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社会学:理论与应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律社会学:理论与应用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7.39 6.4折 5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三秀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ISBN9787568074810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202501479

上书时间2024-06-1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要求和全面部署,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即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上述政策精神为新时代的法律社会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同时迫切需要创新法律社会学教学与研究,也为这一学科提出新的教学重点和研究议题。目前国内外已存在多种版本的法律社会学教材,各教材内容侧重点虽有不同,但总体上看,多侧重于基本理论的分析,对现实问题的回应性及应用性的重视尚且不足,尤其是在社会学知识融入与运用方面存在局限性。本教材试图进行新的写作与探索,突破既有教材的局限性,通过总体思路、内容结构体系及写作方法上的系列创新,实现法律社会学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全书共有九章:章为法律社会学基本理论,包括新时代背景与法律社会学创新,法律社会学概念的界定与再识,法律社会学发展演变与新趋势,法律社会学研究的新目标及其思路。第二章分析论述法律与民间习惯法的良性互动关系,包括法律概念及相关疑难问题解析,民间习惯法的现实价值及其局限性,国家法与民间习惯法的良性互动。第三章分析研究法律治理与政策治理的关系,包括政策的含义及相关概念,法律与政策的一般关系理论,法律治理与政策治理的互动融合及其实践路径。第四章探索法律转型与文化变迁的关系,包括文化的含义与我国文化现状,文化与法的一般关系理论,法律转型与文化变迁良性互动的实践路径。第五章探索法律创新与道德进步的关系,包括道德的含义及相关基本问题,法与道德关系的一般理论,法与道德的冲突及解决方式,以法律创新促进道德进步的实践路径。第六章分析论述法律创新与贫困治理的关系,包括贫困及其治理实践的演变,我国的贫困问题及其法治需求,我国反贫困立法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以法律创新促进贫困治理的路径选择。第七章研究探索法律创新与社会整合的关系,包括社会整合的含义及我国面临的社会整合问题,法律在社会整合作用中的特殊优势与路径选择。第八章分析研究法律创新与弱势群体权益维护的关系,我国弱势群体权益维护的含义与重要意义及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探求弱势群体权益的维护路径。第九章是对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系统构造的探索,包括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含义与重要意义,现实问题、根源及创新构造等内容。本书的写作出版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学术价值、文化功能和社会作用。为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积极的理论建议和具体的实践策略路径;丰富和创新法律社会学的基本思路与知识体系,有效拓展该学科的研究视野和问题领域,有效促进法律社会学的学科建设;能够为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及其他专业学习法律社会学提供一个创新性的系统理论和知识体系,使读者获得新思维启发,准确把握法律社会学前沿理论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能够为相关政府部门对法律社会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直接参考,提供有效解决应对思路,同时为相关立法制度的创新完善提供有益启发。总体看,本书的写作既合理吸收了现有教材的创新成果,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本书紧密结合现实法律社会学的理论与应用需求,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及前沿问题进行创新性系统阐述,以有效回应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及全面从严治党对法律社会学的创新与应用需求;同时将主编及参编者近年相关研究新成果系统融入本教材写作中,以实现教材内容体系与观点的系统性、前沿性和深入性。本书注重多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的交叉运用,特别注重实证分析与新理论视角的结合,不仅便于探索相关新问题并得出新研究结论,而且使内容逻辑结构更加完整和清晰,有效地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



 
 
 
 

商品简介

本书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法律社会学基本理论、发展演变及其新趋势,提出法律社会学新的研究目标、内容与思路方法。在具体内容上,阐述法律与民间法的良性互动、法律转型与文化变迁、法律治理与政策治理关系的基本理论及实践中的新问题,着力探索法律创新与道德进步、贫困治理、社会整合、权益维护的关系机理及实践建议,*后提出和研究我国法律有效运行的社会机制的系统构造思路。作为回应我国社会发展中现实问题的法律社会学,作者综合运用比较分析、跨学科交叉研究、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本书进行了理论视野和知识结构创新,进而形成了我国法律社会学理论与实践应用多方面的创新成果。本书总体思路独特,将全面依法治国中“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精神充分融入写作内容中,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现实需要,确定核心观点,服务于我国法治与社会发展对法律社会学的新需求。本书在充分吸收多学科新研究成果的同时,又自成逻辑体系,适合不同专业学科读者阅读参考。同时每章配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与重点推荐文献,以便读者更好地把握各章节内容。



作者简介
1980—1984年,郑州大学本科阶段学习;1989—1992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阶段学习;2007—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阶段学习;2000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任教。近年来曾在《社会保障研究》(北京)、《中国行政管理》、《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法商研究》、《中国社会保障》、《社会科学》(上海)、《社会主义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宁夏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等刊物全文转载或转摘,多篇获奖。参与或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

目录
第一章 法律社会学基本理论/001
第一节 新时代背景与法律社会学创新/002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概念界定的评述与再识/003
一、法律社会学概念界定的选介与分析/003
二、法律社会学概念界定的创新尝试/005
第三节 法律社会学的发展演变与趋势分析/006
一、国外法律社会学演变分析/006
二、国内法律社会学演变分析/009
三、我国法律社会学发展的趋势/011
第四节 法律社会学创新研究目标与方法/014
一、研究目标/014
二、研究方法/018

第二章 法律与民间习惯法的良性互动/023
第一节 法律与民间习惯法的概念及基本关系/024
一、法律的概念分析/024
二、法律的两种理论模式/025
三、民间习惯法的概念及其与国家法的关系/027
第二节 民间习惯法的现实价值及其局限性/028
一、民间习惯法的现实实践价值/028
二、民间习惯法的局限性/033
第三节 国家法与民间习惯法良性互动实现途径/034
一、立法中与民间习惯法良性互动/034
二、法律运用与民间习惯法良性互动/040

第三章 法律治理与政策治理/045
第一节 政策的含义及相关概念/046
一、政策的含义/046
二、社会政策的含义/057
三、社会政策、公共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共性与差异/060
四、政策、制度及法律关系/065
第二节 法律与政策的一般关系理论/067
一、法律与政策的一致性/068
二、法律与政策的差别性/069
三、法律与政策的关联性/070
第三节 法律治理与政策治理的互动融合及其实践路径/072
一、政策与法律的互动性/072
二、法律治理与政策治理互动融合的实践路径/075

第四章 法律转型与文化变迁/081
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与我国文化现状/082
一、文化的含义/082
二、文化方面财政资金投入现状/084
三、文化与社会治理的融合现状/084
四、文化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086
第二节 文化与法的一般关系理论/087
一、文化对法的影响/087
二、法对文化的影响/094
第三节 法律转型与文化变迁良性互动的实践路径/103
一、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法的贡献与冲突/103
二、践行法律转型与文化变迁良性互动的实践策略/111

第五章 法律创新与道德进步/115
第一节 道德的含义及相关基本问题/116
一、道德的含义/116
二、有关道德的几个基本问题/117
第二节 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一般理论/120
一、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认识分歧/120
二、法律与道德的联系/122
三、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26
第三节 法与道德的冲突及解决方式/128
一、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情形及其根源/128
二、法与道德冲突解决的基本措施/132
第四节 以法律创新促进道德进步的实践路径/136
一、在立法层面以法律创新提升道德作用/137
二、法律实践层面适当考虑道德因素/139
三、不断探索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展的新实践路径/141

第六章 法律创新与贫困治理/145
第一节 贫困概念及其治理实践的考察分析/146
一、贫困内涵的演变/146
二、贫困治理内涵的分析界定/149
三、贫困治理实践的演变/149
第二节 我国贫困治理对法治的需求分析/152
一、探索贫困治理对法治需求的必要性/152
二、法治在贫困治理中的特殊价值/154
第三节 我国贫困治理法治化发展的分析审视/156
一、我国贫困治理法治化发展成效/156
二、我国贫困治理法治化发展存在的缺失分析/157
第四节 我国贫困治理法治化路径的现实选择/164
一、以贫困法治理念创新为先导/164
二、确立合理的贫困治理法治化目标/174
三、实现贫困治理法治三重建构的有机统一/176

第七章 法律创新与社会整合/183
第一节 社会整合的内涵及我国面临的社会整合问题/184
一、社会整合的内涵与意义/184
二、我国当今面临的社会整合问题及应对需求/187
第二节 社会整合的影响因素及法律的特殊作用/192
一、社会整合影响因素/192
二、法律促进社会整合的优势/195
第三节 以法律创新促进我国社会整合的路径选择/206
一、通过完善我国社会组织立法促进社会整合/207
二、通过信访制度完善促进社会整合/210
三、通过完善立法化解社会风险促进社会整合/211
四、通过家庭与自治组织立法发展完善促进社会整合/214

第八章 法律创新与弱势群体权益维护/219
第一节 我国弱势群体权益维护的含义及重要意义/220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及其产生根源/220
二、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含义及意义/230
第二节 我国弱势群体权益维护面临的现实问题/235
一、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整体设计缺陷/235
二、保护弱势群体的专项立法制度存在缺陷/236
三、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障意识不足/238
第三节 以法律创新促进我国弱势群体权益维护的路径选择/240
一、创新完善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240
二、构造社会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制度/243
三、完善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具体执法程序/245
四、提高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法律意识/246

第九章 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系统构造/251
第一节 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含义与意义/252
一、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含义/252
二、建构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意义/254
第二节 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构成要素及现实问题/257
一、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构成要素/257
二、我国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现实问题/268
第三节 我国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现实构造/273
一、培育社会主体法治化参与意识/273
二、提升政府法律实践责任能力/274
三、强化对社会主体法治参与的整合协作/275

后记/281

主要参考文献/282

内容摘要
本书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法律社会学基本理论、发展演变及其新趋势,提出法律社会学新的研究目标、内容与思路方法。在具体内容上,阐述法律与民间法的良性互动、法律转型与文化变迁、法律治理与政策治理关系的基本理论及实践中的新问题,着力探索法律创新与道德进步、贫困治理、社会整合、权益维护的关系机理及实践建议,*后提出和研究我国法律有效运行的社会机制的系统构造思路。作为回应我国社会发展中现实问题的法律社会学,作者综合运用比较分析、跨学科交叉研究、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本书进行了理论视野和知识结构创新,进而形成了我国法律社会学理论与实践应用多方面的创新成果。
本书总体思路独特,将全面依法治国中“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精神充分融入写作内容中,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现实需要,确定核心观点,服务于我国法治与社会发展对法律社会学的新需求。本书在充分吸收多学科新研究成果的同时,又自成逻辑体系,适合不同专业学科读者阅读参考。同时每章配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与重点推荐文献,以便读者更好地把握各章节内容。

主编推荐
1.总体思路独特。注重问题聚焦和理论阐述的精细性、具体性和时代性,以克服既有法律社会学体系庞杂和过于抽象和概括的局限性,从而使理论阐述更为系统,理论观点的现实实践应用性更强。2.结构体系独特。有效回应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的现实需求,以克服现有法律社会学结构主要受到国外影响,而未能紧密结合我国现实需求的局限性。如在注重基础理论问题分析阐述的同时,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民生法律制度的建设要求。着力分析探索我国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及慈善等方面法律社会学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建设需求提供有效理论建议。3.研究方法的独特。一是注重多学科创新性的理论支持,包括福利哲学、福利社会学及社会政策学新成果,更有效体现法律社会学的学科交叉特点。如福利社会学是一门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社会福利与社会关系的分支学科,对于社会福利法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突破传统法律社会学主要停留基本理论与原则研究局限性,注重将理论与实证紧密结合,包括运用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及其他数据材料等手的实证材料,探索和回答我国法律社会学的新实践问题。4.核心观点独特。目前我国法律社会学核心观点主要受到西方法律社会学理论观念的影响,对我国现实理论需求结合不足。在本教材写作中,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精神充分融入到写作内容中,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现实需要,确定核心观点,服务于我国法治与社会发展对法律社会学的创新需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