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起飞实验--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1949-1978)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20.09
6.4折
¥
18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马泉山|责编:张林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20322836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88元
货号1202186143
上书时间2024-06-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经济飞跃现象与罗斯托的经济起飞概念
第二节 毛泽东的经济发展观
第一篇 起飞前奏
第一章 加快发展的提出与反复
第一节 加快发展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1958年“大跃进”的预演
第三节 中央一线领导人的反冒进与毛泽东的保留
第四节 弋举扭转“一五”计划执行中的被动
第二章 单有经济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还不够
第一节 决策层关于“波匈事件”教训的不同关注点
第二节 还要有政治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三节 适当收缩下部分计划指标的被突破
第三章 从“挡水”到加快发展再号召
第一节 周恩来的反思
第二节 寄望中下层的促进
第三节 两个基本估计
第四章 “赶超”英国口号的提出
第一节 有利的政治经济形势
第二节 莫斯科会议的激励
第三节 一个形象化的口号:“赶超”英国
第五章 由下而上和从上到下的互动
第一节 加快发展思想找到了自己的表达形式
第二节 直接诉诸广大群众的号召
第三节 从认识论角度总结经验教训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形成
第二篇 “大跃进”的三年
第六章 第二个五年的原定任务
第一节 关于中国工业化的设计
第二节 十五年远景规划的讨论
第三节 党的八大关于“二五”计划建议
第七章 大炼钢铁与公社化运动并进
第一节 催人奋进的跃进形势与北戴河会议
第二节 农业“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三节 工业“大跃进”与钢铁翻番
第四节 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
第八章 八个月调整
第一节 毛泽东的热与冷
第二节 要求四级领导读两本书
第三节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体制的部分修正
第四节 降低过高指标压缩过急任务
第五节 做报纸的工作
第六节 1959年上半年的经济活动与经济走势
第九章 难以为继的继续跃进
第一节 纠“左”的转向
第二节 农业的预警
第三节 1960年继续“大跃进”的受阻
第三篇 意外的经济危机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内容摘要
本书是“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的第二卷,以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特别是1958—1965年八年的工业化历程为主要内容。
这段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地、大规模地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毛泽东“以苏为鉴”,探索加快发展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时期。这一
时期尽管遭遇过严重的曲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不论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精彩内容
在展开正文以前,有必要就引入的经济起飞概
念有一个交代,同时说明我们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经济飞跃现象与罗斯托的经济起飞概念一 人类经济社会固有的飞跃现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历史。人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总是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又总是力图用较少的劳动获取较多的收获,或者用同样多的付出谋求更大的成果。
历史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或者新型劳动组织形式的诞生;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每一次重大发现或一项重要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明,都会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促使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远胜过以往。例如,远古的几次社会大分工,最初历法的出现对农业耕作技术进步的意义,铁犁
的发明及深耕法的推广,手工纺车与织机的制作成功与普遍采用,甚至大规模集合劳动方式的应用,都具有这样的作用。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在繁荣经济、抵御自然灾害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南北大运河,以及都江堰等伟大水利工程的修建,应该说,都是大规模集合劳动的成果。没有这种“集合劳动”方式,在古代要兴修这些工程是不可想象的。社会生产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无不是一种质的飞跃现象。只不过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这种情况并不常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