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的韧性(危机下的应对与转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企业的韧性(危机下的应对与转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8.42 4.9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中国企业的韧性危机下的应对与转型编写组|责编:蒋菊平//徐澜//李安

出版社人民日报

ISBN9787511564405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1008559

上书时间2024-06-1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倾情作序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 朱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前主席肖钢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俊联袂推荐阳光保险董事长张维功
京东数科董事长陈生强度小满金融CEO朱光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企业家现身说法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团队专业点评

目录
序:不要浪费一次危机廖理
专题一  零售物流
  行业危机
  企业自述
    国美  线下线上融合,助力零售转型升级/
    便利蜂  打通“最后一公里”,守护社区新生活/
    京东数科  科技引领正道成功/
    顺丰  危机下物流行业“韧”性前行/
  专家点评
    零售物流:技术、模式与管理的多元化创新/
专题二  餐饮旅游
  行业危机
  企业自述
    众信旅游  遭遇“黑天鹅”旅游行业的危与机/
    朝天门餐饮  2020:中国餐企成长的“竹节”/
    霸蛮  用“无界餐饮”模式加速数字化转型/
  专家点评
    餐饮旅游:突破业务边界,线上化、数字化重要性凸显/
专题三  教育医疗
  行业危机
  企业自述
    跟谁学  创新求变,向阳而生/
    健客网  智慧医疗:以变求新方可致远/
    微医  依托数字技术构筑国民“健康长城”/
    蓝帆医疗  在新世界中找到新的增长逻辑/
  专家点评
    教育医疗:线上平台的重要作用/
专题四  金融科技
  行业危机
  企业自述
    度小满  攻坚战之下的金融科技价值/
    阳光保险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美团金服  春风化冬雪,金融科技助力生活服务业共克时艰
    易得融信  公共危机下金融科技的产业重塑和组织新生
  专家点评
    金融科技:助力金融机构运营与实体经济发展/
专题五  智能制造
  行业危机
  企业自述
    特锐德大考之下的自我破局/
    蓝胖子机器智能寒冬过后,必是暖春/
    康力电梯制造业:危机下的转型提速与危机管理常态化
  专家点评
    智能制造: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有效途径/

内容摘要
 企业在逆境中的成长,是经济韧性的重要体现。《中国企业的韧性:危机下的应对与转型》从企业经营视角出发,探讨企业如何在压力下化解危机,打造长久的组织免疫力。全书分五大专题,记录了零售物流、餐饮旅游、教育医疗、金融科技和智能制造领域中,以顺丰物流、霸蛮餐饮、跟谁学、度小满金融和康力电梯等为代表的企业,在遭遇黑天鹅事件时的应对、转型与升级举措。各专题包括行业危机、企业自述、专家点评三部分。企业自述部分由企业管理者用鲜活案例现身说法,更具参考价值。行业危机和专家点评部分由清华大学多位金融领域专家学者撰写,从经济学层面分析、阐释、总结行业所面临的危机和企业应急管理与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并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通用规则,对广大企业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具有重要指导、借鉴意义。

精彩内容
 行业危机此次疫情不仅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改变了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同样对实体商业尤其是零售业和物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重塑零售与物流的运营、生态与融合模式。此部分以国美零售作为实体店线上转型的典型代表、便利蜂作为社区零售的典型代表、京东集团作为零售商业多元化的典型代表,以及顺丰集团作为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
从疫情带来的影响来看,疫情对整个零售行业和物流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冲击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客流急剧下滑。
疫情对于线下社交性需求
和实体聚集性场景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消费者外出频率、时间大幅减少,甚至取消原有出行计划,致使零售实体店的客流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是店面劳动力短缺。零售店面的值班员工普遍较少,任何一名员工的缺失都会对门店排班造成影响。此次疫情的暴发时间正值春节时期的经营淡季,加之店员返乡、复工延迟以及招聘困难等因素,导致门店出现严重人员缺口。
三是顾客消费意愿降低。疫情期间,除果蔬生
鲜等生活必需品外,消费者消费行为更加保守,消费频次降低,对于其他类别的零售产品消费意愿下降,致使零售行业整体销
售情况低迷。
四是物流大面积停滞。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各地对物流中转点、城市节
点、城市道路的控制政策不尽相同。在控制严格的地区,快递到达城市配送
中心后因无法及时配送而出现货物堆积和停滞。即使快递送达城市,城市交通、社区封堵等问题也会导致快递无法及时送达。
五是上游企业复工缓慢。在疫情期间,上游企
业的复工复产需要根据疫情状况、政府政策、企业人员防疫情况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审慎规划。上游企
业作为原材料及物流配送
的提供方,其复工的延迟
对于下游企业的产品生产乃至整条供应链的运作产生严重影响。
线下线上融合,助力零售转型升级国美零售战略管理中心疫情下的中国零售业一、对当期零售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需求端带来的对线上或线下的负
面影响是无差别的。
零售行业94%的实体店受疫情影响暂停营业或缩短了营业时间,线下客流量受到严重打击。
相比线下,疫情期间,由于人们出门少,逛得少,用户的购物行为逐渐向线上转移。尤其是生鲜等生活必需品,受疫隋“统一配送”政策的影响,大量用户不得不接受“送
菜上门”的购物方式。每日优鲜、盒马鲜生、永辉到家、沃尔玛到家、物美多点等生鲜电商的到家配送业务迎来一波井喷式增长。根据微信小程序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除夕到初七,小程序上的生鲜果蔬业态交易笔数增长了149%,社区电商业态交易笔数增长了322%。
疫隋虽然促进了生鲜等品类线上消费需求的激
增,但是部分线上电商企
业也面临着备货不充分、
物流配送难以及到家配送
人力不足等多种问题的挑战。
二、对零售业的长期
影响1.消费线上化趋势加速
疫情之后线上购物的习惯会被深度发掘,未来的购物模式将会呈现向线上转移的趋势。
随着宽带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5G时代的到来,基于新型“宅经济”需
求量的持续增长和人们对在线娱乐、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购物等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云”生活模式将越发受到消费者青睐,娱乐、教育、医疗、办公、电影,甚至旅游、售楼处、汽车、
餐饮业,都呈现向线上化转移的趋势。
2.健康消费理念形成并固化疫情对全民进行了一
次深刻的健康教育。国民有望持续增加健康消费支出。产品方面,消费者对健康、品质、杀菌等方面的需求大幅提升,带动健康食品、畜禽冰鲜、健康家电销量提升;生活方式方面,消费者对免疫力、
体育运动、享受、家庭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
人们居家停留的时间变长,选择在家通过智能产品直播与推送接受各类信息,这会刺激人们对家居生活环境的二次改善,“让家更智能、更舒适、
更健康”将成为改善居住环境的主旋律。
3.到店/到家服务与无接触消费共存疫情期间,外卖和快递业务虽然受损,但未来的需求量将会更多、更丰富,手机下单送货到社区的模式以及新创的“无接触”配送方式也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这些都将倒逼行业加速变革,拓展零售业务宽度。到家与到店业务深度融合将成为常态

同时,非接触式消费会得到更多关注。疫情会让消费者更习惯人机自助式消费,如非接触式外卖、无人零售、智能物流等,这将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远程商业模式的发展。疫情期间,麦当劳、百胜、星巴克等快餐巨头加强了非接触式取送服务,减少消费者和送餐员之间的面对面接触,最大限度确保消费者在取餐过程中的安全;美团外卖也积极
推广非接触式配送服务,目前已在上百个城市落地并进一步向全国推广。
……P2-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