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思故国静听箫(我的祖父周立波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5.81
3.8折
¥
6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周仰之|责编:梁光玉//时晓莉
出版社团结
ISBN9787512626065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1239910
上书时间2024-06-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家周仰之女士接受人物传记音视网专访206年4月26日,中国现代作家、编译家周立波先生的孙女、旅美华人作家周仰之女士接受人物传记音视网记者的专访,娓娓道出其撰著的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梦思故国静听箫》的写作缘起与心路历程。作家周立波生活在一个“盈满了忧郁的酸辛的泪水,也迸发着庄严的战斗的火花”的时代,他的两部巨著《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记录那个时代的经典之作。周仰之女士谈到自己的写作也有着同样的初衷——探求历史、记录时代,而并非简单地描写其祖父的人生轨迹、荣辱得失。《梦思故国静听箫》是周仰之女士继《人间事都付与流风 我的祖父周立波》之后,积5年之功,撰写的第二部家族史,描写了从新中国成立到“wenge”结束这段时期,激越深情而又天高云淡的作家周立波,并将祖孙三代的悲欢离合、人生脉络寄予笔端墨下,共同诠释出一个内涵深厚、层次丰满的时代语境和表情鲜活、立体多样的人性图册,是一部不多见的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厚度的长篇散文纪实作品。周仰之女士拥有很豁达的写作观。当被问到为何书写时并不避讳家族隐私时,周仰之认为 周立波作为公众人物,其感情婚姻都已在大众的视野内,她不必也无需刻意隐瞒。真诚的写作就应当真实地面对读者,客观地展现传记对象,不刻意为尊者讳,即便是自己的祖父。周仰之称 当我把那些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呈现出来的时候,我没有认为那是隐私,反倒觉得那些细节丰富了人物形象。这恰恰是读者希望读到的。“最初的写作并非以或出版为诉求,只是单纯地想将祖辈的故事写下来,通过文字真正地走近他们、认识他们。最初反对我写外祖父的母亲也感叹,通过我的文字,她又回顾了一遍曾经经历过的生活。”的作品必定出自博闻强识、涉猎广泛之笔,周仰之女士在谈到自己为创作所做的知识储备和文学修养时,意兴盎然。周立波所处的时代有着纷繁复杂、敏感多变、难以述说的种种,在问到如何驾驭复杂题材时,周仰之称,自己喜欢读复杂的故事,写复杂的事情。在写《梦思故国静听箫》一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拥有宏大的格局和宽阔的视野,会回过头去细读《欧洲中世纪史》《战争与和平》等大部头的经典之作,帮助自己在千头万绪中理清思路。而在撰写章节标题时,作者则是从唐诗宋词中找到了许多灵感,前人的凝练字句,让自己的情绪找到了出口,恰到好处地抒了发胸中块垒。“对于周立波孙女这个称谓,我经历了刻意回避到坦然接受的过程”,周仰之戏称...
目录
第一章 解放了的中国之一
第二章 解放了的中国之二
第三章 盛名之下的困惑
第四章 怂人老爸之一
第五章 怂人老爸之二
第六章 沉舟侧畔千帆过
第七章 困难,但是有趣味
第八章 有点阳光就灿烂
第九章 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之一
第十章 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之二
第十一章 山那边的人家
第十二章 云淡风清的好时光
第十三章 山乡巨变
第十四章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之一
第十五章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之二
第十六章 敢教日月换新天之一
第十七章 敢教日月换新天之二
第十八章 生于忧患
第十九章 玉兰花开处之一
第二十章 玉兰花开处之二
第二十一章 春去春来,花谢花开
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一
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二
第二十四章 烈焰升腾沸水翻卷,水火再无情之一
第二十五章 烈焰升腾沸水翻卷,水火再无情之二
第二十六章 烈焰升腾沸水翻卷,水火再无情之三
第二十七章 烈焰升腾沸水翻卷,水火再无情之四
第二十八章 烈焰升腾沸水翻卷,水火再无情之五
第二十九章 家破船沉任逍遥
第三十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之一
第三十一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之二
第三十二章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之一
第三十三章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之二
第三十四章 悲欢离合总无情之一
第三十五章 悲欢离合总无情之二
第三十六章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第三十七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第三十八章 晴空一鹤排云上
第三十九章 无边落木萧萧下
第四十章 不尽长江滚滚来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以祖父周立波为主轴,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文革”结束全家三代生活经历为主线的家族史,同时也是一部反映这一时期社会文化生活的社会史。作者通过熟识人物的变化以及自己独特的成长角度凸显出了那个敏感时期纷乱、难以述说的气息,也反映了那一时段中国各个阶层的生活轨迹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是一本不多见的有温度、有厚度的长篇散文纪实作品。
精彩内容
第一章解放了的中国之一
1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这一年立波和芷青都是四十二岁。
这是改变了中国和每一
个中国人命运的一年,很多人为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拼
着性命奋斗了二十多年,很多人在巨变到来前或迟或早地看到变化的必然性,欢天喜地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也有很多人被这变化引起的滔天大浪打得晕头转向,进退失据,不知所措。
这样的巨变值得看仔细一点,在把故事往下讲之前,让我们来回放一下巨变前后的人和事吧。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避免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共产党和美军三方成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立波被调去军事调处执行部担任共产党一方的英文翻译,先后在汉口、北平、赤峰工作,同时开始报告文学《南下记》的写作。
军事调处失败,谈判也
没有谈成功,国共之间的战争在东北开打了。在这历史的转折时期,立波一刻不停地进行他的写作,1946年7月完成了《南下记》十四篇写作,8月1日《南下记》在赤峰第一次出版,10月他就到了东北参加土改。
1947年立波一边在乡下参加土改,一边在哈尔滨编辑《松江农民报》,一边开
始写作有关土改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当年的12月底,哈尔滨的《东北日报》开始连载《暴风骤雨》。
1948年2月报告文学集《南下记》由哈尔滨光华书店再次出版,4月《暴风骤雨》上卷由东北书店出版。5月,《暴风骤雨》上卷的第一次讨论会召开,同行们对这本书评价很高。立波一边写作《暴风骤雨》下卷一边担任一家文学杂志的主编。
这年的12月《暴风骤雨》下卷完成。
1949年1月哈尔滨光华书店出版了立波的一本文学论文集,5月《暴风骤雨》下卷由东北书店出版。《暴风骤雨》作为东北地区的优秀
作品被推荐给了将要在北平召开的新中国第一次文代会。
立波并不是文坛新手,但《暴风骤雨》是他的第一
部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引起极大反响的著作。作为多年从事文字工作者的他也终于找到了小说这种他特别擅长的文学表现体裁。立波原
来主要做的都是记者、编辑的工作,从那以后虽然还担任过一些主编之类的职位,但开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小说写作上了,而且以长篇小说为主,同时穿插短篇小说以及其他体裁文章的写作。
立波在写作上的长处和有利条件在这个时间段里也
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一,立波是个视野比较开阔也有生活趣味的人,他能够把握大的变局,观察
在这个变局中发生的人和事,并把这些用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还让人有阅读的愉快。
第二,立波按美国人的话说是个有vision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同时他还是个非常努力的人。
成就一个好的艺术家我认为有两点缺一不可。一个是要弱,要弱到能忘我地放开自我感知别人;第二个要
强,要强到能够不受外界影响地把自己的所知所感表现出来。这强和弱要同时在一
个人身上出现当然是非常小的概率,通常只有顶级艺术家才能兼具。
常常有一些艺术家,他们要么像本色演员一样顽强地表现自我不受外部世界的干扰,要么优柔多感但需要
外界的扶植支持。后者如果有一个强有力的伙伴和团队
支撑,环境也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散发出迷人的光芒,有利的环境一旦消失就有可能令人遗憾地凋谢了。这两类艺术家都为我们带来绚丽多彩的艺术享受,而带给我们高尚的情怀,让我们能够超越时代永记在心的当然是顶级的艺术家们了。
第三,立波对当时的时代巨变深入其中。作为一个文学家来说这点既有利又不利。
比方我弟弟周牧之是个经济学家,对我这个外行人来说,他的经济论著比较好看是因为他一直和各个国家经济界的决策人物都相交深厚,对他们的思虑得失知之甚详,他的思想和理论也或多或少地影响过重大的经济决策,写的书才有的放矢,比纯粹纸上谈兵的经济学论著好看得多。
周牧之的另一个有利条件是他虽然研究中国经济,但处在体制之外,加上游历各国眼光开阔,看问题才客观理性。这些好条件都是当年我们的祖父立波所不具备的,这一点是立波本人的遗憾,也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遗憾。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