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供应链计划:产销协同规划设计与实践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6.3
5.2折
¥
89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赵玲
出版社机械工业
ISBN9787111747253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32001149
上书时间2024-06-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赵玲,上海驭策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美国国际预测者协会(IIF)中国区“CDMP需求预测管理规划师认证培训”唯一授权讲师,荷兰TFC供应链橙汁游戏认证黑带教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电子产业供应链分会专家委员,畅销书《供应链的三道防线》联合作者。曾任SAP中国研究院供应链计划方案架构师、SAP中国咨询经理、金蝶中国高级咨询顾问,并曾负责上海惠氏营养品、立邦涂料、恒寿堂药业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工作。
目录
赞誉 <br />推荐序一 <br />推荐序二 <br />前言 我们为计划代言 <br />第一篇 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共识 <br />第 1 章 为何高库存、高缺货、高成本并存 3 <br />1.1 为何高库存 4 <br />1.2 不仅有真缺货,还有假缺货 5 <br />1.3 更多的是高库存和高缺货并存 5 <br />1.4 高成本又是如何产生的 7 <br />总结 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不协同 8 <br />第 2 章 企业界改善产销协同的十大流派 10 <br />2.1 运动派:一切问题都是因为管理不到位 10 <br />2.2 系统派:不是没想到,就是没做到 11 <br />2.3 激励派:一切问题都是意愿的问题 12<br />2.4 组织派:组织调整是解决业务问题的捷径 13 <br />2.5 交付派:所有改善都必须围绕订单交付 14 <br />2.6 库存派:“三高”问题本质是库存失衡问题 14 <br />2.7 精益派:生产应该追求极致的柔性和敏捷 15 <br />2.8 预测派:所有的问题都是预测惹的祸 16 <br />2.9 流程派:流程改善能解决所有问题 16 <br />2.10 外部协同派: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协同解决问题 17 <br />总结 波动吸收派与波动管理派 18 <br />第 3 章 管理理论界改善产销协同的七大宝典 22 <br />3.1 丰田精益方法论 22 <br />3.2 TOC 24 <br />3.3 华为炮火论 25 <br />3.4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 26 <br />3.5 阿米巴经营哲学 27 <br />3.6 SCOR 模型 28 <br />3.7 S&OP 流程 30 <br />总结 局部优化人见人爱,全局优化鬼见鬼愁 31 <br />第 4 章 集成供应链管理是产销协同的底层逻辑 33 <br />4.1 方法论的方法论:还原论、整体论、系统论 34 <br />4.2 方法论在管理界的实践:大众管理派与精英管理派 42 <br />4.3 方法论在企业界的实践: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45 <br />4.4 “端到端”和“集成”与“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55 <br />4.5 供应链管理必将从“端到端”走向“集成” 57 <br />4.6 系统论是集成供应链管理的底层逻辑 58<br />4.7 集成供应链管理又是产销协同的底层逻辑 59 <br />4.8 不是每个企业都选择了产销协同管理模式 60 <br />4.9 看似百花齐放,实则花开两支 68 <br />总结 集成供应链计划是集成供应链管理的唯一承接者 70 <br />第二篇 集成供应链计划体系和产销协同流程设计 <br />第 5 章 集成供应链计划管理的体系框架 75 <br />5.1 集成供应链计划管理是产销协同的底层逻辑 75 <br />5.2 集成供应链计划管理的三大终极使命 77 <br />5.3 集成供应链计划管理的三大编制逻辑 79 <br />5.4 集成供应链计划管理的三大核心特征 83 <br />5.5 集成供应链计划管理的六大业务模块 88 <br />5.6 库存在集成供应链计划管理中的定位 91 <br />5.7 集成供应链计划体系与执行体系的关系 92 <br />总结 计划不仅仅是工厂计划,协同也不仅仅是流程协同 92 <br />第 6 章 集成供应链计划管理之顶层设计 94 <br />6.1 顶层设计之一:供应链管理定位设计 94 <br />6.2 顶层设计之二:供应链管理模式设计 99 <br />6.3 顶层设计之三:供应链管理策略设计 102 <br />总结 顶层设计对体系效率有决定性影响 114 <br />第 7 章 集成供应链计划管理之计划体系设计 115 <br />7.1 集成供应链计划体系的整体框架 116<br />7.2 如何设计需求计划管理体系 117 <br />7.3 如何设计主计划管理体系 123 <br />7.4 如何设计供应计划管理体系 133 <br />7.5 库存管理的突破点不在库存本身 144 <br />总结 短期计划是救火,中长期计划是防火 152 <br />第 8 章 集成供应链计划管理之产销协同流程设计 155 <br />8.1 什么是 S&OP 156 <br />8.2 什么不是 S&OP 158 <br />8.3 S&OP 有哪些价值 163 <br />8.4 如何设计 S&OP 167 <br />8.5 理念先进的 S&OP 为何在中国成了鸡肋 175 <br />8.6 为何仅靠 S&OP 流程无法输出高质量决策 181 <br />8.7 S&OP 的拓展与延伸:IBP 和 S&OE 184 <br />8.8 从内部产销协同到外部产业链协同 188 <br />总结 神(中长期计划)必须聚,形(S&OP)可以散 194 <br />第 9 章 集成供应链计划管理之监控平台设计 196 <br />9.1 供应链计划管理评估体系的设计原则 197 <br />9.2 绩效指标主导下的控制塔落地方法 198 <br />9.3 基于职能维度指标的选择和统计方法 203 <br />9.4 基于特征维度指标的选择和统计方法 207 <br />9.5 为何部门绩效很好,而企业绩效不佳 210 <br />9.6 比指标考核更加尴尬的是行业对标 215 <br />9.7 我们不对标结果而应对标管理模式 216 <br />总结 过程的规则比结果的绩效更重要 216<br />第 10 章 集成供应链计划管理之组织架构设计 218 <br />10.1 集成供应链计划组织中的职能设计 219 <br />10.2 为何需要全职的需求计划职能 222 <br />10.3 为何建议将物流与计划体系分离 224 <br />10.4 为何订单管理要归入供应链管理范畴 226 <br />10.5 供应链管理中的持续优化职能 230 <br />10.6 如何处理集团与属地的关系 231 <br />10.7 职能供应链还是产品供应链 233 <br />10.8 集成供应链计划组织案例分享 235 <br />总结 供应链管理的平台化转型 237 <br />第 11 章 集成供应链计划管理之团队能力建设 239 <br />11.1 团队的抗压力建设 240 <br />11.2 团队的领导力建设 241 <br />11.3 团队的专业力建设 242 <br />11.4 计划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245 <br />11.5 理念共识和能力训练:TFC 供应链橙汁游戏 246 <br />总结 高层理念改变必须先行 248 <br />第三篇 供应链管理的变革与数字化转型 <br />第 12 章 供应链管理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机会和路径 251 <br />12.1 供应链管理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252 <br />12.2 供应链管理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机会 254<br />12.3 供应链管理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255 <br />12.4 供应链管理变革与转型的典型代表:华为和联想 257 <br />总结 管理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相互独立又相互成就 266 <br />第 13 章 供应链管理变革实践和案例分享 268 <br />13.1 供应链管理变革的五大挑战 268 <br />13.2 供应链管理变革的六大对策 272 <br />13.3 供应链管理变革案例分享 276 <br />总结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极大提升变革成功的概率 287 <br />第 14 章 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和案例分享 289 <br />14.1 数字化转型的两个阶段:可视化和智能化 289 <br />14.2 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不在算法本身,而是算法应用 291 <br />14.3 定制化建模是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捷径 296 <br />14.4 基于算法引擎的决策优化建模实践和案例分享 303 <br />14.5 基于推演技术的仿真推演建模实践和案例分享 315 <br />14.6 如何实现从数学最优解到业务最优解 324 <br />总结 数字化最大的挑战是人的安全感 326 <br />第 15 章 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数字化供应链管理 328 <br />参考文献 331 <br />后 记 332
内容摘要
本书聚焦集成供应链计划体系和产销协同流程设计两大领域,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顶层设计、计划体系框架设计、产销协同流程设计、监控平台设计、组织架构设计以及相关实践案例。本书属于面向供应链管理专业人士的工具书,所聚焦的为供应链管理中较复杂的计划和产销协同领域,而非采购、生产、物流等执行类领域,致力于解决中国制造业高缺货、高库存、高成本的成长之痛。本书的读者群是供应链计划管理者、企业管理层和咨询从业者,服务对象是成千上万的中国制造企业。本书采用结构化的专业写法,不仅框架体系强,而且实践案例多,也可作为咨询培训的参考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