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智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3.21
4.0折
¥
58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陈楫宝//符策慧|责编:李文峰
出版社青岛
ISBN9787573615961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1901804
上书时间2024-06-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失手印度
第二章 中国制造
第三章 智造起航
第四章 国际征途
内容摘要
本书从“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起伏坎坷,阐述中国工业从“制造”走向“智造”新时代的征程。
作品紧密结合当下国际局势和我国制造业亟需攻克的科技领域和创新性行业,以80后中坚力量,90后新生代视角人物切入,讲述机械小镇成长起来的有志青年,在美国、印度、日本、德国等诸多科技强国使命召唤之下,意志坚定,屡败屡战,不断探索科技创新之路的故事。
精彩内容
那些奔赴在突破“卡脖子”征途中的年轻人“卡脖子”一词的盛行,肇始于美国对中兴集团的制裁,其对华为的封锁则把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推向史无前例的高度,无论是在政府语言体系还是民间的讨论中,突破“卡脖子”、推行自主原创研发和智能制造、工业当自强,成为国人的共识,从而掀开中国智能制造新时代发展的序幕。
芯片、操作系统、高端数控工业母机、工业软件……这些近年来被业界频繁提起的“卡脖子”技术,美国在一道一道地封锁。美国通过这些技术,像操控提线木偶一样将他国的工业“操之在手”,钝刀子割肉,“杀
人”诛心,刀法稳、准、狠。谁说科技无国界?谁说技
术无主权?当我们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候,当初开
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第二次乃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却对我们人为地竖起技术主权的国界。面对这些蛮横的封锁,我们能否突围?如何突围?多久突围?
谁能突围?有人说我们的军工产品这么牛,都能“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为何突破不了这些所谓“卡脖子”技术?我们相信,提出这些问题的肯定是非工业和科技领域的广大民众(当然作者也是其中一员),业界反而是一片沉默。
正是这些看似简单但难以回答的问题,业界难以言
喻的痛楚,勾起了我们浓厚的兴趣。三年前,上市公司中文在线的赵建华女士找过来,聊起这个话题,表达了类似的兴趣,我们一拍即合,共同探秘,一起以小说的形式创作一部工业题材的作品。
工业机器人成为我们聚焦的领域。一方面,作为曾经的投资人,我们投资过上海嘉定区的一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对工业机器有过了解;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在某种程度上,其机械臂的材料、伺服电机的数字化、控制器的智能化和减速
器的“柔性技术”与“硬骨头”,代表着工业制造的水准,同时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载体,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执行机构。
三年来,我们到各处进行走访,对象包括中外著名大企业、中小微企业,从制造到“智造”。没错,“中国造”不乏明星,如实现了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开启火星探测的“天问一号”、完成万米海试的“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的“奋斗者”号、拿到适航证的C919大飞机……这些“中国造”,激发出我们强大的民族自豪感。但是,我们发现了更多的“灰度创新”和“底层突围”,它们隐匿于民间,发迹于市场,竞争于国际,我们“视而不见”却离不开它们,比如一只打火机的恒流阀、一支签字笔的笔尖钢……这些局部创新崛起于细分领域,成就了众多行业的“小巨人”。它们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些来自市场的创新力量,颇有“风起于青之末”和“浪成于微澜之间”之势。
我们惊喜地发现,年轻人成为创新大军的新锐力量。如果说上一代工业人,如小说中的许廷宝、汪自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