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心态决定成长的高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4.04
4.0折
¥
3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游涵
出版社重庆大学
ISBN9787562463153
出版时间2011-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2115871
上书时间2024-06-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用禅意的心境,亲子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读懂”孩子。
励志大师刘墉倾情作序推荐!
游涵的这本《童年的心态决定成长的高度》主要向你解析孩子心态形成的环境影响及其后果,进而给读者家长教、养孩子的启示。本书重点讲述家长应该如何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
作者简介
心理学博士、资深心理咨询师、潜能开发、个人成长的高级培训师,强调心为万病之源,讲求身、心、灵的统一。著有《倒空你的杯子——正视负面,活出真我》《掌上菩提——禅的智慧》《易理乾坤——易经的智慧》《禅是一盏心灯》《拯救心灵——从幼时经历看后天成长》《我的孩子怎么了——家庭心理剧》主张:心理分析强调预防为主咨询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亲子教育重在提升家长孩子健康缘于家庭和睦观点: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心情愉快——这些祝愿都有可能实现
目录
第一章 爸爸,妈妈,你们了解我的感受吗
(一)成人,成器
亲子教育的困惑
得童心者得教育
可怜天下父母心
特长班
痛快就是痛苦和快乐吗
拔苗助长导致的青黄不接
转嫁责任与非爱行为
未完成事件
以己度人,是爱还是害
“定做式”教育为孩子的将来制造出烦恼和障碍
要幸福还是要快乐
郑人买履
在吃喝拉撒中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二)兴趣,专业
兴趣是父母爱出来的
成名是成功吗
把兴趣植入爱的种子
(三)了解自己才能读懂孩子
修复自己的童年创伤
回到童真状态
(四)爸爸是天,妈妈是地
《易经》的启示
(五)父母的职能分配
养不教,父之过
隐性的母爱
(六)把孩子送出家门
分离是一种自然规律
无法告别的父母经验
父母态度决定孩子的人格定位
第二章 爸爸妈妈,知道我的每一步是多么艰辛吗
(一)梦开始的地方——从孕育到降生
爱的结晶
爱的起源——同体共生
“天生”的情绪
父母之心造就孩子天性
生育恐惧
无奈的剖腹产
所谓胎教
(二)生命的基石——最初的生存经验
破胎而出
哺乳
肺活量
“内向”从这里开始
排泄与领地
(三)生之为人——性格的初步形成
溺爱的后果
在呀呀学语学习和吸收
感知爱的过程
从爬行到直立
玩具与良知
发展爱好
物化经验的转化
性别的区分
假小子
第三章 爸爸妈妈,请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
(一)亲子关系中的误区——鱼缸效应
误区一:弥补漏洞
误区二:创造漏洞
(二)关系解构——我不是坏小孩
解读叛逆期
(三)观念的颠覆——家庭会伤人
颠覆一:性伤害
颠覆二:家庭暴力
颠覆三:致命的冷战
颠覆四:沉溺性行为
颠覆五:出轨与外遇
颠覆六:单亲家庭的孩子
单亲本无事,环境滋扰之
教育孩子,先端正家长的言行
第四章 爸爸妈妈,你们会爱我吗
(一)完整不是完美
那些残缺的圆弧
刚柔相济,是为完整
表里不一,是为分裂
我和环境,谁是主人
好的结果在于好的因缘
(二)完整和分裂
人格完整,童年培养
自我接纳的孩子少坎坷
性别认同与自尊自爱
童年的制约所导致的缺乏自信
罪恶感让孩子丧失本能
切断感受,疏远自我
(三)真正的爱
溺爱的后果
所谓“捧杀”
不能夸,也不能贬
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
引导和开发孩子的闪光点
先培养千里马,再作伯乐
(四)完整之美
孩子的可塑性
放松可以让孩子更聪明
赛马的启示
负责不是增加负担
第五章 爸爸,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吗
(一)养不教,父之过——得父爱者得健康
向日葵的启示
父爱是孩子成长的“燃料”
父爱的精华——意志和韧性
教养与成就——陪伴与引导
父爱乃立业之本
父爱缺失导致阴盛阳衰
有其父必有其子
(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的父爱,我的事业
父子交流的误会
解除父子内耗
完成童年心愿
修复父子裂痕
重塑父子关系
上阵父子兵
“老爸”
(三)贵养的女儿才不会嫁错郎
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
父亲失职导致女儿不良
老公即父亲的投射
提供父爱从拥抱开始
父女之情
(四)父爱之美
有一种父爱叫歉意
第六章 妈妈,爱我就不要伤害我
(一)所谓母亲
无私的母爱
母亲有时不等于母爱
不要为孩子塑造圣母形象
为什么会由爱生恨
付出还是索取
母爱即无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父母兼任决不可取
母子情深
泡在羊水中的小大人
当小大人长大后
要强势,还是要温柔
厚德载物
(二)母爱的本质
它是最初的安全感
母爱提供情绪来源
母爱是情商的基础
母爱之伟大
以母亲的味道安家
母爱的浓度
案例:用学历换取母爱
健康的母爱造就成功的孩子
母亲的评价决定孩子的自我认知
母亲的怀抱即孩子的天堂
(三)母爱的误区
被玷污的母爱
母亲的责任
(四)母爱的力量
继母难作吗
母亲,生死大权的掌握者
第七章 爸爸妈妈,说话时别让我害怕
(一)解除沟通障碍
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什么
被观念阻碍的沟通
真正的沟通不强人所难
挨饿的经历
沟通不是传递不安
最初的沟通,从进食开始
(二)良好的关系从沟通开始
把小聪明引向大智慧
良性的沟通,从友情开始
彼此尊重才是朋友
切断沟通缘于不被理解
大人也有犯错的时候
聪明的父母只作普通人
永远正确的父母易造就罪恶感的孩子
忏悔,释放岩浆的最佳方法
(三)沟通的最佳方案——引导
语言的误区
用爱引导孩子的性格
教孩子接纳真实的自己
教育孩子,要多看几步
(四)父母关系决定孩子将来的沟通质量
爱的焦虑
第八章 爸爸妈妈,请理解我的无奈和尴尬
(一)无奈的青春期
回到自己的青春期
提起过去,才能放下压力
不愿分裂的青春期
不要“得罪”荷尔蒙
家有少女
庄严的遗精
父亲的“成人礼”
尊重隐私,建立界限
(二)第一次亲密接触
人之初,性本善
青春期的童年身影
逆反与叛逆
作女儿的朋友
和女儿分享感情经历
待字闺中
男友不等于老公
母子过分依恋会导致男孩退行
父亲要作母子之间的翻译
代理父亲
(三)青春期伤害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一茬果实
青春期是孩子留给父母的最后机会
青春期伤害的恶果
被复制的迁怒
避免给孩子制造创伤
别把孩子养废了
(四)培养独生子女的责任感
不易培养的责任感
从友情发展出手足情
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催熟孩子的心理年龄
成就感就是自我实现
不被认可易导致退行
不安与自信
青春期的规范化培养
善用成就感
盲目与冲动
盲目与冲动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六)成才教育
应试教育的误区
学以致用
成才之道
后序:所谓挫折教育
内容摘要
游涵的这本《童年的心态决定成长的高度》从心理学、禅修的角度解析孩子心态形成的环境影响及其后果,进而给读者家长教、养孩子的启示。本书重点讲述家长应该如何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家长的爱应该是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去感知孩子的感受,找孩子的本性,不伤害孩子身心的爱。全书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从心理学、教育学、禅学的角度诠释这种全新的家教理念。倡导家长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去感知另一个自己——孩子,找本性。只要认识了彼此,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童年的心态决定成长的高度》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见解与想法,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有着很大的启发教育意义。
精彩内容
·亲子教育的困惑有人用“防不胜防”来形容亲子教育的因果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你不知道现在的哪一件事会对孩子的将来产生影响,既迷惑,又无所适从。更进一步说,许多父母并不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面对下一代时,其实心里没数,可事实又是“非把孩子养育成人不可”,因此一拍脑袋——只能靠着“自己被养大的经验”来教育下一代了。
其实这些经验很值得商榷,或者说大部分都不再适用。道理也很简单:现在不是过去,环境变了,经验自然也靠不住了。否则,孩子只是适应了家长过去的经验,又怎么去适应当下的环境呢?再者说,孩子一般都不大能够
听懂家长讲的大道理,比如什么“好好念书才能成才”,“考上好大学只为争口气”,“我们当年的条件都不好”,“爸爸、妈妈这么做都是为了你”……这些都出自家长本身的体会和想法,严格说来,与下一代无关,孩子也
不具备这么高深的接受能力,试想,一个从未到社会历练过的人,又怎么可能知道考取功名的实在意义呢?一个没有受过歧视的人,又为什么会产生那种“非翻身不可”“为自己争口气”的动力和需求呢?
·得童心者得教育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是需要家长切换到孩子的思维状态中,那时的家长,才有可能与孩子平等对话,才能够真正“调控”孩子的状态,引导孩子的行为与思维。而如果只是一味地站在大人的立场,那么即便你花尽了心思,费尽了口舌去言传身教,也很难达到你所希望的结果。
其实,每个人都有这种经验:当你有一个美好的愿望,特别希望领导或亲友接受并配合实施时,却有可能得到不被理解或事与愿违的结果。为什么?因为初衷与结果之间缺少一个东西——方法。
是的,被人理解和采纳需要方法,这个方法是针对着对方的需求而提供的,而不是只按照自己的需求而呈现。想法要切合实际,做法要符合对方的利益。比如一个老板的利益,可能是业绩或权利;一个长辈的利益,可能是自尊心和安全感;一个男人的利益,可能是面子;一个女人的利益,可能是被呵护;一位母亲的利益,可能是老公或儿子;一个青年的利益,可能是成就感;一个少年的利益,可能是帅气和人缘;那么一个小孩子的利益,极有可能是玩具和童话故事……当你得知对方的需求(利益)之后,再把自己的想法与这些利益结合起来表达,才是最佳方法,才有可能被对方接受,如果只谈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对方的利益,那么就算你的愿望再好,初衷再善,也极有可能遭到冷遇,包括自己的爱人和孩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许多家长在周末都会把孩子送到特长班,抓紧每一个空闲时间为孩子补习英语、数学、美术、体育、舞蹈、围棋、朗诵或手工……这些特长班就像是一个个制造童星的加工厂,星罗棋布地散布在城区的各个角落,但就算它们再偏、再远,就算它们隐藏在某小区、胡同,乃至楼上、地下室等最深处,那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父母们也会以挖地三尺的精神把它们找出来,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你如果有幸看到他们满头大汗地找到教室,并与接待员交谈、向老师请教时,就能够体会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了。
我就经常见到这样的父母,同时也看见过形形色色的孩子,有些女儿被母亲拉扯着步人钢琴城的电梯,有些儿子被母亲推搡着走进“奥数”教室……据统计,心甘情愿来特长班的孩子不到10%,绝大多数孩子是被强迫来的。但这个数据和说法显然在绝大多数家长那里也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因为他们都会统一口径,不约而同地说:“孩子懂什么,现在不努力,将来跟不上就晚了。”或者说:“我们当年条件不好,没机会发展,现在他们条件这么好,不学多可惜!”前者是迫于环境,后者是迫于条件。总之,家长们都有充足的理由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辩解,他们甚至认为这没什么好辩解的,不上特长班反而是件很反常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所谓的教育机构、亲子乐园、艺术中心大行其道、大发横财的原因。
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广大家长不顾一切地在孩子身上投资,并实施着竞争方案。一方面,他们相互攀比,就算是兄弟姐妹一见面,主要话题也是你的孩子考得如何,我的孩子得了多少分,母亲们在小区里交谈,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哪个特长班更好、更能在“小升初”的过程中发挥出“推优”的效果。另一方面,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模式,好听点儿叫理想,那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这期望来自他们自己的观念,与孩子的想法无关。
然而,当他们将这种期望付诸行动时,便与孩子有关了,具体来说,就是当他们把孩子当作产品,在上述加工厂加工定做时,孩子就会成为父母理想的实现者或责任人。
·特长班有一次我问一位母亲:“你希望女儿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她看了看在舞蹈教室内正在压腿的、可能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然后说:“当然希望她好了,听说舞蹈可以塑造体形、陶冶情操,从小培养效果更好。我不指望她将来一定成为名人,只要她开心、健康、快乐、美丽就好了。”周围几位家长被这位年轻母亲的话感动了,他们深有同感地透过窗户,慈爱地凝望着自己的女儿——那些因疼痛而龇牙咧嘴、欲哭无泪、痛苦不堪的小姑娘。
“现在她们可能暂时感到痛苦,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将来她们会理解大人的。”许多父母如是说。
好的,现在不懂事的孩子必须为他们的将来负责,这是家长的理论。但这种说法真的成立吗?到底是孩子在为自己负责,还是在为家长心中的那个愿望负责?
若按照孩子的理论,母亲的这番话是无论如何也讲不通的。因为母亲希望她们开心、快乐,然而她们在特长班里根本没有体会到快乐,倒是与之相反的感受。可当母亲要求她们非坚持不可时,她们会怎样?
她们会以此为“乐”!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我的痛苦就是快乐。”这显然是个自相矛盾的决断,可没办法,为了生存,就必须取悦母亲,因为母亲开心,自己才能得以安全地成长。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