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本书汇集作家伍立杨多年来积累的读书随笔。这些随笔涉猎广博,奇书妙文、民国旧闻、书法绘画、方志游记等,无所不及,但基本不出民国史和传统文化范畴。作者阅读量巨大,也有统摄全书的整体文化观念,所议所论,或人物或文字,或观点或品行,皆有的放矢,有感而发;每有冷僻奇书的发现,令人眼前一亮;偶有对传统文化现状的担忧,也是一个值得警醒的角度。
作者简介
伍立杨,学者,作家,民国史研究者。198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著有史论、学术随笔三十余种。
目录
卷一
报纸和文言
出恶声与两极分析
大雅云亡
风格辨伪
辩证读古书
识字难 未必然
解诗大异其趣
两本胡适传
鲁迅、钱锺书讥国画之弊
民初译文的衣香鬓影
品物者的心情——谈《毛诗品物图考》
奇美之境——谈流行书风
钱锺书遣词法略谈
钱锺书与读书笔记
如厕就读及其他
“汝准是发了疯矣”
水浒评论三奇书
“外来语”古已有之绝非外来
文章无味甚于黄瓜
闻芬芳 寻旧径
艺文翻译:趣味及选择
译文水准之我观
印象式结论的可疑
语文忧思小札
直观的文学印象
中学国文试题及其他
卷二
大梦谁先觉
大师之间的敌视和蔑视
大手笔
大哉《盐铁论》
风景与悲慨
各地人物性情说略
古人的现代性
刻刀下的真性情
空间距离 催生悬想
慢速度的风月观览
民国篆刻说略
惊险百出的柔性艳情——张恨水先生的《平沪通车》
深邃隐约的智慧体察
时间深处的怀想
书法妙喻之别笺
我敬魏默深
闲坐想起陆放翁诗
黄仁宇、唐德刚异同说略
方志的文笔之美
文学史:在泛滥中怀旧——以《中国文学史稿》为例
抗战时期的路、车、人
徐霞客和他的世界
内容摘要
本书汇集作家伍立杨多年来积累的读书随笔。这些随笔涉猎广博,奇书妙文、民国旧闻、书法绘画、方志游记等,无所不及,但基本不出民国史和传统文化范畴。作者阅读量巨大,也有统摄全书的整体文化观念,所议所论,或人物或文字,或观点或品行,皆有的放矢,有感
而发;每有冷僻奇书的发现,令人眼前一亮;偶有对传统文化现状的担忧,也是一个值得警醒的角度。
主编推荐
★ 这本书的一大好处是提供了很多发现书的线索。作者阅书量大,而且也善于发现一些较为冷僻而有质量的奇书、古籍。对乐于淘书、藏书的读者来说,本书当是一个不错的引子。★ 对民国史、旧学、文言有兴趣的读者,也会在本书的很多观点中找到共鸣。
精彩内容
报纸和文言
文言文是中国人内心的东西,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使文言文中产生了许多漂亮的句法和表达方式,思之无尽,味之无穷。然而,意识形态的转换,生
活空间的转型,世人好尚的转变,终使文言文的气味日渐稀薄,影响日趋缩小。
报纸文体,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应该简捷、明了、普及、客观,而文言文的简洁、有力、醒豁、雅健、优美,正可借鉴取法,同时更能在全民的文化意识培养上,收潜移默化之功。而我们当前的报纸文体,所最缺乏者,就是这一点。尽量用白话,当然是语文的改革,奈何白话文的正宗基础太薄弱,积累不深也不厚,久之,俚浅的俗语单性繁殖,传统中文优美的表达方式,味道深郁的字汇词句,势将湮灭殆尽,这是很可忧虑的一件事情。
相对来说,台湾地区的报纸文章所保留的文言成分要多一些。尤其在副刊和专栏上,颇有几支意气风发、文采炳蔚的妙笔,令人赏心悦目,掩卷融融。当然,此之外,随心所
欲,率尔操觚者也不在少数,余光中先生指出台湾的某些记者,古文修养蹩脚庸浅,却每喜故作解人,结果呢,一个三流的演员死了,也是“一代佳人,玉殒香消”,任何女人偷了东西,也是“卿本佳人,奈何作贼”。而“使君有妇”“河东狮吼”“季常之癖”等更是经常出现在报纸的社会版或花边新闻里,变成了所
谓“雅到俗小可耐”。
林纾虽然抵死反对新文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