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本书精选编录了北大路鲁山人关于谈吃论食、制陶做瓷、挥洒泼墨的文字,体现出他对美的感悟之细致、精致和巧致。
“美”是北大路鲁山人的人生信条,他将一切都投入进去,和美一决高下。他的名言是“餐具是料理的衣服”,表现出对美食和陶器的追求,这也使得他成为日本料理的代名词和一代陶艺大家。北大路鲁山人的文字读起来令人酣畅淋漓,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学,获得启示,点亮生命的意义。
作者简介
北大路鲁山人,“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美学艺术家,拥有美食家、厨师、书法家、画家、陶艺师、漆艺家、篆刻家等不同面孔。他也是任性玩家、逍遥老饕、毒舌男,对于美十分敏锐与苛刻。
他崇尚自然,追求雅美生活,是受人尊崇的美学大师,他将艺术和美的意识引入饮食领域,造就了日本特有的饮食文化。他坚信“食器是料理的衣服”,因此他建窑,做陶瓷器和漆器,穷其一生追求美的事物,他不容许自己对世俗有丝毫妥协。
目录
第一卷 真正好的东西,近于天真
003 · 01 艺美革新
008 · 02 所谓雅美
011 · 03 料理与食器
014 · 04 关于我的陶器制作
021 · 05 关于陶瓷器鉴赏
029 · 06 致立志成为陶艺家的人
037 · 07 刳魂之美
040 · 08 闲谈古陶瓷器(节译)
056 · 09 鲁山人展目录集语录(节译)
071 · 10 爱陶语录
第二卷 在艺术上只有热烈的爱决定一切
089 · 01 习字要诀——关于美的认识(节译)
101 · 02 无鉴赏能力请勿习字
105 · 03 好看字与精美字(节译)
114 · 04 艺术性的字与非艺术性的字(节译)
124 · 05 人与书相
127 · 06 以美术艺术为生命的书道
133 · 07 书道与茶道(节译)
138 · 08 茶人不良
140 · 09 味觉之美与艺术之美
第三卷 我的人生是一天到晚只吃美味的食物
147 · 01 出色的人做的事也会是出色的
202 · 02 任何食材都有其他食材不可替代的原味
内容摘要
本书精选编录了北大路鲁山人关于谈吃论食、制陶做瓷、挥洒泼墨的文字,体现出他对美的感悟之细致、精致和巧致。
“美”是北大路鲁山人的人生信条,他将一切都投入进去,和美一决高下。他的名言是“餐具是料理的衣服”,表现出对美食和陶器的追求,这也使得他成为日本料理的代名词和一代陶艺大家。北大路鲁山人的文字读起来令人酣畅淋漓,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学,获得启示,点亮生命的意义。
主编推荐
日本重量大师集大成之作!
★ 日本天才艺术家关于美学的独特领悟——创作者的立场应该是,在直面自己工作的时候,应该是彻头彻尾、决不妥协地自由。
★ 有名日本文化学者、北大路文化研究员何晓毅教授翻译!
★ 蔡澜推崇的日本不错美食家、美食理念!
★ 知名中日文化研究学者徐静波、任知倾情推荐!
★ 精美的装帧设计,由内而外贯彻东方艺术之美!
精彩内容
第三卷我的人生是一天到晚只吃美味的食物我只要认准一个地方,那就一定要吃到自己的舌尖彻底佩服为止。
食器是料理的衣服——我为什么开始自己动手制作陶瓷器和漆器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开始做料理后就在这里建窑,自己制作陶瓷器和漆器。
为什么我对制作陶瓷这么热心,一定要自己动手制作呢?在旁人看来,可能觉得我只不过是太热衷而已,但对我自己来说,这可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的事情。今天,把它作为闲谈之话,我说说其中的理由。
在各位料理专家和方家面前说料理,我多少觉得有些惶恐,敬请各位赏光捧场。
就拿做料理来说,比如做生鱼片,刀刃一定要锋利,配菜的颜色或者形状等,这些问题都要细心留意。为什么说要细心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料理增添美,从整体上看,料理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精致和美味。就像这样,料理应该重视的美感,与绘画、建筑以及天然的美完全相同。美术的美和料理的美,本来就是一个字,内涵也都一样。
所以,在美化料理本身的同时,大家对每天都要使用的盛装料理的器具,也都想一想,费一番苦心。关心料理的人,顺便也关心食器,这是不足为奇、顺理成章的。
话虽这么说,但在我看来,至今也没有出现一件能让人看上眼的食器。这是因为料理店和料理人对食器缺少关心,所以没有出现好的食器。料理店和料理人是搞料理的人,也就是用食器的人,所以只要这些人多对食器表示关心,那肯定就能出现好的食器。只有料理人像以前茶寮料理人那样,主动主张说“我做的料理一定要摆在这种食器里,如果用那种食器的话,我好不容易做好的料理就被糟蹋了”。如此一来,人们才会关注好的食器,才能催生出好的食器。制作食器的人,为了应对这样的需求,就必须修炼和提高自己的美意识,制作品位高的食器。
因此,为了促使多生产好的食器,料理店和料理人就必须领导制作陶瓷的人。所以我说因为使用食器的人对食器缺乏关心,才造成了今日料理之食器不尽人意的状况,令人满意的好食器几乎没有。
偶尔看到能称作名器的食器,无一例外都是已故的人做的,现在我们把那些当作美术品来看待,都成了古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想彻底追求料理真髓,真正讲究摆盘盛菜的话,那就只能使用名器古董,要不然就只能自己动手制作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现状就是这样。
这就是我一定要自己动手制作陶瓷器的动机。下定决心动手制作不需要花费多大心力,可是不管怎么说,胡乱做肯定做不出好的食器来。首先,我觉得应该向前辈的名器学习,哪怕那食器上有伤疤裂痕,但只要是有名有声的,就能给我们一些值得学习的东西。因此,我觉得应该尽量把这些前辈的作品作为自己制作的样本,放在身边,每日都要参考。我到中国和朝鲜去尝试研究历朝历代的陶瓷,就是为了这个。结果越搞越多,竟然“搞”了一个参考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的收集与一般人的收集不一样,我是直接为了自己制作陶瓷器而收集,也是直接为了追求料理之道而收集。
其实不仅是陶瓷器,绘画、书法与料理其实也是一样的。比如用菜刀切鱼片,下刀的那一瞬间,能让料理活,也能让料理“死”。有风情的人切,就会切出有风情的刀线;而庸俗之人切的话,只能留下粗俗不堪的刀线。不是说菜刀锋利不锋利,也不是说料理人的技法高明不高明,这是一个“人”的问题。总之,高雅的人切,就会切出雅致的刀线,就会切出雅致的形状。
书法等在这点上能明显看出来,而料理其实也一样。我经常为此痛苦不堪。因为自己如果不真正下功夫修炼,那不管料理人的技术如何娴熟高超,也不会做出真正的好料理来。
也就是说,不管是书法、绘画、陶器还是料理,总之,在那些作品上显现出来的其实都是作家自己的形象。不管好坏,自己都会体现在作品上。只要有一次感到这点,那么以后不管什么事,都不敢交给别人做了。真的,只要知道了其中的真正含义,简直就害怕得不得了,绝对不敢偷懒。
所以,在这个窑厂,至少刻有我自己名字的,从头到尾都是我自己做的。各位能看到,那座大窑烧一次要做很多很多事。刚才各位看到的那些陶瓷,都是我自己做的。社会上有人说我是一个很懒的人,但你们今天再看看,我就是这样做事的,所以我绝对不是一个懒人。
这些都不说了,其实这些都不过是为了追求料理之道,为了把东西做得美味。
如果只想填饱肚子,那像远古的人那样把饭食放在树叶上吃也行,如果要讲文明,那就一定要讲究装食物的容器。食器和料理,不论如何都是不能分开的,这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说这两者就像夫妻关系一样。事实上,自古就有许多这类比喻,有些例子一直流传到现在。一个厮守终生的妻子,当然就不可以是一个来历不明或者随便谁都可以的人。“谁谁都行”“只要能做妻子就行”之类的话,是一种没有向上之心的话,说这种话的人不可避免是要遗憾终身的。
所以,我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搞料理的人一定得好好研究食器。更进一步说,从食器开始,还应该学习书画和建筑。只有这样,你所做的才能成为真正的日本料理。
现在不论是瓢亭、草鞋屋,还是八百膳,流芳后世几百年的这些老店,无一例外都是祖先们这样努力了的结果。所以,瓢亭现在还按以前的传统做法做,我们不可名状地都会觉得很好。
这些祖先们都是具有辨别能力和极高见识的人,其子孙后代都可以一直靠他们创立的招牌吃饭。即使后世子孙才能有限、用心散漫了,但是仅靠祖上招牌,也能混口饭吃。
当然,只靠祖先的招牌混饭吃的话,不论那招牌有多厚,也会慢慢地被磨成薄片,不会维持太长时间。总之,有流芳百世祖先的那些老店,一直都蒙着那些祖先的恩,戴着那些祖先的德。
都说中国料理世界第一,但中国料理真正发达是在明代,不是今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食器中,明代的食器最为发达,最有美感。食器发达,就证明料理也发达。可是到了清代就慢慢退化了,没什么味儿了,所以料理也就慢慢地退化了。
从历史的角度看,你会发现食器不好料理也就不会好,食器好的时代说明料理也发达。所以,作为料理人,为了制作真正好的料理,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食器美学。料理店要激励和培养陶瓷家,要让他们不断制出雅致漂亮的食器。
看看最近一般料理人的风潮,能看到有些人刚学会做鱼,就觉得自己是一个料理人了,就无暇去关注别的事情。我们作为一个严肃思考料理之道的人,光有痛感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如何纠正这种现象,这也是我的一个夙愿。
上文很笼统地讲了一下。其实这些不仅限于那些了不起的、高级的料理店,就连大街上一个小小的杂煮店也能发生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不论你做一个玄关,还是撒一瓢水,其精神其实都是一样的。
海蓝与天蓝春天的大海终日都是徐徐荡漾的。
夏天的大海反射着强烈的阳光更是碧波荡漾,闪耀万丈。大海闪耀,沿着海平面滚滚而上的积雨云也闪耀,天空也闪耀,在海里游玩的人的肌肤也闪耀。
秋天的大海就像失去丈夫的遗孀那样寂寞。
然后,冬天的大海呢,表面上看似顽固地保持着沉默,但有时却会像从心底发出怒火般的怒号。逆浪冲击光芒,暗黑的天空即使没有星影,巨浪激起的浪花也会像转瞬即逝的幻觉一样拍打岩石,冲上天空。
春秋的海底是一个数不清鱼类的世界,既有乘潮移动的鱼群,也有踩浪在海面飞翔的鱼儿。栖居在深海中的鱼的肤色与栖居在浅海中的鱼的肤色不同。不仅海中有游弋的鱼儿,海底的沙滩上、岩石上,也都有生物各得其所,栖居而生。
鲍鱼紧贴在海中的岩石上,看起来任何敌人都不可能掰开它坚硬的贝壳。而实际上,也有能掰开如此顽固执拗的鲍鱼的家伙,比如说章鱼——“秃头”。“秃头”歪斜着身子游到鲍鱼跟前,然后用自己的手脚把鲍鱼贝壳上的所有透气孔都堵住。鲍鱼不能呼吸了,只能轻轻从岩石上抬起身子。这便是“秃头”等待的决定性的瞬间。“秃头”顺势抓走鲍鱼,饱餐一顿。听说,对付鲍鱼的整个过程,都是“秃头”自己做的。“秃头”住处的周围,围着无数空贝壳筑成的城墙。在城墙里面,酒足饭饱的花和尚心满意足地呼呼大睡。知道“秃头”在贝壳城墙中放心大睡的别的大鱼,就会发动突然袭击,吃掉“秃头”。另外,在更深的海中,还有自身发光,像幽灵一样在漆黑漆黑的,一点儿光线都没有的深海中游荡的鱼。还有头上顶着“灯”的奇怪的鱼,点着自己头上的“灯”到处找猎物。
不论是沉默寂静的海底,还是海流翻涌的海底,它们的争斗都在永无止境地进行着。厉害和软弱之间,斗争没完没了,永远持续。螃蟹挥舞着自己的双臂,横着身子边挪动边在沙地寻找能吃的猎物。到了有月光的晚上,借着月光,小虫们看到螃蟹过来,马上四处逃散。螃蟹就算瞪圆眼睛也不见得就能轻易找到猎物。此时的螃蟹只能饿着肚子。饿瘦身子,人们就嘟囔,月夜的螃蟹不肥,不好吃。月夜里也有从海底爬上海滩,在沙地产卵的海龟。不仅有鱼,也不仅有贝,还有绿色的、茶色的、红色的……各种颜色的海藻随波飘摇。
人们从这无边无际的深深的海底,从无数的波浪之间,抓鱼、拾贝、采藻来吃。最早吃海参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可能那个人,把这种丑陋的怪物看了半天吧。最早下决心吃这种东西的那位祖先,我觉得他是一个比任何历史家编造的英雄都痛快的人。
不论什么东西,活着的都美。而搏斗的生活就是新鲜的。不信你看看生活在海中的鱿鱼。说鱿鱼是白色的老兄是不了解鱿鱼。鲜活的鱿鱼绝不是白色的,白色的是快要腐败的鱿鱼尸骸。鲜活的鱿鱼是通透的,不仅通透,鱿鱼身上还有磷光一样的光斑,它们在海里优美地游动的时候,就像用花边手绢轻掩樱唇的贵妇人一样。鲷鱼浑身镶嵌着闪光的宝玉,威风凛凛地向前游动。海中的生物世界,同样美丽动人。而且它们每时每刻都在为生存而奋斗,而斗争着。睁开眼睛,看看大海远处的水平线。连接水平线的是天空的颜色。大海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哪怕是混在一起,大海也有大海的颜色,天空也有天空的光彩。大海与天空融为一体,水平线划开大海与天空,渔船像在那条线上航行一样,升起白烟。
飞在天空的鸟是什么鸟呢?飞鸟的翅膀是白的,在海天一体之间,它自由自在地飞翔着。
有歌人咏唱过不受海蓝和天蓝诱染,翱翔其间的白鸟之心。但同是蓝色,天蓝和海蓝自然是不同的。画画时调和的胡粉是白色的,画白鸟的胡粉、画美人红颜的胡粉和画皓月的胡粉,都是一样的胡粉。但是画成的画,如果是真正的艺术品,那么白鸟的白色、美人红颜的白色和皓月的白色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白。这是为什么呢?即使用同一调色盘中调和的同一胡粉画,画出来的白鸟是悲伤的,画出来的美人红颜是温暖的,画出来的皓月是冷淡的。这其中是绘画的灵魂。因为画笔是手指的延长,胡粉是心灵的表现。不论白鸟、美人还是皓月,肯定都不能随便涂抹上胡粉。它们各自的白色本来都不一样,所以画它们的人的心情,也必须根据对象和时间而变化。也就是说,画月亮的时候,不能仅仅因为月亮是白的,就涂抹白胡粉。一定得在心里想着“傍晚的月亮是淡淡的,冷冷的皓月”。也不能因为对方是美人,就把肤色画成洁白的。一定得用心与美人的脸颊、美人的手臂、美人那柔和鲜活的肌肤交流,只有这样,即使用同样的胡粉画出来的画,也能表现不同的白色。
做料理用盐时,一定要考虑是为了增加咸味用的盐,还是做年糕、小豆汤等时要增加甜味感用的盐。要增加咸味的时候心里就一定要想着咸盐;做小豆汤时一定要在心里想着甜味,然后才捏一小撮盐进去。就算你按分量认真地放进去了,但是由于食材和火候条件的不同,所以并不一定能做出书上所说的味道。所以说,做料理时的心情是很重要的。画画的人,如果失去这种心情,只是漫不经心地涂抹,那他就不是一个艺术家,而只能算是一个匠人。他所画的画也就不是真正的绘画,而是一张涂抹而来的画。做任何事情,技术是必要的,但技术之外,还需要作者的爱情、作者的人品。用同样的材料,做同样的东西,但是结果却是大不一样的。
在做饭的时候,你加了一小撮盐,你想知道现在锅里到底是什么样的味道,但如果你不尝,就不会知道咸淡,这样肯定是不行的。你在尝咸淡的过程中,味觉渐渐麻痹,好不容觉得味道差不多了,锅里的料理起码有一半因为试味道而吃掉的事情还少吗?我们应该做到,即使不尝也应该知道锅里的东西的味道。歌人能咏唱石头的心,也能咏唱小鸟的心。名医不用听诊器听,就能知道病人哪儿有问题。病人是大人的话,还能说自己是肚子疼或者头疼,但如果是婴儿,他们不会说,也听不懂名医的话,这又该如何?
如果不问不答就看不了病,那还怎么给婴儿看病?如果不尝尝料理的味道就不知味,那怎么行?艺术不是艺术家的专利,料理也是艺术,同理,料理不是厨师的专利。要把不尝就能知道锅里的味道,看作是料理人温暖的爱情。
漫话鳗鱼
我出生在京都,在京都生活了20年,所以对京都、大阪一带比较熟悉。后来,我来到了东京,对东京知道的也就多了。所以评论的时候,可以说不偏不向。鳗鱼的烤法,也不说东京好还是大阪好,但还是先批判吧。
到了夏天,哪儿都一样,都要吃鳗鱼,大街小巷都有人谈论鳗鱼。鳗鱼店一到这个时候也不遗余力地到处宣传“暑伏丑日吃鳗鱼增进健康”“吃鳗鱼可以消暑”等。
一般来说,在食欲极端减退的这个时期鳗鱼最受人欢迎,因为鳗鱼是一种值得特别对待的美味食品。不过鳗鱼也有很多种类,也有优劣之分,如果不假思索就说鳗鱼是一种“特殊的美味食物”,肯定令人生疑。
我这里说的鳗鱼指的是高质量的鳗鱼。“好吃”这个评价,只能针对高质量的鳗鱼。品尝后发现不好吃的鳗鱼,不能称作好鳗鱼吧。而且不好吃的鳗鱼营养价值也低,品尝的时候也不能令人拍手称快。就算是同一种类,大小和鲜度不同,味道也不一样。所以说,仅凭鳗鱼之名,是不能作为好吃与不好吃,或者有没有营养价值的判断标准的。
穷人说只要闻了烤鳗鱼的味儿就能下饭,可见烤鳗鱼确实是特别好吃的食物。人们互相议论“哪儿哪儿的鳗鱼好吃”,一般都自吹自己老家产的,各地有各地的得意之处。东京筑地、京都、大阪的鱼市场都有各地代表性的鳗鱼。普通人很难判别鳗鱼的好坏,但是鳗鱼店因为就是搞这行的,所以什么类型、什么价格的鳗鱼他们一看就知道。一般说来,好的鳗鱼的价格自然也就贵一些。单从好吃这一点上来说,天然鳗鱼当然比养殖鳗鱼味道纯正、肉质鲜美。这是由于季节、产地、河川等条件所致。
“几月哪条河产的好”“几月哪一带海产的好”等,一般都用季节和产地说明其多么好。这是因为鳗鱼生活的海底和吃的饵食一直在变,鳗鱼凭自己的直觉不断追着食物移动。它们的嗅觉本能总能使它们找到饵食最好的地方。发现好饵食后,它们便兴奋地“呼啦”一下移动过去大吃大喝,充分满足自己的食欲。它们能吃饱、吃好饵食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吃鳗鱼的最好的时候。这一点不仅限于鳗鱼,也能用来解释说明其他事物。
比如说燕子就是这样的。世上那些有知识的人,会把燕子的迁徙给孩子们说成“为了避寒,去温暖的地方”,但这种说法有些错误。事实上,是因为维系它们微弱生命的食粮,也就是小昆虫没有了,所以燕子为了获取食物才迁徙的。不往南边飞它们就不能存活下去。为了保命迁徙求食,不仅是燕子,其实这也是所有动物的本能。鳗鱼的迁徙当然也是自然的法则。
那些长长的、傻乎乎的鳗鱼们在把自己住惯了的河川里的食物吃光后,就开始往别的地方迁徙。海底有食物的时候就一直住在海底,吃光了再往别的地方转移。六乡川好呢,还是横滨本牧好?都是因为上述理由。说哪儿产的鳗鱼,指的也就是鳗鱼迁移到的有好饵食的地方。
那种人工养殖的鳗鱼,也因土地和水池的不同有非常大的差异。人工养殖的鳗鱼都会出现差异。首先,水质就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其次,海潮可能也会产生不同影响;但是最重要的问题其实应该是饲料。饲料不同,会直接影响鳗鱼质量。养殖鳗鱼只要投食合适的饲料,也会养殖出美味的鳗鱼。但是养殖鳗鱼的人,只考虑经济问题,尽量用便宜的饲料快速地把鳗鱼喂大喂肥,由此造成养殖鳗鱼的品质与天然鳗鱼的品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经济上的理由虽然也有。但话说回来,无论你花再多的钱,作为人却想知道什么是鳗鱼最喜爱的食物,这本来就非常困难了。
为了进一步弄清饲料的情况,我以甲鱼为例。甲鱼喜欢吃花蛤以及其他比较小的软体贝类。只要看过独齿甲鱼的大肠就能知道,因为它们喜吃贝类,所以肠内全是贝类消化物。但是,养殖甲鱼的人觉得投喂贝类的费用太高,所以就给甲鱼吃鲱鱼。这样一来,慢慢地,甲鱼身上就有了一股鲱鱼味,食客们吃起甲鱼来也就吃出了鲱鱼味。我们不能无视这种因为饵食极端影响甲鱼品质的问题。
同样,即便是养殖鳗鱼,但只要给鳗鱼喂好饲料,鳗鱼就会美味;相反,即使是天然鳗鱼,但如果没有吃到它们喜欢的饵食,那也不一定就会好吃。总之,决定在于饵食。天然的虽然最好,但是养殖的只要努力,也能养出与天然相差无几的鳗鱼来。
不过,现在市面上给消费者提供的鳗鱼中,天然的鳗鱼只有极少一部分,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养殖鳗鱼。不是因为天然鳗鱼没有了,而是因为捕捞天然鳗鱼要花很多的人力物力,问题出在利益上。只要养殖鳗鱼的价格高于天然鳗鱼,一般人肯定就不会去买,由此天然鳗鱼自然就会繁昌。刚才已经说过,养殖鳗鱼的时候只要把鳗鱼喂肥就行,只要长大了就能变成钱。虽然不能完全不管味觉了,但也不能总是把这当成次要问题来考虑。现如今只要说鳗鱼,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养殖鳗鱼。东京还有五六家鳗鱼店用着天然鳗鱼,京都、大阪一家都没有了。此外,还有混用养殖和天然的鳗鱼店。
另外,天然鳗鱼因为吃着天然的饵食,虽然还是有优劣之分,但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天然鳗鱼就是好吃的。养殖鳗鱼中也有好吃的,但如果不去特别好的鳗鱼店是碰不到的。
最后,到底什么时候的鳗鱼最好吃呢?与暑季相反,其实寒冬1月是最好的。但奇怪的是,虽然寒冬的鳗鱼好,人们却没有吃鳗鱼的欲望和冲动。虽然知道寒冬的鳗鱼好吃,但人们的生理上却不需要。虽然夏天的鳗鱼没有冬天的那么好吃,但人们吃鳗鱼的欲求却在酷热的盛夏沸腾起来。这大概是因为被暑热压迫的肉体如饥似渴想要补充营养的缘故,盛夏鳗鱼受人欢迎的原因大概也就在此。当然,还有“暑伏丑日吃鳗鱼”这个沿袭下来的传统习惯的原因。
冬天,人体对牛肉有需求,而鳗鱼、小金枪鱼等食物好像主要表现在夏天的生理需求上。而一些鱼类,比如皮鲸(鲸鱼肉连接皮的脂肪部分),日本人觉得夏天的皮鲸会非常好吃,但冬天则完全没有吃的兴趣。也就是说,这些都和人的生理需求有很深的关系。
以我个人的体验来说,鳗鱼若每天都吃,不久就会腻味,三天吃一次最好。从美味这点上来说,我希望养殖法更加进步,从而使人们能够畅怀享受品质高的、美味的鳗鱼。
作为参考,这里举出几家一流的鳗鱼店,小满津、竹叶亭、大黑屋等不错,都在现代风格中融合了传统的风流和风雅,感觉非常好。其中竹叶亭已故主人非常喜欢名画,特别喜欢收集琳派绘画,是一位收藏爱好家,竟然收集了最近被人热炒的宗达和光琳等人的几十幅绘画。从这点上来说就很令人敬佩。现在的竹叶亭还能雅致风流,理由就在于此。
懂得美的人,不论做什么生意,总有与凡人不同的地方。
至于鳗鱼的烧烤方法,虽然有其他地方的直烤和东京的蒸烤之别,但无论怎么说,东京的蒸烤是最好的。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