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学与民族复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儒学与民族复兴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93 4.2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君劢|责编:毛衍沁

出版社上海人民

ISBN9787208163355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0911684

上书时间2024-06-1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出版说明
上编  明日之中国文化
自序
凡例
  第一讲  史前时代
  第二讲  文化之起源
  第三讲  欧亚两洲文化之发轫
  第四讲  印度文化(上)
  第五讲  印度文化(下)
  第六讲  欧洲文化(上)
  第七讲  欧洲文化(下)
  第八讲  中国文化
  第九讲  明日之中国文化(上) ——过去政治社会学术艺术成绩之评判
  第十讲  明日之中国文化(下) ——未来政治学术艺术之新方向
  附录  中华民族文化之过去与今后之发展
中编  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
  绪言
  凡例
卷上  学术思潮
  第一讲  学术界之方向与学者之责任
  第二讲  中国新哲学之创造
  第三讲  科学与哲学之携手
  第四讲  人生观论战之回顾
  第五讲  思想的自主权
  第六讲  当代政治思想之混沌
  第七讲  德国经济学之特点
  第八讲  中外思想之沟通
  第九讲  东西政治思想之比较
  第十讲  《五十年来德国学术》序
  第十一讲  黑格尔之哲学系统与国家观
  第十二讲  黑格尔之哲学系统及其国家哲学历史哲学
  第十三讲  关于黑格尔哲学答张真如先生
  第十四讲  再与张真如先生论黑格尔哲学
卷下  民族复兴
  第十五讲  中华新民族性之养成
  第十六讲  从东北热河的失陷说到复兴民族的责任
  第十七讲  民族复兴运动
  第十八讲   中华民族复兴之精神的基础
  第十九讲  历史上中华民族中坚分子之推移与西南之责任
  第二十讲  复王吉占(恒)论广西居民来源书
  第二十一讲  中华历史时代之划分及其第三振作时期
  第二十二讲  山西对于未来世界战争之责任
  第二十三讲  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之复兴
  第二十四讲  常燕生《德意志民族自由斗争史》序
下编  义理学十讲纲要
  引言
  第一讲  义理学之名称与性质
  第二讲  义理学与宗教异同
  第三讲  义理学之创始与孔孟
  第四讲  孔孟后儒家传统之构成
  第五讲  义理学对于律己治人之指示与儒家之功罪(上)
  第六讲  义理学对于律己治人之指示与儒家之功罪(下)
  第七讲  义理学与风俗厚薄国家兴亡(上)
  第八讲  义理学与风俗厚薄国家兴亡(下)
  第九讲  义理学与现代科学哲学
  第十讲  义理学与今后大业译名对照表

内容摘要
 张君劢是一名学贯中西、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哲人,也是新儒家”八大家之一。《儒学与民族复兴》甄选了三部他最有代表性的小书编辑成册:在《明日之中国文化》中,张君劢试图从对中、西、印三者文化的比较中去探求中国文化的新出路;而在《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中,他对科玄论战之后的思想界与当时的中国局势作出了反思;《义理学十讲纲要》则是他在旅美期间关于义理之学的演讲,从中可以看出张君劢作为一
名儒者对现实深厚关切的一面。 

精彩内容
 第一时期之石斧,只有一种式样;继而石器之种类渐多,有圆形、有长形、有锥形;甚有细如筷形,一端尖锐,一端有眼,可以作针。凡此种种之石,犹之今日所谓大刀、小刀、矢、锤、凿之类,其为用也,或杀兽、或射鸟
、或剥皮、或刻画,是为中石器时期。晚近考古学家,于旧石器时代之前,复认为有所谓曙石器时代者。曙石器时代之石器固愈为粗劣,然其出于人类之手,专家已无疑义。其后为新石器时代:其石斧与柄分而为二,斧上有眼
,以柄人于其中;以泥制陶器,涂以彩色;更以泥制锭,可以旋转纺织;以木造屋,亦始于此时。其祖宗所藏之种子,播之于居室之旁,可以发芽而滋长;于是野生之谷类,变为家种,而农业以兴。弓箭之发明,亦为此时之一
大事件。新石器时代之特点,略举而出之:(一)经营农业,(二)饲养动物,(三)以木造屋,(四)制造陶器,(五)发明弓箭;虽谓今日之农村生活,已具雏形可焉,较之旧石器时期,胜千百倍矣。
以上论人类进化之关键,以石器为主,此属于有形者。统为人类,彼此有喜怒哀乐爱恶之表示,因而演成语言文字,以促成人类之合作,其功用亦非浅鲜,此属于无形者。兹列进化之两要件如下:1.工具之发明。由笨拙之石器,渐进为尖锐之石钻石斧等,由日用器具与战争器具之不分,渐进为二者之分类致用;此与禽兽之工具永不离其身上之爪牙者大异。人类由爬行而立走,而有衣食住行与合群互助之团体生活,视禽兽之仅保持天赋之飞走食宿与群居之习惯者,不可同日语矣。
2.语言之发生。语言之初期为姿势语,即用手以造成形状,使人明了其意;乃至兽类之叫喊,亦为意思传达之方法。及至演进程度愈高,语言亦随之进化。德人米勒利尔①氏有言,语喜;两种功用:第一,发表思想,第二,使思想得以累积。更进而言r-之,社会组织与智慧学术,皆由语言助之以成者也。
人类生而有本能,与一
般禽兽所有者同;然在人类由茹毛饮血.以至熟食
热饮之后,智能亦随而发育。一方求为适者生存之奋斗,他方则创造种种姿势与语言符号,以传达情绪与意思,以推进团体之活动,乃有风俗思想;而思想亦渐成概念化,乃有学术,乃有团体生活之法律政治。是由理智之发达,以限制或辅助本能之冲动,为人类文化发生之一
重要原因也。
原始人类,实证之知识有限,但觉精灵之气[术语称为“马那”(Mana)],弥漫于宇宙之间,万物之后有超自然力附丽之;且认此超自然力,为人生利害祸福所由,遂进而有鬼神之崇拜及巫术之依赖。此晚近多数人类学家所持之宗教起源说也。过去人类精神上之慰安及社会秩序之维持,皆有赖于宗教,故亦成为文化中一重要部分。
人类宗教最古者殆为太阳教乎?太阳教之产生,与受多数人之普遍信仰,殆有三种理由:(一)太阳有热可使人温暖;(二)太阳之光可使人见物,且东出西没似有神秘性;(三)草木之生长与农业之发达,皆赖天然气候之适宜,而太阳光热之功用愈显。太阳普照全球,为原始人类最能普遍观感与利用之物,而其东出西没运行不息之神秘性,更能兴起人类崇拜之心,故原始人类信仰之者多也。由此可见宗教之起点。
P10-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