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2 2.8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新|责编:郭江妮

出版社中国言实

ISBN9787517112686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1962766

上书时间2024-06-12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新,史学博士。长期从事人类文明史研究和中华文化延绵至今的文化体系研究,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未来的影响有独到而客观的见解。对中西文化比较与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建设方面有孜孜探索的热情。编著有《迎面而来——从人类文明看第三次工业革命》《超越竞争:创新转型开启区域经济新格局》《中国思想》等。

目录
目录

第一章大哉中华 / 1

什么是“中华” / 1

易经的民族与黄河的儿女 / 5

改变的只是习惯与人性无关 / 12

第二章定下基调 / 18

一画开天 / 18

从八卦到《周易》 / 25

礼乐文明建制 / 29

为《易经》插上翅膀 / 34

第三章第一次大纷争 / 40

王纲解纽 / 40

由官学到私学 / 42

“士”之崛起 / 47

谁说的都有理 / 51

第四章天纵之圣孔子 / 57

素王降世 / 57

删述“六经” / 60

始于礼归于仁 / 64

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 69

人生难得知命 / 72

有教无类 / 75

第五章通神老子 / 80

老子其人和《道德经》 / 80

老子为什么要出关 / 86

道可道非常道的矛盾心态 / 88

何谓“道”,何谓“德” / 90

反者道之动与柔弱胜刚强 / 92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 / 94

“为道”与“为学” / 96

合道生活“不失其所” / 99

第六章不战而战的兵圣 / 102

将门出虎子 / 103

孙武子《兵法》“十三篇” / 105

战争到底为的是什么 / 107

不战而屈人之兵 / 109

兵不厌诈 / 11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115

攻守兼用,避实就虚 / 117

合文齐武 / 120

第七章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墨子 / 124

出身其实不是问题 / 125

尚利贵义 / 129

交相利与兼相爱 / 132

天志和明鬼 / 135

尚同与极权 / 137

可贵的科学精神 / 140

第八章儒门护法孟子 / 144

母教与师承 / 144

人之初性本善 / 147

由仁到义 / 151

王道才是正道 / 154

理想的国家 / 157

理想的人格 / 161

第九章逍遥之祖庄子 / 166

乡野饿夫傲立诸子 / 167

有用与无用 / 172

乘道德而浮游 / 177

自由是因为自足 / 180

宇宙本来无是非 / 183

生死可作如是观 / 186

第十章百家争鸣的终结者 / 190

从荀子到韩非 / 190

历史正在重新定向 / 191

引法入礼 / 195

人性本恶 / 198

成为中介并非偶然 / 201

韩非的道理 / 205

法家强秦 / 208

主要参考文献 / 210

内容摘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于艰难困苦之中存亡继绝,延绵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不曾断绝的文明,这还得从思想文化的根源上找原因。先秦的源头活水应当也必须追溯,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抛开迷雾,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祖先设计之初的真正用意。“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往圣先贤的设计经过时间的淘洗检验,为我们定下了“法自然,重道德”的文化基调,其文字总结便是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百家争鸣”则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的个别演绎。

主编推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于艰难困苦之中存亡继绝,延绵至今,成为世界上专享幸存的不曾断绝的文明。当你了解了中国文化的思想根源,了解了文化设计之初的真意,就会知道中国人其实很可爱。

精彩内容
易经的民族与黄河的儿女如果说我们中华民族是黄河的儿女,大概不会有人反对,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把黄河看作我们的母亲河,尽管她并不像慈母那样温和体贴,倒是时不常就泛滥成灾,但我们从未忘记她的哺育之恩。
更深一层思考,我们称黄河为母亲,还不仅仅是因为她为我们提供了生命之水,尤为重要的是她以她泛滥的无常和猛烈给了我们民族磨砺的机会。老早老早,谁要是能带领大家把黄河治好,那简直可以给我们做领袖;当然,治不好,也可能丢了脑袋,鲧和大禹这一对父子的起落祸福可不就是这样吗?人常说九曲黄河,黄河是善变的,她常常改道,所以我们有句俗话——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有时还没到十年呢,就河了西了。那绝不是因为你人乔迁新居,完全是因为黄河又改了道。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九曲黄河穿行在中华大地上,还真像一条蜿蜒行进的巨龙,而龙的变化又是公认的“神龙见首不见尾”。与黄河神龙斗久了、混久了,我们民族的智慧也就开了,至于意志更顽强了那倒在其次。我们一开始是真的跟她斗,用的是蛮力,后来慢慢学聪明了,我们干脆抱在她身上,随她一起变化,这才发现省劲多了。于是,我们成了龙的传人——懂得变化应对之道。
《易经》就是讲变化应对之道的,由宇宙万象而人生道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不夸张地讲,它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所有文献都这么记载——“易”是群经之首。为什么说《易经》是群经之首呢?因为,不管是五经或者六经都会把《易经》摆在最前面,所以叫群经之首。实际上,这句话讲得太客气了,《易经》应该是群经之“始”。也就是说,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之前的那个“一”,所以叫作群经之始。
那么,它又是如何完成的呢?要说咱们中国的东西,差不多都是集体创作,然后找个大家都认同的代表,冠上他的名号,包括中国思想,很难说是哪一个私人把它整个完成的。按照通常的说法,就是《汉书·艺文志》上那两句话——“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也就是说,人有三位圣人,其中一个是伏羲,然后周文王跟周公他们父子一家人算作一个,这也很符合中国人的道理,然后是孔子。伏羲是什么时候?上古。周文王呢?中古。那孔子就是近古,或者叫下古。一部书能流传那么久远,而且经过多位圣人之手几番着力研磨,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人家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
有人说,那是用来算卦的书啊,也对。也确实因为很多人认为《易经》是算卦的书,才使它躲过了“焚书坑儒”那一劫。当然,你可以拿它来卜卦,它也确实能卜卦,然而,那只是它的小用。因为当时民智未开,圣人不得以以神道设教,反正效果好就好了呗,大家遵照执行。
《易经》给予我们的是智慧,是思路,而不是知识。知识过个十几二十年很多都没用了,它的更新换代太快,你拿着几十年前教你怎么修电视的书,对着今天的液晶电视恐怕还真不知道怎么下手呢。而智慧,就不会这样。智慧,它可以遗传,而且还不会过时。
中国思想源自伏羲,伏羲氏所创的八卦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中华文化就是在《易经》的影响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思维其实也源于《易经》。同一个世界,每个民族又有不同的花样,而这花样又为全民的大多数所认同和接受,这就是文化。而文化的不同,说到底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的民族文化,所以,说我们是“易经”或者“太极”的民族绝不过分,这当然也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意思在内。不要总是以为中国人的言行乱七八糟、模棱两可,如果我们用《易经》的道理来考察的话,你会发现,中国人的所作所为非常有道理。
《易经》的主要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不像西方那样还要另外找个神,来做人的主宰,作天与人之间的中介。《易经》里有一句话,叫作“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它的意思是说,我们人要自己去了解天理,顺应自然,就会得到吉祥,也就不会有不利的后果。这说明:我们所重在人,在自己,也就是以人为本。
《易经》其实就是要把自然规律转移到人事方面来。中国的伦理从哪里来?就是从自然来。那这么有秩序的自然又是谁在管?如果伏羲当年说是神在管,那我们就产生宗教了。可是,他没有!这一点我们真得好好感谢他。他说:这是阴阳的互动,是自然孕育,是两股不同的力量在交互作用,很自然就产生了万物,并且周流不止,并没有别的什么特殊主宰。
你看,我们中国人跟老天格外地亲近,老天就是自然,我们用“老天爷”或“天老爷”来称呼他,既无比尊重又饱含深情,当然,还外加充分信任。老天很公正(平等对待叫公正),没有任何私心,他不会保佑任何人,绝不会因为你多拜他就保佑你,那样跟贿赂有什么两样?还算什么老天?老天只会帮助应该帮助的人。关键是看你怎么做,他就怎么样对待你,一切靠自己,你自己得努力!这才是自然规律。孔子是读懂了《易经》的,他的“尽人事,听天命”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该我做的,我做了,至于结果怎么样,不苛求,那不归咱管。
人和天能亲近到什么程度——天人合一。真正懂得中国文化,就知道,说天是包括地在里面的,天人合一就是天、地、人合一。怎么合一?在心里合一,也就是天理跟良心合一。做人做事都要凭良心,良心从哪儿来?从天理来,也就是从自然规律来。人存在的价值,说到底就是要有天理良心。“天良”是“天理良心”的缩略,如果一个人被骂“丧尽天良”,那是很严重的,基本等同于“不是人”或者“禽兽不如”。
在中国,“合”的思想那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仅是天人合。我们分析问题、看事情、做学问都在运用合的思想,不像西方那样分,分科也是他们想出来的。
《易经》还告诉我们阴阳变化之道——所有一切一切的变化,不外乎阴阳的变化,其他也就没什么了。世界上再怎么复杂的事情,易经上四个字就讲完了——错综复杂!还能怎么样吗?所有事情,看了七千年还看不懂吗?历史的积淀和厚重,它的好处就在这里,我们能够非常精准地提炼要点,很短的一句话,甚至三两个字就把事情总结得清清楚楚了。全世界不管什么学问,从过去到现在,以至于还没发生的将来,我们都可以用一句话把它全部说完,就叫作“一阴一阳之谓道”。
那我们现在要问:一阴一阳,到底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凡是回答“是一个东西”,或者“是两个东西”的人,那都没得到真传,还算不得标准的中国人。不是一就是二,那是西方人的二分法。“亦阴亦阳”“一而二,二而一”这才是标准中国人的答案,大概也只有中国人才看得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