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堂极简宇宙课(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2.29
2.5折
¥
49.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贝基·斯梅瑟斯特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59644800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9.9元
货号30974241
上书时间2024-06-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贝基·斯梅瑟斯特,风靡英国的明星科普博主,牛津大学天体物理学家贝基·斯梅瑟斯特是牛津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星系和黑洞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她在YouTube网站上开设了“贝基博士”(Dr.Becky)频道,为观众解释宇宙的未解之谜和太空中的怪诞天体,每周播报综合太空新闻,2019年获得了副校长公众参与传播奖,目前已有超过10万名订阅者。她还为“60个符号”频道提供物理视频素材,并为“深空视频”频道提供天文学视频。
目录
第一课 为什么引力如此重要
第二课 早期宇宙,一切皆空
第三课 黑洞简史
第四课 你没看见,不代表它不存在
第五课 我们究竟能走多远
第六课 寻找地球2.0
第七课 夜空为什么是无尽的黑暗
第八课 可能真的有外星人
第九课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第十课 我们不懂的地方还很多
致谢
内容摘要
油管10万+科普博主开启你的宇宙漫游之旅本书是为所有想了解宇宙基本知识及终极原理的人准备的轻松、入门级科普读物。全书包含十堂宇宙求知课,由十篇简短而非凡的文章组成,引导读者快速穿过星系,解释黑洞和暗物质的奥秘。探讨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引领读者开启对宇宙未知的求索兴趣。本书以一种引人入胜的简洁方式,为读者介绍了认知宇宙太空的不同切入点,带来了十堂趣味横生的宇宙科普课。
主编推荐
油管10万﹢粉丝追更的“话痨科学家”,为你解惑明天就想畅谈的宇宙10大热门话题!★BBC Sky at Night《仰望夜空》杂志2019年评选出的20本好书之一★牛津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油管明星科普博主“贝基博士”(Dr. Becky)带你畅游宇宙!我们为什么要被引力支配?怎么知道发生过大爆炸了?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就是暗物质吗?外星人真的存在吗?为什么夜晚的天空是黑暗的?……如果你曾经仰望夜空,想知道你头顶的这一切到底是如何运作的,这本口袋大小的宇宙探秘小书一定会给你答案!★写给大众的深奥宇宙极简说明书,对人类探索宇宙极为精彩的记录!★涵盖当下天文学大热的10个话题,向外凝视空间,向后追溯时间,从140亿年前讲到今天的天文通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国家天文杂志》执行总编 苟利军 作序推荐!★用简洁的百页篇幅,讲解深刻的宇宙原理,突破认知边界,换个角度看世界!
精彩内容
我们的太阳只不过是银河系千亿颗恒星中的一
员。银河系就像一个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组成的“宇宙岛”,直径超过10万光年。在银河系的中央有一个黑洞,质量比太阳的质量大400万倍,我们称之为超大质量黑洞。这个黑洞和太阳一样,是整个银河系的引力驱动中心。
几个世纪前,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各自的质量成正比,质量较大的物体会给质量较轻的物体施加更大的作用力。
这一作用力还取决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加倍,那么该作用力将减弱四分之一。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宇宙中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影响,甚至可以计算出你和脚下大地之间的引力是多少。
万有引力定律使混乱的一切开始井然有序;毕竟,正因为万有引力的存在,才有了我们的太阳系。在太阳形成之前,这片空间中只有一团由氢气和氦气组成的巨型气体云,气体云中有上一代恒星遗留下来的较重元素,包括氧、碳和铁等。由于每一
个原子具有一定的质量,这些粒子在这团混乱的气体云中其余粒子的引力作用影响下,开始不断聚集。一团粒子吸引着另一团粒子,直到最终,引力克服了周围旋转的所有粒子的能量,并将这些粒子聚集在一起,使它们冷却下来。接下来,轮到气体云坍缩,气压骤升、密度升高,气体云的高温点燃了核聚变,于是我们的恒星
就此诞生。
核聚变是类太阳恒星
的能量来源,该反应由四个氢原子参与,形成一个氦核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夜空中繁星点点的原因。
就这样,曾经只是一团旋转的、充满了原子的气体云,由于引力坍缩变成了一颗燃烧着的原恒星。
现在,那团不停旋转着的气体云也承载着一些宇宙历史信息,比如早几代恒星,甚至是宇宙形成初期的第一批恒星遗留下来的角动量。。总的来说,气体云在聚集之时就会朝某个方向旋转,因此当粒子在引力作用下开始聚集时,它们的旋转方向会保持一致,那么原太阳。
的自转方向就基本确定了。早期太阳附近剩余的气体云发生的变化,就像我们在头顶上旋转一块比萨时发生的情况一样:这些剩余的气体云将被压扁成一个碟状结构或圆盘,并且继续旋转着。在圆盘内部,粒子之间的引力作用继续存在。太阳附近形成原行星’的粒子团将越来越多,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一
幅所有行星(包括彗星、
小行星以及其他遗留的陨石)都绕行在太阳附近的轨道上,并朝着同一个方向运行的美丽景象。这就是我们认同的、包括太阳在内的所有恒星系统的形成方式。
同样的过程也出现在我们的地月系统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公转方向之所以相同,也是因为地球是通过微小粒子聚集在一
起形成的,这些粒子继承了上一代恒星的角动量。
同样地,月球绕地球公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也是一致的。
除此之外,它们没有别的相似点了,因为月球的其他属性都很独特。在月球上,一天和一年是一
样长的,也就是说,月球绕轴自转的时间(即一天)和月球绕地公转的时间(即一年)是相等的,都需要28个地球日。如果地球也遵循这个例子中的物理规律,那么在整整一年的时间中,一半地球将永远是白天,而另一半地球将永远处于黑夜之中。如
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相同,那么地球的一半将永远朝向太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而永远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因为月球的另一面从未朝向我们。不过,这并不代表没有朝向地球那一面的月球是黑暗的,太阳会照亮它。这也能解释我们看到的月球相位:当我们看到满月的时候,月球正对着太阳,太阳将朝向地球的月球面完全照亮了;而当我们看到的是新月时,月球正处于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照亮的是地球上看不到的另一面月球。
如果你想了解为什么我们不能每28天看到一次全日食,我来告诉你,这是因为月球的轨道与地球绕着太阳的轨道不在一个平面上,月球的轨道倾斜了5°,因此有时候在新月阶段,天空中的月球要么在太阳上面一些,要么在太阳下面一点。地月系统
的所有特点看起来都是偶然出现的,但实际上揭示了月球形成的奥秘。或许你认为与地球在太阳附近形成的情况相类似,月球也是在相同环境下绕着地球形成的,也就是说,月球是从行星残留物中演变而来的。但科学家关于月球形成的最成熟理论远比这个说法更加戏剧化,这个理论叫作“大撞击假说”(GiantImpactHypothesis),它阐述的是另一个绕日运行的原行星与太阳系早期的原地球发生碰撞,撞击产生的能量非常大、温度极高,熔化了原行星和近一半的地球物质。大量物质被抛掷到太空中,随着地球恢复原状并且保持旋转,那些被熔化、冷却的物质没能逃脱来自地球引力的拖拽。就这样,它们被引力拽人一个旋转的圆盘中,聚集在一起并最终形成了月球。
P3-7
媒体评论
读完此书,相信它会让您在对宇宙有了更多清晰了解的同时,也能够开启您心中最原始的那份宇宙好奇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国家天文》执行总编 苟利军作者以精致的篇幅和极大的热情展现了前沿科学研究,讲述了你想知道的关于宇宙的一切知识。——牛津大学天文学家、“星系动物园”计划负责人 克里斯•林托特这本简洁的小书收录了很多关于天体物理学的知识……我相信你一定会从书里了解到你想知道的超大质量黑洞和暗物质。——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作家,萨里大学教授 吉姆•艾尔-哈利利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