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0.96 6.5折 ¥ 7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胡志勇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
ISBN9787208175945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31370278
上书时间2024-06-10
总序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强度和深度重塑全球格局,更新人类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系统。当下,我们正经历着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
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服务国家和上海发展、服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顺应大势,守正创新,大力推进学科发展与智库建设深度融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上海社科院实施重要学术成果出版资助计划,推出“上海社会科学院重要学术成果丛书”,旨在促进成果转化,提升研究质量,扩大学术影响,更好回馈社会、服务社会。
“上海社会科学院重要学术成果丛书”包括学术专著、译著、研究报告、论文集等多个系列,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的经典学科、新兴学科和“冷门绝学”。著作中既有基础理论的深化探索,也有应用实践的系统探究;既有全球发展的战略研判,也有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还有地方创新的深度解析。作者中有成果颇丰的学术带头人,也不乏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寄望丛书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上海社科院的学术追求,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坚持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致力于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2021年首批十二本著作的推出既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探索。
学术无止境,创新不停息。上海社科院要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聚焦重大问题,不断加强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研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更高质量、更大力度的智力支持。建好“理论库”、当好“智囊团”任重道远,惟有持续努力,不懈奋斗。
全球治理是当前世界政治的重要特征,也是国际关系学科的新兴领域。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直接推动了全球治理的水平与质量,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从中国视角、中国智慧方面不断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与中国实践,推动全球海洋治理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全球海洋问题不断生成,国际政治体系与世界经济体系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全球挑战”。全球海洋治理研究也正发展为一种当代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实践之学。
全球海洋治理的不足与缺失是全球治理停滞不前的缩影,也是国际法碎片化的反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分区主义立法思路和功能主义管理路径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碎片化主要根源。郑志华、宋小艺:《全球海洋治理碎片化的挑战与因应之道》,《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20年第1期。全球海洋治理的碎片化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海洋生物资源急剧减少,航行自由与航行安全受到各种侵扰,国家间海洋争端频发。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海洋治理的分工日趋专业化与精细化,为全球海洋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采取行动,保护海洋资源。
目前,全球海洋治理的缺失加剧了海洋治理原先存在的问题的恶化,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治理,不断提高协同治理的能力,尽快构建一个全球性的综合海洋治理协调机构,积极应对全球海洋治理,优化区域性、专门性、功能性国际组织的职责与功能,《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高缔约国的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海洋治理中的作用。
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全球海洋治理的根本大法。全球海洋治理是基于国际海洋规则、国际海洋规范和国际海洋制度的对全球海洋问题的集体行动。
近年来,全球海洋治理主要围绕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与海洋气候变化来展开,以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球海洋治理的焦点是加快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的国家管辖海域之外的生物多样性的谈判进程(BBNJ),以共同积极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损失,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现行海洋制度弊端更为突出,对于人类活动逐步延伸至远洋、深海和极地等空间,相应的规制和协调仍显不足,世界各国围绕海洋资源和利益争夺加剧。随着陆地资源供应日趋紧张,世界主要国家加快探索和开发利用海洋空间,控制和利用海洋的主要方向从争夺海洋通道拓展至争夺海洋资源。海洋科技和装备的进步,以及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因素的诱导,进一步催化世界范围内海洋领土主权、划界和权利争端。人类活动增多使海洋面临生态承载力危机。海上作业、远洋运输等活动带来的油类污染和泄漏,进而造成该水域物种退化,生态失衡。海洋生态承载力受全球气候变化、不合理开发活动等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等问题突出,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生态承载力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本书从海洋多维治理入手,深入探讨了中国新型“海洋观”的构建与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挑战,科学预测了未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以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保护为视角,本书重点探讨了海洋治理的作用,并分析和探讨了现代科技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部分发达国家的海洋科技发展及其对中国海洋治理的启示。
胡志勇,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海洋研究联盟理事长、全国“中-南亚安全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吉林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云南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上海海洋战略研究所所长、《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评论通讯社特约评论员。
长期研究中国周边安全(南亚、东南亚)和海洋战略与海洋安全,在《世界历史》等媒体发表600余篇论文和时评。著有:《印度崛起》《冷战时期南亚国际关系》《21世纪初期南亚国际关系研究》《中国海洋治理研究》。译有:《波罗的海史》。主编:《中-南亚安全研究》《海洋问题研究》和《英汉社科大词典》《汉英社科大词典》等。曾多次在美国、荷兰、印度及澳门等地高校访学研究。
本书从海洋多维治理入手,深入探讨了中国新型“海洋观”的构建与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挑战,科学预测了未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以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保护为视角,本书重点探讨了海洋治理的作用,并分析和探讨了现代科技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部分发达国家的海洋科技发展及其对中国海洋治理的启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