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浙江的奋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5.12
6.1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邱巍,王涛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ISBN9787503570339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31373607
上书时间2024-06-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导论 红船从浙江起航
第一章 追望大道:求索伟大真理照亮伟大征程
第一节 五四运动推动浙江潮起
第二节 浙江先进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全译本在浙江诞生
第二章 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红船在南湖扬帆
第一节 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
第二节 红船星火撒播浙江大地
第三节 红船在大革命的浪潮中挺立
第三章 百炼成钢:浙江党组织的艰难成长
第一节 浙江地方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浙江省委的曲折历程
第三节 在斗争中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
第四章 百折不挠:武装斗争赢得革命胜利
第一节 红十三军的创建和武装斗争
第二节 红军在浙江的游击战争
第三节 浙江的武装抗日和反顽斗争
第四节 从反“清剿”到解放全浙江
第五章 星火燎原:革命根据地逢春蛰起
第一节 红军创建的游击根据地
第二节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第三节 为夺取政权重建根据地
第六章 立党为公:依水行舟凝聚群众伟力
第一节 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农民武装暴动的兴起
第三节 浙江的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
第七章 忠诚奉献:浙江英烈编织红色基因
第一节 浙江英烈与浙江革命
第二节 浙江英烈的杰出代表
第三节 传承和弘扬浙江英烈精神
第八章 开基立业:奠定“站起来”的制度基石
第一节 采取有力措施巩固人民政权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第四节 党的领导制度的建立
结束语 在新的征程中传承和弘扬浙江革命精神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以浙江“站起来”为主题,以浙江民主革命二十几年的历史为基本内容;依托历史,又不拘于历史。
突出体现浙江“三个地”的定位,突显由红船精神开启的革命精神在浙江的传承这条线索;围绕主题,有历史叙述,有对比分析;横向:浙江革命对全国站起来的贡献,纵向:浙江
革命对后来浙江富强的影响。
主编推荐
作序(2006年5月30日)
精彩内容
中国革命的红船从浙江
起航,似乎是历史的偶然。但历史的偶然也一定有历史的必然在背后起作用。历史长河的浩荡奔流中激起的层层浪花,总是长时间冲刷形成的历史河床的高低起伏,和时代雨量水量造成的河流的急缓盘旋,相互碰撞的结果。中国革命红船从浙江起航,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浙江自古人杰地灵、历史源远流长,孕育了优秀
的区域文化和独特的精神品格。浙江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自宋代以后,已经是全国经济文化发达之地。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咏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江南富甲、
东南胜迹、人文荟萃,既有湖山长卷,亦有江海雄风。千百年来,浙江特有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历史上多次的文化交融,造就了浙江人民兼具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文化特质;兼容并蓄、励志图强的生活气度;崇文厚德、创业创新的精神品格。
山与海,勾勒出了浙江的轮廓,也呈现了浙江的气质:山峻谷深的厚重深沉,追波逐浪的上下求索。
这种精神品格洋溢在浙江
美丽的山水间、灿烂的文明里,积淀在浙江人民深层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挟
工业文明的船坚炮利、叩关掠地、步步侵略,封建帝国,椽朽墙颓、无从招架,赔款割地、神州陆沉。从此在浙江大地上,上演着一幕幕不屈、抗争、
求索、奋斗的历史剧目。
鸦片战争,英国人第一
次进攻定海城,知县姚怀
祥组织军民奋起抵抗,城陷后投水自尽。英军撤走后,定海镇总兵葛云飞、
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和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领4800名士兵重建定海防务。
1841年9月末,英军第二次进攻定海,三总兵率部拼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三总兵先后壮烈殉国。
定海保卫战,是整个鸦片战争中少有的激战之一。
定海总兵葛云飞,浙江山阴人,治军有方,纪律严明。定海保卫战中,葛云飞率部驻守的土城腹背受敌,葛云飞率部展开肉搏,胸前弹洞如碗口,坠崖殉国。英军的记录称“汉军总兵葛帅在长列炮台中阵亡,他的僚属和我们的军队短兵接战,都英勇地与他同时殉节”。定海保卫战,是近代浙江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辉页章。
事实上,早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先进的浙江士人就已经深切感受到了衰世之征兆,拉响了历史的警报。被称为近代思想史上第一位启蒙思想家的龚自珍,字瑷人,号定庵,浙江杭州人,他认识到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指出人才匮乏、士无气节、贫富悬殊,主张不拘一格降人才,君主要以礼待下,调剂社会贫富。龚自珍的进步思想,成为近代启蒙思想的先导。梁启超曾说,近代维新思想家,“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盒文集,若受电然”①,足见龚自珍在近代先进思想形成上开启先路的作用。
维新变法前后,浙江涌现了一大批有全国影响的维新思想家和活动家。包括汤寿潜、汪康年、章炳麟、陈虬、宋恕、张元济、孙诒让等人。他们或著书立说,或开办报馆学校,或直接参与维新变法运动。汤寿潜,字蛰先,浙江山阴人,原名汤震,后改名寿潜,光绪进士。有感于外患严重,国势日衰,于1890年刊行《危言》四卷。疾呼赶快变法,提出精减冗员,改革科举,推广学校,开发矿藏,修筑铁路,兴修水利,加强海军防务等,并阐述其改良主张。《危言》是浙江
近代维新思想最早的、比较完整的一部代表作。甲午前后,《危言》,受到翁同稣等帝党人士的重视和推崇。汤寿潜后来曾任全浙铁路经理、浙江谘议局议长等重要职务,辛亥革命爆发后,又被推为浙江军政府都督。由维新思想家发展为对浙江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汪康年,字穰卿,浙江钱塘人,光绪进士。曾人张之洞幕,1896年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聘梁启超任主编。汪康年在《时务报》上发表了许多宣传改革的文章。提出的富强之策包括育人才、兴商务、讲武备。还提出要去除保守因循等六种恶劣作风,提倡虚心、互助等五种美德。在政治体制问题上,主张在君主制政体下“参用民权”。《时务报》是维新变法前后的重要报刊,在全国起到了导
引风向的作用。以汪康年、汤寿潜为代表的这批浙江维新思想家的产生,除了浙江地处沿海、临近上海,对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一再失败,特别是甲午惨败的感受创巨痛深,同时也受到浙江长期以来学术文化的影响,从黄宗羲的天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到浙东学派所倡导的“经世致用”,再到龚自珍的思想,都对浙江先进士人,产生积极影响。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