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书话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2.41
4.8折
¥
88
全新
库存30件
作者唐弢
出版社上海文艺
ISBN9787532188703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203225865
上书时间2024-06-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唐弢(1913-1992),浙江镇海人。现代散文学家、文史研究家。20世纪30年代起从事创作,以散文、杂文为主。40年代创办《周报》,主编过《文汇报》副刊《笔会》。出版杂文集、散文集、评论集二十余种。40年代以来,以“晦庵”为笔名撰写“书话”,用序跋式散文形式,钩稽现代文学、文化、出版工作的大量史料。
目录
书话
读余书杂
诗海一勺
译书过眼录
书城八记
内容摘要
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除原来的《书话》外,本书又收录了《读余书杂》《诗海一勺》《译书过眼录》和《书城八记》四个部分。
唐弢以丰富、全面的藏书为基础,又比照传统版本、目录之学,为现代文学的文献研究作出开拓性贡献。一九四五年,唐弢开始写作现代文学“书话”,“将每一段书话写成一篇独立的散文”。后多有人以“书话”体裁归为唐弢首创。《晦庵书话》评论李大钊、鲁迅、刘半农、刘大白、王统照、朱自清、许地山、闻一多、朱湘、茅盾、郁达夫、郭沫若、沈从文等的作品,虽无当下学术著作炎炎巨制之形,却对现代文学的许多作品和事实做出了清晰明确的解说、考订、澄清,钩要提繁,为理解现代文学的历史地形打下了坚实基础。或叙其版本历史、事实掌故,或述己观点、审美情感,不以枯燥的资料汇编为己任,而力求将文艺的灵动融汇于充实的内容。
精彩内容
我写《书话》,开始于1945年的春天,当时抗日战争尚未结束,蛰居上海,有时披览书籍,随手作些札记。最初给我以发表的光荣的是柯灵同志主编的《万象》。不久,柯灵同志被敌宪逮捕,感谢友情的支持,我从别人口里得到他间接带出来的消息,仓皇离家。一面以“王晦庵”名义,从龙华弄到一张“居住证”,一面又在寓所附近另外找个安身的地方,独自住了下来。刚刚开始的《书话》,就这样宣告中断了。
???那一阵风声很紧张。留居上海的熟人,一个个决定分头出走。我的离寓暂避,目的也是为了等关系。长夏缓缓地消逝了。到8月,日本投降,大家离沪的计划又纷纷打消。有一个时期,我因忙于别的工作,形成了与“书”无缘的局面,当然也无从“话”起。至于再次为《书话》执笔,则是出于《文汇报》编辑的敦促,他们指《万象》上的文章为例,约定每天一段,长短不拘。我于是又动起手来。其实发表的地方也不限于《文汇报》一家,先后登过《书话》的还有《联合晚报》以及杂志如《文艺复兴》《文讯》《时与文》等。不过登载数量最多、时间最长的,还是《文汇报》。计算起来,大约写了一百篇光景。后来又突然中断了。这次中断也有一个为局外人所不知道的内幕。1956年,当《读书月报》约我写《书话》的时候,我曾在《开场白》里交代过。现在就把它摘录在下面:???……有一次,我的《书话》终于碰痛了一个大特务。他在汪伪时期担任过伪中央大学的教授,在上海开过旧书铺。利用书店做他鬼鬼祟祟的工作。“八一五”以后,国民党官员“从天上飞过来,从地下钻出来”,到处“劫收”。这位“教授”兼书店老板摇身一变,居然成为红极一时的“要人”。我在《书话》里揭破了他过去的历史。他请《中央日报》总主笔来找我,要我在《书话》原地更正。否则的话,他手下有三百名全副武装的“豪客”,随时随地可以枪毙我。人要活命,这是不错的,可是人也要有能够支持自己活下去的力量。我写的既然都是事实,事实又怎么能够更正呢?主笔劝我和他当面谈谈。我想,我诚然闲得发慌,却还没有“吃讲茶”的工夫,便决定由他去。乱世人命,这一点我很懂得,只有坐以待“毙”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他终于没有执行这个枪毙的判决。倒是《文汇报》编辑爱惜我,从此就不再来逼我写《书话》了。天下可做的事正多,我也乐得趁此放下这副担子……???《书话》在解放前就是这样结束的。解放后为《读书月报》写的也不多,大约连载了三四期,我又忙着去干别的什么了,刚开头就煞了尾。去年起重新执笔,则是登在《人民日报》的副刊版上。当时曾经公开声明,没有时间不写,有时间写一批,陆续刊出。几个月来,或断或续,一共写了二十几篇。北京出版社要我编个集子,我觉得数量太少,旧稿又大都散佚,只能就手头剪存的部分选改十几段,合成四十一篇。即使如此,它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册子。
???中国古代有以评论为主的诗话、词话、曲话,也有以文献为主,专谈藏家与版本的如《书林清话》。《书话》综合了上面这些特点,本来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不过我目前还是着眼在“书”的本身上,偏重知识,因此材料的记录多于内容的评论,掌故的追忆多于作品的介绍。至于以后会写成什么样子,那是将来的事,不必在这里预告。说句老实话,我并没有把《书话》当作“大事业”,只是在工作余暇,抽一支烟,喝一盅茶,随手写点什么,作为调剂精神、消除疲劳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也希望读者只把它看作是一本“闲书”。当你们工作后需要休息的时候,拿来随便翻翻,如果居然能够从中看到一星有用的东西,那么,你们的任何一点收获同时也将是作者的收获。
???至于文章的写法,我倒有过一些考虑。我曾竭力想把每段《书话》写成一篇独立的散文:有时是随笔,有时是札记,有时又带着一点絮语式的抒情。通过《书话》,我曾尝试过怎样从浩如烟海的材料里捕捉使人感到兴趣的东西,也曾尝试过怎样将头绪纷繁的事实用简练的几笔表达出来。我现在可以向读者坦白:我是一个和文字结了缘的人,不得不时时探索这些问题,《书话》是我的描红本,它给我以锻炼笔头的机会。十几年来,所以一直没有放下《书话》的写作,这就是唯一的秘密。艺术无止境。自然,我的尝试是失败的,这个小册子就是一个失败的标本。有什么办法呢?虽然白发偷偷地爬上两鬓,而我还在为自己的描红本感到害臊。
晦?庵1962年4月于北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