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学观止(插图第6版·全两册)
  • 性学观止(插图第6版·全两册)
  • 性学观止(插图第6版·全两册)
  • 性学观止(插图第6版·全两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性学观止(插图第6版·全两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9.85 6.7折 180 全新

库存1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著者:[美] 贺兰特·凯查杜里安(Herant A. Katchadourian) 译者:胡颖翀 史如松 陈海敏

出版社科技文献

ISBN9787518951260

出版时间2019-03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180元

货号31878905

上书时间2024-06-12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贺兰特·凯查杜里安(HerantA.Katchadourian),世界知名的性教育权威,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荣休教授,美国高校性教育的先行者,曾长期担任斯坦福大学副教务长和本科生院院长。
凯查杜里安出生于土耳其一个亚美尼亚人家庭,在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接受了精神病学专业训练。作为一位杰出的性教育工作者,凯氏曾以其对大学性教育的卓越贡献而荣获斯坦福大学Dinkelspiel奖和Lyman奖,并六次被该校毕业生推选为杰出教授和毕业典礼发言代表。作为一位学者和作家,凯氏著有《人类性学:理智与荒谬》《青春期生物学》《五十:合理看待中年》等多部畅销作品。他是所有医学界荣誉团体的成员,1998-2003年间,担任弗洛拉家族基金会(FloraFamilyFoundation)首任主席。

目录
简目
中文第 6 版序 传播性学的“圣火” / 郎景和 
中文第 6 版序 为什么我们永远都会谈论性 / 江晓原 
中文第 4 版序 为性学正名 / 郎景和 
中文第 4 版 序言 / 贺兰特·凯查杜里安 
英文第 4 版序 美国第一部成功的性学教科书 / 大卫·韩伯哥 
英文第 4 版 前言 / 贺兰特·凯查杜里安 
前言
专题目录
第 1 章 性学导论 
第一部分 性结构与功能 
第 2 章 性解剖 
第 3 章 性生理 
第 4 章 性激素 
第 5 章 性器官疾病 
第二部分 性与生殖 
第 6 章 怀孕与分娩 
第 7 章 避孕与流产 
第三部分 性发育 
第 8 章 童年期的性发育 
第 9 章 青春期与成年期的性 
第 10 章 性别与性 
第四部分 性经历的多样性 
第 11 章 自身性行为 
第 12 章 性游戏与性交 
第 13 章 同性爱与双性爱 
第 14 章 性欲倒错 
第 15 章 性功能障碍与治疗 
第五部分 性与人际关系 
第 16 章 性亲密和爱 
第 17 章 婚姻与另类婚姻 
第 18 章 性利用 
第 19 章 性侵犯 
第六部分 性与社会 
第 20 章 历史上的性 
第 21 章 文化中的性 
第 22 章 东方文化中的性 
第 23 章 性与法律 
第 24 章 性与道德 
延伸阅读 
重要词汇 
出版后记

内容摘要
1968年,凯查杜里安教授在斯坦福大学开设了美国高校首批人类性学课程中的一门。本书便是从其课堂讲义脱胎而来,已作为美国第一部成功的性学教材而被奉为经典,被译成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汉语等多种语言,风行全球。
  这部性学大全观察视野开阔、阐述纵深,将性视为生物本能、生理驱动、精神意志、道德观念、法律习俗等元素多元辐射的焦点,并加以科学地探索,更倡导一种正视、理解、不滥用、不利用的性态度。在本书最令人称道的第六部分,作者以近二十万字的篇章,综合运用考古学、人类学跨文化比较手法,探讨性与文化、历史、道德、法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揭示性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哲学美学意蕴(其中包括作者为本次中译本独家贡献的一章从未公开发表过的《东方文化中的性》),其用力之深、手法之新、涵盖范围之广,可谓观止。
  这是一部公认的性学经典读本,被认为无论在清晰程度、说服力和材料的翔实可靠诸方面,均没有同类书可与之相媲美。

精彩内容
正文赏读关心和情感
性的亲密关系能使爱的水平多样化,各种方式的亲密关系需要你关心他人和被别人关心。即使互相讨厌对方但仍被迫在一起的两个人,可以说是强迫形成的亲密关系的人质。
关心他人不是一件抽象的事情。 它不能被简单地用嘴说——它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的。 一个关键的指示是你是否高兴有另一个人的陪伴,并且希望他/她能跟你共度时光。 你们不需要一起生活,更不必日日夜夜不分离。 每个人都需要私人的空间和时间,不管你对另一个人是如何的喜爱。 维持个人认同的感觉(做真正的你,而不是只做某人的配偶、爱人或朋友)不是对抗亲密关系,而是支持它(Laurence,1982)。 亲密的感觉能在你们被迫分开时,长距离和长时间地维持,但它也可能会因为在一起的机会低于一个必要的限度而减弱。
分享分享的经历是在一起相处的必然结果。 简单地只是在一起并不总是能产生共享的经历。有一种状态叫做貌合神离(paralledsolitude)——你的身体同某人在一起而思想却已经飘到了九霄云外。 此外,并不是所有能够共享的经历都有助于亲密关系。 互相喜欢的一对人乐于进行世俗的甚至是令人厌烦的家务杂事,像是洗衣服或是修剪草坪。 一起做饭和照顾小孩尤其有益。
但是,一对夫妻仍然需要分享智力和艺术方面的兴趣、体力活动和运动、社会和政治成就,特别是如果打算将亲密关系维持到最后并发展成为一生的伙伴关系的话。
如果是和我们亲密和关心的人在一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变得更令人愉快(在一起的人不需要同等的优秀——只要两人情愿程度相同即可)。相反,一次我们喜欢的经历会使和我们一起经历的人看起来更可爱(Hatfield,1982)。甚至是随意的相遇,我们也会发现,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相遇的人要比在一个令人不舒服的环境中相遇的人更具吸引力(Griffitt,1970)。一个好天气,一场吸引人的演讲或演出,一场紧张刺激的音乐剧,一顿美味无比的晚餐,一场振奋精神的体验,或者即使更平和的经历,都能产生令人满意的心潮涌动,并会冲击你的同伴。
分享的意愿不能仅局限于身处顺境时。 亲密需要我们在困难、病痛和忧愁的时候相互依靠。“无论是好是坏”这句传统婚姻誓约里的誓言在某种程度上对所有亲密关系都适用。 至少你需要移情(empathy)——理解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你不需要一定要同意他/她的想法,当然你能同意是最好的。
诚实和信任在一个理想的关系中,两个人会向对方完全坦白,并且能绝对信任对方。实际上,几乎没有一对伴侣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而且是否每个人都应该去尝试也是值得怀疑的。
当需要完全的自我表露时,诚实就成了一个问题。自我表露意味着要将你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暴露出来。那些地方有时候即使你自己也不会轻易去触碰。这样的完全自我表露可能会妨碍基本的个人隐私。 真相使我们放松,但也可能是毁灭性的。 你可能会有短暂的与你同伴无关的想法或情绪——你最好自己保留这些,就像过去的经历,对外宣扬对谁都没有好处。
把你所有的感受都告诉别人——你每一个生气的瞬间,对别人的每一次非难———会造成无穷尽的和不必要的烦恼,毫无保留地什么都说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保留某些你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成熟的标志。
除了过多的和不必要的自我表露是不好的之外,诚实是维持亲密的必要条件。在正确的时候,机智地表达你的(甚至是不愉快的)想法会使你俩更亲近。信任来自对双方诚实所抱有的信心。欺骗和说谎会破坏这种信心。信任也意味着能够向对方表露你不甚得意的事情。 它的基础在于你对伴侣的信心,他/她可能会否决你部分行为和态度,但是不会否决你这个人。人们常常将信任与性忠贞联系起来进行考验——不管是否拿出来讨论,每一对配偶都有一个关于是否和其他人进行性行为的协议,我们将在第17章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承诺承诺,从广义上来讲,意味着将你自己置身于对对方的关心中。这是说“我是你的”和“我们属于对方”的一种方式。然而,承诺程度不一,与一些浪漫的想象不同的是,对另一个人的归属感必须要有同样的需求来协调,以保持你自己的个性。承诺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广义的或狭义的,但是最终它都会使誓言遵守某一设定的协议和责任。对一段亲密关系或伴侣的承诺是向它保证你自己,是就可预测性、稳定性及持久性所作的一种深度承诺承诺关系中的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关心、爱、分享、信任及交流——共同交织成一种基本和谐的感觉,即情感的交融(communion)(Merton,1979)。亲密关系与承诺最常见的结合形式是结婚(第17章)。 性承诺的其他形式则是私下交涉的,包括同居或是生活在一起。
在过去,婚姻的承诺是期待一辈子在一起的。 那个模型在现在更像是坚持一个理想而不是现实经历。 即使在相当快乐的关系下生活在一起多年的夫妻也可能会分开,或寻找其他更能满足他们改变了的需求的伴侣。 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原则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重视,这些原则与不再能满足一方或双方需求的关系的承诺相冲突。 现代的态度容易倾向于把承诺视为暂时的形式——在它没有意义的时候就没必要再坚持。 性别角色及家庭价值的改变也同样改变了承诺的定义(第17章)。
亲密和承诺中的问题性亲密并不简单,但是它对某些人来说似乎特别困难。他们永远也无法与某人变得亲密,或者他们维持不了长期的亲密关系。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发现和把握住一个可以结婚的配偶或维持一段相对长期的关系。 婚姻是复杂的,除了亲密之外还包括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是否会在离婚时被打破,不应被看作是对亲密能力的一个公平的测试。 一个更好的办法是“孤独”(loneliness),它不同于“单独”(alone)或只有很少的亲密朋友和家庭维系。“归属需要”(affiliativeneed)(或者说对人类同伴和相互影响的渴望)在不同的人之间变化很大。一些人不能忍受独自生活,一些人则不能忍受陪伴。美国是一个群居的社会,他们的价值观开放而不拘礼节。希望一个人独处经常被认为是对社会不适应或坏脾气的符号。 因此,想长期单身的要求常常是被否定的(Merton,1979)。实际生活淹没了你想要的生活。单身生活有很多满足之处,选择了这条路的人不用承受亲密关系失败的痛苦,他们能自由选择并且快乐地生活。
孤独是不同的,它是感情上的剥夺和空虚。不是只有单身的人才孤独,已经结婚的人也会孤独。 表面上他/她拥有一段亲密关系,但是实际上已断绝了很多有意义的联系;他们往往在情感上是饥饿的,对生活也感到厌倦。 孤独在人在某些特定时期是常见的——在青春期是因为心理原因,在上了年纪的穷人中则往往是因为经济原因。 疏远家人或有严重的障碍在这些人中是最常见的。
人格因素性亲密问题一般而言不能轻易地与亲密关系分开而论。性亲密预示了亲近别人的能力,尽管光有它本身是不够的。许许多多经济的、社会的和健康的原因可能会使人孤立,尽管一些人有足够的机智能克服这些障碍。相似地,各种心理因素干扰了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害羞的人由于太内向以致不能与他人接触;过分的侵略性会吓走人们;太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也会使周围的人离他而去。简而言之,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特征都妨碍了亲密关系。 这种行为反过来也可用未成熟的自我防御机制、恶劣的社会学习模式和其他理论来解释。
精神治疗师们长期坚持认为一个人成年后的爱与亲密关系模式,反映了其童年期与父母的关系。为什么一个生活井然有序的成功人士,在恋爱关系中却表现得如此不成熟(易受伤害,善嫉,焦虑,对他人苛求)?在其成年生活环境中去寻找原因的同时,也必须回溯至其童年时代。 经验主义的研究为这些临床观察提供了某些佐证。 成年时的浪漫之爱,会在人生的不同时间点与婴儿期的父母之爱融合为同一种反应(Coleman,1985)。
例如,安斯沃思(Ainsworth)等人曾在1978年将婴儿根据头一两年与父母(尤其是母亲)联系的形式来分类。 感到安心的婴儿,有赖于他们的母亲总在身边,并且随时对他们有所回应。 没有安全感的婴儿则要么变得焦虑和黏人,要么孤僻。大约2/3的婴儿是安心的,其余的被同等的分成焦虑的和孤僻的。另一位研究者谢弗(Shaver)1985年发现,在成年人组(15~82岁)的浪漫关系中也显现出大致相同的比例:过半的人有一个安稳风格的浪漫爱情;他们在关系中快乐而安定。其余的人则是焦虑的———缠住他们的爱人,强烈嫉妒,在感情的高潮和低者干脆退缩,回避所有浪漫的联系。 这些成人的关系模式似乎与童年的经历相匹配。 例如,焦虑的爱人说他们童年时母亲在情感上霸道而父亲则相当疏远,父母本身的婚姻就是不幸福的。 不过这些联系并不是客观证据,焦虑的成人可能会在头脑中虚构一个焦虑的童年。
辛迪(Hindy)1985年通过对那些经过以往调查已经确知其早期家庭历史的男女的,排除了这些障碍。 辛迪模仿了英国心理分析学家约翰·波尔比(JohnBowlby)著名的对婴儿起作用的“焦虑依附”(anxiousattachment)的观念(1969,1973)。在恋爱关系中表现出这种行为的成人,当一段关系结束时会感到极其的沮丧,当这个关系受到威胁时会非常嫉妒。他们非常黏他们的伴侣,总是试着强要爱的标记,得到的爱和关注似乎永远不够。在童年时缺少一个稳定的爱和情感的感觉,在他们成年后的关系里总是带着焦虑和疑惑,结果导致这种成人关系不成熟,也无法使他们满足。 但也有一些有相似童年背景的人甚至在关系受到威胁甚至破裂的时候仍可以保持冷静和超然,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选择这种模式。
最后,有些人虽然对达到亲密没有明显困难,也愿意作出承诺,但是他们不能打破性的障碍。一个害羞的单身汉会开始跟一个女人约会。在他没有性提议而这个女人采取主动时,他却没有响应,反而停止与她约会。这些角色可能是可逆转的。这种现象可能是出于对性亲密、性或两者的害怕。 对亲密的恐惧我们先前讨论过了。对性的恐惧可能基于对性表现的焦虑,对被拒绝的害怕,或是令人麻痹的内疚。性高潮使人的控制力降低,这使某些人感到害怕。 简而言之,许多心理原因造成性功能障碍(第15章),即使这个人不是真正的功能障碍。
在亲密关系中平等互让的能力最终归结为精神上的慷慨和把握你自己身心的能力。 出于某些原因,一些人更容易自发地给予。 这样做的人总是会有所回报。然而,如果你不留心自己的行为,那么这种给予的能力也是会变的。处于健康的亲密关系中的人能快乐地说“是的”,但他们也同样可以在不拒绝伴侣的前提下坚定地说“不”或“现在不行”。
相似的原因也适用于当人们寻找亲密关系却不能或不愿意作出承诺时。一些人承认存在这种困难,但是另一些人声称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为什么他们不能在建立亲密关系的同时保持自由? 没有承诺,亲密不能长期生存,它甚至无法开始。不是每个人都会允诺付出相同程度的专一性(exclusivity)和持久性(perma-nence)。专一性包括感情因素(“我爱的只有你”或“你比什么都重要”)、性关系(“你是我唯一的爱人”或“最重要的人”)和制度性因素(“我会和你结婚”或“和你一起生活”),持久性则从一个协议到一段时期(就像在大学里),到可以预见的未来,到生命的尽头,不一而足。 不能提供足够的专一性和持久性的人即还没准备好建立性亲密关系。 要求太多的人有他们自身的问题(专题16-1)。
通常情况下夫妻双方各自需要一个不同的承诺。这可能有许多充分的原因。一个原因是还没准备好安定下来,一方可能还不能确定对方就是那个真命天子,或者只是还没准备好接受别人的感情或是其他原因。 同时,这个人也不想放弃这个关系。 他/她大体上能作出承诺,但不是在这种情形下。
很多人反复遇到这个问题。障碍未必总是一样的,但是总有些事情会阻止他们。 随着时间流逝,借口开始失去信用。迟早他们都会耗尽时间。 这种拖延的根本原因是不切实际的期待,对个人价值感觉的膨胀,精神上寻找一个幼稚的希望,一种寻找“完美”的强迫症,和一系列其他心理因素(当然我们假设有那么优秀和乐意的候选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