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腐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典藏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腐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典藏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7.27 5.4折 3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茅盾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70425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2元

货号31352151

上书时间2024-06-09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曾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霜叶红于二月花》等。他捐赠稿酬设立的专门奖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的“茅盾文学奖”成为当下中国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

目录
九月十五日
九月十九日
九月二十二日
十月一日
十月二日
十月四日
十月九日
十月十日
十月二十三日
十月二十四日
十一月三日
十一月四日
十一月六日
十一月十日
十一月十二日晚
十一月十三日
十一月十四日
十一月十五日
十一月十六日
十一月十七日
十一月十八日
十一月十九日
十一月二十日
十一月二十一日
十一月二十五日
十一月二十六日
十一月二十八日
十一月三十日
十二月三日
十二月四日
十二月十日
十二月十二日
十二月十三日
十二月十四日晨
十二月二十二日
十二月二十六日
十二月三十日
一月五日
一月十一日
一月十三日
一月十五日
一月十九日
一月二十一日
一月二十九日
一月三十日
一月三十一日
二月二日
二月三日
二月六日
二月八日
二月九日深夜
二月十日
后记

内容摘要
《腐蚀》是茅盾先生继《子夜》之后创作的另外一部长篇小说,写于抗战时期,作品以1940年9月到1941年2月的重庆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女特务赵惠明的一段经历。在文体上则是以日记的形式,通过女主角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记述,把“皖南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侧面表现出来,主要批判了国民党对人性的摧残。这次收入“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以新的面貌展示给读者。
茅盾的《腐蚀》虽然假托在重庆防空洞里拾到一本日记,但不少读者还信以为真,小说发表后,茅盾还收到不少读者来信,询问是谁这么粗心将日记遗忘在防空洞。可见茅盾描写之逼真,与生活无异了。
——钟桂松《<腐蚀>:从小说到电影》一九四一年的读者为什么要求给予赵惠明以一条自新之路呢?是不是为了同情于赵惠明的“遭遇”?就我所知,因同情于赵惠明而要求给她以自新之路的读者,只是很少数;极大多数要求给以自新之路的读者倒是看清了赵惠明这个人物的本质的,——她虽然聪明能干,然而虚荣心很重,“不明大义”(就是敌我界限不明),虽然也反抗着高级特务对于她的压迫和侮辱,然而她的反抗动机是个人主义的,就是以个人的利害为权衡的,而且一到紧要关头,她又常常是软下来的……——茅盾《<腐蚀》后记》

精彩内容
后记本篇原刊于一九五四年七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腐蚀》。
《腐蚀》开始写作于一九四一年孟夏,是在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香港出版)上连续发表的。
《大众生活》筹备出版之时,编辑委员会同人以为须有一长篇小说连载,而且为的要赶在刊物的创刊号上登出来,故而又必须于一星期内交第一批稿;当时既无现成的稿子,而仓卒间也找不到适当的人来担负这一工作,于是只好由我承乏,勉为其难。这结果就是《腐蚀》。《大众生活》是周刊,每期留给《腐蚀》的篇幅是三千到五千字,但既开始登载了,就不能中断,——中断了会引起读者的责难,因此我又只能边写边发表。
虽然是边写边发表,但在我写本书第一段的时候,也不是全然没有总的结构计划的。原来的计划是:写到小昭被害,本书就结束。但是,正当我打算照原定计划开始“结束”的时候,来了意料外的要求。这要求来自两方面。从读者方面来的要求是:作者打算给赵惠明(书中女主角)一个怎样的结局?读者们要求给她一条自新之路。《大众生活》编辑部接到这样的读者的来信一天多似一天,以致编辑部终于向我提出,要求我予以考虑。另一方面的要求是从《大众生活》的发行部来的。发行部要求我多“拖”几期,具体说,即拖到第二十六期(?)结束此连载的小说。理由是:二十六期的刊物将合为一个合订本,如果我不多拖几期,则下一个长篇连载(夏衍的《春寒》)将有一个头登在此合订本上,而本身则在下一合订本,这对于读者是很不便的。(而这,对于预定刊物半年者亦不利,因为从第二十七期起订阅的读者将看不到《春寒》的头。)我不能不接受这两方面提出的对于我的要求。结果是在原定结构上再生枝节,而且给了赵惠明一条自新之路。
一九四一年的读者为什么要求给予赵惠明以一条自新之路呢?是不是为了同情于赵惠明的“遭遇”?就我所知,因同情于赵惠明而要求给她以自新之路的读者,只是很少数;极大多数要求给以自新之路的读者倒是看清了赵惠明这个人物的本质的,——她虽然聪明能干,然而虚荣心很重,“不明大义”(就是敌我界限不明),虽然也反抗着高级特务对于她的压迫和侮辱,然而她的反抗动机是个人主义的,就是以个人的利害为权衡的,而且一到紧要关头,她又常常是软下来的;但是,一九四一年的极大多数的读者既然看清了赵惠明这个人物的本质,而又要求给以自新之路,则是因为他们考虑到:(一)既然《腐蚀》是通过了赵惠明这个人物暴露了一九四一年顷国民党特务之残酷、卑劣与无耻,暴露了国民党特务组织只是日本特务组织的“蒋记派出所”(在当时,社会上还有不少人受了欺骗,以为国民党特务组织虽然反共,却也是反日的),暴露了国民党特务组织中的不少青年分子是受骗、被迫,一旦陷入而无以自拔的,那么,(二)为了分化、瓦解这些胁从者(尽管这些胁从者手上也是染了血的),而给《腐蚀》中的赵惠明以自新之路,在当时的宣传策略上看来,似亦未始不可。这种种,是当时的很大一部分读者提出他们的要求的论据,而作者的我,也是在这样的论据上接受了他们的要求的。(当然,这样做了,是否曾发生预期的作用,那是另一回事。)以上,简略地述说了《腐蚀》写作的经过,说明了以小昭之被害作为赵惠明生活的转折点,其实不是原定的计划,而是迫于要求,将就地“拖”出来的。
但也因为这一“拖”,今天的有些读者或者无条件地对于赵惠明抱同情,或者认为这样一个满手血污的特务(尽管是小特务)不该给她以自新之路,而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正由于读者会对赵惠明抱同情,也就是对于特务抱同情,因而就会发生严重的后果,即松懈了对于特务的警惕。
这些意见之所以分歧,恐怕是因为对于赵惠明这个人物的认识有偏差。《腐蚀》是采用日记体裁的,日记的主人就是书中的主角。日记中赵惠明的自讼,自解嘲,自己的辩护等等,如果太老实地从正面去理解,那就会对于赵惠明发生无条件的同情;反之,如果考虑到日记体裁的小说的特殊性,而对于赵惠明的自讼,自解嘲,自己辩护等等不作正面的理解,那么,便能看到这些自讼,自解嘲,自己辩护等等正是暴露了赵惠明的矛盾,个人主义,“不明大义”和缺乏节操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一九四一年向作者提出要求的大多数读者是看清了赵惠明的本质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将重排《腐蚀》,问我对原书有无修改。我在考虑了这几年来我所听到的关于《腐蚀》的几种意见(略如上举)以后,终于不作任何修改。我想,如果我现在要把蒋匪帮特务在今天的罪恶活动作为题材而写小说,我将不用日记体,将不写赵惠明那样的人,——当然书名也决定不会是《腐蚀》一类的词儿了;但《腐蚀》既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写成的,那么,如果我再按照今天的要求来修改,恐怕不但是大可不必,而且反会弄成进退失据罢?可是,鉴于这二、三年来颇有些天真的读者写信来问我:《腐蚀》当真是你从防空洞中得到的一册日记么?赵惠明何以如此粗心竟把日记遗失在防空洞?赵惠明后来下落如何?——等等疑问,不一而足;因此,我又愿借此机会,写这一篇后记,聊以代替答复。
茅盾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九日于北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