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0
6.1折
¥
49
全新
仅1件
作者叶飞
出版社人民
ISBN9787010129945
出版时间2014-0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2811611
上书时间2024-06-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当代公民教育的公共性困境
第一节 公民教育的价值困境:公共价值的“遮蔽”
一、公民教育的公共德性与个体善性的混淆
二、公民教育的“应然规范”与“实然规范”的分裂
三、公民教育的权利导向与责任导向的失衡
四、公民教育的公共价值与公共生活的背离
第二节 公民教育的组织困境:基于公共性匮乏的分析
一、学校组织的权力运作:“权力”对“权利”的压制
二、学校组织的管理逻辑:“控制”对“治理”的取代
三、学校组织的“工厂”隐喻:私益性与公益性的失衡
四、学校组织成为公民生活的障碍
第三节 公民教育的教学困境:公民认知与实践的疏离
一、公民认知与公民实践的疏离
二、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疏离
第四节 公民教育的个体化困境:竞争性个人主义与“孤独”的公民
一、现代学校与竞争性个人主义
二、“孤独的公民”与公共冷漠
三、学校生活空间:公共关怀的“隐退”
第五节 公民教育的教师观念困境:教师职业“公共使命”的式微
一、教师职业的“私事化”对“公共性”的贬斥
二、教师职业的“技术理性”对“公共理性”的压抑
三、教师职业的“阐述者”角色对“批判者”角色的取代
第二章 公民教育的公共性建构:基于公共交往的分析
第一节 “公共交往”的学术渊源与理论内涵
一、“公共交往”的学术渊源
二、“公共交往”的理论内涵
三、“公共交往”作为公民教育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公共交往的四维功能及其公民教育意蕴
一、公共交往的“对话一理解”功能与公民教育的理解性
二、公共交往的“理性一行动”功能与公民教育的行动性
三、公共交往的“客我一主我”功能与公民教育的转化性
四、公共交往的“反思一批判”功能与公民教育的批判性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中的“公共交往”与公民品质的培育
一、学校“公共交往”的类型分析
二、学校公共交往的“四维”建构
三、通过公共交往促进公民品质的培育
第四节 学校交往生活的公共性建构:基于公共领域理论的分析
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二、学校交往空间作为“准公共领域”
三、学校交往生活的公共性建构
第三章 公共交往与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变革
第一节 学校组织的“治理”构想
一、“治理”的理论内涵
二、学校组织的“治理”理念
三、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的交互关系
四、“治理”视域下的公民教育建构
第二节 学校组织的管理逻辑:从“控制”走向“治理”
一、学校组织的治理逻辑:对控制逻辑的反抗
二、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关系:基于治理的分析
三、走向治理的学校组织:公民交往生活的建构
第三节 学校组织的权力分享:从“独占性权力”走向“共享型权力”
一、学校组织的“独占性”权力结构与公民教育的困境
二、“治理”的愿景:多元互动的权力共享观
三、向学生“赋权”:学校组织权力共享的实践策略
第四章 公共交往与师生关系的公共性建构
第一节 师生交往的公共性建构:从“扭曲交往”走向“协商交往”
一、扭曲的师生交往与学校生活的“去公共性”
二、师生交往的协商民主性:公民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师生的协商交往:理性规则的分析
四、师生交往:从“扭曲交往”走向“协商交往”
第二节 作为“转化性知识分子”:教师在公民教育中的角色担当
一、教师作为有限度的“转化性知识分子”
二、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在公民教育中的角色担当
三、教师通过“转化性”重建学校生活空间的公共性
第三节 师生交往的对话性建构:超越“技术理性”旨趣
一、师生交往的“技术理性”旨趣
二、师生交往的对话性实践:超越“技术理性”旨趣
三、走向对话性实践:师生交往关系的三维建构
第五章 公共交往与公民共同体的培育
第一节 学校交往生活的公共性与公民共同体的构建
一、整体主义和产业主义的教育路径:“虚幻的”共同体意识
二、公民共同体:公共价值的沟通与共享
三、公民共同体:重建自我、他者与学校生活
第二节 超越“孤独”的公民:构筑学校的公民共同体
一、构筑课堂生活的共同体实践
二、构筑民主的学校公共生活
三、构筑学校生活与社区生活的有效联结
第三节 对抗“公共冷漠”:参与式公民教育与共同体精神的培育
一、公共冷漠与公民不参与
二、参与式公民教育:内涵、意义与必要性
三、参与式公民教育与共同体精神的培育
第六章 公共交往与公民课程
第一节 公民课程作为一种交往实践活动
一、对公民课程内涵的两种不同理解
二、对公民课程的“学科知识模式”的反思
三、公民课程作为一种交往实践活动
四、公民课程:构筑公共性的交往生活实践
第二节 协商交往与协商课程
一、“协商课程”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协商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协商课程的实践建构
第三节 服务式交往与公民服务课程
一、“公民服务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二、“公民服务课程”的公民教育功能
三、基于“社区服务”理念的公民课程建构
第四节 社团交往与公民社团课程
一、公民社团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二、公民社团课程的公民教育功能
三、基于“社团交往”理念的公民课程建构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探究了当代公民教育的公共性困境,阐明了“公共交往”的学术渊源和理论内涵,并提出了以公共交往生
活为基础
来重建当代公民教育的理论观点。当代公民教育应重塑学校组织的民主交往秩序,肯定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公民身份,鼓励教师与学生成为学校生活的共同治理者,共同参与学校生活空间的交往、对话、协商和治理,从而建构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公民共同体,培育学校空间的公共领域属性,最终促进学生
公民品质的发展。
《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由叶飞所著。
主编推荐
叶飞所著的《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个思考公民教育的新视角。公民教育并不只是公民知识的教育,公民教育更是与学生交往生活紧密联结的教育,它无疑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课堂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的教育。或者也可以说,公民教育是一种如约翰·杜威以及陶行知先生所言的生活教育,它渗透于交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并且通过交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来实现着教育的目的。因此,本书所探讨的公民教育,正是这样一种以交往生活为根基的公民教育,它通过重新构筑学校生活空间中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生活关系,使学校空间成为一个真正体现出公共性与民主性的公共生活领域,从而在交往生活中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与使命。
精彩内容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