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6.71 1.7折 ¥ 3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友明|责编:戴铮
出版社文汇
ISBN9787549633661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31032986
上书时间2024-06-10
序:高效陪伴,深度参与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只是在孩子身边待着。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家庭是我们呱呱坠地*先接触的社会,父母是孩子相处时间*久的“朋友”。孩童时期,我们从家庭、父母那里获得各种信息,汲取着成长所需的一切养分。
养育全面发展的孩子,家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长拥有我们自身都无法想象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就是“造人”的女娲,依托自己的言行举止,陪伴、影响并塑造着孩子的成长与未来。
这都表明,家长的陪伴意义重大。家长选择什么样的陪伴方式,孩子就能从中学到什么:
若我们以枯燥乏味、知识欠缺的方式陪伴孩子度过童年,他的记忆里充斥的就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电视里无趣的肥皂剧剧情;若我们以大吵大闹的夫妻关系、动辄打骂的父母形象陪孩子度过童年,他的记忆里会放大来自成年人的负面情绪,缺乏安全感……
要想给孩子创造幸福生活,我们就要对陪伴有深度认知,正确地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感受到积极情绪,获取安全感和幸福感。
然而,对日渐忙碌的成年人来说,他们有自己的工作、社交,很难甚至根本不能将全部时间放在孩子身上。那么,如何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前提下,仍给孩子足够的关怀和爱意,正确陪伴他呢?
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此时便进入第二阶段——高效陪伴。
高效陪伴是一种理念,指的是不要浪费跟孩子相处的每分钟。哪怕每天只能陪伴孩子10分钟,我们也要适时给他一个拥抱、亲吻,发自内心地夸奖他的进步,聊一聊他对生活的感悟,或烦恼,或快乐……
如果我们没有做到情感、语言、思维上的有效沟通,哪怕每天跟孩子身处一个空间,恐怕也是鸡同鸭讲。如果我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就算每天陪伴他写几小时的作业、讲多道题目,也不能触及他的真正需求。
高质量的陪伴和相处,不以相处时间评判效果,即便是短暂、简单的陪伴,一样能让我们触及孩子的真心。持有这样的理念,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即便工作繁忙,我们一样可以轻松教好孩子。
这才是真正的陪伴。
高效陪伴,不等于单纯地“陪着”孩子。
根据2017年《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的调查数据,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自我认识中的印象长得多。
在工作日和周末,家长将业余时间的十之六七都贡献给了孩子。这是一个极为可观的数字,也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的生活中并不缺位。
但为什么仍有很多人疑惑地表示,自己没有好好陪伴孩子呢?
“我根本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自从孩子上学有了同龄的好朋友,就感觉有些话他并不愿意说给我们听了。”
“明明陪孩子写了一个晚上的作业,但他特别不高兴,真的是费力不讨好。”
这种挫败感,源自我们并未发现陪伴的秘密——“陪伴”不等于简单地“陪着”孩子消磨时间。对亲子关系真正有益、对孩子成长有正面影响的陪伴,才是高效的,对孩子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每天的闲暇时间,都是我们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时刻,绝不能将其浪费在错误的陪伴上,而是有想法、有意识地与孩子互动、沟通,实现高效陪伴的zui大价值。
◎ “家”到底是什么
对小夏来说,她的日常家庭生活是这样的:
放学后,妈妈接她回家;
妈妈做晚饭的时候,她在一旁写作业;
饭做好了,基本上也到了爸爸下班回家的时间,一家人坐在餐厅吃饭,妈妈和爸爸经常讨论工作上的事情;
每到这个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埋头吃饭,偶尔听着她听不懂的父母的谈话;
吃完饭,她立刻回到客厅看电视,或是完成没有写完的作业;
有时候,爸爸妈妈会和她一起看电视剧,或者辅导她的功课,直到晚上睡觉休息。
小夏*次写关于“家”的作文时,*时间想到的就是做作业和看电视。虽然爸爸妈妈偶尔也会带她出去玩儿,但她对家人的印象,*深刻的就是爸爸妈妈辅导她作业。
“明明每天都陪着孩子,为什么孩子就是不跟我们掏心呢?”这是一直困扰小夏妈妈的问题。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关于“家”的作文里,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着墨描写父母辅导功课的片段。
有的家长说:“孩子,你就不知道写点儿其他的内容吗?上周末不是带你去游乐园了吗?或者写写去年暑假咱们一起度假的感受也行!”父母感叹孩子缺乏想象力和选题能力,却忽略了——从孩子的角度看,他所写的就是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片段,即缺乏有效交流的家庭氛围。
小夏家的亲子活动就是典型写照。对一些家庭来说,他们或许都没有一起看电视的活动,要么让爷爷奶奶照顾孩子,要么是孩子自己玩游戏、看动画片。所以,家长陪伴的*步,就是关注孩子对“家”的描述:
“你觉得咱们家的氛围是怎样的呢?”
“你觉得印象*深的三个关于爸爸妈妈的片段是什么?”
“你是怎么评价我们的?你觉得我们是怎样的父母呢?”
从孩子对“家”的认识和描述中,我们能够真正摸清什么是高效陪伴,或者说陪伴效果如何。
交流是陪伴关系中的重要一环,是高效陪伴的基础,它可以是语言的、情感的、动作的。只有互动起来,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陪伴。
◎ 做父母而不是老师该做的
晓雪妈妈觉得当父母是一件很累的事,不仅要扮演老师、保姆、看护、舍友等角色,还要和孩子成为朋友,事事操心,时时关注。
晓雪听了妈妈的话,皱着眉头,非常天真地问:“可是没有人让你做这些呀,你是我的妈妈,就只是妈妈呀!在学校,我有刘老师、张老师、李老师,用不着妈妈做老师的!”
晓雪的话虽然天真,却也戳中妈妈的心。她恍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老师是别人可以取代的角色,谁都可以代替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教知识,只有为人父母是别人不能取代的。
自此,晓雪妈妈就尝试着把其他工作交给别人,专心履行父母的责任。她关心晓雪的心情,关心她的人格教育,带她认识这个世界,为孩子的优良习惯和喜好的培养出谋划策,愿意抽时间陪她到喜欢的地方玩耍。
这些都是父母能做而别人不能做的事。这些陪伴,不仅增强了母女之间的亲密关系,也让晓雪妈妈感觉肩上的担子轻了很多,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孩子的未来发展。
有效陪伴,不能看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时间,而是看我们每分钟的陪伴都做了什么。*重要的是,别弄混自己的身份——我们是父母,而不是老师。
如果你只是选择“陪着”孩子,不沟通、不交流,就不会了解孩子;如果只是给他灌输知识,却不培养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他所接受的教育仍是不完整的。
父母的身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要做父母应该做的事,而不要再扮演老师、看护、舍友等角色,要用父母该有的陪伴方式伴随孩子成长。
◎ 陪伴孩子不是自我牺牲
在其他家长的眼中,安安妈妈特别不一样,她从不辅导孩子作业,反而很热衷于带孩子一起出去玩儿,俗称“不务正业”。长辈们很担心,觉得安安妈妈看起来也像是个孩子,有点儿不靠谱,这样下去,会不会耽误安安的成长呢?
一到周末,安安妈妈就会带着安安去看展览、打卡景点。爸妈出游,自然也要带着他,根本不考虑孩子能否看懂那些艺术展。不过,孩子的接受能力真的很强,因从小看艺术展览,安安在耳濡目染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
“别以为他们看不懂,小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聪明多了。”安安妈经常这样说,甚至还会和安安讨论观展后的感想。
安安妈妈的工作非常忙。在其他家长辅导孩子功课时,她一边完成自己的工作,一边只是陪着安安,让她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她对安安说:“你看,妈妈也要学习和工作,你要跟我们一样认真写作业,完成后就可以去玩了。”
没有人要求安安一定要做什么,父母的自律却让她学到很多,也让她养成了自律的学习习惯。其实,陪伴孩子不一定要做出自我牺牲,也并非一切都围绕孩子来规划自己的生活。
我的前辈入职高校成为老师时,她的第二个孩子刚刚1岁。在陪伴孩子这件事上,她拿捏得当,做得恰如其分。
在其他父母都拼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恨不得辞职回家照顾孩子,做好孩子的“人生规划师”时,她却忙着写文章、跑项目、做课程。
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一个令我深有感触的回答是:“我不希望女儿看到妈妈是个不工作的人,做好自己,就是在为女儿树立榜样。”她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提供了*好的学习范本。
在动物界,幼崽从父母那里学到捕猎的技巧和本领。动物的天性就是模仿,人类也是如此。父母陪伴孩子不是要失去自我,反而需要更好地做好自己,才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有价值的财富。
父母的自律、自强、专注和对生活的热爱,都是高效陪伴的体现。
高质量的陪伴和相处,不以相处时间来看效果,即便是短暂、简单的陪伴,一样能让我们触及孩子的真心。持有这样的理念,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即便工作繁忙,我们一样可以轻松教好孩子。
张友明,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NLP心理学导师。添行教育创始人,中国家庭教育终身推动者,青少年系统性情景教育创始人。16年专注孩子的成长家庭幸福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全中国巡回演讲超过1000多场,运用行为心理学、神经语言学、演说学、管理学、领导学、亲子关系学,帮助无数孩子收获了智慧和成长。
1.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家庭是我们呱呱坠地*早接触的社会,父母是孩子相处时间*久的“朋友”。孩童时期,我们从家庭、父母那里获得各种信息,汲取着成长所需的一切养分。
2.若我们以枯燥乏味、知识欠缺的方式陪伴孩子度过童年,他的记忆里充斥的就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电视里无趣的肥皂剧剧情;若我们以大吵大闹的夫妻关系、动辄打骂的父母形象陪孩子度过童年,他的记忆里会放大来自成年人的负面情绪,缺乏安全感……
3. 高效陪伴是一种理念,指的是不要浪费跟孩子相处的每分钟。哪怕每天只能陪伴孩子10分钟,我们也要适时给他一个拥抱、亲吻,发自内心地夸奖他的进步,聊一聊他对生活的感悟,或烦恼,或快乐……
4.如果我们没有做到情感、语言、思维上的有效沟通,哪怕每天跟孩子身处一个空间,恐怕也是鸡同鸭讲。如果我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就算每天陪伴他写几小时的作业、讲多道题目,也不能触及他的真正需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