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讲稿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7
6.4折
¥
5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于尔根·奥斯特哈默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00417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1283064
上书时间2024-06-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中译本序...1
前 言...5
全球性概念
复数的全球化...9
全球化的实现——对当下世界的若干构想...46
20 世纪的全球公共领域...63
大同世界与帝国——从认可到责任...86
地域与空间
边界与桥...93
何谓西方?——论一个争议概念的
多义性...117
亚洲的兴起——当下全球不确定性的一个思想史预设...132
史学四题
内战、革命与战争——群体暴力的三驾马车...169
保护、权力与责任——帝国时代及其之后的庇护...189
过去——论历史的时间视阈...216
世界历史与时代诊断...240
尾 声
抉择与开篇...259
食人者与挂毯——殖民时代的老虎...268
人名索引...294
内容摘要
本书收集了奥斯特哈默近年来在不同场合的有关全球史的学术演讲和论文,由德国著名的C.H.Beck出版社出版,在德语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是兼具学术和普及性,体现了一位当代伟大历史学家恢弘的史学视野和深刻的现实关怀。奥斯特哈默在书中对全球史的基本概念,例如空间、时间、全球性等等作了廓清,并对全球史的对象例如战争、革命、帝国等等都有精辟论述。
精彩内容
1830年代至1945年之间文化上的全球化,不能用三言两语来概括。例如,19世纪的第三个25年,欧洲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达到了巅峰。此后,随着新帝国主义的来势汹汹和殖民统治的坍塌,欧洲文明失去了威望,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愈加严重。殖民主义留下了一份文化上的遗产,尤其表现在精英教育和后殖民教育系统内的语言多元性上。欧洲人和北美人维持着他们对其他地方的好奇,不过自19世纪早期以来他们的观念总是受到一种结构性的傲慢的浸染—美国文学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在1978年将其称为“东方主义”。普世化的计划—就像歌德在1820年代所倡导的一种包罗万象的世界文学规范—无论是在德国内部还是在其他地方都没有引起较大的共鸣。“文化”更多地被理解成在文学“巨著”、历史文献和建筑遗存中寻找民族的过去。1945年与之后几十年之间的最大差别,是缺乏一种世界各地海量观众可以获取的全球性媒体。纪录片和文艺片至迟在1930年代就流行,还有早在19世纪后期就出现了通过广泛分布的新闻社进行全球的信息搜集,它们的作用固然不容小觑,但是还没有达到后来的广播、电视和因特网的那种渗透性。
“现代的全球化”作为一种范畴,足以囊括在工业化、民族国家和升级版帝国主义时代所发生的事情了。1914年之前十年内的经济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球性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一体化可以与之相衔接。另外,不同形式的全球化究竟是否是1800年之后一个半世纪内世界发展的最重要标志,仍然存在疑问。20世纪前半叶的“现代”还算不上是一个“全球的”现代。而且,文化上的互相联系并非在所有领域都是线性向前的。譬如,1900年欧洲古典音乐在海外的影响力要大于1930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