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8.96 6.3折 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邹振环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58434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31602977

上书时间2024-06-1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视野宏阔。本书将晚明至晚清的三百余年间视为一个完整的时间线索,将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的关联,放到16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史的大背景下来进行考察。
☆个案精当。本书选取的个案包括利玛窦世界地图、艾儒略《职方外纪》、南怀仁《坤舆全图》、林则徐《四洲志》、徐继畲《瀛环志略》等,极具有代表性,围绕这些文本生动地勾勒出晚明以来中西文化之激烈碰撞和交融的复杂面向。
☆解读细腻。本书深入地描述了晚明以来的中国人在面对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各色地理文献,面对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和不可思议的动植物知识时,如何将其转化为关于世界“他者”和中国“自我”的想象。书中尤为关注地图文献,材料与角度新颖、文献考辩严谨,广泛吸收海内外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提出了颇多新见,在明清史、知识史、翻译史、地理学史等领域都具有独到的价值。
☆图文相生。本书精心选取了西方传教士介绍动植物和各色地理知识时的多幅配图,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

作者简介
邹振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历史文献学·明清文献与文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时空界定
第二节  “西学”与“西学东渐”
第三节  “世界”与“想象”
第四节  “文献”与“汉文地理文献”
第五节  前行研究
第六节  本书结构
第一章  神和乃囮:利玛窦世界地图在华传播及其本土化
第一节  利玛窦世界地图摹绘的三个系列及其文字注记稿
第二节  利玛窦世界地图中的新知识、新观念与新词汇
第三节  利玛窦世界地图的二度本土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寻奇探异:《职方外纪》中的海外图像
第一节  “西域奇人”艾儒略及其传述“异闻”的编辑策略
第二节  《职方外纪》绘制的世界图像与引入的新奇知识
第三节  《职方外纪》刊刻与明清学人的“世界意识”与“海外猎奇”的趣味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宇内兽谱:《坤舆全图》与大航海时代中西动物知识的交换
第一节  南怀仁《坤舆全图》及其所据资料
第二节  东半球上的陆生动物
第三节  西半球上的陆生动物
第四节  “南美洲”和“澳洲”上的陆生动物
第五节  海生动物和美人鱼
第六节  《坤舆全图》与中西动物知识的交换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六合秘闻:《七奇图说》与清人视野中的“天下七奇”
第一节  《坤舆图说》与《七奇图说》的版本
第二节  “七奇”概念和内容在汉文文献中的出现与介绍
第三节  清人视野中的“天下七奇”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舆图新诠:蒋友仁的《坤舆全图》与《地球图说》
第一节  作为清宫地理学家的蒋友仁
第二节  《坤舆全图》绘制时间、文本形式、图名与主要内容
第三节  《地球图说》的成书时间及其所传播的地理学新知识
第四节  “蒋友仁地图学”中的日心说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舆地智环:近代中国最早编译的百科全书《四洲志》
第一节  原本与译本
第二节  内容与结构
第三节  新“志”体例及其新译名
第四节  汉译者
第五节  流传与影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海国天下:《瀛环志略》所呈现的世界
第一节  对话与互动:徐继畬与雅裨理
第二节  资料来源、版本与结构
第三节  内容与特点
第四节  译名选择与文化观念
第五节  流传和影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内容摘要
 16至19世纪的西学东渐,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
个独特而漫长的文化转型时期。此间所形成的汉文西学地理文献,在明清地理学界和思想世界交织出种种特殊和丰富的人文想象。本书以细腻的历史陈述方法,通过明清间《坤舆万国全图》《职方外纪》《坤舆全图》《坤舆图说》(《七奇图说》)与《地球图说》,以及晚清《四洲志》《瀛寰志略》《大地全球一览之图》《地球五大洲全图》等一系列相互衔接的论题,从历时性语境切入明清汉文西学地理文献的研究。作者通过对地理文本的细读,展示出有关来华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知识人参与各种地理学汉文文本的生产,以及不同媒介、文类和文化赞助者所参与的制作和流通的若干个案,由此而形成了一系列崭新的学术议题。本书特别留意在全球史的背景下,将这些议题放入中国与世界的坐标之中,尝试梳理出西学东渐宏大和壮阔的历史画面之中,明清地理文献所展开的中西文化之激烈碰撞和交融的复杂面向,引导出不同于以往地理学研究和文化史研究的知识范畴,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史的研究视野。
本稿为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已经结项。

主编推荐
 视野宏阔。本书将晚明晚清的三百余年间视为一个完整的时间线索,将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的关联,放到16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史的大背景下来进行考察。 个案精当。本书选取的个括利玛窦世界地图、艾儒略《职方外纪》、南怀仁《坤舆全图》、林则徐《四洲志》、徐继畲《瀛环志略》等,有代表,围绕这些文本生动地勾勒出晚明以来中西文化之激烈碰撞和交融的复杂面向。 解读细腻。本书深入地描述了晚明以来的中国人在面对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各色地理文献,面对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和不可思议的动植物知识时,如何将其转化为关于世界“他者”和中国“自我”的想象。书中尤为关注地图文献,材料与角度新颖、文献考辩严谨,广泛吸收海内外新学术研究成果,提出了颇多新见,在明清史、知识史、翻译史、地理学史等领域都具有独到的价值。 图文相生。本书取了西方传教士介绍动植物和各色地理知识时的多幅配图,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 

精彩内容
 海生动物和美人鱼
在欧洲人将对神灵崇拜的垂直目光,转向对人感兴趣的眼神地平线之前,海洋一直代表着神秘、诡谲、危险和惊奇,那儿有妖魔鬼怪出没,也是罪恶的衍生之地。《坤舆全图》在海上画有海洋动物十四头,西半球有飞鱼四头,剑鱼一头,海狮一头,不同姿势游动喷水的“把勒亚鱼”(鲸类)四头;东半球计有海马、海豹、
鲸鱼、美人鱼四头动物上的文字。
“把勒亚鱼”:《坤舆全图》画在西半球太平洋中,无直接的对应文字,但是,在该图西半球“新阿兰地亚”岛东部的太平洋上,有《海族》一文,其中就有关于“把勒亚鱼”等文字的记述。如称:“鱼族一名把勒亚鱼。身长数十丈,首有二大孔,喷水上出,势若悬河。遇海船则昂首注水船中,顷刻水满舶沉。遇者以盛酒巨木罂投之,连吞数罂,俯首而逝。”又称:“剑鱼,其嘴长丈许,有龉刻如锯,猛而多力,能与把‘勒亚鱼
’战,海水皆红,此鱼辄胜。以嘴触船破,海船甚畏之。”“把勒亚”是鲸鱼拉丁语“balaena”的音译。鲸鱼中的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仅有少数种类栖息在淡水环境,体形同鱼类十分相似,均呈流线型,适于游泳,所以俗称为鲸鱼。因为鲸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
恒温和用肺呼吸等特点,与鱼类完全不同,因此属于哺乳动物。鲸鱼呼吸时也是在水面进行的。由于鲸鱼的鼻孔在身体的正上方,鼻孔打开吸气时,如果在水下,水就会进入鼻腔,引起窒息;呼气时由于体内气体比外界温度高,加之鼻孔外围不可避免地有微量的水,所以在看到鲸鱼喷水雾柱时,就知道这是鲸鱼在呼气,稍后其会有一短暂水面停留进行吸气,然后再下潜。鲸鱼中也
有一些凶猛的会袭击人类的船只,如海豚科有一种逆戟
鲸,又称虎鲸、杀人鲸,是海豚科体型最大的种类,也
是所有海兽中最凶猛的。另外有一种灰鲸,是典型的须鲸,一般身长在13.7—15.2米之间,体重可达三十三吨。灰鲸凶暴残忍,有“魔鬼鱼”之称,会用身体撞击船只,用强有力的尾巴拍碎敢于靠近的小船,甚至毫不留情地咬死落水的船员。
剑鱼(xiphiasgladius;swordfish)或称“旗鱼舅”,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大洋的大型掠食性鱼类。剑鱼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和温带海域。全长可超过五米,体重可达四百公斤以上。特征是长而尖的吻部,占鱼全长的约三分之一。以乌贼和鱼类为食。虽然剑鱼
体型庞大,但其游速可达每小时一百公里,是海中游速
最高的鱼类之一。它一般在水表层洄游,有时露出背鳍,有时跃出水面,这种鱼游泳时不成群,每条鱼至少保持10米以内的距离。剑鱼是一种异常凶猛的鱼类,以鱼
类和头足类海洋动物为食,如虾、枪乌贼等,每年的8—9月为生殖季节。箭状长吻是剑鱼攻击和捕食的主要
武器,它飞出海面时爆发力极强,经常冲出海面以剑状上颌攻击大型鲸类和鱼类,据说,青剑鱼也曾攻击过船只,致使船沉没。
“飞鱼”:《坤舆全图》画在西半球太平洋中,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