉得耳朵里恍惚听到一阵美妙的音乐,两人的魂儿便化作了烟雾,从身体里面飘了出去。
当时正值六月,室内闷热难当,我们幸好是住在一间傍桥临水的轩室里,与沧浪亭爱莲居的西墙毗邻,名曰“我取轩”,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屋檐前有一株老树,绿荫满窗,正好乘凉;河水对岸游人络绎不绝。轩室本来是我父亲专门用来宴客的地方,我奉母亲之命,带着芸搬进来避暑。芸因为天热不便刺绣,整天就是陪着我研读古书、赏花赏月而已;她的酒量欠佳,勉强可以喝几杯,我便教她行酒令。这些日子,每天都觉得无比快乐。
一天,芸问我:“各种古文当中,当师法哪一宗派?”我说:“可取《国策》《南华》的空灵畅达,取匡衡、刘向的典雅雄健,取司马迁、班固的宏博宽广,取韩愈的浑厚,柳宗元的峭拔,取欧阳修的跌宕,‘三苏’的雄辩。其他的,像贾谊、董仲舒的策对,庾信、徐陵的骈体,陆贽的政论等等,可以学的多了去了,关键还是要用心去领会的。”芸说:“我读那些好的古文全都见地高超、气势雄壮,女子若是学做起古文来,恐怕很难达到那样的水平,唯有做诗之道,我还是略有领悟的。”我说:“唐朝科举便有通过诗来选拔人才,而说到学做诗就必然绕不过李、杜,你更愿学谁呢?”芸评价道:“杜诗锤练精纯,李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诗的森严,不如学李诗的活泼。”我说:“杜甫乃诗家之大成者,后人多追随于他,你却偏偏要学李白,这是为什么?”芸说:“杜诗固然有其过人之处,格律严谨,言辞意旨都恰到好处。但我却更爱李诗的仙人之气,有一种落花流水的意境。不是说杜不如李,只不过我自己而言,想学李诗的心情更迫切一些。”我笑道:“想不到陈淑珍竟是李青莲的知己啊。”芸笑道:“我还有一个启蒙老师白乐天先生呢,一直对他心存感激,未曾释怀过。”我说:“这话怎讲?”芸说:“《琵琶行》不是他写的吗?”我笑道:“巧啊!李太白是知己,白乐天是启蒙先生,我呢,正好字‘三白’,便成了你的夫婿——你跟‘白’字多么有缘!”芸笑道:“跟‘白’字有缘,将来恐怕会白字连篇吧!”说完,两人笑作一团。(苏州话称错别字为“白字”。)我又说:“你既然明确了诗的喜好,那也该知道赋的取舍吧?”芸说:“《楚辞》乃赋的鼻祖,我学疏才浅,看不太懂。单从汉、晋来看的话,好像要数司马相如,品调最高、语言最精练。”我开玩笑道:“当初卓文君跟他私奔,或许不是看上他的琴艺,而是看上了他的文章吧?”两人再次笑作一团。
媒体评论
我们要学会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周遭的一切。——汪涵《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然而我自信这种说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读这书的,必有能辨别的罢。 ——俞平伯 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间好看丽的东西。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之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 ——林语堂这书的作者自身也表示那种爱美爱真的精神,和那中国文化最特色的知足常乐、恬淡自适的天性。……我真诚地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 ——林语堂 芸,我想,是中国文学目前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她只是我们有时在朋友家中遇见的有风韵的丽人,因与其夫伉俪情笃令人尽绝倾慕之念。我们只觉得世上有这样的女人是一件可喜的事,只顾认她是朋友之妻,可以出入其家,可以不邀自来吃午饭,或者当她与她丈夫促膝畅谈书画文学腐乳卤瓜之时,你们打瞌睡,她可以来放一条毛毡把你的脚腿盖上。也许古今各代都有这种女人,不过在芸身上,我们似乎看见这样贤达的美德特别齐全,一生中。——林语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