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王朝三百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明王朝三百年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07 2.9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晗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52782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30866628

上书时间2024-06-1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著名历史学家、明史研究开拓者和奠基者吴晗先生经典作品。 ★以史料为基础,全视角解读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深度剖析大明王朝兴衰背后的历史逻辑。
★以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繁体版本为底本,严谨校勘,完美呈现大师力作。
★对文中涉及的人、物、术语等进行了贴心注释,并对一些生僻字进行了注音,不但可以实现无障碍阅读,而且能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
★设计简洁,装帧精美,阅读体验极佳。

目录
第一章?大明王朝的开基立业
大明帝国和明教 002
明太祖建国 007
建都和国防 028
大统一和分化政策 032
明初的恐怖政治 038
胡惟庸党案考 049

第二章?大明王朝的盛世哀歌
明成祖生母考 082
靖难之役与国都北迁 093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意义 099
明成祖仁宗景帝之死及其他 104

第三章?大明王朝的内忧外患
北“虏”南倭问题 108
东林党之争 117
论晚明“流寇” 128
建州女真问题 133

第四章?大明王朝的制度变迁
明代的军兵 142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179
明初的学校 187
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 208
明代的殉葬制度 211

第五章?大明王朝的社会生活
明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14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239
郑和下西洋 247
明代新仕宦阶级的生活 255
明代之农民 277
明代的奴隶和奴变 300

第六章?大明王朝的风云人物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308
海瑞的故事 317
戚继光练兵 330
献身于祖国地理调查研究工作的徐霞客 332
关于魏忠贤 337
爱国学者顾炎武 343

内容摘要
为什么现代人对明朝兴趣这么大?
为什么明朝受到小说家和影视剧的追捧?
为什么有评论说“明朝是中国继汉、唐之后的盛世”?
为什么明朝的皇帝几乎没有一个名声好的?
为什么明朝会出现宦官当道、太监专权?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究竟是怎样的独特存在?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明朝的历史,我们编纂了这部《大明王朝三百年》。本书汇集了吴晗先生多部关于明史研究的作品及文章,比如《明史简述》《朱元璋传》《胡惟庸党案考》《明成祖生母考》等,并对书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和整理,内容涵盖明朝的政治、军事、制度、经济、外交、社会生活、著名人物等,全视角解读了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深度剖析了大明王朝兴衰背后的历史逻辑。
为便于大家阅读,此次出版对作品中涉及的古籍引文进行了严谨的校勘工作,并对一些生僻字、词进行了注解,力争将大师作品更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精彩内容
海瑞的故事海瑞的故事海瑞的时代,是明封建王朝从全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生在正德九年,死于万历十五年(1514—1587),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个皇帝。这几十年中,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更加集中了。皇帝侵夺百姓的土地,建立无数皇庄,各地亲王和勋戚、贵族、大官僚都有庄田,亲王的庄田从几千顷到几万顷。嘉靖时的宰相严嵩和徐阶都是当时最大的地主。万历时期有一个地主的田地多到七万顷。农民的土地被地主所侵夺,沦为佃农、庄客,过着牛马般的生活。庄园的庄头作威作福,欺侮百姓。贵族和官僚的家里养着无数的奴仆,有的是用钱买的,有的是农民不堪赋役负担,投靠来的。他们终年为主人服役,除家庭劳役外,有的学习歌舞、演戏,有的纺纱织布,四处贩卖,有的替主人经营商业,开设店铺,没有工资,也没有自由,世代子孙都陷于同一命运。国家所控制的人口减少了,因为一方面农民大量逃亡,流散四方,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口沦落为奴仆,户口册上的人口数字日渐减少。同时土地的数字也减少了,这是因为农民流亡,田地抛荒;庄田数目越来越大,庄田主的贵族和官僚想法不交或少交钱粮,这样,向国家缴纳地租的土地就越来越少。更严重的是中小地主和上中农为了逃避赋役,隐蔽在大地主户下,大地主的土地越多,势力越大,把应出的赋役分摊在农民的头上,农民的负担便越重,阶级矛盾便越尖锐。
这个时期,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
贪污成为政治风气,正德时刘瑾和他的党羽焦芳等人,公开索取贿赂;嘉靖时的严嵩父子、赵文华、鄢懋卿等人,从上到下,都要弄钱,不择手段。以知县来说,附加在田赋上的各项常例就超过应得的薪俸多少倍;上京朝见,来回路费和送京官的贿赂都要农民负担。徐阶是当时有名的宰相,是严嵩的对头,但是,他家就是松江最大的富豪,最大的地主,也是最大的恶霸。
京官、外官忙于贪污,水利没有人关心了,许多河流淤塞了。学校没有人关心了,府县学的生员名为学生,到考试时才到学校应付。许多农民产业被夺,田地没有了,却得照旧纳税,打官司的人愈来愈多了。
这个时期是政治最为腐败,贪污成为风气的时期。
也正是这个时期,倭寇(日本海盗)猖獗,沿海一带,经常受到倭寇的威胁。浙江、福建两省被倭寇侵略最严重。明朝政府集中了大量兵力,把这两省合成一个防御性的军事体系,设总督管辖军事。军队增加了,军饷相应增加,这些负担也自然落在农民身上。
大地主的兼并,官吏的贪污,倭寇的侵略,使得农民生活日益困苦。表面上熙熙攘攘,一片繁荣景象,骨子里却蕴藏着被压抑的千千万万农民的愤怒,一触即发。
海瑞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时代。
海瑞任浙江淳安知县的时候,总督是严嵩的亲信胡宗宪。
淳安是山区,土地贫瘠,老百姓都很穷,山上只产茶、竹、杉、柏,山下的好田地都被大族占了,老百姓穷得吃不上饭。这个县又处在新安江下游,是水陆交通的枢纽,朝廷使臣,来往官僚过客,都要地方接待。例如经过一个普通官,就要用银二三十两;经过巡盐御史、巡按御史等监察官员,要用银一二百两;巡抚出巡,则要用银三四百两。这都要百姓赔垫。他们坐船要支应船夫,走陆路要支应马匹夫役。地方穷,负担重。
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仗着是总督公子,作威作福,嫌驿站(传递文书的站)的马匹不称心,供应不周到,大发脾气,喝令跟人把驿吏捆了,倒挂在树上。驿站的人慌了,跑到县衙要办法,海瑞说:“不慌,我自有主张。”他带人走到驿站,一大堆人在围着看热闹。鲜衣华服的胡公子还在指手画脚骂人,一看海瑞来,正要分说。海瑞不理会,径自进驿站去,一看胡公子带的大箱子小箱子几十个,都贴着总督衙门封条,就有了主意。立刻变了脸色,叫人把箱子打开,都沉甸甸的,原来装着好几千两银子呢。海瑞对着众人说:“这棍徒真可恶,竟敢假冒总督家里人,败坏总督官声!上次总督出来巡查时,再三布告,叫地方上不要铺张,不要浪费。你们看这棍徒带着这么多行李,这么多银子,怎么会是胡总督的儿子,一定是假冒的,要严办!”把几千两银子都充了公,交给国库,写一封信把情由说了,连人带行李一并送交胡宗宪。胡宗宪看了,气得说不出话,怕海瑞真个把事情闹大,自己理屈,只好算了,竟自不敢声张。
海知县拿办总督公子的新闻轰动了淳安,传遍了东南,老百姓人人称快,贵族官僚子弟个个头痛,骂他不识时务。
更使人高兴称快的是另一件事:海瑞挡了都御史的驾,拒绝他入境。这在当时说来,是件了不得的骇人听闻的大事。
鄢懋卿是当时宰相大奸臣严嵩父子的亲信,嘉靖三十五年(1556)以左副都御史的身份,出京来总理两浙(浙东、浙西)、两淮(淮南、淮北)、长芦、河东盐政。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是朝廷最高级的监察官员之一,出巡地方时是钦差,掌握着进退升降官吏的建议权。总理盐政是名目,实质上是皇帝要钱用,叫他从产盐、卖盐上打点主意,多搞些钱。
鄢懋卿以监察官、钦差大臣的身份,加上有严家父子做靠山,一到地方,威风得很,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给钱的是好官,给多的便答应升官,给少的便找题目磨难,非吃饱了不走。总之,不管官大官小,什么地方,什么官,非给他钱不可,非给够了不走。不这样做,除非不打算做官才行。
不只送贿赂,还要大大地铺张供应、迎送。地方长官巡抚、按察使、知府、知县,大大小小都得跪着接送。吃饭要供应山珍海味,住处要张灯结彩。在扬州,地方请吃饭,一顿饭就花了一千多两银子。他还带着老婆一起,老婆坐五彩搭的轿子,用十二个女子抬。连厕所都用锦缎做垫,便壶都用银子做。
一天,轮到要巡查严州(今浙江建德)了,要路过淳安。全县人都焦急,不知怎么办才好。
钦差、监察官、地方长官到地方巡查,照例都要发一套条约或告示,说明来意和地方应注意事项,并且大体上也都按着老规矩,照前任的抄一遍。告示内少不得要说些力戒铺张、务从节俭等冠冕堂皇的话。海瑞研究了好久,一想对了,即以其人之话还治其人之身。便对差官说,淳安地方小,百姓穷,容不下都老爷的大驾,请从别处走吧,省得百姓为难。他亲自写一封信给鄢懋卿,信上说:细读您的布告,知道您一向喜欢简朴,不喜欢逢迎。您说:“凡饮食供应,都应俭朴,不要过分奢侈,浪费人民钱财。”您又说:“现在民穷财尽,宽一分,人民就得一分好处,一定要体谅。”您的种种恳切的教导,说得很多。我相信您的话是为国为民,是从心里说出来的,绝非空话。
但是,您奉命南下以后,沿途情况,浙江派的前路探听的人都说,各处都办酒席,每席要花三四百两银子,平常伙食都是山禽野味,不易弄到的东西。供应极为华丽,连便壶都用银子做。这种排场,是和您颁行的布告大大相反的。
都察院长官出来检查盐政,是少有的事。因为少有,所以百姓有疾苦的要来告状,有贪酷行为的官要改正,百姓也会得到少有的好处。现在情况是州县怕接待不周到,得罪都察院长官,极力买办。百姓为出钱伤脑筋,怨声不绝。百姓没有得到少有的好处,反而苦于少有的破费。这可能是地方官属奉承您,以为您喜欢巴结,不喜欢说实话,揣摩错了您的真正用心吧。
盐法毛病,我晓得一些,没有全盘研究,不敢乱说。只是这一件事,是我耳闻目见的。您如来了,东西准备了,纵使您一概不受,但是东西既然买了,必然要用许多钱,百姓怨恨,谁当得起?地方官属以今时俗例来猜测您,我又很怕您将来会因为地方官属瞎张罗,不利于执守礼法,而后悔不及。这个害比盐法不通还要大,所以敢把这些意见一一告诉您。
义正辞严,话又说得很委婉。鄢懋卿看了,气得发抖,想寻事革掉他的官,但他是清官,名声好,革不得。就此过去,又气不过。只好放在心中,把这封信藏起来,批“照布告办”,严州也不去了。
严州知府正忙着准备迎接,听说都老爷忽然不来了,正在纳闷,怕出了什么岔子。后来才知道是海知县写了信,惹了祸。怕连累自己,大怒,海瑞一进来,就拍桌子大骂:“你多大的官儿,敢这样!”骂不停口。海瑞不说一句话,等骂完了,气稍平了,作了一个揖就走,以后也不再说什么。等到鄢懋卿巡查完了,走了,严州府上下官员一个也没出事,知府这才放了心,过意不去,见海瑞时连说:“好了淳安百姓,难为了你,难为了你!”鄢懋卿恨极海瑞,要报复,叫他管辖的巡盐御史袁淳想主意。袁淳也是恨海瑞的,他巡查地方时,海瑞照规矩迎送,迎得不远,送得也不远,供应不丰富,有什么需索,也是讨价还价。这回正好一举两得,也报了自己的私仇。这时海瑞已得朝命升任嘉兴通判(知府的副职),便找一个公文上的手续不对,向朝廷告发,把海瑞降职为江西兴国知县。
海瑞从江西调到北京,后来又调到南京做了几年官,在隆庆三年六月才被派为江南巡抚,巡抚衙门设在苏州。第二年四月被革职回家,只做了半年多巡抚。
他最恨贪污,一上任,便发出布告,严禁贪污,打击豪强。他敢说敢做,连总督、都御史都不怕,谁还敢不怕他。属下的地方官员有贪污行为的听说他来了,吓得心惊胆战,罪恶较大的赶忙自动辞官。有的大族用朱红漆大门,一听海都堂要来,怕朱红大门太显耀,连夜把大门改漆成黑色。管织造的太监,常时坐八人轿子,这时吓得减去一半。大地主们知道海瑞一向主张限田,要贯彻均平赋税的主张,实行一条鞭法,也都心怀鬼胎,提心吊胆,时刻不安。
他在做江南巡抚的几个月中,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除弊”,一件是“兴利”。
除弊,主要的是打击豪强,打击大地主,要他们把非法侵占农民的田地退出一部分还给农民。
擒贼要先擒王,江南最大地主之一是宰相徐阶,这时正罢官在家。海瑞要他家退田,徐阶只好退出一部分。海瑞不满意,写信给徐阶,要他退出大半,信上说:看到您的退田册,更加钦佩,您是这样使人意想不到的大贤大德。但是已退的田数还不很多,请您再加清理,多做实际行动。从前有人改变父亲的做法,把七个屋子储藏的钱,一会儿便都散光了。您以父亲的身份来改正儿子的做法,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把非法侵占民田的责任算在他儿子账上,给他留点面子。
这样做,朝廷大官和地方乡官都怕了,人人自危,怨声四起。海瑞在给李石麓阁老的信中说:存翁(徐阶)近来受了许多小人的累,很吃了点苦头。他家产业之多,真叫人惊奇,吃苦头是他自取的。要不退出大半,老百姓是不会甘心的。有钱人尽干坏事,如今吃了苦头,倒是一条经验。我要他退出大半田产,也正是为他设想,请不要认为奇怪。
官僚舆论说他矫枉过直,搞得太过火了,他说并不过火。在给谭次川侍郎的信上说:矫枉过直,是从古到今一样的道理,不严厉地改革,便不能纠正过错。我所改革的都不是过直的事,一定会办好,请放心。
又说:江南粮差之重,天下少有,古今也少有。我所到过的地方,才知道所谓富饶全是虚名,而苦难倒很严重,这中间可为百姓痛苦,可为百姓叹息的事,一句话是说不完的。
他不但要坚持下去,还要进一步解除百姓的痛苦,可惜几个月后,他便被革职丢官了。
徐家的田退出,徐阶的弟弟徐陟,做过侍郎,为非作歹,残害百姓,海瑞把他逮捕了依法制裁。地方官奉行政令,不敢延误,大地主们走不动的只好依法退田,有的便逃到别的地方避风头。穷人田地被夺的都到巡抚衙门告状申诉,海瑞一一依法判处。老百姓欣喜相告,从今以后有活路了。地主官僚却非常恨海瑞,暗中组织力量,制造舆论,要把他赶走。
退田只是帮助穷民办法的一种,另一种有效的办法是清丈,把土地的面积弄清楚了,从而按每块土地等级规定租税。以此,海瑞做知县,做巡抚,都以清丈为第一要事,在这基础上,贯彻一条鞭的法令,在一条鞭规定所应征收的以外,一毫不许多取。这对当时农民来说,是减轻徭役,明确负担,提高生活,发展生产的有效措施,是对人民的德政。
兴利是兴水利。江苏的吴淞江泄太湖之水,原来沿江的田亩,都靠这条江水灌溉。年代久了,没有修治,江岸被潮水冲蚀,通道填淤,一有暴雨,便成水灾,淹没田亩,水利成为水害。海瑞在亲自巡行调查之后,决定修治,正月兴工,同月又修治常熟县的白茆河、杨家滨等河,结合赈济饥民,用工代赈。他亲自坐小船往来江上,监视工程的进行,不久就都完工了,人民大得好处。原来老百姓是不敢指望开河的,一来想这样的政府不会做这样的好事,二来想要做也无非要老百姓出钱。因此流传的民谣中有两句话说:“要开吴淞江,除是海龙王。”意思是永世也开不了。现在人民的愿望实现了,河修好了,没有花老百姓一个钱。
在朝官僚,在野的乡官大族都恨海瑞。过往官僚因为海瑞裁节交通机构过多的费用,按制度办事,奉朝命该供应马匹和交通工具的只按制度供应,节约民力和费用,凭人情但是不合制度的一概不供应,不管你是什么来头,这样一来,这些人受了委屈,也恨海瑞。他们先后向皇帝告状,说他偏,说他做得太过火,说他包庇坏人,打击乡绅,只图自己有个好名声,破坏国家政策。海瑞成为大官僚、大地主的公敌,被夺去巡抚职权,改督南京粮储,专管粮饷。这时,高拱做宰相,海瑞骂过他,他也是恨海瑞的,又把管粮的职务归并到南京户部,这样,海瑞的职权全被剥夺,只好告病回家了。
在排挤、污辱、攻击海瑞,保卫自己的利益的这群朝官中,吏科给事中戴凤翔是个代表人物。他向皇帝告状,说江南在海瑞的治理下,百姓成为老虎,乡官是肉,海瑞叫百姓拿乡官当肉吃,把乡官弄苦了。海瑞很生气,立刻回击,也上疏给皇帝说: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乡官田宅特别多,奴仆特别多,老百姓十分怨恨。这种情况,恐怕在全国各地都找不出……老百姓告乡官霸占田产的有几万人……二十年以来,地方府县官都偏听乡官、举人、监生的话,替他们撑腰,弄得老百姓的田产一天天少下去,乡官却一天天富起来……凤翔说百姓是老虎,乡官是肉。他却不知道乡官已经做了二十多年老虎,老百姓做了二十多年的肉。今天乡官的肉,本是老百姓原有的肉;原先被抢走,如今还出来,本来也不是乡官的肉啊!何况过去乡官抢占老百姓十分,如今只还一分,还得并不多,却就大叫大闹了。我看凤翔在家乡,也是这样的乡官。
话说得非常锋利,有力量,既说明了情况,也指出了问题。乡官二十多年来做老虎吃老百姓,你们不说话。如今只要乡官还给老百姓原来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点田地,而且只还了十分之一,你们就说老百姓是老虎吃乡官了。就说是肉吧,也是老百姓原有之肉,先前你们硬夺老百姓的肉,如今就该还,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末了,一针见血地指出,戴凤翔替乡官诉苦,这些是乡官的话,也是戴凤翔自己的话。戴凤翔要是不在朝,住在家里,也一定是只专吃老百姓的老虎。
海瑞不断遭到乡官在朝代言人的攻击,很愤慨。他给人的信中说:“一切计划,只有修治吴淞江的水患,因进行得快而成功了,其他都是将近成功就中止,怎么办,怎么办!这等世界,做得成什么事业!”给皇帝告养病的疏中说,在他巡抚任上所行兴利除害的一些办法,都是采访人民意见、研究过去制度而规定的,要求不要轻易改变。并说宰相光听一些不负责任的话,多议论,少成功,靠不住;满朝大官都是妇人,皇帝不要听信他们。用“妇人”骂人,是封建时代的错误看法。用“妇人”骂人,而且把满朝大官一概骂尽,也是很不策略的。但是由此可见他的愤慨程度,同时也说明了海瑞这次罢官以后,在朝掌权的人一连十几年都没有理会他,连万历初年名相张居正也不肯起用他的原因。
是的,像海瑞这种爱护人民,一切为老百姓着想,不怕封建官僚势力,不要钱,不怕死的清官,在靠剥削人民存在的封建社会里,又怎么能站得住脚,做得成什么事业呢!
清官海瑞海瑞反对浪费,反对贪污,廉洁俭朴,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也是封建时代著名的好官。
他以举人任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儒学教谕,一到任便申明教约:学生除参见拜揖外,不许送礼;送酒食请先生吃的俗例,一概不许举行。上官觉得很奇怪,后来弄清楚了,对他十分敬重。
提学御史到学宫行礼,县官和县学训导都跪着迎接,只有海瑞站着,不肯跪,说这是学校,是师长教学生的地方,不是衙门,不应该跪。他正好站在两个训导中间,人们传开了,叫他作“笔架博士”。
嘉靖三十七年(1558)他升任浙江淳安知县。研究了县里情况,知道人民痛苦万状,叹气说:“天下事都被秀才官做坏了。不只是不才的官,贪污残暴,专门弄钱,就是好官,也是公道和私心,时时在心中斗争,常常搜刮民脂民膏来拉拢朋友,博取好名声。百姓穷了,又都说是朝廷赋税重。我看不可以这样说,因为赋税虽重,还有定额,离十中收一不远,可是额外的无名的负担却多得不得了,这并不是朝廷规定的,是地方上自己规定的!”明朝制度,知县薪俸不多,但按田粮里甲征收的常例却很多。海瑞把常例革了,只领应得的薪水。过去供应县衙都是里甲负担,每人每年要出四五两银子,海瑞算了账,每人只收两钱银子,一切用度,都在这笔钱上开销。上官下命令要县里送钱给境内的乡官,从前是要多少就得给多少的,海瑞却不然,看罚款积存情况,有就送一点,没有就不送。按当时规矩,知县上京朝见,要带许多金银绸缎,分送有关京官。老百姓都说,朝见年是京官收租的年头。这笔贿赂来源,旧例每年由百姓摊派,每里一两,淳安县有八十里,三年合计银二百四十两。外加朝见年的特别摊派,每人出银二钱,共银一百六十两。临行时,各里还得送礼,县官还可以从罚款和其他杂项中想主意,加上其他摊派,作为上京本钱。其中要送七十二两给知府,十二两给府里的官员,六两给府吏,其他便是知县自己的了。海瑞在任内上京两次,只用路费银四十八两,送吏十二两,造户口册十一两七钱五分,其他旧例,一概革除。巡抚、按院出巡,地方官必须送钱给这两个衙门的师爷,不这样做,会出祸事。海瑞坚决不肯,说:“充军也好,死罪也好,都甘心忍受,这等小偷勾当却干不得。”京中要人要送礼物,外官入京讲“交际”(实际是贿赂),当时人认为要做官,不这样做是不行的。海瑞说:“全天下的官都不给上官行贿,难道就都不升官?全天下的官都给上官行贿,又难道都不降官?怎么可以拿这个来自欺欺人呢!”他只靠月薪过活,穿的是布袍子,吃的是粗米饭,衙门里有空地,自己种菜,家人上山砍柴。他为母亲过生日,买了两斤肉;总督胡宗宪当作新鲜事,到处告诉人。
他离开淳安任所到吏部听大冷天还穿着一件破丝棉袍子,吏部侍郎朱镇山劝他做件官服,才买了一件黄绢的袍子。
海瑞一生除有祖田十余亩以外,自己没有添置过田产。有人假冒海瑞的名义在他家乡琼州(在广东海南岛澄迈以东、会乐以北地带)一带放债买田,海瑞听到后便写信给琼州知府说:“我从做官到现在,从未回过家,俸金收入,仅仅足用,此外别无分文放债,也没有添什么田产。”请琼州知府严加查办。海瑞从做教谕到巡抚,做了十八年官,只买了一所值一百二十两银子的住宅,还是从薪俸节余的钱存起来的,此外便什么也没有添置。田产只有祖传田十亩。清丈时县吏照顾他,少算一亩八分,他知道了,不答应,一定要照实在田亩算。一家吃用,都从这祖传的十亩田里出,时常吃不饱。同乡青年来谈学问,讲经义,实在饿狠了,只好用手按着肚子,一面还谈着话,客人走了,边谈边送,不让人知道他挨饿。
万历十三年海瑞被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这时他已经七十二岁了。到任后,发现兵马司随便开票要坊(街)上人办公宴和其他支应。一调查,各衙门有三百多张票,都是要地方上供应,不付钱的。他叹一口气说:“南京人民,要支应南京千百个官员出入用度,这怎么得了,难怪百姓苦了。吏部是六部之首,怎么可以不为百姓设想。”立刻出布告禁革,连办事官吏共同凑的份子和新任贺礼,一概革除。不久,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万历十五年(1587)十月十四日,死在任上。死前三天,兵部送来柴火银子,多算了七钱,还叫人扣回去。死后,同官替他清点遗物,全部家财只有俸金十多两银子,绫、绸、葛各一匹,清苦得比一般寒士还不如。佥都御史王用汲看了,忍不住哭出声来,和同官商量,大家凑一点钱,替他办丧事。
海瑞一生刚直,反对模棱两可、圆滑处世,自号刚峰,人们都称他刚峰先生。死后谥忠介。在明朝末年,海忠介公是全国皆知的人物,特别是苏州、松江一带的人民,一提起海都堂,便喜笑颜开。恨他骂他的人也有,是少数人,是吃过他苦头的大地主和乡绅。
海瑞骂皇帝在封建时代,皇帝是不可侵犯的,连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一个字不幸成为“御讳”,就得缺笔闹残废,不是缺胳膊,就是缺腿,成为不全的字。人们不小心把该避“御讳”的字写了正字,就算犯法,要吃官司,判徒刑。至于骂皇帝,那是很少听说过的事。真正骂过皇帝,而又骂得非常痛快的是海瑞。海瑞骂嘉靖皇帝最厉害的几句话说:“现在人民的赋役要比平常多许多,到处都是这样。您花了许多钱,用在宗教迷信上,而且一天比一天多,弄得老百姓都穷得光光的,这十几年来闹到极点。天下人民就用您改元的年号嘉靖,取这两个字音说,‘嘉靖’皆净,家家穷得干干净净,没有钱用。”这样大胆直接骂皇帝的话,不仅嘉靖当了几十年皇帝没有听见过,就是从各朝各代的古书上也很难找到,但却句句刺痛了他的要害,嘉靖又气又恼,十分冒火。
原来嘉靖做皇帝时间长了,懒得管事,不上朝,住在西苑,成天拜神作斋醮,上青词。青词是给天神写的信,要写得很讲究,宰相严嵩、徐阶都因为会写青词得宠。政治腐败到极点,朝臣中有人提意见的,不是杀头,便是革职、监禁、充军,吓得没人敢说话。海瑞在嘉靖四十五年(15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