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遗失的美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寻找遗失的美好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6.75 5.2折 3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郎世玮

出版社东方

ISBN9787506076197

出版时间2014-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3030764

上书时间2024-06-1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最后,郎世玮真心希望通过《寻找遗失的美好》这些内容,能让当时不明白佛教的人有所了解,至少不排斥。因为佛学既不是迷信.也不是唯我独尊的教义。佛学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那我们此生学佛的真正用意何在?一位师兄说得特别好,那就是:“世间俗人皆以快乐开幕,以痛苦告终;唯修行人以痛苦开始,以快乐谢幕。”

作者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之子。1981年出生于中国台湾,三岁随父母去了美国。读书生涯基本都在美国度过。2001年回国工作。曾获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目前就读于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上海市黄浦区青联委员、创业导师。2007年开始创业,现担任上海高汉新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达晨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以及多家金融企业高管。上海折翼天使慈善基金(筹)发起人。
2009年在昆山华藏寺皈依三宝,2011年在格荣尼玛活佛的引导下接受法王如意宝的传承。每年都会自驾入藏参与慈善工作。平时工作之余爱好研究佛学以及历史。

目录
前言:寻找与忏悔
第一章:一个莫名其妙的开始
第二章:死亡你怕吗?
第三章:痛苦——活着真累
第四章:金钱——富与穷的划分
第五章:婚姻——有时比死亡还恐怖?
第六章:佛学
第七章:年轻人的心
结语:遗失的美好

内容摘要
 郎世玮编著的《寻找遗失的美好》内容似乎较多围绕着男性,因为现代社会男人普遍压力比女人大些。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旧社会里,女性地位卑微,不受尊重,重男轻女的现象延续至今。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女性的地位、受尊重程度改变巨大。美国差点出了一位女总统,而韩国更是已经出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无论政治地位,还是社会地位或家庭地位.女同志们对社会的贡献,终于被提到台面上表彰和认可。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男人独享的历史遗留的尊贵不复存在,同样,女人承受的历史遗留的包袱也产生了变化。

精彩内容
 在我动笔之初,其实是准备把死亡篇放到最后讲解的。因为大多数人会觉得,死亡就是终点站,所以把死亡这个复杂课题作为此书的终点似乎也顺理成章。但死亡真的是我们的终点吗?抑或是一
个新的起点?相信看过科幻片的小伙伴们,在这个问题上和我有着
同样的好奇心,而且看法高度一致。将死亡放到本书的前面并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希望用死亡讲解很多佛学的基础
道理,比如因果和无常。大致明白并接受这些道理后,我们才能回答后续更重要
的问题,比如什么是痛苦和快乐。
佛学不是无因论、神创论、宿命论,而是缘起论。佛陀告诉我们要用缘起的智慧看世界。唯有正确认识人生的因缘因果,才能了悟生命真相,究竟离苦得乐。
因此,若我们内心深信人死如灯灭,轮回不存在,那么流芳千古和遗臭万年确实没有太大差别。寻找痛苦和幸福的起源也就失去了意义。讨论到是否有轮回时,人们时常会产生争论,但归根到底,大部分中国人还是相信轮回之说。当然,不相信轮回的人也不少,这里除了缘分,也受许多客观原因的影响,例如教育、信仰等。虽然基督教不相信完整的轮回之说,但也承认人死并非灯灭,死亡只是一个过程。
英文版《史蒂夫·乔布斯传》里有这么一段话: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他身体感觉不适时,乔布斯静坐在家里的后院思考着死亡。他谈到自己研究佛学时的一些心得,从投胎转世到意识的传承。他说:“我对上帝的概念有时半信半疑,在我人生的大部分过程中,总觉得我们的存在应当不简单是如此。我觉得死亡后,也应有样什么东西续存着。很难接受的事实是,你在一
生当中积累的所有经验,其中包含一些高尚的智慧,就此跟随着死亡消失。因此我相信有续存,也许就是我们的意识。
”乔布斯安静了很长时间,突然又说:“当然,也
许死亡就像个开关,一按,你就消失了。”他沉默了一会儿,脸上微带笑容地开了个玩笑,“也许就因为这个原因,我从不喜欢在我的苹果产品
中加入开关!”死亡,是我最喜欢探讨的课题。不知道是什么原
因,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对死亡有着很大的好奇心。这样讲述似
乎有点变态,但细想起来其实并不奇怪。比如,小时候父母逼着你背单词,背数学公式,不会就骂,背错就打。不知道你们当时如何感受,但那时我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了。随后就想到了后续问题,比如死后怎么办?是不是可以不用背?可万一还要背怎么办,那岂
不白死了?
但我也非常理解,这个话题会让绝大多数人觉得很不自然、很沉重。其实这都是由我们的社会习惯造成的。信徒喜欢去寺庙烧香拜佛,希望求得长寿,同时却又害怕自己衰老,你们不觉得二者是互相矛盾的吗?倘若你见到一位十几年没见的老战友或好姐妹,第一句话可能是“别来无恙”,而不会用“你老了”吧?女性尤其不爱听到自己“老了”。北方人特别可爱,喜欢用“长得太急”之类的词语来形容一个年纪不老而身先老的人。在一个连“你老了”都不好挂在嘴上的社会里,“死亡”二字就更难以启齿了。从社会常态的角度去理解,这样是为了不提醒别人老了,越来越接近死亡,属于礼仪。但从佛学的角度来说,由于我们对死亡不理解,所以恐惧,有了这种恐惧才会产生逃避的自然反应。
死,这个字在我们的社会里被认为充满晦气。问候老人家只能用“身体是否安康”,绝不能问“您家老人快死了吗”。但理解死亡的人往往又怕给不理解的人带来恐惧,于是也很难说出口。其实死亡再自然不过了,只是我们不想,更不懂得去面对罢了。因为它只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痛苦,而逃避似乎就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
冒昧地问一句,谁没接触过死亡?比如,谁没有过亲人去世?想必我们80后基本都或多或少接触过死亡。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但死亡仍然是避讳的话题。
P25-2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