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66 3.0折 32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国)史怀哲|译者:杨巍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59400628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3852872

上书时间2024-06-1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史怀哲,是二十世纪人类良知的代表,和平之子,“非洲圣人”。他是了不起的通才:在哲学、医学、神学、音乐四种不同领域,成就卓著。38岁起赴非洲志愿行医,创办丛林诊所,直至去世。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在《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中,史怀哲细述了个人的生活历程、思想与道德流脉的追忆,也对有伦理与文化关系的论述,道德真谛的阐释,字里行间流淌着他的哲学洞见与宗教悲悯。自传中结合了告白、叙事、探险与哲学思索,让这个身兼神学家、音乐家、科学家与传教士医师的传奇故事,即使在我们这个犬儒的年代,也依然发人深省。

目录
第一章  童年及求学经历
第二章  巴黎和柏林:1898年至1899年
第三章  斯特拉斯堡的早年岁月
第四章  1900年至1902年:最后的晚餐及耶稣生平研究
第五章  任教于斯特拉斯堡大学:《历史耶稣之探索》
第六章  历史耶稣与现代基督教
第七章  巴赫研究
第八章  关于管风琴及其制作工艺
第九章  立志当一名丛林医生
第十章  1905年至1912年间的医学研究
第十一章  准备远赴非洲
第十二章  学医阶段的文学研究
第十三章  在非洲的早期活动:1913年至1917年
第十四章  在加瑞松和圣雷米的战俘营里
第十五章  重返阿尔萨斯
第十六章  在斯特拉斯堡行医讲道
第十七章  非洲回忆录
第十八章  从甘斯巴克镇动身去国外
第十九章  在非洲的第二阶段:1924年至1927年
第二十章  返欧两年及《神秘使徒保罗之神秘主义》的续写
后记

内容摘要
 史怀哲是欧洲优秀文化蕴育出的杰出人物。青年时代多才多艺,不仅是神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而且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的研究家。
三十岁时投身医学,三十八岁获得医生执照,携妻子一起前往非洲,创建诊所,为当地居民治病。
在《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里,史怀哲不仅细述了自己传奇的生活经历,也对道德伦理、生命本质等人生问题发表了独到的洞见。他的人生历程和思想闪光,对于今天这样一个金钱至上、道德沉沦的年代,具有领航人一样的意义。

精彩内容
 当我五岁时,凭借外祖父留下的一架旧卧式钢琴,父亲开始对我进行音乐启蒙教育。虽然他的技法并不怎么高明,却总能即兴弹奏出悦耳动听的曲子。七岁那年,我在学校用小风琴给赞美诗曲调配上自创的和声,没想到竟然让老师颇感惊讶。一年后,尽管双脚几乎还够不着踏板,我却已经开始练习管风琴了。
我对此种乐器的兴趣很可能遗传自外祖父,因为他不仅爱好弹奏,而且还乐于管风琴制作。据母亲所言,外祖父那出色的即兴演奏技艺在当年也算是颇有名气的。无论前往哪座城镇,他必定要了解一番当地的管风琴水平。闻听卢塞恩教堂新配置了一架知名的管风琴,他甚至专门赶去观看工人的安装过程。
及至九岁,我第一次获得允许,开始有机会在甘斯巴克镇的教会仪式上顶替管风琴师登台演奏。
截止到1884年秋季之前,我一直在甘斯巴克镇的村校里上学。随后,我又去孟斯特的实科中学(该中学根本没有开设古典语文课)念了一年,并且利用课余时间补修拉丁语私教课,以便为将来进入高级中学第五级做准备。1885年秋,我如愿被阿尔萨斯区米约桑镇的高级中学录取。教父跟我的祖父同父异母,也
叫路易斯·史怀哲,当时担任全镇小学的行政委员,便十分好心地让我寄居在他家。否则,仅靠父亲那点微薄的薪水,除了养活一大家子,几乎是不可能供我上高级中学的。
叔公夫妇二人膝下无儿女,平日在家里对我严加管教,这对我倒是非常受用。每每回想起他们施与的恩惠,我就禁不住感激万分。
在甘斯巴克镇和孟斯特求学期间,尽管阅读与写作曾叫我吃过不少苦头,但课业总算马马虎虎过得去。可是到了高级中学,刚开始我却学得很差劲。究其原因,一方面要怪我懒懒散散、耽于幻想,另一方面则由于我的拉丁语基础太薄弱,之前补的私教课仍不足以达到入学第五级的知识要求。直到升入第四级并遇上韦迈博士,他教会我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又给了我不少信心,情况才开始有所好转。当然,经过头几堂课我便意识到:韦迈博士之所以能对我产生
这么大的影响,无非源于他对每堂课都提前做足了准备。因此,他也成为我心目中认真负责的楷模。往后的日子里,我更是多次登门拜访过他。大战接近尾声时,我碰巧前往斯特拉斯堡小镇,也就是他安度晚年之所,便立马前去探视。不想竟意外听闻噩耗:长期
的饥饿使得他神经失常,且早已寻了短见!
在米约桑镇求学时,我的音乐老师名叫尤金·梅奇,是圣斯蒂芬改革教会里一名年轻的管风琴师。而这也是他从柏林音乐学院毕业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
在柏林期间,适逢人们对巴赫激情复燃,他则更是如
痴如醉。我想,正因为梅奇老师的缘故,我才有可能年纪轻轻便接触到圣托马斯教堂唱诗班指挥的作品,并且从十五岁就开始接受规范的管风琴演奏指导。但不幸的是,1898年秋,梅奇老师竟由于感染风寒而英年早逝。当时,我还专门用法语撰写了一本小册子来悼念他。后来它在米约桑被公开出版,并成为我生平刊出的第一篇文字。
自从进入高级中学,我把主要兴趣都放在了历史和自然科学上。至于语言和数学,我则需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略有所成。不想没过多久,对于自己原
本毫无特殊天赋的这些课程,我竟然也都钻研得入了迷。结果,升到高年级以后,尽管我的学习成绩还算不上拔尖,却己进入到中上游。当然,说到作文,如
果没记错的话,我倒常常都是高居第一。
及至最高年级,拉丁文和希腊文都由威廉·迪克校长亲自教授。他来自吕贝克城,为人德高望重。他在课堂上并不拘泥于常规的语言学说教,而是通过旁
征博引古代哲学,让我们一窥近代思想的精妙所在。
对于叔本华,他尤其推崇备至。
1893年6月18日,我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只可惜笔试部分发挥得不太理想,甚至连一向擅长的作文也不例外。然而在口试部分,凭借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独到的见解,我却引起了主考官(来自斯特拉斯堡的阿布瑞特博士)的注意。结果,历史等级为“优秀
”,外加几句赞美之词的衬托,顿时给我的毕业证书增色不少。否则,它恐怕只会显得平淡无奇。
同年10月,仰仗那位巴黎商人伯父的慷慨资助,我有幸拜在了巴黎管风琴大师夏尔一玛丽·维多尔的门下。本来,维多尔先生通常只招收音乐学校管风琴专业的学生,可由于之前米约桑镇的老师已给我打下良好基础,他在听过我一番弹奏之后,终究还是破格
将我录取。维多尔先生的指点对于我来说至关重要。
他不仅从根本上完善了我的技法,而且还敦促我在弹奏中尽量追求创造性。与此同时,多亏有他的教导,我对音乐结构体系的真谛才能了然于心。
记得维多尔先生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安排在金秋十
月。那天阳光温暖,适逢俄国水兵在他们海军上将阿维兰的率领下造访巴黎,以庆祝法俄两国正式建交。
只见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四处挤满翘首期待的人群。
由于人多拥挤难于通行,待我好不容易赶到大师家中,已晚了许久。
P2-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