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归途:中国野马保护纪实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0.76
3.9折
¥
7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赫凡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50635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79元
货号31370497
上书时间2024-06-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无形的缰绳
初识野马
和寂寥共处
与野马交朋友
令我怦然心动的“大帅”
给野马体检
替我去上海见世面
章 人与马的博弈
荒野之春
荒漠变江南
遏制不住的冲突
与野马共荣辱
野马放归的曙光
章 围栏里的悲喜剧
野马“光棍营”
旷野之恋
野马之死
被围困的爱
野马“妈妈”
章 野马归野
打开自由之门
搏击旷野
野马失踪
章 荒野精神
争王之战
家马抢亲
荒野斗狼
章 旷野寻马
留下遗言去荒野
寻找野马“兰多”家族
沙漠遇险
中秋夜与狼共舞
章 野马的转场
命殒车轮被迫搬家
出国娶亲
甘肃联姻
放归内蒙古大青山
章 守望家园
中西医结合救治野马
救治野马的“野战医院”
探访两个哈萨克家庭的野外沧桑
给野马戴上卫星项圈
章 回归之路
追忆戴江南
野马文化使者赵小玲
野马归来
尾声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野马(普氏野马)是有着六千万年进化史的“活化石”,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最濒危大型野生动物,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百年前,在新疆等地自由奔放的中国野马种群曾经被掠夺到西方,成为圈养的上流社会玩物,濒临物种灭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几代野马保护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推动野马回归,突破人工繁育,重建野外种群,使中国野马重获生机。目前我国野马总群数已突破700匹,占全球野马总数近三分之一。
中国野马保护事业,也成为国际公认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典范。
该书是一部以第一视角讲述作者张赫凡深入野马保护中心、以十数年青春投身野马保护事业的国内首部亲历式生态文明主题报告文学。本书作者张赫凡女士自大学毕业后便进入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工作,和同事们一起艰苦奋斗逾26载,为野马野放做出了突出贡献,将自己全部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我国野马保护事业。她以生动传神的笔触,全景展现了中国野马劫后余生、存亡兴衰的命运,以及可歌可泣的野马保护艰辛历程。作品还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荒野故事、人性化野马家族秘辛,从人马共生、相互依存救赎的独特视野,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是一部沾泥土、挂露珠、冒热气,真实又深刻、散发着野马一般生命力量的美丽中国故事,彰显了生
态文明保护的“中国担当”和中华民族的“拓荒精神”。
主编推荐
* 献礼普氏野马重返故乡35周年暨野放20周年。以朴实生动的文字绘制横跨35年的中国野马保护事业的壮阔图景。* 程宝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武明录、作家航宇等倾情推荐!称为“引人入胜”“催人泪奔”!* 对普氏野马这一拥有6000万年古老基因的珍稀物种的生存、繁殖、生活习性、族群关系、恋情、婚姻、疾病等以第一手资料进行详细描述,独具价值。* 作者张赫凡以数十年青春灌注的珍贵经历及真实情感编写而成,大量的细节与真实的临场感遍布全书。* 对野马生活、野马的亲情与爱情、野马的生离死别、野马与人的情感互通以充满人文关怀的细致角度观察入微,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也是一部女性成长的史诗。一位在荒野奉献数十年青春的女性的成长手记,以独有的女性视角阐述平凡之人在非凡经历之中探寻自我、找到生命的答案。* 讲述沾泥土、挂露珠、冒热气,真实又深刻、散发着野马一般生命力量的美丽中国故事,彰显生态文明保护的“中国担当”和中华民族的“拓荒精神”。
精彩内容
01初识野马大学毕业前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异的梦:蔚蓝的天空中,一匹黑色天马从遥远的云端直飞而来。它长鬃飞舞,浑身乌黑油亮,身披金色阳光,矫健的四肢间白云翻滚。我惊奇地仰望着它英武挺拔的身姿,这时天马俯下身来,用那漆黑深沉的大眼直视着我,仿佛许多话语从中流出。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我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和欣喜。就这样,我和它久久地对视着。不知过了多久,仿佛一瞬间又仿佛千万年,突然天马降落地面,它离我那么近,几乎能感受到它的鼻息,我一下子惊醒过来。
这梦突如其来,神秘莫测,不知预示着什么。大学毕业后不久,我被分配到了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我崭新的工作与梦中的黑色天马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带着满腹的疑虑和欣喜,踏上了去野马中心的路程。
没想到,上班的第一天,我就哭了。
野马中心坐落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戈壁滩上,离省城乌鲁木齐140多公里,距吉木萨尔县60公里。
那是1995年8月28日上午,夏日的暑气还未退去,我坐上了野马中心来接我的吉普车。
雄伟的天山横亘在柏油路南边,四季积雪的博格达峰高昂着威严冷峻的头颅。
公路紧挨着天山向前延伸。
野草铺向天边隐没在远处的雾霭里,巨大的云朵堆积在地平线上,像童话里的城堡变幻不定。天山之北是准噶尔盆地,盆地北部是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这是一片神奇的盆地,有迷人的将军戈壁,阴森恐怖的魔鬼
城,恐龙化石和硅化木,当然还有普氏野马的桀骜风骨。渐渐地,我的脑子也变得和这无边的戈壁一样空旷起来……20世纪70年代那个严冬,大雪照常降下。一个女婴随着雪花一起飘落在新疆塔城的博孜达克农场,响亮的啼哭声穿破了寒夜。
我从小家境贫穷,当时农村还在吃“大锅饭”,主要
靠父母种地每月发的几十元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有一个姐姐,后来有了两个弟弟。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小动物,晚上爱搂着小猫咪睡觉,走到哪里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狗。在记忆中当时吃的主要是苞谷面,衣服主要穿姐姐的衣服,从来是姐姐穿过了再给我,母亲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穿件新衣。
当时塔城人的日子都差不多,家里再穷,感觉也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童年的快乐。
吉普车拐弯时的一阵颠簸,打断了我的思绪。
大约离乌鲁木齐110公里处,立着一个约有10米高的棱状石碑,像是一个巨人,上面醒目地写着“幸福路”三个大字。路两边还有一些用作旅舍和餐馆的低矮土房。
“还有十几公里就到野马中心了。”开车的王师傅说。
“是吗?我怎么还望不到呢?”“再往前走些,你往右前方看就可以看到了。”走了不远,我便远远地看到了两三个小白点。“是那里吗?”我指着小白点方向说。
“是的。”小白点一点点地大起来,从小米粒大小到鸡蛋大,再到绵羊大,再到冰箱大,我的目光几乎没有移开过。
毕竟我要在这里生活好长时间,也可能一辈子。
四周是无垠的荒原,路的尽头就是野马中心了。几排斑驳低矮的白色房屋被巨大空旷的天空压迫着,几棵孤树在茫茫大地上显得那么无助和孤独。往西北方望去,有很多围墙和砖房,那就是马舍了,野马就被圈养在里面。
这时,吉普车在土路上跳起了摇滚舞,还非要让我一起跳,这份热情真让我有些消受不了。
望着窗外无边的苍凉景色,我又想起了高考那年出现的巨大转变,我人生的“至暗时刻”过早地来到。
P3-5
媒体评论
《荒野归途》引人入胜。我们不仅看到了人的情感,野马的情感,惊奇的是我们还看到了人和野马之间的情感。这三种情感描述的是那样的真挚、细腻、生动,甚而催人泪奔!——程宝山《荒野归途》的出版使公众能进一步了解野马保护的艰辛和走过的不平凡之路,激发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走进山川和田野,真正认识我国多样性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武明录(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一部精彩的《荒野归途》,带你走进神秘的野马世界,领略中国野马的野性与柔情。——作家航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