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城市:京味话剧中的北京想象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2.69
6.6折
¥
80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何明敏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25236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0元
货号1203221753
上书时间2024-06-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何明敏,南开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文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电影与城市文化。发表有《“北京怀旧”与认同危机:对近年“京味话剧”的深层解读》《健美视域中的女明星形象——黎莉莉在1930—1936年》《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建构:论〈茶馆〉的经典化》《恋爱的权利、启蒙与实践——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影院的恋爱现象》《早期上海电影院与城市公共生活的现代转型——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刊舆论为中心》《世纪之交中国电影中的城市摩托青年形象》等多篇学术论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城市叙事研究(1949—201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早期中国电影与上海的市民生活(1896—1937)”。
目录
绪论? 京味话剧:演绎城市
第一章?“京味”与城市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 现代性语境之下的京味文化
第二节? 作为城市文化的京味话剧
第三节? 话剧与城市的双向建构
结语
第二章? 变迁中的城市
第一节? 城市改造:憧憬与惆怅
第二节? 闲人文化:抵抗、异化与失落
第三节? 胡同市民:最后的“北京大爷”
结语
第三章? 记忆中的城市
第一节? 流动的都市文化志
第二节? “天朝上邦”的文化挽歌
第三节? 胡同杂院的市井悲歌
结语
第四章?“北京怀旧”与认同危机
第一节? 胡同:记忆中的乡土
第二节? 手艺:消逝中的传统
第三节? 国人:想象中的民族
结语
结语? 重拾过去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聚焦于当代京味话剧作品,兼及城市文化史、人文地理学与都市文化学的视野,由文本内的城市想象延伸至文本外的城市文化现象,考察北京现代性经验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借鉴城市研究、文化研究、文化记忆研究的相关方法和理论的基础上,一方面探讨剧本创作和舞台演绎如何构建北京的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并经由其中的北京想象,结合城市发展的现实语境捕捉更为切身的城市经验和市民文化心理,进而反观京味话剧的创作现状及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将京味话剧的形成与发展视作一种城市文化现象,分析其所承载的地方性、文化性和民族性,以及之于当代北京发展的现实意义与局限所在,由此进一步审视京味话剧及京味文化背后所承载的意识形态价值与文化诉求。
精彩内容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相对京味小说的渐趋萧条,京味话剧以后起之秀的态势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几度引来北京文艺界的瞩目,甚至于广大市民也争相观看。1988年6月12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正式公演由何冀平编剧的《天下第一楼》。导演夏淳回顾,“戏演出以后,不仅一炮打响,而且一夜走红”,“许多已不大出门的老头儿、老太太都被动员出来了”。该剧以“福聚德”烤鸭店的兴衰荣辱为故事线索,于迎来送往、推杯换盏之间展示出清末民初北京城的风俗画卷。何冀平形容老北京“五子行”不为人知的学问,“像一坛深埋在地下的陈年佳酿,就要随风化为泥土”,而为他们立传正体现出作家自觉的文化传承意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