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类管理
  • 品类管理
  • 品类管理
  • 品类管理
  • 品类管理
  • 品类管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品类管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3.9 4.9折 109.9 全新

库存1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布莱恩·哈里斯 [中]张智强

出版社中国财经

ISBN9787522326573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09.9元

货号31957784

上书时间2024-06-12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布莱恩·哈里斯品类管理,堪称现代零售管理思想目前伟大的创新,由哈里斯博士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哈里斯博士因此被称为“品类管理之父”。哈里斯博士是世界公认的零售管理方法领域很好的思想家和杰出领袖。他在两个方面推动了零售行业的现代化,包括1985年首推的货架空间管理系统和1989年提出的品类管理。他曾经辅导过世界几十个国家的数百家零售企业走上品类管理之路,并重新塑造了整个零售行业,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拥有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零售管理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南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和零售研究中心主任。张智强品类管理在国内最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先后在荷兰SHV集团旗下的万客隆、北京超市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SPAR International从事零售管理工作20余年。是哈里斯博士在中国的专享合作伙伴。从2016年至今,与哈里斯博士共同开办“元旨品类管理讲习班”,辅导国内零售企业施行品类管理。先后有800余家国内零售企业的高管团队参加过相关学习,50余家企业(天虹、黄商、京客隆等)接受过咨询辅导,这些企业取得了销售和利润的大幅提升。本科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荷兰商学院MBA,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供应链管理”项目进修。

目录
自序 回归零售经营的本质
布莱恩·哈里斯博士
品类管理创始人

引言 品类管理,零售经营一切努力的起点

第一部分 品类管理的原理
第1章 零售经营体系与技术的发展
消费者的变化
行业内部的竞争
信息技术的发展
供应商的影响
零售的经营体系的构成

第2章 “以顾客为中心”,让门店成为顾客之选
门店过剩引发危机
消费品营销方法成主流
把握顾客选择门店的决策因素

第3章 品类管理三原则,零售经营的核心基础
原则一,以品类为单位,连接商品和顾客
原则二,准确划分品类角色,指引竞争胜利
原则三:合理投入经营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品类管理指导经营体系的重构
随实践不断进化的品类管理理论

第二部分 品类管理六要素
第4章 核心要素一 经营战略,
为零售企业铸就竞争优势
什么是企业的经营战略
经营战略的分析、制定与表述
零售企业的经营战略
品类管理从经营战略开始
决定品类管理方向的三大战略要点

第5章 核心要素二 业务流程八步骤,驱动品类经营计划实施
步骤一:品类界定,从顾客的视角看商品
步骤二:品类角色,明确品类的战略意图
步骤三:品类评估,全方位选择改进空间
步骤四:品类指标,标注目标,管控过程
步骤五:品类策略,为品类角色注入活力
步骤六:品类战术,卖对商品的行动方案
步骤七:计划实施,在门店推行与落实
步骤八:品类回顾,监测、修正、止于至善

第6章 四大保障要素,打造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
保障要素一:绩效指标,为企业注入活力
保障要素二:团队能力,提高集体的技能
保障要素三:信息技术,提升决策与沟通的效率
保障要素四:协作关系,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第三部分 品类管理创造的新机会
第7章 供应商的角色
供应商对品类管理的价值
管理供应商
品类管理对供应商的影响
零售企业与供应商携手推行品类管理
品类愿景与品类领导力

第8章 零售营销的新境界
从4P到六要素,让顾客反复回到店里来
通过品类强化零售品牌的价值内涵
造就王者的新路径

第9章 全渠道的无界空间
实体门店永远不会衰落
让门店绽放,创造零售品牌价值
选择高度匹配的业态
创造零售门店的品牌价值
打造充满活力的自有品牌
驾驭信息技术,拓展全渠道的无界空间
全渠道零售,未来的方向
追随顾客,开创未来

附录
致谢

内容摘要
当前,中国零售行业正处在历史性的转折点上,中国零售市场已发展到了门店、渠道饱和的状态,市场无法养活现有的全部门店、渠道,一场关乎优胜劣汰的残酷洗礼已经开始。为了应对危机,零售经营者必须回答“如何让顾客到自己这里来”的问题。而品类管理就是门店饱和的情况下,影响顾客选择门店的方法,是当下中国零售市场亟需的科学方法,是零售经营所有努力的起点。
《品类管理》是“品类管理之父”哈里斯博士与“中国品类管理先锋”张智强领衔力作,也是国内可落地的品类管理实操之作。本书从品类管理的原理出发,首次权威阐述了品类管理的三原则、六要素、八步骤等,并对零售管理方法进行了重新思考与构建,首次提出全渠道零售的品类管理方法,兼具内容的科学性与创新性。不仅从国际视角出发,更是与张智强在中国零售从业30年实践经验相融合,更贴合中国零售企业的实际需求,能够真正帮助中国企业重构零售经营体系,让零售企业在选品、定价、陈列、促销上做到高效,从而开创零售经营的专业化时代。
无论你是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快消品、百货服装还是生鲜电商的经营者,本书都将帮助你掌握先进的品类管理方法,更好地留住顾客,在当下激烈的中国零售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如果你是零售企业上游的供应商,或者常与零售行业打交道,本书将为你提供深入了解零售行业的视角,强化与零售商的协作关系,与零售商达成进一步的双赢效果。

主编推荐
“品类管理之父”哈里斯博士与“中国品类管理先锋”张智强领衔力作,兼具权威性和独特性。哈里斯博士是品类管理方法的提出者,世界公认的零售管理方法领域很好的思想家和杰出领袖,而张智强是品类管理在国内最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哈里斯博士在中国的专享合伙人,国内知名零售商推崇的品类管理大师。国内首部可落地的品类管理实操之作,内容系统、案例丰富,堪称集大成之作。品类管理的前世今生、原理原则、战略定位、核心要素、业务流程、顾客与门店、零售与供应链……书中都娓娓道来,相信会对我国消费品零售业从业者以智慧、以启迪、以借鉴。不论多么优秀的零售企业,用这本书中所讲的三原则、六要素和八步骤做对照,都能找到巨大的改进空间,做得更好。学会品类管理,让零售企业在选品、定价、陈列、促销四要事上轻松、高效:控制产品个数,同时让顾客感到丰富;既让顾客有好的价格印象,又让企业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让顾客找到想要的,让企业卖出想卖的;不是为了多卖,而是为了让顾客不断回到店里来。20位零售领域企业家、专家、学者联袂推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创始会长郭戈平,克罗格前副总裁戴维·钱乔,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侯毅,永旺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羽生有希,杭州米雅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德宏等推荐。

精彩内容
第1章零售经营体系与技术的发展零售经营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门店吸引顾客的方式;二是传递供应商产品的方法。前者集中表现为门店业态的变化及其对顾客吸引力的增强,衡量的标准是效果;后者发生在从供应商到零售门店再到顾客付款购买的全过程,衡量的标准是效率。
推动零售经营进步的核心力量,是消费者的变化、行业内部的竞争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零售的发展历程,就是这三种力量发挥作用的结果。消费品供应商一直都是零售经营实践的参与者和经营方式的影响者,零售商与其既是享有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又是分割共同利益的竞争对手。零售的经营体系和零售经营的专业技术,是在充满活力的竞争市场中逐渐形成并不断进化的。
消费者的变化消费者生活方式和购物行为的变化,是推动零售经营进步的第一种主要力量。
优秀的零售企业往往会在消费者生活方式和购物行为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坚持不懈地寻找更好地满足其需求的方式来自我进步和发展。
在电子商务和全渠道零售广泛出现之前,“现代零售”主要指汇聚多种商品在一个门店,采取开架售货、集中收款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零售形式,包括便利店、大卖场等多种不同业态,常常被笼统地称为“超级市场”,简称“超市”。超市经营的突出特征是一个企业的多家门店共用一个品牌,即连锁经营。
今天人们说的“现代零售”,包括从线下门店发展起来的实体零售企业和从线上业务发展起来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实体零售企业越来越多地开展线上业务,而大型电子商务企业也在不断渗透、尝试线下业务,通过股权收购、参股实体零售企业或自建门店等方式开展业务,更有从一开始就使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并行的新型零售企业。这种全渠道零售是未来零售行业的重要趋势。
丘吉尔曾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了解现代零售的发展历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零售经营的专业话题。
超市的前身超级市场是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元素,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于100多年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的。
20世纪初,美国社会尚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急剧变化过程中,人们因为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聚集到大型工厂周边,在新兴的城市里安家。那时,消费者购买食品和家庭日用品的方式跟今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咖啡、茶、糖、面粉、黄油、蔬菜、水果等,要去食品店(grocerystore)购买;肥皂、刷子、垫布、餐具、小型家用五金工具等,要去日杂店(generalmerchandisestore)购买;人们也可以去生鲜市集(wetmarket),那里聚集了多个卖蔬菜、水果、零食和鲜花等的货摊和小店,这些货摊和小店的商品比一般食品店的更丰富、更新鲜。城市里的各个居民区还分布着一些由专业师傅亲自经营的面包店(bakeryshop)和鲜肉店(butcheryshop)。这些店的面积不大,十几平方米的空间就足以维持一个不错的生意。此外,每天早晨有送奶人(milkman)挨家挨户地送新鲜牛奶,是那个年代的美国人特有的记忆。穿着制服、骑着自行车的送奶人,是清晨的居民区最常见的形象之一,受到为一家人准备早餐的主妇以及儿童们的喜爱。
彼此独立、间隔分布的食品店和日杂店,一般都是由老板亲自打理,生意好的也许会雇一两个帮手或学徒。顾客买东西的时候,通常会带着一个购物清单,隔着柜台告诉店员,店员按照清单把东西找齐并拿到柜台上,算出总金额;双方确认后登记到账簿上,顾客就可以拿着东西离开了。
这种基于社区的交易行为,规模都不大,交易双方通常是熟人,赊账是通行的方式。店主对供应商赊账,熟悉的主顾对店主赊账。每月都有固定的结账日,在结账日的前几天,店主先让顾客把欠款结清,然后结清对供应商的欠款。
一个社区里,同样类型的小店有时不止一家,但卖的东西大致相同,约有两三百种,通常都是由供应商主动送来;商品的销售价格也相差无几,由供应商统一给出。店与店之间的区别,仅在于位置和店主的待客方式。位置更好、老板热情健谈的店通常生意就会略好一些。对这种小店,美国人还有一个沿用至今的通俗叫法—“老爸老妈店”(mom-and-popstore),类似中国人常说的“夫妻店”。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