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与南海诸国/古都西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长安与南海诸国/古都西安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9 1.1折 14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伟洲

出版社西安

ISBN9787805949604

出版时间2003-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4元

货号1050501

上书时间2024-06-12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丛书在保证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更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本书为其中一册,论述了长安与南海诸国的关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南海诸国的原始历史与秦王朝向岭南的开拓
  第一节  远古和先秦时的南海地区
    一、史前时期中国大陆与南海地区的关系
    二、交止、文郎和瓯雒的传说
  第二节  秦对南越的平定与经营
    一、秦之建国及其向南的扩展
    二、秦平定南越及设置郡县
    三、秦象郡的地理位置问题
第二章  西汉与南海诸国
  第一节  西汉灭南越国重置郡县
    一、南越国的建立及其向南的扩张
    二、西汉武帝灭南越国及重置郡县
    三、西汉对交5止等诸郡的施政
  第二节  西汉长安与南海诸国的交通
    一、由蜀经缅甸的“身毒道”
    二、由南越经海上的“南海道”
  第三节  西汉长安与南海诸国的交往
    一、西汉译使出使南海诸国
    二、南海诸国的朝贡及长安的南海珍物
第三章  公元3世纪至9世纪的南海诸国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海诸国概况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交州
    二、林邑国
    三、扶南及其属国
    四、公元3至6世纪中国史籍所见其他南海诸国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南海诸国
    一、隋唐王朝对交州、安南的统治
    二、林邑国(环王)、扶南国和真腊国
    三、骠国及马来半岛诸国
    四、室利佛逝国及马来群岛诸国
第四章  隋唐长安与南海诸国的交通
  第一节  从长安经云南至南海诸国的陆上交通
    一、长安至云南的陆上交通道路
    二、从云南入缅甸、印度的交通道路
  第二节  从长安经广州、安南至南海诸国的交通
    一、长安至广州、安南及通南海诸国的陆上交通
    二、广州、安南通南海诸国的海上交通
第五章  隋唐长安与南海诸国的通贡贸易
  第一节  隋唐时南海诸国至长安朝贡及交往
    一、隋代南海诸国的通贡及常骏出使赤土国
    二、唐代南海诸国至长安的朝贡
  第二节  与南海诸国有关的特殊贡品
    一、昆仑奴(僧祗奴)
    二、唐“都管七个国”六瓣银盒
第六章  唐长安与南海诸国的文化交流
  第一节  南海诸国乐舞传人长安
    一、扶南乐
    二、骠国乐
  第二节  长安与南海诸国佛教文化的交流
    一、经南海诸国至长安弘法的印度高僧
    二、经南海诸国至印度求法之高僧
    三、义净及其在唐长安与南海诸国佛教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结束语

内容摘要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古都西安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下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古都西安见证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鼎盛辉煌,然而,往日这个帝王们希冀
长治久安、长久平安的长安城也几度衰落,数遭兵燹,令人扼腕地一度衰落了。
本书为“古都西安”大型丛书之一,论述了长安与南海诸国的关系,立体全景地展现西安历史,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精彩内容
 散布在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广阔海域上,是一千多个岛屿组成的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西起苏门答腊岛,东至伊里安岛以西,北抵吕宋岛北的巴坦群岛,南达罗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群。这些岛屿的地形大多是山岭高峻,外临深海,有许多活火山。其中,最大的加里曼丹岛则是例外,无活火山,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沿海较宽广。
地势的特征,决定了中南半岛河流的流向。沿着山脉的几条大河流,从西往东,依次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等。其中,红河、湄公河、萨尔温江均发源于中国。红河在中国境内称为元江,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中国境内称为怒江。由于半岛上河流多经山地、高原,夹杂大量泥沙,因此河流人海处逐渐形成冲积平原。著名的有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红河三角洲、湄南河三角洲等。这些肥沃的三角洲是南海诸国农业发达的地区。而马来群岛诸岛屿上的河流则较为短小,且夹有大量泥沙。如爪哇岛上的梭罗河三角洲,每年竟向海伸延100米左右。
南海地区的海域,因其地形的特征,被马来群岛诸岛屿分割成许多形态
不同的海、海湾和海峡。如属于太平洋的有班达海、爪哇海、苏拉威西海、
苏禄海、巴厘海等;属于印度洋的有帝汶海、安达曼海、阿拉弗拉海等,著名的海湾如暹罗湾、莫塔马湾;海峡如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卡里马塔海峡、望加锡海峡等。其中,尤以马六甲海峡为连结中西方海上交通之咽喉要
道,长约800公里,最窄处仅40公里,水深25~113米。
由于南海地区地处赤道南北,北到北纬28度多,南到南纬11度,故属热带地区。大部分地区受季风的影响,降雨量大,气温高,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南海地区以上的自然条件,决定其盛产稻米、橡胶、甘蔗、木棉等,农业占有重要地位;海上贸易也很发达,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到中介和桥梁的作用。同时,也就影响和制约着南海诸国的历史发展。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南海诸国(即今东南亚诸国)地处东方中国古文明和南亚印度古文明之间,因而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两大古文明文化的影响。南海诸国正是在上述两大古文明的滋润之下,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由于南海诸国在自然地理方面与东亚大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其史前时代的文化和居民与中国大陆更是有一脉相承之关系。从20世纪以来,西方一些考古学家在南海地区作了一些考古发掘工作,基本揭开了这里史前时期的文化面貌和古代居民的特征。
约在二三百万年至一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更新世,考古学称之为“旧石器时代”。南海诸地已经有人类出现,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标志。考古学家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地发现和发掘了一批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其中最
著名的是在今爪哇南部海岸巴索卡河谷发现的“巴芝丹(该河谷小村庄名)文化”遗址,出土了一批用砾石打制的手锛、手斧、刮削器等。在中爪哇的北部梭罗河流域,发现了属更新世中期的“莫佐克托人”(Modjokertensis)等比较原始的直立人化石,以及属中更新世晚期的“爪哇人”Jovaman)化石,距今约50万年。这一文化还一直延续到更新世晚期,即智人昂栋人(Ngandongman)生活的时代。此外,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安雅辛文化”,泰国芬诺伊河流域的“芬诺伊文化”,马来西亚西北部霹雳河流域的“淡边文化”,菲律宾境内的“卡巴尔万文化”、“塔那文化”等,均证明南海地区早就有古人类居住。
中外考古学家大都认为,南海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和古人类是与亚洲大陆(特别是中国大陆)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在文化上,属于一个大的传统。爪哇人与北京人的化石,除脑量大小及进化程度不同之外,均十分相似,从而可将东南亚蒙古人种追溯到猿人这一支来。而南海地区旧石器文化遗存出土
的打制石器工具,虽然带有本土的特色,但皆属于考古学家一般称之为“砾石和石片工具传统”或“砍斫器传统”,与中国大陆出土的旧石器是一脉相承,且渊源于亚洲大陆。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莫理斯(T.O.Morris)在研究了缅甸的安雅辛文化的马圭县出土的石斧、石楔、石凿及东彬发现的小圆石器,均与中周口店出土的相似②。甚至有证据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
,趁更新世出现过的几次低海面期的机会,早期人类不止一次地通过“陆桥”扩散到原先的海岛上去。
到距今一万年前后,进入考古学称为“中石器时代”,地质时代称为全新世。分布在今越南和平、清化、义静、太平等省,老挝北部、泰国东北部的“和平文化”(以首先在越南和平省发现而命名),即属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约前争万年至六千年间)。石器仍多用砾石或石片打制而成,器形不固定,以单片加工为其特征。居民以采集、狩猎、捕捞为生。和平文化是在原南海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进入全新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南海地区发现更为普追。重要的遗址
有越南北部的北山文化、缅甸伊洛瓦底江至掸邦发现的遗址,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群岛等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等。考古学家从这些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石器中发现:一种中部突起分段的所谓“有段石锛”,遍布于今中国东南沿海(如“河姆渡文化”)、台湾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部诸岛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因此,他们认为,中国东南沿海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传播,就是沿着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这一路线。印度尼西亚东部群岛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的磨制石器、农作物栽培、家畜驯养和陶器制作等,基本上都是从东亚中国沿海传人的。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等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则与中南半岛更为近似,受其影响较深。甚至还有的考古学家认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新石器文化均源于中国西部。者甚至称这里是人类学家的乐园,是人种和语言混杂一团的大杂烩。这是因为亚洲大陆不断地移民,并与当地土著融合而产生的特有现象。从今天分布于南海地区数十种民族的人种和语言来分析,该地居民主要还是属于与东亚大陆相同的蒙古人种,以及分属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三大语言群的蒙古人种。具体情况如下:在中南半岛上,包括今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诸国国内的诸民族,均属蒙古利亚人种南亚类型,其语言系属有与中国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相同的,如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侬人(Nung,主要分布于越南)、岱人(dai,分布于越南北部红河上游)、寮人(Lao,分布于老挝)、掸人(Shahs,缅甸掸邦)、泰人(Thai,泰国主要居民);属苗瑶语族的赫蒙人(}Jrnong,分布于越南西北)、侵人(Man,在越南北部);属藏缅语族的缅人(Burmese,缅甸的主要居民)、克伦人(Kru,分布于缅甸)、若开人(Rakhaings,分布在缅甸西部)、克钦人(Kachins,自称“景颇”,分布在缅甸掸邦北部)、克耶人(Kayahs,分布于缅甸克耶邦)、钦人((3hins,缅甸钦邦);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有扎雷人(分布在越南南部)、老听人(Iaotengs,老挝山地)、克木人(Khmus,分布于老挝、泰国和越南)、高棉人(旧译作“吉蔑”,Khmers,柬埔寨主要居民,越南、泰国也有此族)、孟人(又称得楞人,Mons,缅甸孟
邦)。
上述中南半岛现今的主要民族,与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人种与语言系属相同,关系十分密切。又今越南境内主要民族越族(京族,Viets)、芒族(Muong)的语言系属未定,但他们与寮人、泰人一样是中国古代百越之一。因此,中南半岛各族大多是由中国青藏高原及西南边疆地区迁徙过去,而后逐渐形成的。
P2-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