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6.21
4.6折
¥
78
全新
库存41件
作者杨志军|责编:刘玥//姜珊//唐诗奇
出版社云南教育
ISBN9787559934024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1978107
上书时间2024-06-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杨志军,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环湖崩溃》《海昨天退去》《大悲原》《藏獒》《伏藏》《西藏的战争》《海底隧道》《潮退无声》《无岸的海》《巴颜喀拉山的孩子》《三江源的扎西德勒》《最后的农民工》《你是我的狂想曲》《雪山大地》。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奖、《当代》文学奖,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版"丛书。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目录
第一章 北回归路之歌
第二章 缅桂花之歌
第三章 勐巴拉娜西之歌
第四章 蝴蝶坝子之歌
第五章 黎明城之歌
第六章 美登木之歌
第七章 “绞杀植物”之歌
第八章 澜沧江之歌
第九章 龙血树之歌
第十章 聚果榕坝子之歌
第十一章 北上之歌
尾声 孔雀桥之歌
内容摘要
蜿蜒的澜沧河,茂密的原始森林,见证着一个个各族人民世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小象凤凰木意外掉落悬崖,青年毛管花倾力救助,一段穿越北回归线热带雨林的寻象、救象、爱象之旅就此启程……讲述失散几十年的缅桂花家族几代大象的重新汇合、迁徙北上又返回栖息地的经历。小说以诗意、优美的笔触,全面展现了云南神奇的热带雨林生态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歌颂了为保护大象、建设生态文明无私奉献的人们,凸显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宏伟愿景、不懈努力和璀璨成果。
我们和大象之间终于能以这样的方式相遇、相知、相生、相伴领略有情万物和合共生
倾听超越生死生命之歌
精彩内容
第一章北回归路之歌现在此刻,我们出发,从西双版纳,从雨林勐养。
去看看地平线那边想象之外的远方,是不是也有大象爱恋的土地,生长着一排排头戴羽冠的槟榔,和一棵棵浓郁醉人的依兰香?
我们的体重从六吨到两百公斤不等,用不上小伏翼送给我们的翅膀,只能脚步震地去应和命运的催动,撞塌春城之前一万堵高墙。
1小象掉到悬崖底下去了,下面是河,水流湍急而凶险,每一处都像张开的大嘴。它是顺着峡谷的陡壁滑下去的,陡壁上面是象道,象道边长满了闪烁着白水珠绿水珠的小果野芭蕉、蔗茅和两耳草,它学着妈妈的样子吃了几口,就想把长得最高的那一丛两耳草用小鼻子割下来,然后牢牢卷住,扬撒到背上,那是多好玩的事情啊,能想象到草叶和水珠落在背上的舒爽——痒酥酥、凉兮兮、湿乎乎的。它迈了一下右脚,又迈了一下左脚,结果就踩空了。妈妈专门交代过:你还小,够不着的地方不要硬够,出了事不得了。它听妈妈的话,从来不硬够。但是今天,它疏忽了,鲜嫩的草诱惑着它,它居然离开妈妈多往旁边走了两步。
下滑的时候,它尖叫着,蹭到了一些长满苔藓的岩石,蹭到了一片从岩缝里斜生而出的算盘子,蹭到了几棵它吃过叶子的紫珠树,最后砰的一声落在了一堆叶子是锯齿状的草珊瑚上。它当然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草珊瑚长得这么密又这么高,只知道如果没有它们的托举和铺垫,自己就不可能再有机会发出哞哞哞的哭声了:妈妈呀,妈妈。
妈妈就在上面,又是跺脚,又是嘶鸣。它的焦急和惊慌感染了不远处的另外四头大象,它们迅速走过来,站在悬崖边上,不知所措地望着下面,也跟象妈妈一样,一边跺脚一边嘶鸣。如果集体跺脚就能把高高的山崖跺成平地,它们一定会坚持不懈地跺下去,如果放声哞叫就能让小象回到妈妈身边,它们也一定愿意就这样一直叫下去。它们是感情丰富而又愿意为子女付出一切的动物,只要能做到的,就绝对不会放弃,哪怕以生命为代价。但是大象们都明白,无论跺脚还是嘶鸣,或者把长长的鼻子在草丛上摔打来摔打去,都表明它们此刻只剩下绝望和悲哀了,营救一头掉下悬崖的小象,已经超出了大象的能力,尽管它们力大无穷且聪明能干,是大自然视为骄子的旗舰物种。
小象在下面哭,象妈妈在上面哭,大家都跟着一起哭,平时跟象妈妈一起照顾小象的象姐姐边哭边责备自己:都是我不好,怎么就没有管住它呢?把它夹在我跟它妈妈的中间就好啦。哭得尤其伤心的是象奶奶,它嗓音沙哑,鼻息沉重,头晃来晃去,连硕大的耳朵都竖起来了。那头正常情况下一两年后就要离家出走,对象群里的事开始漠不关心的象哥哥把哭声变成了号叫,声音洪亮得吓跑了崖顶上的几只伯劳鸟。象姨的哭声最小,心事却最多,它从来没有怀过孕,却无比深情地惦记过孩子,看到小象突然消失在地面以下,惊怕得把鼻子蜷起来,都不敢往前伸了。教训啊教训,将来自己一旦有了孩子,一定要时时刻刻守护在它的身边,决不能让它靠近悬崖半步。
五头大象专心致志地哭着,哭声凄厉而持久。空旷的天上遥远的蔚蓝里浮现出一朵朵云彩,同情地飘过来,将阴影留在了它们身上:这么强的阳光,别把大象们晒坏了呀。一阵风吹过狭长的山谷,留下了寂静,送走了大象们的悲愁,悲愁远去了。一片酸模花在惊吓中突然萎缩,而一片虎杖花却又突然盛放。七八棵棒柄花拉起手来瑟瑟发抖,抖出了一轮又一轮明绿的波浪。几只惊飞而去的伯劳鸟又匆忙飞回来,直插谷底,小脑袋里闪出一抹狂喜的光辉:也许可以吃到肉啦。
如果你在北回归线上走钢丝,走到东经99°35′这个地方,不慎掉下去,恰好就会掉进这条南北走向的绿谷,绿谷深邃而幽静,下面是湍急的河,河两岸铺着一层柔软而丰厚的亚热带植被,所以你掉下去后十有八九还活着,麻烦你站起来往南走几步,就一定会碰到这头小象。当然也有可能你不会掉下去,假如你身体足够轻盈而臂力又足够强大,你的选择说不定是吊在北回归线上荡秋千,等待有关方面火速赶来救援,这样你就看不见那头小象了,你一生也就有了最大的遗憾,失去了一个可以跟大象交朋友,然后走进自然深处探访种种奥秘的机会。我们的北回归线,全人类只能俯视不能仰视的北回归线,现在它就搭在小象颤抖的脊背上,也搭在毛管花双脚之间那朵粉扑扑的醉蝶花上。
这里是临沧,现在是夏至,已经到了正午,影子看不见了,毛管花的影子和醉蝶花的影子都看不见了。也就是说他站在了阳光垂直照射北半球的终点,再过几秒,自冬至以来一直北移的阳光垂直线就会折返而南,以每天大约三十公里的速度走向赤道再走向南回归线。他一脚踩着热带,一脚踩着亚热带,感觉着北回归线对自己的分割,似乎一半是温的,一半是热的,交织的界线那样清晰,能让人产生一种即将如飓风般旋转起来的感觉。他克制着旋转,静静等了一会儿,看到自己和花渐渐淡出了影子,在左脚侧面形成了一只卧兔的模样,才抬起头,回过身去,望了一眼不远处那座简朴的傣家竹楼,不禁惊奇地“哎哟”一声:二十四根粗硕的竹柱围绕着中柱,中柱不偏不倚跟他在一条直线上,说明眼前的竹楼被北回归线一分为二,成了一座架在热带与北温带分界线上的住宅,是名副其实的北回归楼。就是不知道主人之所以这样建造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是有意的,他究竟为了什么?
他很后悔昨晚没有向主人多提些问题,只问了一些词:傣语“你好”怎么说,“再见”怎么说,“谢谢”怎么说,“迷路了”怎么说,等等。而主人却用流利的汉语问了他不少:你是哪里的?为什么来到我家,还想住下?你一路走来不是看到了不少比我家更好的竹楼吗?毛管花说:他在寻找一座紧挨北回归线的竹楼,根据对阳光的目测,发现自己已经找到了。主人说:“北回归线,我是知道的,有什么用吗?”毛管花想了想,觉得自己缺乏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这个问题的语汇,就把话岔开了:“家里怎么就你一个人?”主人不回答,到堂屋火塘前烧茶做饭去了。大叶茶、糯米卷、干酸菜、酸笋拌腊肉,苦苦的、酸酸的、辣辣的,都是重口味。他觉得昨天的晚饭和今天的早饭留给他的印象比主人自己还要深刻。
他走向竹楼,沿着右侧的楼梯踏上二层,拿出一百块钱,向主人告辞:“一点点食宿费,请你收下吧。”正在二层晒台上翻晒玉米的主人不看钱只看他:“你是想让今天的饭菜有鱼有鸡有肉有酒吗?我没有时间搞来这么多。”毛管花一连说了好几个“不是”:“我昨天又吃又喝又睡,现在要走了。”主人的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已经吃过的饭是不值钱的,这是我的家,不是镇子上开的饭馆。”他赶紧收起钱,说着“扩坤”(傣语谢谢你)鞠了一个躬,然后去前廊背起自己鼓鼓囊囊的双肩包。主人跟在了他身后,轻轻地从外面关严了门,显然他是因为有客人才待在家里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