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 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5.61 4.6折 99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元庆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610601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31584532

上书时间2024-06-1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引言

 

世纪的迷思
近代科学是指16—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又称“近代实验科学”),现代科学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的自然科学。中国从20世纪开始参与世界现代科学的发展,并且贡献度也越来越高。但是,中国对于近代科学的直接贡献,却似乎为“零”。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欧洲而不是中国?百年来,这个问题,在无数人脑海里盘旋,也有无数的答案。中国的科技发展历史悠久,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等都比欧洲早很多年。但是,近代科学却诞生于欧洲而不是近代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1915年,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任鸿隽,在《科学》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说中国之无科学的原因》,“东方学者驰于空想,渊然而思,冥然而悟,其所习为哲理。”“吾国则周秦之间,尚有曙光。继世以后,乃入长夜。沉沉千年,无复平旦之望何。”

 

192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冯友兰,在系会上宣读了一篇文章,题为《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此文于次年正式发表于美国的《国际伦理学杂志》。
1954年,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问道: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问”。这类问题犹如一道道咒符,缠绕了中国人许多年,平添了诸多烦恼。

 

托比·胡弗(Toby E.Huff)在《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中认为: 近代中国缺乏法律制度、教育制度这两个形成科学精神气质的要素,是法律、文化、宗教革命促使西方萌生了科学的精神气质,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使西方产生了独一无二的近代科学。

 

理查德·尼斯贝特(Richard E.Nisbett)在《思维版图》中认为: 中国人没有发明科学,其部分原因是中国人缺乏好奇心,但不管怎么说,对自然没有概念就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该书中文译本的再版封面,由中国人设计的图画似乎在传达着某种暗示。

 

《思维版图》封面

 

1953年,爱因斯坦在给斯威策的书信中说: “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 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可见于欧氏几何学),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的)通过系统实验寻找因果关系的方法。我的观点是,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不足为奇; 要是有了这些发现,反倒是令人惊奇的事。”显然,他认为形式逻辑理论和系统实验方法是近代科学得以在西方产生的两个重要基础,而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中缺乏形成这两个基础的社会条件,因而根本不可能产生近代科学。这封信在西方世界影响很大,被人们不恰当地用于宣传欧洲中心论。对此,李约瑟曾提出过严厉批评,指出: “爱因斯坦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古代科学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在裁决欧洲文明与亚洲文明孰优孰劣的法庭上,爱因斯坦仅仅以其崇高名声,不应当被提作证人。”

 

探索问题的新视角: 非社会学角度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源自每个人不同的观察视角: 例如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科研机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有人认为是实用技术的推动,也有人说是中国强势的封建制度遏制了科学发展,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拖累了科技的进步。总之,几乎全部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寻找答案。

 

社会学的因素是科技发展的外部因素,它可以加速或者延缓科技的发展,但无论如何,不可能拖延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科技发展的内部因素,终究是决定科技进步的根本原因。我们不妨从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科技发展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探究近代科技到底是如何突飞猛进的。

 

我们与其思考“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不如反过来思考: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欧洲”。

 

古代,西方特别是欧洲,其数学、哲学、自然哲学的发展远落后于中国。中世纪,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经历了
近千年的“黑暗世纪”,思想禁锢、政教纷争,数学、哲学、自然哲学停滞不前; 而此时的东方,中国自南北朝至明朝,数学快速发展、哲学从未停歇、自然哲学稳步前进。但是,黑暗的中世纪末期,猛然觉醒的近代欧洲,突然像开挂了一样,无论哲学思想、还是数学与自然哲学(科学)都突飞猛进,像乘坐运载火箭一样直线上升,迅速赶超中国,一跃成为近代科技的诞生地、产业革命的发源地,创造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近代欧洲文明。

 

西方的科技史家在论述西方科技起源方面,总是以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古罗马的环地中海地区的历史为考察对象。甚至有人更为直接地判断: “为了不使资料漫无边际,我忽略了几种文化,例如中国的、日本的和玛雅的文化,因为他们的工作对于数学思想的主流没有重大的影响”。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文明的发展总是渐进式的,科技文明也不例外。近代科技诞生的欧洲地区,包括环地中海地区,大大小小的战争肆虐、极端宗教势力横行。当那里的人们渐渐苏醒时,看到的是思想、文化、科技的一片荒芜; 当欧洲人希望在恶劣的周边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站起来时,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科技文明积累,并不足以支撑起科技腾飞的梦想; 至少,既往的积累与近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速度极不相称。
而事实上,近代欧洲的科学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它的基础在哪里?
欧洲迅速崛起的工业,它的原始积累从哪里来?
水滴石穿 
让我们先从一个新的历史视角来观察。
法国植物学家、作家布封在《自然史》中写道: “必须承认我们只能片面地判断自然的变化,必须承认我们无法判断那些偶然性的变化。”但是,我们有义务在既往的历史长河中,寻找历史转折的因素,哪怕那是一种偶然。我们更希望借鉴历史以开辟我们的未来。科技的发展有其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方面。作为内在因素,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程度,例如数学的作用、科学的方法等,它们是决定性的因素; 作为外部因素,社会学因素决定了科学发展的时间与速度,例如传统文化、教育制度、产业需求等,它们是促进性的因素。
数学是科技发展的决定性的内在元素,符号表达与符号逻辑是数学发展的转折点,数学化描述自然规律是近代科学诞生的原始触发点。符号化带来数学的简约表述和演绎推理,推动了数学的快速发展。
欧洲人不经意之间打开了符号化数学的大门,由此撞进了近代科学百花盛开的森林。用数学描述自然现象开辟了近代的科学方法,以符号描述自然现象的各种参量,用符号归纳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公式)。物理与数学相结合,推动物理学科的高速发展。物理学科的发展带动相关学科(如医学、生物学、化学等)的连锁反应式发展。
四大文明古国的数学、自然哲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为欧洲新生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中国、印度、阿拉伯的数学成就成为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文明发展的最强大的推动力,欧洲人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完成了科技文明大厦的基础建设。
在中华文明等原生文明成就和哲学思想的推动之下,欧洲从“百年向东”“中国典籍翻译”等运动中实现了思想的巨大解放,唤醒人们冲破黑暗世纪的思想禁锢、追求全新的文明发展。欧洲由此历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开化,迈步走进轰然打开的近代科技大门。
数学的进步、科学的方法、文明的交融、思想的解放,这是科技发展的内在因素。从这四个维度追溯西方科技文明的发展历程,梳理近代科技发展的脉络,我们不难发现文明融合对于近代科技发展的作用,不难发现这一段辉煌的历史画卷背后中华文明灿烂光辉的照耀。
水滴石穿,功劳不仅仅属于最后一滴水。
拉开历史舞台的帷幕,且看那科技文明融合的笛色七调、文武四功。

 

本书有一部分数学知识、数学推导或者细节描述的内容,以楷体字与正文区分。为了保持正常的阅读速度,你不必关注这部分的细节; 它只是辅助正文的结论,不影响对正文的理解。
本书结构与逻辑关系: 

 

本书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从地理和历史的概念划分“东方”和“西方”,讲述东西方文明融合的历程。为了不妨碍理解,依然采纳一些传统的表述,例如“西方近代科技”“西方科技”“西方物理”“西方数学”“西方民主制度”等,其“西方”的范围更多地狭义指向欧洲。
本书配有电子影像资料,可辅助课堂教学,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下载使用。

 

课件



 
 
 
 

商品简介

本书基于科技发展的内在因素,从数学的进步、科学的方法、文明的交融、思想的解放,多维度追溯西方科技文明的发展历程,梳理近代科技发展的脉络,展示文明融合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作用,呈现中华文明灿烂光辉照耀下的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辉煌画卷。 本书通过大量历史史料,明确地揭示了中华文明在西方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欧亚古文明的成果,填补了欧洲数学发展的断崖、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直接和间接地推动着近代科技的发展。通过对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再认识,对于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了解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理性思考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作者简介
王元庆,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新型图像显示、激光三维成像雷达。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理事,CSIG“三维成像与显示”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ISO/IEC国际标准工作组专家,中国平板显示专业委员会专家。主持近30项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或定型验收,实现量产和应用。获“装备预先研究先进个人”等荣誉2次,获科技进步奖、创新挑战赛优胜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科教类奖6项。出版著作1部,主持制定国家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包括Nature旗下期刊、SCI期刊等),授权中国、国际专利数十项。

目录
第一篇  数学与物理
  第一章  符号语言诞生数学渐入佳境
    平行时空:跨越千年的回荡
    中西方数学的要素比较
    逻辑演绎:数学的惊世绝技
  第二章  数学铺就坦途物理高速奔腾
    跨越千年的对话:物理
    近代科学的早期启蒙
    驯致其道,传承弘扬
第二篇  如虎添翼
  第三章  神奇数学魔术精彩傅氏变换
    一首数学的诗:傅里叶变换
    同一首诗:可以抒发不同的情怀
    傅里叶:荒野中孤独斩棘的侠客
  第四章  争论千年不息立体视觉之谜
    对立体视觉的初步认知
    突破直观信念
    一场集体穿越的聚会:逼近真理
    数学带来新的突破
    立体视觉:默默地创造着美好生活
第三篇  毁灭与重生
  第五章  山川如如不动英雄沓沓而往
    滋养人类繁衍,激发人类探索:土地
    山川锦秀,造就代代风流
    东西方文明交融大舞台:西域
  第六章  古国灰飞烟灭文明多维融合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首个驿站
    西方文明的大交融:亚历山大帝国
    西方文明的大交融:罗马帝国
    残雪声中夜,省识东风面:秋稔尽囊
  第七章  硕果博采广纳数学进化新生
    遥远东方的熠熠星辉
    独领风骚数千年
    百年向东:数学开启东学西渐第一步
    数学最基本单元的进化
    大道至简:符号化数学闪亮登场
    变量数学,近代科技史的最强音
    微积分,吹响近代科技的号角
    莱布尼茨:二进制应用的推进者
  第八章  百年向东学习几度维新变革
    大学:世俗教育开启欧洲的心智
    第一次思想解放——文艺复兴
    思想大发现:激荡黑暗世纪的历史篇章
    第二次思想解放——启蒙运动
    东方经济学思想沁润着欧洲
    中国古代逻辑推理思想
  第九章  填补文明断层穿越科学蒙昧
    平行世界:科技文明的断代划分
    泾渭分明:一厢春色一厢冬
    智慧启迪:“东学西渐”的自然科学
    铿锵绵绵:三千年的钢铁音符
    帆樯映远:非行久不能知也
    大地坤厚:深究方知其载万物仁心
    莫忘先祖,泱泱大国的科技贡献
  第十章  生态斐然成章科技卓然可观
    专利制度: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蒸汽机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
    华丽转身:迈向现代大学
    发电机点亮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四篇  大国兴衰
  第十一章  海外殖民掠夺列国潮起潮落
    引发商业化变革,开创殖民化示范
    怀揣“东方梦想”,面对纷争现实
    从路西法到撒旦
    从“一穷二白”到“富甲天下”
    从“中国梦想”到“欧洲中心论”
    “天命理论”引导欧洲文明形象的塑造
  第十二章  大国兴衰治忽迎接民族复兴
    金三棱锥:近代科学体系的核心构架
    “赛先生”并不神奇
    逻辑与公理:欧洲人的另一把钥匙
    甲子定律:国家兴衰国力消长的魔咒
参考文献
附录  东西方科技发展年表

内容摘要
本书通过大量历史史料,明确地揭示了中华文明在西方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欧亚古文明的成果,填补了欧洲数学发展的断崖,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直接和间接地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对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再认识,对于了解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理性思考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主编推荐

1. 世纪的迷思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欧洲而不是中国?百年来,这个问题在无数人脑海里盘旋,也有无数的答案。中国的科技发展历史悠久,无论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等都比欧洲早很多年。但是,近代科学却诞生于欧洲而不是近代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2. 探索问题的新视角:非社会学角度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源自每个人不同的观察视角:例如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科研机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有人认为是实用技术的推动,也有人说是中国强势的封建制度遏制了科学发展,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拖累着科技的进步。总之,大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寻找答案。
我们与其思考“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不如反过来思考:“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欧洲”。
近代欧洲的科学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它的基础在哪里?
欧洲迅速崛起的工业,它的原始积累从哪里来?
3. 水滴石穿
让我们先从一个新的历史视角来观察。
科技的发展有其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方面。作为内在因素,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程度,例如数学的作用、科学的方法等,它们是决定性的因素;作为外部因素,社会学因素决定了科学发展的时间与速度,例如传统文化、教育制度、产业需求等,它们是促进性的因素。
数学是科技发展的决定性的内在元素,符号表达与符号逻辑是数学发展的转折点,数学化描述自然规律是近代科学诞生的原始触发点。符号化带来数学的简约表述和演绎推理,推动了数学的快速发展。
欧洲人不经意之间打开了符号化数学的大门,由此撞进了近代科学百花盛开的森林。用数学描述自然现象开辟了近代的科学方法,以符号描述自然现象的各种参量,用符号归纳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公式)。物理与数学相结合,推动物理学科的高速发展。物理学科的发展带动相关学科(如医学、生物学、化学等)的连锁反应式发展。
四大文明古国的数学、自然哲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为欧洲的新生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中国、印度、阿拉伯的数学成就成为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文明发展的原动力,欧洲人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完成了科技文明大厦的基础建设。
在中华文明等原生文明成就和哲学思想的推动之下,欧洲实现了思想的巨大解放,唤醒人们冲破黑暗世纪的思想禁锢、追求全新的文明发展。欧洲由此历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开化,迈步走进轰然打开的近代科技大门。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