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启蒙:从欧化到再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9.88
5.7折
¥
5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高力克
出版社东方
ISBN9787520709712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30626002
上书时间2024-06-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高力克,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史。著有《历史与价值的张力——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调适的智慧:杜亚泉思想研究》《求索现代性》《自由与国家——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论》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进化的两面性:章太炎的进步论批判
一 进化论与进步主义
二 俱分进化论:进步论之批判
三 黑格尔辩证法批判
四 以传统批判现代性
结语
第二章 尼采的幽灵:鲁迅“反启蒙的启蒙”思想
一 现代性批判:众数与物质之弊
二“立人”与“改造国民性”
三 鲁迅与尼采:“反启蒙的启蒙”
四 启蒙者的现代性批判:先知与困境
五 从尼采到马克思
六 现代性困境的超越
第三章 妥协之智慧:杜亚泉的调和思想
一 中西文化之调和
二 进化论之批判
三 游民文化论
四 妥协的政治
五 民主而和平之国家主义
六 多元主义:开放的思想范式
七 杜亚泉与调和主义思潮
八 调和主义与激进主义之争
九 中国启蒙运动中的调和论
十 妥协的智慧
第四章 超越传统与现代:晚年梁启超的文化自觉
一 现代性反思:对启蒙的祛魅
二 中西之间:中国人的新自觉
三 新启蒙:超越传统与现代
第五章 现代化与儒家人生:梁漱溟的东西文化理论
一 中西文化观之检省
二 中、西、印文化类型
三 孔子“仁”的生活态度
四 孔学复兴与世界未来文化
五 新启蒙:传统与现代性双向批判
六 梁氏理论引发的争议
第六章 祛魅的启蒙:吴宓的人文主义
一 白璧德之实证的人文主义
二 倡言白璧德之人文主义
三 以人文主义批评新文化运动
四 东西古今人文主义之会通
第七章 “新启蒙运动”:张申府的五四反思
一 由通而中的辩证思维
二 新启蒙:继承五四,扬弃五四
三 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四 孔子、列宁、罗素:中西文明之综合
五 科学与民主之新思考
结语
第八章 “旧邦新命”:冯友兰的中西文化观
一 道德之变革与继承
二 社会类型与中西文化
三 文明国家与野蛮世界
四 城市与乡村
五 从家庭到社会
六 人的探索:觉解与境界
七 “旧邦新命”:中华古国的现代化
结语
第九章 儒化的现代性:贺麟论新文化运动
一 孔教批判与儒学新开展
二 西学洗礼与儒学复兴
三 儒家式民主
四 三纲五伦之德性价值
五 中国文化转型的辩证法
结语
第十章 中国的文艺复兴:李长之的文化思想
一 中西之间
二 超越五四:从启蒙运动到文艺复兴
三 中国传统之继承与批判
四 外来文化之吸收
五 中国的文艺复兴
结语
内容摘要
启蒙是“祛魅”的思想革命,新启蒙则是祛“启蒙”之“理性”之魅的再启蒙。中国新启蒙之“新”,在于既追寻现代性而批判传统,又对西方现代性进行审思批判。在晚清五四启蒙运动以现代批判传统的欧化思潮之外,另有一些思想明敏的启蒙学者,对现代性与传统进行辩证批判,如章太炎以佛庄批判进步主义的俱分进化论,鲁迅以精神个人主义矫正现代欧洲大众社会与物质主义的“立人”主张,杜亚泉对东西文化的辩证思考,欧战后梁启超对进化论、科学主义、物质主义的反思,梁漱溟对中西印文化的探索,吴宓以人文主义批判物质主义,张申府之“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新启蒙”主张,冯友兰之“旧邦新命”的中国现代化论,贺麟的“儒化的现代化”主张,李长之反思五四的“中国文艺复兴”论,构成了一幅“新启蒙”的思想图景。这些被五四启蒙运动的巨大光环所遮蔽的富有深刻洞见的“新启蒙”思想,给我们留下了探索中国现代化与文化转型的珍贵思想遗产。
精彩内容
1941年,国难方殷,贺麟于战时颠沛流离的西南联大撰写《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一文,刊于昆明《思想与时代》创刊号。文中首次揭橥“新儒家”旗号,呼唤“建设新儒家思想,发挥新儒家思想”,并对新文化运动与儒学复兴的关系做了新的思考。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反孔教的激进反传统主义为特征的思想革命,启蒙者信奉革故鼎新的进化论和现代与传统二元对立的思想模式。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主张:“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牵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贺麟不赞同这种古今断裂的激进文化观。他认为,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连续体,现代与传统具有不可分割的连续性。儒学的发展,是现代与古代的融合。“在思想和文化的范围里,现代决不可与古代脱节。任何一个现代的新思想,如果与过去的文化完全没有关系,便有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绝不能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文化或历史虽然经外族的入侵和内部的分崩瓦解,但也总必有或应有其连续性。……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里,我们可以得到现代与古代的交融,最新与最旧的统一。”鸦片战争以降,追求泱泱古邦之民族生命与文化生命的复兴,是百年中国志士仁人前赴后继的伟大目标。在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中,哲学家贺麟尤为关切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华文化的复兴,他将儒学的复兴视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中国当前的时代,是一个民族复兴的时代。民族复兴不仅是争抗战的胜利,不仅是争中华民族在国际政治中的自由、独立和平等,民族复兴本质上应该是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复兴,其主要的潮流、根本的成分就是儒家思想的复兴、儒家文化的复兴。假如儒家思想没有新的前途、新的开展,则中华民族以及民族文化也就不会有新的前途、新的开展。换言之,儒家思想的命运,是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盛衰消长同一而不可分的。”在贺麟看来,中国近百年来的危机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的危机。中国学术文化上的国耻,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儒家思想之正式被中国青年们激烈地反对虽起于新文化运动,但儒家思想的消沉、僵化、无生气、失落孔孟的真精神和应付新文化需要的无能,却早腐蚀在五四运动以前。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生活上失掉了自主权,丧失了新生命,才是中华民族的最大危机。
关于新文化运动之批判传统的思想革命,贺麟予以高度评价,将其视为中国文化古今转型的契机,盛赞其之于儒学开新的重大意义:“五四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促进儒家思想新发展的一个大转机。表面上,新文化运动虽是一个打倒孔家店、推翻儒家思想的大运动,但实际上,其促进儒家思想新发展的功绩与重要性,乃远远超过前一时期曾国藩、张之洞等人对于儒家思想的提倡。曾国藩等人对儒学之倡导与实行,只是旧儒家思想之回光返照,是其最后的表现与挣扎,对于新儒家思想的开展,却殊少直接的贡献,反而是五四运动所要批判打倒的对象。”贺麟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的形式末节,及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它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真意思、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的工夫,使得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更是显露出来。”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在于为古老的儒学提供了一个去芜存精、推陈出新的现代转型之契机。
对于新文化领袖胡适“打孔家店”之解除传统道德的束缚和提倡诸子之学的“由经返子”主张,贺麟颇表赞同。在他看来,推翻传统的旧道德实为建设新儒家的新道德做预备工夫。提倡诸子之学,正是改造儒家哲学的先驱。用诸子来发挥孔孟,发挥孔孟以吸收诸子的长处,从而形成新的儒家思想。假如儒家思想经不起诸子百家的攻击、竞争、比赛,那就不成其为儒家思想了。愈反对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愈大放光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