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校(学校变革新动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3.08
6.3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陈平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94777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30797772
上书时间2024-06-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阐述了设计对学校教育乃至学生人格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设计改变学校”的理念。作者从学校理念设计、行为系统设计、课程系统设计、视觉系统设计、环境系统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实施途径,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学校发展及变革的新动力。同时,本书提供的具体案例及丰富图片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及读者的阅读美感,
作者简介
陈平,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先后出版了《走进研究性学习》、《培训创造价值》、《教室里的苹果》、《高中美术有效教学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著作。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青年报》、《上海教育科研》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目录
推荐序一 作为思想的学校设计(成尚荣)
推荐序二 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设计学校(崔允涕)_001
前言 为孩子种一所美的校园
第一章 设计改变学校
一、设计改变世界
二、学校与设计
三、学校设计的特点
四、学校设计的意义
五、学校设计变迁
六、学校发展正走向设计
第二章 基于儿童成长的设计
一、设计,要唤起儿童的好奇心_048
二、设计,要尊重儿童的活动需要_058
三、设计,要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_075
第三章 学校理念系统设计
一、学校理念系统的概念
二、学校校训设计
三、学校校风设计
四、学校宣传语设计
第四章 学校行为系统设计
一、学校行为系统的概念
二、学校发展规划设计
三、学校制度设计
第五章 学校课程系统设计
一、学校课程系统的含义
二、学校核心课程设计
三、学校仪式设计
四、课程是专家的,也是大家的
第六章 学校视觉系统设计
一、学校视觉系统的含义
二、学校LOGO、标准色的设计
三、学校师生形象设计
四、学校形象代表(吉祥物)设计
五、学校宣传栏设计
六、学校文化用品设计
第七章 学校环境系统设计
一、学校环境系统的含义
二、学校导示系统设计
三、学生学习空间设计
四、公共空间艺术设计
五、校园音乐设计
六、校园环境设计
七、老学校的改造
第八章 面向未来的学校设计
一、去教室
二、生态校园
三、创客空间
四、连锁学校
五、回归生活
主要参考资料
内容摘要
这是一个大设计的时代,从商业开发到政治制度,“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那么,当设计进人教育,进入校园,是否同样能够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
本书提出“设计改变学校”的理念,基于儿童发展的需要,从审美角度进行通盘设计探索“创造美的校园”的实践路径,提供包括建设校园、构建课程、
培养学生、打造形象、
形塑文化在内的学校发展系统
解决方案。作者相信,将设计作为变革学校的方法论,有助于学校超越一般性的规范管理、特色管理或精致管理,向着持续提高的学校生活品质前进,突破瓶颈,实现阶段性飞跃。
设计学校,为学校变革提供了一个艺术的视角。
通过设计,学校的审美意义将得到最
大程度的彰显,最终实现教育的美学价值和美学教育。
精彩内容
推荐序一 作为思想的学校设计 近日阅读了陈平老师的新作《设计学校——学校变革新动力》,十分欣喜。早几年,我就对这一新理论、新趋势有所关注,也拜读过包豪斯这位开创现代艺术历史里程碑的大家的著作——《作为启蒙的设计》,当时便觉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并且有一种冲动和想象:设计学校呢?如今,陈平让想象变成了现实,形成了专著,我,我们当然是非常感谢的,也很感动。 本书扉页上的这句话道出了设计非同一般的价值与意义:“没有设计,一堆石料就是一堆乱石;有了设计,一堆石料就变成了金字塔。”设计的价值与意义同样体现在学校设计上。陈平的这本著作,结合大量案例,用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八个章节,较为完整、准确而又生动地概括、提炼了学校设计的核心理念、主要策略、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让设计的价值与意义在其中跳跃、闪耀,让学校设计鲜活起来,蓬勃起来。翻阅此书,我们不难从中感受到设计特有的力量和独有的魅力。让设计走向学校、走向教育,前瞻来看是一种趋势,陈平敏锐地把握住了。 其一,陈平以他对学校发展的深刻认知,得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设计学校,是学校发展的新动力。这是关于学校发展一个独特、全新的视角。惯常,我们总是从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从主动与被动,从政策、制度、经费等层面展开讨论,寻找学校发展的动力,这些方面当然还要继续坚持,并且不断深入。而设计,为我们提供了艺术的视角,这一艺术视角又极具科学性和现代性。其实,这是个文化的视角,一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宣言所说,可以用文化来定义发展。文化,这一软实力,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陈平将其聚集、凝练、体现在“设计”上,显然是富有新意的,也是很深刻的。这意味着,设计学校是文化的进步,也是文化建设的境界,校长应当是文化设计者。 其二,陈平以他丰富的美学素养,阐明了设计学校的审美意义。设计从物理的范围走向了艺术,走向了现代艺术更大更高的范畴。这自然让我想起了英国赫伯•里德爵士的著作《通过艺术的教育》。他阐扬了柏拉图创见的主题:艺术应为教育任何自然而崇高的形式;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才能解脱人类心灵所受的压制,才能达成民主社会的教育目标——自我实现。学校原来就是文化的存在,艺术的存在,审美原本就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境界。如今通过设计,使学校的审美意义在设计中得到充分开发与彰显,美学精神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扬。 其三,陈平以他超然的视野,设计学校,打开了学科间藩篱,走向了课程的综合与学习的跨界。包豪斯一直提倡知识是互相关联的,课程是融通的,教育就在生活之中。无疑,设计学校,将学科与学科、学科与技术、学科与生产联结起来,打破了学科边界,推动了边界上的交流与对话,开辟了学科新视野。课程改革一直倡导学科的开放与整合,也探索了一些有效的途径,而设计,这一理论,这一理念,一下子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这是一大贡献。从书中,我们已感受到了跨界的意义。 其四,陈平站在现实的高地上,瞭望世界与未来,学校设计的理念引领教育走向未来。“启蒙的本质就是一种抉择。”启蒙如同光束,必然同时带来可见和不可见。作为思想的包豪斯在其诞生以来的90多年漫长岁月中,一直在启蒙未来。未来可能是看得见的,也可能是看不见的。设计学校这一理念本身就具有未来的启蒙性。陈平写出这一专著,闪烁着未来学校的异彩,可以被称作“作为思想的学校设计”。 陈平是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的培养对象。“工程”要求培养对象要有自己的教育主张。陈平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文献探索与研究,搜集各种案例,视野之开阔,资料之丰富,梳理之细致,思考之深入,从专著中完全感受到了。因而,陈平的教育主张是有新意的,其独到的见解和表达方式,让这本著作具有鲜明的风格,犹如领唱者的旋律。值得注意的是,陈平是美术教师,后来担任了学校领导,实践与理想结合的时候,他有一种专业超越的精神与品格,这值得大家好好思考和学习。 为《设计学校——学校变革新动力》的出版击掌,期待这一旋律奏出未来的教育乐章。 成尚荣 国家督学,中国现代教育专家,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2019年5月12日 推荐序二 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设计学校 “丰田模式”在全球得到广泛关注,并且越是处在经济危机之时,越是受到追捧。丰田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建立了一个正确的“流程”(process)。“只有正确的流程才能带来正确的效果!”丰田公司总裁张富士夫(Fujio Cho)在谈到丰田成功的原因时说:“是所有要素结合起来形成的制度,此制度必须每天以贯彻一致的态度实行,而非只是一阵旋风。”这种集合各要素形成的“制度”,就是公司的一个运行“流程”,而所谓变革就是对原有流程不断修正、完善,并能“持续改善”。这一集合各要素建造“流程”的过程,就是一个“设计”的过程。 表面上看,丰田的成功是“流程或制度的设计”,其实,其背后的学理是极具普适性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DT)。设计思维,作为一个学术概念而被广为接受与传播,它得益于1987年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彼得•罗(Peter Rowe)出版的同名著作《设计思维》,该书为设计师和城市规划者提供了实用的解决问题程序的依据;作为商业领域的宝典,它得益于2005年大卫•凯利(David Kelley)在斯坦福大 学工程学院成立的哈索•普兰特纳设计研究院(The 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 at Stanford,简称D. School)。D. School旨在培养复合型、以人为本的创新设计师,研究人员由跨学科跨行业人员组成,分别来自工学学院、艺术学院、管理学院、医学院、传媒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社会科学院、理学院等。D. School的教学方法也异于其他机构,不提供学位教育,学院没有常规意义上属于自己的学生,课程向斯坦福大学所有研究生开放,强调跨院系的合作,其宗旨是以设计思维的广度来加深各个专业学位教育的深度。 的确,出身如此“高贵”的设计思维想不出名也难啊!短短的几十年,设计思维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譬如,医疗保健、可持续发展、教育、城市规划、新产品与服务开发以及经济发展等。设计思维迅速成为全球商业战略领域的重要理论,影响了包括Apple、 SAP、西门子、 P&G等诸多企业,使之争相将其作为创新方法论。 然而,可能有人会质疑,设计思维是不是有点名不副实?答案显然是No!设计思维是以人们生活品质的持续提高为目标,依据文化的方式与方法开展创意设计与实践的。它倡导以人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论,即从人的需求出发,多角度地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有人将这套方法总结为“3P”:人(People)、流程(Process)、环境(Place),即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为用户,不是为产品;设计是一个专业化的流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锤定音,而是需要持续地测试、调整与改善,迭代地发展;设计的结果是一种更宜人的环境、相遇与处境。 这样说来,不仅仅商业领域、企业管理需要设计思维,教育领域、学校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 6年前,美术教师出身的陈平,走上了校领导的岗位,并成了“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真是缘分,我受江苏省教育厅的聘请,成了他的指导教授。记得有一次,他告诉我,他对学校的设计特别感兴趣。我想,这不是很正常吗?一个美术老师都不关心学校环境的美感,不关心学校视觉识别系统(SVIS),谁来关心?当时我真的没多大在意。可是,上个月,当他将准备了6年的书稿《设计学校——学校变革新动力》发给我,我浏览之后,感到非常惊喜,因为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此书完全超越了我的知识所及,颠覆了我原来的想象。他说的设计学校远远不是SIS、 VIS之类的设计,而是已经提升到用“设计思维”来变革、管理学校,把设计当作学校变革的方法论……这让我对这个不熟悉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主动承担该书中一些外文人名、著作名、机构名的处理(有些我也不懂,故请教了6位朋友),主动查找相关文献,自觉地去学一点设计思维……我完全赞同陈平的观点:学校变革亟需设计思维,以人为本,移情立场,需求出发,多元视角,迭代变革,追求更好。针对我国中小学的现状,我们非常需要将儿童置于学校的中央,秉持儿童立场,研究、理解、洞察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为儿童设计学校环境、规章制度、课程教学、文化氛围。至于陈平是不是第一个倡导这样做的人,我没有考证,但我坚信,校长理应是学校的设计师,设计思维一定是学校管理者的核心素养之一。 设计学校,这不仅是一个开创性的领域,更是一个引领性的话题! 祝贺陈平《设计学校——学校变革新动力》一书面世,并期待更多的人对学校的“设计”感兴趣! 崔允漷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2019年6月18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