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把《论语》作书读
  • 莫把《论语》作书读
  • 莫把《论语》作书读
  • 莫把《论语》作书读
  • 莫把《论语》作书读
  • 莫把《论语》作书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莫把《论语》作书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22 5.6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罗思文( Henry Rosemont, Jr.)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314302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976158

上书时间2024-06-1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 言
自 序
一  做名儒者意味着什么?
二  《论语》是一本书吗?
三  怎样拼读汉字?
四  《论语》的语言
五  术语,概念,概念群
六  孔子弟子
七  孔子
八  论知
九  《论语》讲述的是『真』吗?
十  角色,家庭,社会
十一 祭祖传统
十二 礼与精神修养
十三 结语荐言
十四 文献指南
附录一 韦氏拼音法与现代汉语拼音法对照表
附录二 主要哲学术语索引
附录三 孔子弟子索引
译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位美国儒者罗思文教授四十多年来研究、讲授《论语》的心得。
罗思文教授认为《论语》最重要的本质,不是作为一本儒家哲学开宗立派的哲学经典,去探索哲学之“道”;相反,《论语》恰恰是要人抛弃纯粹的思辨、理论和教条,而是通过人生的实践来获得真正的知、理和道。
《论语》是一本人生指南,但绝非千篇一律、万人一途,而是要每个人了解自己,并且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历史、血缘、才情和个性之“道”。
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涵盖甚广,包括对《论语》语言、概念的简要讨论、孔子本人的简短传记、孔门弟子的介绍、对知与理的探讨、对孔子哲学中角色-家庭-社会三个层面的探讨、对祖先崇敬和礼乐文化的讨论等等。

精彩内容
一 做名儒者意味着什么?
西方宗教传统中,说基督教论耶稣纪元前属无稽之谈,说伊斯兰教讲穆罕默德前也是如此。但显然说犹太教讲摩西之前却很合理,这也同样适用于论儒家教义与实践。[1]或许,知晓孔子为何人,有何作为,为何成为中国两千年文明最著名人类标识的最佳途径,就在于认识到,绝大多数孔子的主张——重礼仪、尊崇祖先、讲为学、看重家庭关系及等级社会秩序等——早已根植于孔子降世千年之前的中国文化中。
确然,孔子极大地改造了其所承继的文化资源。许多中国古代习俗、政治规范及宗教实践原本立基于超自然信仰,它们在孔子(前551—前479)的时代早已不为当时善思的当权者所采习。孔子天才的绝大成分在于:即便那些社会习俗、政治法则、社会规范以及宗教实践等的存在理由已过时,但孔子却赋予其人性及自然的合理性,而使之没被全然抛弃。后文(第11、12章)我将会再谈到这个话题。现在,我想引述20世纪初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GeorgeSantayana,1863—1952)的话,稍微扩充一下孔子这方面的洞识。桑塔亚那说,“我全然反对罗马教廷的教义——但我欣然于圣祭仪式的光荣与美丽”。同理,卡尔·马克思被问及为何常常参加圣祭仪式,也说:“除此之外,到什么地方可以白听巴赫呢?”大概基于这一点,儒家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止系统,尽管它因此而招致东亚内外非难儒家者的多般诟病。甚者,儒家也从来根本上不是一个“系统”(system),其整个历史过程时时处于改变、适应中;用“Confucianism”一词是个误导,原因之一在于,古代汉语中没有与此相对应的词(下文详述)。即便那些最早期的精英——即孔子及其最密切的小圈子(子思、孟子、荀子等)逝后所开拓的观念,也有异于《论语》;汉代文人们立基于这一过去并不存在却在不断扩大的传统,又加入了某种形而上学(与教条);宋代理学家们重新解读了文本,集大成者朱熹的解读,则深受佛家影响,同时那些改变了中国的多重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变革也影响了他,而朱熹的再解读又被此后明清两代再解读了。例如,明代思想家王阳*的观点与朱熹观点的差异恰如柏拉图之于亚里士多德,但二人同被描述为“理学家”。20世纪由于受两次世界大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起起落落、经济与政治事件国际化的影响,出现了重建儒家信念的努力,这一过程也再次延续至21世纪,并在中西方同时发生。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儒家观念一开始即受到墨家、法家、道家及其他学派的挑战。后在其宗教意义上,又被佛家摧垮了一千多年之后,复兴于11世纪的宋明理学,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期间又遭受耶稣会、道明会、方济各会传教士们的挑战。200年之后,儒家观念又开始承受来自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及新教教士濡染,后来日俄两国又入侵,19世纪末西方个人主义、平等民主等启蒙思想受到推崇,之后,马克思主义取得胜利,乃至1970年代“文化大革命”发动了“批孔”运动。
但儒家教义在此种种攻击下,适应、恢复、重新获得人们的重视,这确乎值得思索:是出于今人好古的兴趣?抑或,它可以折射当代中国领导阶层的思考模式?或者,我们更可作这样的设想:那条孔子最先展望的生活道路,是否有可能不仅面对过去、讲述过去,而且也在言说当下?且不仅之于中国人,亦之于所有文化之人?当今中国确然正经历某种儒学“复兴”,且很多并非来自政府的支持。例如,中国绝大多数大学都有儒学研究,独立的儒家小学与中学学院也在整个中国不断兴起;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全世界建立孔子学院,目前已有350多所。但这并不是说,儒家理念应当被视为人人皆应秉持的普世宗教哲学。恰恰相反,所谓儒家之“道”的核心要义,恰在于世上有许多独特的“人道”——我们每个人都应走出一条最适合自己历史、血统、才情与个性之“道”。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