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回眸老通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百年回眸老通辽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02 4.1折 32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玉涛

出版社内蒙人民

ISBN9787204138265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3586464

上书时间2024-06-1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由王玉涛所著的《百年回眸老通辽》是一部讲述百年小城通辽的来龙去脉、市井人文、逸闻传说的作品。在历史长河的变迁轨迹中,有着丰富文化遗存的老通辽的文化构成,既有游牧民族和汉民族个体的文化形态,又有多民族长期融合的呈现方式,兼容并蓄。作品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老通辽的文化变迁和魅力。

作者简介
王玉涛,笔名远墨。1949年出生于辽宁黑山,后定居通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通辽市科尔沁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通辽市科尔沁历史文化研究会暨孝庄研究会会员,第四届通辽市政协文史专员。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写作,先后出版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僧格林沁》、散文集《庙会》。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庙会》《碧云天》《麻脸》《绝活》《最后的土地》《小酒馆》等。近年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在《通辽日报》《科尔沁都市报》等报刊上先后发表《象教寺戏曲彩绘图说》(待出版)《老通辽百年回眸》《老涛话说老通辽》等系列文章。

目录
历史篇
  卓王出放巴林爱新荒
  话说卓里克图亲王
  “采哈新甸荒”引起的事端
  赵尔巽与通辽城
  改变了通辽城格局的小人物
  “通辽”释义与老城壕
  泱泱大水漫通辽
  通辽曾有个二道壕
  话说马道尹府
  通辽城的老房子
  老通辽的胡同与阳沟
  老通辽的渡口与码头
  话说通辽铁路
  私塾与新式教育
  老通辽当铺
  三畲堂·长麟堂·溪水堂
  解放前老通辽商业的兴衰
  老通辽人的“奉天情结”
  从“吴俊升修建姑子庵”说起
  圆通寺与两个和尚
  话说通辽卍字会
  通辽老爷庙¨
  龙王庙与文庙
  日本神社与大蒙古忠魂塔
  “监绳”魏德富传奇
  通辽“万人坑”到底在哪
  南坨子“碉堡”留下的历史疑问
  末代皇帝到通辽
  老通辽解放前夕几段轶事
  老通辽解放初期几则老兵轶事
  文化名人与通辽
  老通辽历史上的“第一”
民俗篇
  淡出通辽城的交通工具
  老通辽的花街柳巷
  闲话老通辽澡堂子
  老通辽招幌
  漫话老通辽大车店
  老通辽早年的茶馆与茶俗
  老通辽当年的“五行八作”
  老通辽的老旱烟
  老通辽居家必备的物件
  老通辽的坛坛罐罐
  女人的活计
  小城叫卖
  老通辽过年那点事
  老通辽的年
  老通辽的“说道”
  老通辽的“姑奶子”挑理
  远去的童趣
  老通辽八景
  老通辽乡音锁谈
后记

内容摘要
 这是一座有着丰富文化遗存及百余年历史的城市
,这是一片充满着温暖与自在,易生发乡情的土地。
据说,一片土地会自动选择自己的代言人,替自己言
说生命的故事,《百年回眸老通辽》的作者王玉涛,就是这样一位深爱着通辽城及科尔沁历史文化的老先生。他以平实的手法,纯粹的文字,带您走进老通辽的世界,了解当地的历史民情,感受当地的人间气象,共叙这座北方城市的旧时光。

精彩内容
 卓王出放巴林爱新荒1912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改天换地的大事件——延续了近300年的大清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从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历史掀开崭新的一页。
这一年,在中国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以致在北部边陲发生的卓王“出放”巴林爱新荒这件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巴林爱新荒是科尔沁草原科尔沁左翼中旗的一部分,位于西辽河南岸,属卓里克图亲王的领地,也是这里的蒙古人赖以生存的草原。那么,卓里克图亲王为什么要将草场卖掉呢?说来话长,这里既有重要的历史原因,也有卓王的无奈。
首先,是由外因造成的。自满人人主中原,就对蒙古人采取了圈禁政策,将蒙古人划为若干个旗,每个旗都有固定的驻牧地,相邻的几个旗为一个盟,以便于加强统治与管理。
自甲午战争之后,清王朝愈见式微,接连不断的巨额战争赔款,造成国库空虚。日本、俄罗斯加紧争夺我国东北,日本更是将所谓的“满蒙地区”划人自己的势力范围,誓欲侵吞。《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中露骨地说“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之特殊区域”“中国此后如有机会时,必须阐明其满蒙领土权之真相与世界知道;待有机会时,以得寸进尺方法而进入内外蒙,以新其大陆”“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在争夺东北筑路权的同时,日、俄不断派特务以“游历”为名进入蒙古草地,进行拍照、测绘。
日、俄两国如狼似虎,野心勃勃,引起朝野上下的担忧。提出诸如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修筑铁路等种种对策,但都远水不解近渴,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内蒙古草原地广人稀、难以防御的难题。为此,有人提出“移民实边”“借地养民”的政策,即把山东、
河北等地的灾民迁移到内蒙古草原,用以充实边疆,并成为清末的一项国策。
此外,蒙古王公终年过着奢华无度的生活,源自朝廷薪俸及草场收入已无法满足需要,很多蒙古王爷债台高筑,无力偿还,只好趁着朝廷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出卖草原。
进人中华民国以后,东北军阀对蒙古王公拥有的大片草原垂涎三尺,以贪婪的手段巧取豪夺。
在这个大背景下,自1851年起,科左中旗先后进行过七次“放荒”,即郑家屯、白市荒,采哈新甸荒,洮辽站荒,巴林爱新荒,河南、河北荒,东夹荒,西夹荒(架马吐)和辽北荒(舍伯吐)。七次“放荒”总面积达12870平方公里,比现在科左中旗总面积(9811平方公里)还多3059平方公里。
巴林爱新荒的开发,正是在清王朝刚刚结束,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时刻。也正是这次出放草原,使自明代起一直是蒙古人的牧场,有清以来成为蒙古王公封地的科尔沁草原变成了阡陌纵横的沃野农田。
(P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