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文化/新版雅俗文化书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收藏文化/新版雅俗文化书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96 2.1折 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建文//刘礼|主编:过常宝

出版社中国经济

ISBN9787513600705

出版时间2011-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2002954

上书时间2024-06-1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过常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被评为北师大本科教学十佳教师。曾在韩国高丽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和台湾东吴大学任教。著有《楚辞与原始宗教》、《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先秦散文研究——上古文体及话语方式的生成》、《柳永》等多种学术著作。
过常宝在北师大讲解古典诗词,课堂场场爆满,校园粉丝无数,被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亲切地称为“宝宝”。

目录
序一  季羡林序(第一版“雅俗文化书系”序)
序二  新版“雅俗文化书系”序
前言  盛世说收藏
第一章  收藏的开端
  第一节  好古敏求在方寸,烟云过眼看收藏——收藏概说
  藏家与收藏动机/藏品与收藏价值/收藏行为
  第二节  朝廷广开献书路,谒者求遍东西浙——献书和献瑞
  书籍的征献/四方献瑞
  第三节  千年埋瘞无人问,一朝重现天下闻——藏品的发掘和辨识
  地下军阵——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风雨迷途——明定陵的发掘
    /沉睡千年的贵妇——马王堆汉墓的发掘/龙的祖先——红山文化的发现
第二章  收藏的历史
  第一节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世如风灯——古代帝王的收藏故事
  萧绎焚书/李世民与《兰亭序》/徽宗“三宝”:书画、道藏和“花石纲”/“第一顽主”乾隆皇帝的收藏
  第二节  一生当着几两屐,定心肯为微物起——古代文人的收藏故事
  苏轼的墨砚收藏/赵明诚夫妇与《金石录》/端方的收藏故事
  第三节  祭酒高才辨龙骨,学者藉以话殷商——甲骨卜辞的发现与研究
第三章  藏品的价值与保护
  第一节  壁上墨君不解语,见之尚可消百忧——藏品的艺术价值
  第二节  沧桑转瞬谁能识,但为春秋纪废兴——藏品的历史价值
  古代文物与社会生活描绘/青铜铭文与历史事件记叙/古代家具与起居饮食再现
  第三节  圣贤已死成灰土,弃杖犹得化邓林——藏品的学术研究价值
  第四节  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藏品的经济价值
  第五节  收藏终恐非吾物,宝剑银钩有时失——藏品的变迁、收纳和保护
  传国玉玺/斯坦因与敦煌/故宫文物南迁
第四章  收藏中的作伪
  第一节  近来好事工作伪,片瓦辄欲夸香姜——作伪的出现
  第二节  谁云攘攘皆为利,世间尚有米元章——作伪的动机
  慕古/牟利/造奇
  第三节  虎头摹写称一品,宵小变诈有几何——书画作伪的方法
  临摹仿制/偷梁换柱/改头换面/凭空伪造
  第四节  拟古作伪一时起,是非功过后人评——作伪的评价
  假未必不如真/破坏真迹令人痛心
第五章  收藏例说
  第一节  书藏福地辟嫏嬛,画积翰苑立鸿都——古籍和书画收藏
  古籍收藏/书画收藏
  第二节  三代钟鼎今为宝,二田圭璧古称奇——青铜器和玉器收藏
  青铜器收藏/玉器收藏
  第三节  巧剜明月染春水,妙削花梨退秋风——陶瓷和家具收藏
  陶瓷收藏/家具收藏
  第四节  体像乾坤能使鬼,面敷玲珑可传情——钱币和邮票收藏
  钱币收藏/邮票收藏

内容摘要
 世间所有美的东西,无论是自然生成的,还是人工制作的,都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珍宝。华夏民族的先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就出现了收藏行为。
随着人类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收藏的门类也越来越多,由此而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如今,收藏已经成为一门专业之学,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
《收藏文化》从收藏历史、藏品价值、作伪与辨伪等方面,对收藏文化做了全面的介绍,并对金石书画等具有代表性的收藏门类进行例说。在兼顾知识性与实用性的同时,以通俗、有趣的方式,将博大精深的收藏文化呈现在读者面前。《收藏文化》由过常宝主编。

精彩内容
 第一节 好古敏求在方寸,烟云过眼看收藏——收藏概说什么是收藏?收藏就是藏家在各种动机的促使下,把他认为有收藏价值的藏品进行收集、整理、保护和赏玩。
藏家与收藏动机所谓“藏家”,就是收藏藏品的主体。这个主体不仅指个人,还包括从事收藏的官方或非官方组织。作为个人的藏家我们都很熟悉,他们从数量上占了收藏主体的大部分;作为官方组织的收藏主体占的比重也不小,比如博物馆、图书馆、名人故居(有的名人故居属私人财产)等等;作为非官方组织的收藏主体也不可忽视,如书画、摄影协会等民间组织;甚至一
些宗教场所,如寺庙等供奉宗教圣物的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一
种收藏。
官方收藏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官方对书籍、金宝玉器、祭器、兵器等物品的收藏。这么推算起来,人类的收藏活动几乎与人类文明的产生一样早了。私人收藏出现的时间要晚一些,而且在早期收藏史中,与官方收藏相比规模上也显得单薄。早期的私人收藏在藏品种类上跟官方也差不多——主要是书籍、金宝玉器等比较贵重的东西。而且这些所谓的“私人”也多是达官贵人,这就使他们的收藏也带有半官方的性质。
现代意义上私人收藏的兴起与商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隋唐时期社会比较稳定,经济上比较繁荣,商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唐代长安城就专门设有“市”区,“市”就是专门进行商品买卖的市场。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书画和古玩买卖,这说明民间收藏已经出现,并有了一定的规模。
其实这种收藏风尚,跟统治者的雅好也有直接的关系,唐玄宗时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为宫廷收集书画和文物的商人。
私人收藏的真正兴起,还是在北宋的时候。北宋时商品
经济发展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唐朝,这一点在城市布局上就能看出来:唐代城市分为“坊”(居住区)和“市”,但两者是分开的,而且到了晚上还要“宵禁”,“坊”区要被关闭;宋朝就不这样了,不但“坊”“市”杂处,而且取消宵禁,市场中买卖书画文物的地方就更多了。
王国维在《宋代之金石学》中提到,宋代政和年间,皇宫大内藏有各种文物超过六千件;到了宣和之后,文物数量就突破万件了。他还说,当时皇家收藏文物的风气是受了民间影响的,在民间这种收藏之风更盛,虽然单人收藏不如清代丰富,但是收藏家的数量却超过了清代。不仅如此,宋代很多收藏家为了购得一件器物,甚至不惜花费千金。这时候的收藏家最著名的莫过于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的收藏事迹我们在后面还有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
到了清代,民间收藏进入成熟阶段,其标志就是专业的文物交易市场的出现。
那么,藏家们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动机来从事收藏的呢?无外乎如下几种——作为官方组织的藏家,他们进行收藏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文化负责的态度。他们收集藏品更多看重的是藏品的历史、文化、审美等方面的价值,以及这些价值在国家和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对子孙后代的意义。简单地说,官方的收藏是为了保护。
民间组织收藏和私人收藏的动机差不多,无外乎两种心态:好奇和自娱。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藏家面对一件藏品,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问题。他们为了解答心中的疑问,就不断地收集同类藏品。随着收藏活动的深入,他们对这类藏品
的了解也就越来越多,心中的疑问也就不断地被解答,同时新的疑问又会不断地产生。这种不断地产生疑问、解答疑问的过程会极大地满足藏家的求知欲。当然,这种求知欲的产生,来自于兴趣。藏家往往都是先对某类藏品发生兴趣,渐渐地才会想去了解它们。所
以在一般情况下,爱好收藏某一类藏品的人,往往也就是对这类藏品了解最多的行家。
再就是自娱心态。很多藏家收藏都是为了“玩”,把收藏当成一种娱乐。有的藏家收藏到一定程度后,会把自己费尽心血淘换来的宝贝捐献出去,然后从头做起;还有的人喜欢收藏核桃、铁球等小玩物,整天拿在手里把玩……这都是一种自娱心态,也是一种“风雅”。
当然,也不排除那些希望通过收藏来发财致富,或是通过收藏来显示自己高雅的功利心态。功利之心人人都有,收藏家也是人,不可避免地有点功利心,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单纯抱着功利的目的来收藏的话,严格地说都不能算是收藏。
现在,收藏事业逐渐步入现代化阶段,现代化也意味着市
场化、法制化、规范化和公共化,这就对藏家的品位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造假卖假藏假、不从事非法收藏,是对现代藏家最基本的要求。
现在,很多有影响力的大收藏家都意识到,收藏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行为,更是一种公共行为;收藏不仅仅是藏家的权利,更意味着他对公众、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很多藏家自发地形成组织,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促进收藏事业,乃至全民族、全人类的文化的发展。
P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