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中国而教——新教育演讲录
  • 为中国而教——新教育演讲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为中国而教——新教育演讲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9.4 6.0折 98.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永新/著

出版社漓江

ISBN9787540794903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8元

货号31997480

上书时间2024-06-12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法、日、韩、俄、蒙、阿拉伯语等28种文字。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图书。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
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先后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全球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发展奖”等奖项。

目录
第一辑 
新教育实验的缘起、理念与行动 
002 / 呼唤“上天入地的教研” 
006 / 新教育实验的缘起、理念与行动 
025 / 当中国教育变革的“马前卒” 
026 / 信息化社会与“数码社区”建设 
035 / 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 
063 / 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 
067 / 新教育实验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073 / 新教育实验区的 10 个关键词 
082 / 新教育精神 
086 / 用新教育理念与行动建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 
093 / 用心做人,用脚思考 
104 / 我们是生命叙事的主人 
107 / 把新教育的根扎得更深一些 
109 / 做真新教育,真做新教育 
114 / 携手共圆新教育之梦

第二辑
最好的姿态是在路上
118 / 把有限的生命,托付给新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
123 / 扎根田野,坚守教室
126 / 直面转型,全力以赴
132 / 走进才会尊敬
135 / 全新的旅程正在我们的脚下静静展开
137 / 为我们的梦想结网
139 / 让教室成为师生幸福的源泉
142 / 新教育再出发
145 / 我们是寻梦的同路人
146 / 我们来寻找一盏灯
148 / 为中国而教
154 / 一盏心灯伴我们前行
158 / 我骄傲,我也是“萤火虫”
159 / 缔造完美教室
162 / 站在十年的新起点上
172 / 在这条路上同行
177 / 让每个生命成为无价的珍宝
178 / 让我们一起走这条路吧
183 / 向着“新教育的彼岸”继续航行
184 / 行万里路为读书
188 / 阅读,新教育在努力
203 / 拥抱梦想,坚持行动
205 / 新教育“理想课堂”的新起点
207 / “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三重境界
219 / 未来教育的模样和新教育的应对
223 / 书写新教育的壮丽篇章
226 / 新教育实验及其在民办高校中的应用
233 / 最好的姿态是在路上
236 / 坚守新教育,创造新辉煌
238 / 每个人都有责任书写自己的历史
245 / 把“研发卓越课程”行动推向深入
248 / 关于课程研发的三个问题
254 / 教师成长: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

第三辑
相信、坚持与创造
272 / 回到乡村,回归朴素
276 /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279 / 携手成长 共同绽放
280 / 思考未来教育的走向
287 / 新教育人的三大自我创新
294 / 推广阅读的尖兵
296 / 借网络之力登教育之山
297 / 栖霞教育的生命底色
300 / 相信、坚持与创造
302 / 推动科学教育行动的品质提升
304 / 为中国教育探路
312 / 谱写新时代新教育的新篇章
316 / 在网师修炼专业发展
318 / 呼唤人文教育的回归
321 / 相信新的力量
326 / 榜样的意义在于超越
329 / 在小小的教室演绎大大的梦想
331 / 十年网师不寻常
333 / 新时代呼唤新德育
336 / 种子的力量
343 / 最好的未来在当下
345 / 自我赋能,自信自强
347 / 向着新教育明亮那方奋力前行

第四辑
写出每一个生命的华章
352 / 让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
353 / 阅读是整个教育的基石
354 / 见证和感受阅读的力量
356 / 相信新教育,践行新教育
361 / 做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
363 / 让我们用阅读擦亮群星
366 / 新教育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374 / 写出每一个生命的华章
378 / 以新教育助力金堂教育高质量发展
380 / 真实美好的旺苍新教育
383 / 写作创造美好生活
386 /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推进深耕新教育行动

400 / 参考文献
402 / 主题索引
405 / 后 记
411 / “朱永新教育作品”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朱永新教授围绕“新教育”主题的一系列演讲的合集,悉数收录了朱教授在各种新教育会议与活动上的演讲,其中有部分演讲内容为首次整理出版。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为《新教育实验的缘起、理念与行动》,第二辑为《最好的姿态是在路上》,第三辑为《相信、坚持与创造》,第四辑为《写出每一个生命的华章》,清晰地呈现了新教育的理念与行动、新教育教师与学校的成长和发展脉络,展现了朱教授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新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

精彩内容
新教育实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它的理念和行动,契合了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模式。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目前国际上有三种最主要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学术模式,就是教师发展要有学术基础,要有学术背景,我们国内把它称为专家引领或专业引领模式,认为教师的成长主要依靠专业背景;第二种模式是反思模式,或者叫实践模式,就是把“在行动中反思”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取向;第三种模式有人把它翻译成“生态模式”,就是强调一种氛围、环境,教师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我们国内把它称为“同伴互助模式”。专业引领、行动反思和同伴互助,是目前国内外最流行的、最有影响的三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或者说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模式。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也努力与这三种模式相契合。
第一个模式:专业引领“专业引领”的最重要的成长方式是阅读,是“书香校园”的建设。阅读是整个新教育实验的灵魂,不提倡阅读的学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最近我在深圳召开的“全国读书论坛”的演讲中,讲了这样四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显然,一个书香充盈的学校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学校。
为什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认为,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永远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支持。如果一个孩子只读课本,只读教辅书,这个孩子就是精神发育不良的孩子。从大处说,一个国家的长远竞争力,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人的阅读力量和整个国家的阅读人口数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阅读是很危险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准备的书,那就是学校。”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是他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所以,一个没有书香的学校,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学校,从这样的学校走出去的学生也是苍白的,他们的人格是无力的。
我们要真正地去培养有底蕴的中国人,要真正地培养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中国人,就需要真正的阅读。所以,新教育实验把“书香校园”作为我们的重中之重,就是这个道理。基础教育阶段什么最重要?培养人的精神饥饿感最重要。如果在我们的学校里,不能把老师们和孩子们的精神饥饿感培养起来,这个孩子以后就不会读书;只有当读书成为需要,成为他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时候,阅读才会成为他们的习惯。只有学校教育,才会把人的精神饥饿感培养起来,才会把人终身阅读的习惯培养起来。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是《礼记·学记》早就告诉我们的道理——也就是说,阅读是有关键期的。所以,我们应该真正地重新树立新的读书理念,素质教育也应从“书香校园”建设开始,从真正的阅读开始:只有让人的精神成长的阅读,才是最好的素质教育的入门和起点;只有在阅读中促进个人的精神发育,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阅读应当是一种习惯,它伴随我们终身。对于教师而言,专业提升、素质提升最重要的引领就是阅读。阅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成长的一种方式,阅读的量与质在我们的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
第二个模式:行动反思主张“行动反思”的学派也叫“实践学派”,或者叫“反思学派”。他们认为,仅仅靠阅读是不够的,因为教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团体。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以活动为主体进行教育,这种教育不是从书本到书本的过程,而应该是对实践进行反思的过程。
新教育实验提出,在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写随笔”。强调“共同”,师生在阅读中寻找出共同生活的密码,寻找出共同的语言,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师生共写随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当然首先是要阅读;思,靠什么去思呢?如果仅简单地停留在一般性的思考上,停留在没有伴随文字写作的思考上,那更多的可能是玄思、冥思、重复的思,因为你不记得今天是这么想的,明天可能还会站在同一个起点上去思考问题,你不会超越。伴随着文字的这种反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考。也可以说,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的。
在新教育实验的初期,我开过一个“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我的“保约”只有一条:每天坚持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坚持写1000字。我对老师们承诺:欢迎投保,保证成功;不成功,以百赔一。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对不对?的确是这样,真正坚持下来的老师无一不是成功的。像刚才我提到的给我写信的张老师,坚持写了两年多的时间,第一本书出来了,叫《心灵的舞蹈》;《中国教师报》有很多他的文章,他在当地也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我的博士生李镇西老师做班主任的时候,每天都写班主任日志,前年他写了一年的班主任日志,后来出了两本书,上下两册,叫《心灵写诗》。当然,老师们也可能碰到这种情况,在写教育随笔的时候会碰到写着写着写不下去了的“高原现象”。怎么办?我一直认为写随笔不是为写而写,我们要写和教育生活紧密相关的、和课堂紧密相连的随笔。这样的日志、这样的思考、这样的学习,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入笔端。阅读可以改进你的随笔,专题研究也可以改进你的教学随笔。
一段时间由一个问题导入,来写教育随笔,写起来也会非常有意思,会带来很多新的思考,比如写家访报告,比如做一个专题性的研究案例。很多老师都遇到过班级中学生东西被盗的事件,如果所有处理过同类问题的老师,每人都把他处理的经历过程写出来,然后我们对这些处理方式进行分类,把发生在教育情景中的所有类似这样的东西全部做成专题性的研究,就可以出一套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今后任何一个新老师遇到的情况,都不会超出这些内容,因为上述做法是从几千个相关的案例中筛选出来的最典型的案例。比如一个老师碰到学生考试作弊,另外一个老师可能也会碰到这类事情,大家的处理方式不一样,每一种处理方式后面都有他的价值观,都有他的教育依据。我们对此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和记录,实际上已经从写教育随笔走上了真正意义的教学研究之路。我们鼓励教师做这样的深层次的教育研究,而不是简单地去抄、去写那些大而空的论文。教师若去写那最鲜活的、发生在教育场景中的随笔,一定会提升教育生活的品质。
教师和学生一起写作则是互动的,写的过程,还意味着师生在共同编绘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以师生交往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一种教育反思,或者说行动反思。在实践中反思,这是我们不断前行的最好的方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