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戏曲文化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浙江戏曲文化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6.64 6.8折 1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文杰|责编:吴伟伟|绘画:黄炜茜

出版社浙江大学

ISBN9787308198134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31052950

上书时间2024-06-1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黄文杰,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天一文苑》主编;宁波作协、宁波文化研究会会员,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百余篇,《宁波通讯》专栏作家。著作有《悦·读宁波》等。

目录
绪论  浙江的文化生态与戏曲的文化内涵
第一章  古代浙江文化与戏剧的萌芽
  第一节  浙江史前文化与上古歌舞
    一、浙江史前文化的发展脉络与特征
    二、史前文明与戏剧基因的萌芽
  第二节  先秦的巫觋文化与艺术积累
    一、华夏文化的多元起源与越文化
    二、原始宗教的乐舞祭神及其演变
    三、越文化的特点与艺术沉淀
  第三节  浙江区域的变迁与戏剧的初成
    一、从春秋至中唐的区域变迁与城市发展
    二、百戏的演变与戏剧的雏形
    三、文化转型与浙江的戏曲元素
第二章  南戏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江南的崛起与南戏的诞生
    一、唐宋文化变革与市民阶层的形成
    二、雅俗合流与市民文艺的勃兴
    三、两浙的经济文化与南戏的诞生
  第二节  南戏的成熟与表演形式
    一、南戏的境遇与声腔流变
    二、南戏脚色体制的产生
    三、南戏舞台表演的组织
  第三节  南戏的剧目生产与意义建构
    一、《张协状元》与市民阶层的婚变戏
    二、目连戏与戏曲发展的民间之路
    三、南戏遗存与文化意义的生成
第三章  南戏北剧时代
  第一节  元杂剧的形成与发展
    一、从宋金杂剧到元杂剧
    二、元杂剧的文化生态
    三、元杂剧剧目与人文精神
  第二节  北杂剧的南下与南北曲的融合
    一、江浙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北杂剧南下
    二、杭州的杂剧演出与剧目特点
    三、南戏与北杂剧的融合
  第三节  元代浙江南戏的发展
    一、《错立身》《小孙屠》与元代早期南戏
    二、四大南戏与市民的伦理诉求
    三、《琵琶记》与教化伦理的强化
第四章  明清传奇的辉煌
  第一节  明代南戏的繁荣
    一、明初南戏的三种形态
    二、南戏诸声腔的兴起与竞胜
    三、明代浙江南戏繁荣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明代戏曲作家群体与主要剧目
    一、浙江传奇的繁荣与名家名作
    二、杂剧的雅化与浙江杂剧的变迁
    三、文化的自觉与戏曲理论的阐述
  第三节  明末清初昆曲的全盛
    一、明清变迁与江南文人的昆曲
    二、城市消费与昆曲的世俗流播
    三、祭祀演剧与昆曲的民间文化表达
第五章  清代以降地方戏的发展
  第一节  雅花相替与民间文化运动
    一、文学本位与文人戏曲的案头化
    二、花雅之争与雅部的衰落
    三、花部的兴起与浙江乱弹腔系源流
  第二节  晚清戏曲的消长与视野的开拓
    一、盛世消衰与昆曲的民间化
    二、滩簧小戏的兴起与江南文化新形态
    三、戏曲发展的总结与新体系的开拓
  第三节  西风东渐与近现代戏曲
    一、海派文化与海派京剧
    二、女性文化的变迁与越剧的兴起
    三、新剧种的形成与戏曲的区域分化
第六章  当代浙江戏曲的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十七年与“文革”时期的戏曲
    一、新中国成立初的文化转变与浙江戏曲改革
    二、“大跃进”与戏曲创作的“三并举”
    三、“文革”时期的样板戏与戏曲批判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与浙江戏曲的现代境遇
    一、改革开放与浙江“小百花”现象
    二、诗化越剧与戏曲艺术的探索
    三、剧团的复兴与大众文化的挑战
  第三节  戏曲现代化与文化的传承
    一、新型城市化与文化体制的改革
    二、“天下第一团”与新剧目的创作
    三、作为非遗的戏曲及发展探索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是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成果,借助戏曲研究新成果、新发现,首次全面论述浙江戏曲文化发展史。本书在比较中考察浙江戏曲各个历史时期的繁
荣与衰落,在联系和发展中考察浙江戏曲艺术的发展轨迹,揭示浙江戏曲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并进行逻辑总结,规律探求。同时引入文化地理学、艺术地理学,拓展戏曲文化理论研究的范畴,改变长期
以来对戏曲文献的注重,而对民间戏曲的研究不足。通过发掘与探索浙江戏曲文化传统及其精神遗产的现代性价值,从而为21世纪的中国新文化建设提供一种本土性的理性思想资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